收藏 分享(赏)

如何进行课堂提问.doc

上传人:dcjskn 文档编号:8273846 上传时间:2019-06-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进行课堂提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进行课堂提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何进行课堂提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何进行课堂提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何进行课堂提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如何进行课堂提问教学提问艺术的技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提问的有关技巧,可以增强教学提问的艺术性,使教学提问更富有成效。(一)、精心设计将要提出的问题大文豪托尔斯泰在谈到复活创作时说:“我的小说的每一个情节,不是独出心裁,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课堂上教师所要提问的每一个问题,也应精心设计、合理规划,才能有效地克服随意性提问的弊端。日本教育界在 80 年代初曾用两年时间专门开展“什么是好的提问”的讨论。讨论的结果认为,好的提问应该具备以下特点:(1)表现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2)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发展水平相适应;(3)能激发学习的欲望;(4)能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各项具体目标;(5)

2、富有启发性,并能使学生自省。这可供我们设计教学提问时参考。那么,具体怎样设计所要提问的问题呢?1、根据教学需要,在关要处设置问题教学需要是提问设计的客观依据。教学中需要提问,则提问不可少,且应精心设计以确保其效益;教学中不需要提问,则不必勉强而问,以免画蛇添足。如果确需提问,那么又应设在何处呢?(1)理解教材的关键处。是指那些对学生的思维有统领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2)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处。就是学生在认知上最感困惑的地方,而这往往就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在这里设疑提问,也最容易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与兴趣。如数学课讲到 0 的意义,已知学生通常都把 0 看作表示没有。教师问了一下,回

3、答果然如此。于是教师又提出,我们这里冬天气温常在摄氏 0左右,那么 0是否代表没有温度呢?同时,摄氏 0又相当于华氏 32,难道华氏 32也表示没有温度吗?显然同学们单凭原有观念说不通了,愤悱之感油然而生,问题的情境出现了。下一步无论是引导学生自己得出新结论或由教师讲述,都会得到很好的启发效果。(3)貌似无疑实则蕴疑之处。貌似无疑是学生学习中思维停留在浅表层面的反映,不是真的没有问题,而是学生没有发现深蕴其中的问题。教师在此处提问激疑,可以促使学生的思考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组成简明合理的问题结构研究表明,问题是由题设和问式组成的。如在“什么叫做放下包袱呢?

4、”这一问题中,“什么”、“呢”和问号“?”是问式。问式是表达问题疑问的部分,是由问词和问号组成。“叫做放下包袱”是题设。题设是问题的已知部分,是由词语、短语或语句构成。这里的“已知部分”是隐含在题设中的判断。题设的内涵宽广与否,是问题内容的范围,称为“问域”。提问题的问域太广,大而无当,或问域太狭,小而无当,都会决定提问有无实际意义和价值。这就是说,提问必须有恰当的问域。题设中的判断,包含的已知的和隐藏的某种思想,称为问题的“预设”,它是指问和答双方共同理解了的事物和意识。例如:“闻一多为什么不写诗了?”这个问题的预设含有:1闻一多是写过诗的;2闻一多不写诗了;3闻一多不写诗是有原因的。只有问

5、与答双方都理解了这样的意识,才能在交际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活动。此例说明了:预设必须明确,能给人以清晰、鲜明的认识;问题结构的理论,为我们设计问题提供了科学的工具,运用它设计问题以确保其实际价值;同时,教师所设计的问题结构不仅要合理,而且要简明,因为人的注意阈是很短的,而记忆由听觉得来的知识尤为有限。所以,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宜简明扼要,使学生听了之后,即可了解其意义,而且当他思考答案时,能够把问题记在头脑中。一个问题若冗长繁杂,听了后半句,忘了前半句,便很难把握问题的中心,使学生无从回答。问题冗长、拖泥带水,也容易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厌烦和乏味,有时连听也不愿听,更谈不上积极思考了。可见,问题的简明性

6、和提问的有效性是有着直接的内在联系的。3、设计恰当的问题难度与坡度研究表明,问题的难度与坡度影响到学生对问题解答的完成程度。难度 H 在 0 至 1 之间。但难度若为 0,全体学生都能回答,这个问题就完全没有提出的必要;若难度为 1 或接近于 1,几乎没有学生能通过,与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相差太远,也不是好的问题。课堂提问的难度一般应在 0.3 至 0.8之间,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回答出来。有的心理学家的研究,则把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过程称之为“解答距”。所谓“解答距”就是让学生经过一番思考才能解决问题,让思想的“轨迹”有一段“距离”。纯属记忆性的问题,只要重复记忆就可完成所答,或问上句,答下句

7、,不必经过思考即可回答的提问,是不存在什么“解答距”的。一般说来,根据“解答距”的长短,提问可以分为四个级别。第一级,属于初级阶段,所提的问题,学生只要参照学过的例题、例文,就可以回答,这样的问题,属于“微解答距”的范畴。第二级,属于中级阶段,所提问题,并无现成的“套子”可以依傍,但不过是现成“套子”的变化与翻新,这样的问题,属“短解答距”的范畴。第三级,则是高级阶段,所提的问题,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而不是简单的依傍或变通,属“长解答距”的范畴。第四级,则是高级阶段的发展,属创造阶段,所提问题,要求学生能采用特有的方式(无现成的方法可以参照)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属于“新解答距

8、”的范畴。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调配提问中四个等级的问题的坡度,为学生架设从已知通向未知的阶梯,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拾级而上、步步升高,直达知识的高峰。4、赋予所提问题以新颖角度教师的教学提问要注意变换角度,使其具有新鲜感,以引起学生深思、多思的兴趣。北京特级教师张子锷曾深有体会地说,譬如讲比重,第一天在课堂上讲:某物质一立方厘米的重量的克数叫做这种物质的比重。铁的比重是7.8,钢的比重是 8.9,铝的比重是 2.7,单位是克/厘米 3。第二天上堂就问:什么叫比重?它的单位是什么?这就是培养学生死记。如果变个样子,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来:已知铝的比重是 2.7 克/厘

9、米 3,铁的比重是 7.8 克/厘米 3,问:(1)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的重量的比是几比几?(2)同重量的铁块和铝块的体积之比是几比几?(3)1厘米 3的铁块与多少厘米 3的铝块重量相等;(4)1 克重的铁块与多重的铝块体积相等?这一问,学生不把比重弄清楚是答不上来的。碰上这样的问题,学生会吃一惊,但脑子闲不住了,要思考、琢磨,不再死记了。这样培养学生,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时间长了以后,教师讲不到的,学生自己也能想到,所谓“举一隅而以三隅反”,就是这个意思。当然教学提问新颖角度的确定,要求教师首先下一番琢磨推敲的功夫,才能设计出角度新颖、引趣启思的变式提问来。有些教师就很善于设计“假设性问题”,令

10、学生耳目一新。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于勒,真的发财回来了,那会出现什么情景呢?”“如果把谁是最可爱的人最后一段抒情议论的文字删掉,你认为好吗?”这类“假如式”设问,将学生置于愤悱状态的问题情境之中,往往一问下去,学生便会思绪飞扬,议论风生。(二)、讲求教学提问的方法与技术周恩来同志指出:“任何艺术不掌握规律,不进行基本训练,不掌握技术,是不行的。”课堂教学提问要注意“怎么问”的问题,就是要讲求提问的方法与技术。1、发问发问是教学提问实施的首要环节,如何发问,可以体现教师提问的艺术水平。简而言之,以下几个方面决定了发问的艺术性:(1)发问时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都可以发问,但只有在最佳时机

11、的发问效果最好。那么什么时候才是最佳发问时机呢?就是当学生处于孔子所讲的“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的时候。此时学生注意集中、思维激活,对教师的发问往往能入耳入脑、取得良效。最佳发问时机既要求教师敏于捕捉、准于把握,也要求教师巧于引发、善于创设。有机不发或无机而发,都会给教学带来损失。(2)发问对象。教师向学生发问,要注意两点:一是面向全体。即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课堂提问,虽然每次直接回答的只是少数学生,但必须照顾到学生整体。教师应要求全体学生都认真思考、做好回答的准备,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先提问中等水平的学生,同时提醒全班学生尤其暗示差生注意听,待中等生答个差不多时,再请优秀生

12、补充。切忌先点人后提问,更不要先问优秀生、忽略中等生、冷落差等生,以免造成“少数人表演,多数人陪坐”的现象。二是区别对待。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如个性特点,学习程度、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等的不同,教师发问时应心中有数,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而不“乱点鸳鸯谱”,否则,易造成学生与老师的隔阂,影响师生关系的融洽。(3)发问顺序。教师发问在内容的难度上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学记中所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但在形式上,教师的发问又切忌按座次顺序点名提问。而应打破次序,有目的地“随机”提问。(4)发问方式。应注意灵活多变、

13、丰富多样。可以从解题入手,也可从中间开刀、奇峰突起,甚或从结尾开始,往前推进;可以口头形式,也可以书面形式;可以相对集中,也可有意分散;可让个别学生作答,也可让全班同学议论纷纷;等等不一。(5)发问语态。教师发问时的语气和态度非常重要,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艺术性的提问=陈述语气+疑问语缀。如“你以为如何?”“你同意吗?”“你能告诉我吗?”必要时可将提问延伸一次,以引入“缓冲区”,获得更深对话的契机:“为什么要那样?你如何想起那种方法的?”如再加上点鼓励和期待,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更精彩:“还有不同的看法吗?”“有没有新的看法?”“谁还有更合理的想法?”2、待答研究表明,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应

14、该有两个最重要的停顿的时间,即“第一等待时”与“第二等待时”。所谓“第一等待时”是指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不能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学生来回答问题。“第二等待时”是指学生回答之后,教师也要等待足够的一段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者再提出另一个问题。因为学生可能要做详细说明,斟酌、补充、或改变回答。上述第一等待时为学生的回答提供了思考的时间。第二等待时给学生以时间,使他们能完整地做出回答,而不致打断他们的思路。心理学家们经过对比试验,给提问过程增加等待时间 3 秒或更多些,得出的结论是,稍长的等待时间对学生的语言行为有如下的效果:(1)学生回答的时间长度和语句数量都有所增加;(2

15、)“我不知道”和回答不出的现象减少了;(3)思辨性的思维事例增加了;(4)提出了更多证据,在提出证据之后或之前都有推理性的叙述;(5)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和学生计划收集资料活动的次数都增加了;(6)成绩差的学生的回答也增加了。他们甚至测定,设置必要的停顿时间以后,学生的表达量可增长 300到 700。在这之前,学生平均回答某个问题用词只有 47 个;在这之后则增加到 30 多个。3、助答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准确、完整、流畅,甚至完全“卡壳”时,教师应耐心期待并积极设法促使转机,一般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以下措施:(1)重复发问、申明题意。有时学生因没听清或没理解全部题意而答不出或答不好,教师可应学生的

16、要求重述发问语句,突出重点词语,以助学生深化理解,扫清意义障碍。(2)分解难点、化难为易。有时学生对提问的难点吃不透、摸不准、答不了,说明问题难度对他来说可能大了些。教师可将难点分解成小的问题,降低难度和坡度,以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3)转换角度、另辟蹊径。有时学生对从某个角度看问题觉得陌生或难以理解,教师不妨变换一下角度,进行变式提问,以助学生从新的角度攻克问题。(4)适当提示、巧用点拨。有时学生的思路误入歧途或不得要领,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语言提示,指点迷津,以助学生的思维走出误区。(5)补充修正、以求完善。有时学生对所要回答的问题准备不足或因其它缘故,回答得不够完整、准确,或难以独立作答时

17、,教师可视情况请其他同学补答、修正或替答,也可由教师本人做这些工作,以助学生答全、答完所提问题。4、总结课堂提问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总结,公正地指出其优点或不足。如有必要,教师可复述正确答案或再做简单讲解,以照顾到中下等程度的学生的接受能力;或请有关同学复述正确答案,以加深理解。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评价时,一般应从掌握知识的广度、理解知识的深度、知识的巩固程度、错误的数量与性质、口头表达能力、是否有创见性这六个方面综合评价。教学提问的总结,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与综合、认识的明晰与深化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是,教师往往对教学提问总结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充分认识

18、,对学生答问采取放任的态度,答问不正确的不予订正,不完整的不予补充,零散的意见不予综合,肤浅的认识不予深化。虽然有问有答、热闹非凡,但“散乱的谈话”不能形成“决议案”,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始终没有清晰、明确、完整的认识;更有甚者,有些错误因老师没予订正,会让学生“自以为是”地印入脑海而致误人子弟,那就是教师的失职了。这是要引以为戒的。(三)、教会学生自己质疑提问教会学生自己质疑提问,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赞科夫指出:“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本钱。”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肯尼思H胡佛也说:“整个教学的最终

19、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遗憾的是,提问课中常常是按照教师问学生答的反应模式进行。”赫伯特蒂利博士甚至建议,每天在课堂上拿出 10 至 20 分钟作为“提出创见的时间”,由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具有某种天赋的孩子。然后可以为这些孩子安排一些单独的活动来促进他的学习能力。教师通过提问教学,将问号装进学生的脑子里,可使学生终生受益。优秀教师们总是鼓励并教会学生自己质疑提问。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斯霞的教学,在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好问方面,就是一个突出的典范。她曾说,不能因为学生问得幼稚而不予回答,不能因为学生问得离奇而随便搪塞,更不能因为自己工作忙而责怪学生多嘴,要鼓励学生探索好学的精神。当然,有时直面学生对自己提出的挑战性的质疑提问,确需教师具备博大的胸怀和诲人不倦的师道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