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史纲思考题.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8268106 上传时间:2019-06-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纲思考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史纲思考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史纲思考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史纲思考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史纲思考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上编综述1. 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及其基本特征是什么?1) 性质: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的中国: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破坏中国的主权,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没有对中国实行直接的殖民统治,而是通过其代理人对中国实行间接统治。因此,中国实际上已经丧失拥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地位,但是仍热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因此被称作半殖民地。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把中国卷入世界

2、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中。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导致资本主义的产生。但是,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对中国的民族工业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中国农村封建生产关系依然占着显然的优势。所以中国的经济既不是完整的封建经济,也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了。2)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一般说来,当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一些叛国分子外,能够暂时地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帝国主义。这是阶级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和服从地位。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

3、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反帝运动。当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用战争以外的形式共同压迫中国人民,尤其是封建主义统治特别残酷的时候,中国人民斗争的矛头主要直接的指向中国的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居次要地位。天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辛亥革命。3) 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仅逐步操控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

4、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出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是中国处于不统一的状态。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

5、),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特征逐步形成,有一个演变过程,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地区有所差别。2.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相互关系: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因为:不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一,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他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第二,就不能废除封建地主土

6、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第三,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近代以来,一些爱国人士提出过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但在民族不独立、国家不统人民无权利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都失败了。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如何认识资本帝国主义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所造成的双重影响?1) 从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关系的角度。主观动机是要掠夺、压迫中国,企图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绝不是为了给中国带来“近代文明”帮助中国变成独立富强的现代化国家。但是

7、同时,它带来了客观效果。瓦解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传播了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物质文明,并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中国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新型知识分子的产生创造了物质前提。2) 从正义和非正义、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角度。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是非正义的。走私毒品鸦片、贩卖人口等是及其野蛮可耻的罪行。绝不能因其有“双重使命”而替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辩护、美化甚至评功摆好。3) 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即使殖民主义有所谓的“建设性使命”,为中国资本主义创造物质前提,但这也使中国人民付出了极大地牺牲和痛苦的代价。帝国主义的侵略正是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源,也是中国

8、实现独立、民主、富强和现代化的最大障碍。资本帝国主义使中国走上了半殖民地经济的畸形发展道路。更重要的是中国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物质文明所产生的成果和利益,绝大多数中国人民是享受不到的。因此中国人民必须通过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独立和民主,否则是不可能真正实现中国的富强和现代化的。2.帝国主义的文化渗透的手法和目的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文化渗透包括政治控制,军事侵略,经济掠夺。)目的: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手法:1)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在传教的名义下进行,一部分西方传教士积极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2 )为侵略中国

9、制造舆论。外国教会中的某些势力利用宣传宗教和西学的名义,为帝国主义侵略制造舆论。办报纸、杂志,翻译出版书刊。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应对:3.如何看待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1) 社会制度的腐败。高于任何权利的皇权对社会权力资源独家垄断,皇权专制下的官僚政治,以宗族制度为基础的社会组织,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文化和法理等这种制度已极端腐朽。2) 经济技术的落后。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经过工业革命,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封建的中国已被远远抛在后面。武器装备,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中国军队的综合实力都与西方差距较大。武器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而

10、直接影响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还是社会制度。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意义: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2)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特点:天朝田亩制度表达千百年农民对土地的渴望。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3)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4)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拒绝坚定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等。5)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失败原因:1

11、 )农民阶级不是新的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2)不能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和领导集团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3)未能正确的对待儒学,保留了封建纲常伦理原则。4)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和人民群众区分开来,笼统的把信奉父上帝的西方人视为“洋兄弟”。5)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他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2. 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性质:失败原因:1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

12、发展一些近代企业,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但是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2)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派官员一再主张对外“和戎”,兴办的企业一切仰赖外国,企图依赖外国达到自强求富目的。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创办的新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其管理仍是封建衙门式的。由政府管理。企业内部腐败。教训:中国地主阶级不能承担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3.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意义:1)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还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2)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突破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局限,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用

13、君主立宪制代替君主专制制度。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3)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把顽固的封建主义思想打开了一个缺口,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思想解放。4)主张采用西方近代教育制度,兴办新式学堂,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5)改革社会风气。移风易俗、开启社会新风气。失败原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教训:戊戌维新失败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上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必须

14、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思考和讨论题:1.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是什么?(38、39 )2.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38、39 )4.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兴起的背景和指导思想。(41、42)5.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意义和失败原因。(4244 )6.维新派与守旧顽固派论战的内容是什么?(45)7.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7)8.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另外加的:. 近代不同阶级及其代表人物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这些探索的局限性,不能为中国独立和富强找到出路的根本原因。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

15、的终结1. 如何看待中国现代史上的革命和改良?革命与改良都是社会变革的方式。革命:进步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以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原有社会制的的根本变革。用暴力打碎陈旧的政治机器。改良:统治阶级在保持统治的前提下,缓慢的改革。革命:是以政治权力的根本变革为中心的社会大变动。(用暴力打碎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改良:统治阶级在保持其统治的条件下,对被统治者作出的局部的、点滴的让步。(缓慢的,审慎的,逐渐的。)革命 改良主导者 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形式 暴力,激进 非暴力,渐进时间 短暂 长期对统治阶级而言 新政权取代旧政权 保留原政权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彻底,整体 局部,不彻底2.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

16、义、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意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一,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变化。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

17、涨。失败原因:1 )从根本上说,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绝不容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培养一个竞争对手。帝国主义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2)主观方面来说,在于他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许多弱点错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3.如何看待革命过程中的流血:1)战争能否不流血?孙子“上兵伐谋”“全城而上”是战争优势方应用的策略。2)面对入侵的敌人,加入中国人民不反抗,能否避免流

18、血?3)革命中少数人的流血牺牲是为了换取和平。(谭嗣同)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件重点:.在五四前后,传入中国的众多社会思潮中,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会选择以及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以往斗争的失败使中国人渴望新的、先进的理论指导。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3)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胜的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产生的示范效应。4)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理想追求的一致性。.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第一,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保证了中国革命以全新的面目迅猛发展。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即新的彻底的斗争纲领、新的斗争策略和充分发动群

19、众、依靠群众的革命方法,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事业。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把中国的民主革命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联系在了一起,能够得到世界革命力量的支持。.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第一,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开始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2 )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国民党政府的统治是

20、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必要性、可能性及意义。必要性:1 )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武装斗争的必要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外无民族独立,内无民主制度,在全局上和长期内不具备合法斗争的条件。中国人民想要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会遭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镇压,所以必须武装斗争。2)是由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反封建决定的。(土地革命的必要性) 中国是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以上,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经济基础,严重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 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要想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就

21、必须废除封建的土地剥削制度,解除束缚在农民身上的枷锁。 土地革命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提供了人力物力的支持。(军队的兵员和给养。)所以,中共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就必须深入农村,发动武装农民,开展土地革命,确立革命力量的深厚社会基础,最后取得全国胜利。3)是由大革命失败后的革命形势决定的。(建立根据地的重要性)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有政权、军队、帝国主义的支持)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因此,为了避免力量不够时与敌人硬拼,中国革命在农村积聚力量,发展壮大,(为武装斗争的人力物力来源提供重要的依托。)所以,中国革命只能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22、夺取政权的道路,才能取得全国胜利。可能性:1)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中国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农村可以相对脱离城市独立存在;反动统治不是铁板一块,为革命力量发展提供可乘之机。2)大革命的影响。3)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4)有相当力量正规红军的存在。5 )党组织有力量及其政策的正确。意义:1)这一理论的形成,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光辉典范,是“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2)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3)丰富的

23、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革命提供了新鲜经验。. 长征精神的内涵及其意义。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的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仅仅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的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为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四1928

24、1930 年间毛泽东写的四本书: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第六章 中国民族的抗日战争1 两条不同抗战路线及其基本分歧。1)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2 ) 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3) 根本分歧:要不要发动全面抗战。要不要坚持抗战到底。(1941.9 太平洋战争爆发,美日关系恶化,国民党才对日宣战。)2.中共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的内容:发展进步势力(工农,城市小资产阶级),争取中间势力(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孤立顽固势力(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3.中共对顽固派斗争方针的内容及涵义。对顽固派的斗争应坚持:有理,有利

25、,有节的原则。有理 自卫防御性(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有利 胜利局部性(不打无把握之仗,不斗则已,斗则必胜)有节 休战暂时性(适可而止,见好就收).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共的领导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1)率先举起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旗帜。2)积极倡导、促成、维护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提出并实施了一条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游击战。5)组合和推动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6)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 客观公正的评价国民党的抗战。战略防御阶段:以国民

26、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其军队是抗日主力,进行了积极地抵抗。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会战,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速战速决计划;牵制了日军大部分兵力,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进步,有利于全国军民抗日积极性的形成;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与支持。但是失败较多,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失误(片面抗战),而且没有采取积极防御,而是单纯的阵地防御战。战略相持阶段:日本对国民党政府转为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由片面抗战转为消极抗战,在全态势上实行保守的收缩战略以保存实力,制造了多次反共摩擦,并与

27、日本有秘密接触。正面战场已不再处于主要战场的地位。另一方面,对日军进行了抵抗,取得过局部胜利,大体保住了西南西北地区。.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基本经验。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意义深远:第一,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第二,促进了民族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第四,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基本经验:第一,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

28、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开始的时间最早、坚持的时间最长,遏制日本的“北进”计划,迟滞了日本的“南进”步伐,抗击和牵制了日军陆军主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抗战胜利后,中共制定“和平民主”方针的依据。1) 八年抗战,人民饱受战争的摧残,强烈要求和平建国。

29、中共考虑人民的愿望,加之对时局的估计,诚心诚意地争取实现和平民主局面的实现。2) 抗战胜利时,蒋介石的军队大部分在西北、西南,来不及调到华北、华中,马上发动内战有困难。3) 美苏都不支持中国打内战。4) 即使国民党堵死了一切通向和平改革的道路,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也不是徒劳无益的,可以深刻地教育人民,丢掉幻想,认识到为了建设新中国必须进行革命战争。. 通过对蒋介石国民党政权“假和平,真内战”活动的认识,认清其政权的腐朽性、反动性,分析国民党政权覆亡的历史必然性。从其内政、外交看其代表哪里阶级的利益。政治:个人独裁,一党专政,执行内战政策。经济:维护帝国主义在华利益,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官员贪腐,大发国难财,搜刮民脂民膏。军事:打内战,站在人民对立面。. 总结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中共制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方向。 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加和大力支持,是中国革命胜利的社会根源和群众基础。 国际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热情支持,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