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的组分有哪些?它们具有什么功能?(1)mRNA:蛋白质合成的模板;(2)tRNA: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运载工具;(3)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场所;辅助因子:(a)起始因子参与蛋白质合成起始复合物形成;(b)延长因子肽链的延伸作用;(c)释放因子终止肽链合成并从核糖体上释放出来。2.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合成蛋白质的起始过程有什么区别。 (1)起始因子不同:原核为 IF-1,IF-2,IF-2,真核起始因子达十几种:(2)起始氨酰-tRNA 不同:原核为 fMet-tRNAfMet,真核 Met-tRNAMet: (3)核糖体不同:原核为 70S 核粒体,可分为 30S
2、和 50S 两种亚基,真核为 80S 核糖体,分 40S 和 60S 两种亚基。3. 请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mRNA 的结构特征;真核生物的帽子结构的加工方式和功能;Poly(A)的加工方式和功能。(1)原核生物的半衰期短(2)许多原核生物 mRNA 可能以多顺反子的形式存在, (3)原核生物 mRNA5端无帽子结构,3端没有或只有较短的 poly A 结构;真核生物的 5端存在帽子结构(4)绝大多数真核生物 mRNA 具有多聚 A尾巴。5帽子结构:在细胞核内对 hnRNA 的 5端加上 m7GTP 的结构。在磷酸酶的作用下,将 5端的磷酸基水解,然后再由鸟苷酸转移酶加上鸟苷三磷酸,形成
3、GpppN 的结构,尿苷酸-7-甲基转移酶再对 G 进行甲基化。mRNA5端的这种结构成为帽子 功能:对翻译起识别作用为核糖体识别 RNA 提供信号增加 mRNA 的稳定性,使 5端免遭外切核酸酶的攻击与某些 RNA 病毒的正链合成有关3端加尾:在细胞核内完成。首先由核酸内切开 mRNA3端的特定部位,然后由 poly(A)合成酶催化多聚腺苷酸反应,加入 poly(A)的尾巴。在 poly(A)位点上游 1035 核苷酸处有 AAUAAA 序列,下游约 50 核苷酸处存在富含 GU 的序列,这两处是剪切和加 poly(A)所需的信号。由剪切和聚腺苷化特异因子(CPSF)结合到上游 AAUAAA
4、 序列,剪除刺激因子(CSF)与下游富含 GU 序列作用,剪除因子(CF)、相继与之结合,使其更稳定。在切除前,poly(A)聚合酶结合到复合物上,使剪切后游离的 3端迅速腺苷酸化 功能:提高了 mRNA 在细胞中的稳定性与 mRNA 的寿命有关与翻译有关poly(A) 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有很大应用价值4. 请简述 Lac 操纵子模型的主要内容和调控方式。乳糖操纵元含有 z、y 和 a 三个结构基因。z 基因以四聚体形式组成有活性的 半乳糖苷酶,催化乳糖转变为别乳糖,再分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y基因编码半乳糖透过酶,促使环境中的乳糖进入细菌;a 基因编码转乙酰基酶,以二聚体活性形式催化半乳糖的乙
5、酰化。原核生物乳糖操纵子(Lac operon)的控制区包括调节基因、启动基因(其 CRP 结合位点位于 RNA 聚合酶结合位点上游)和操纵基因;其信息区由-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 、通透酶基因(lacY)和乙酰化酶基因(lacA)串联在一起构成。当培养基中乳糖浓度升高而葡萄糖浓度降低时,乳糖作为诱导剂与阻遏蛋白结合,促使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分离;另一方面,细胞中cAMP 浓度升高,cAMP 与 CRP 结合并使之激活,CRP 与启动基因结合并促使RNA 聚合酶与启动基因结合,基因转录激活。5. 组蛋白的生物学特性有哪些?请简要叙述。进化上的极端保守性;无组织特异性;肽链上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
6、性;组蛋白的修饰作用;富含赖氨酸的组蛋白 H5。6. 原核生物转录的起始过程。首先 RNA 聚合酶的 因子辨认启动子的-35 区,然后全酶与该区结合,形成疏松的封闭型转录起始复合物,继而 RNA 聚合酶一项-10 区及转录起始点,在-20 区处 DNA 发生局部解链,形成 12-17bp 的单链区,RNA 聚合酶与 DNA 结合更紧密,形成开放型转录起始复合物,然后 RNA 聚合酶以单链的模板链为模板,其聚合酶的 亚基催化第一个磷酸二酯键的生成,最后 亚基从全酶解离,形成 DNARNA 聚合酶(核心酶)结合在一起的起始复合物。7. 色氨酸操纵子的调控方式。trp 操纵子是一种阻遏型操纵子,当无
7、色氨酸时,辅阻遏蛋白不能结合 O序列,操纵基因开放,开始转录;当细胞内有较大量的色氨酸时,辅阻遏蛋白与色氨酸结合后,可结合 O 序列,阻遏基因转录。(1)辅阻遏蛋白的负调控:色氨酸操纵子通常处于开放状态,其辅阻遏蛋白不能与操纵基因结合而阻遏转录。而当色氨酸合成过多时,色氨酸作为辅阻遏物与辅阻遏蛋白结合而形成阻遏蛋白,后者与操纵基因结合而使基因转录关闭。 (2)弱化子的负调控:无色氨酸时操纵子基因开始转录,此后转录速率受转录弱化机制(attenuation)调节。在结构基因与 O 之间有一衰减子区域,该区域含有 4 段特殊的序列,高浓度色氨酸时能形成不依赖 因子的转录终止信号,RNA 聚合酶脱落
8、,转录终止。低浓度色氨酸时则不能形成转录终止信号,转录继续。8. 遗传密码有什么生物学特点?(1)密码无标点:从起始密码始到终止密码止,需连续阅读,不可中断。增加或删除某个核苷酸会发生移码突变。(2)密码不重叠:组成一个密码的三个核苷酸只代表一个氨基酸,只使用一次,不重叠使用。 (3)密码的简并性:在密码子表中,除 Met、Trp 各对应一个密码外,其余氨基酸均有两个以上的密码,对保持生物遗传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4)变偶假说:密码的专一性主要由头两位碱基决定,第三位碱基重要性不大,因此在与反密码子的相互作用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5)通用性及例外: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但近年
9、来已发现某些个别例外现象,如某些哺乳动物线粒体中的 UGA 不是终止密码而是色氨酸密码子。(6)起始密码子 AUG,同时也代表Met,终止密码子 UAA、UAG、UGA 使用频率不同。9. 简述全酶的五个功能位点。有义 DNA 链结合位点(亚基提供)DNA/RNA 杂交链结合位点(亚基提供)双链 DNA 解链位点(前端 亚基提供)单链 DNA 重旋位点(后端 亚基提供) 因子作用位点(使全酶识别启动子 Sextama Box -35 区)10. 试比较转录与复制的区别相同点:都是以 DNA 为模板进行;复制和转录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都是从 5向 3方向进行;都依赖 DNA 的双链;聚合
10、过程每次都只延长一个核苷酸核苷酸时间的连接都是磷酸二酯键。不同点:复制所需的底物为脱氧核苷三磷酸,而转录的底物为核苷三磷酸;在复制过程中,AT 配对,而在转录过程中是 AU 配对;RNA 聚合酶与 DNA 聚合酶不同,能合成出新链,因此转录不需要引物,而复制需要引物;复制得到的是与模板链互补的 DNA 链,而转录得到的是与模板互补的RNA 链;转录过程中,只有一条能作为模板链,并且只是一条 DNA 链的某一区段,而复制中,两条都可作为模板链,都被复制;复制的到的产物与亲代具有高保真性,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完全相同的,而转录产物与结构基因相比较,除 U 与 T 互换外,成熟的 RNA 序列与模板序列
11、相差很大。复制过程存在校正机制,转录过程则没有11. 请总结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 DNA 结构的异同点。结构简练 原核 DNA 分子的绝大部分是用来编码蛋白质,只有非常小的一部分不转录,这与真核 DNA 的冗余现象不同。存在转录单元 原核生物DNA 序列中功能相关的 RNA 和蛋白质基因,往往丛集在基因组的一个或几个特定部位,形成功能单元或转录单元,它们可被一起转录为含多个 mRNA 的分子,称为多顺反子 mRNA。有重叠基因 即同一段 DNA 能携带两种不同蛋白质信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个基因完全在另一个基因里面 部分重叠 两个基因只有一个碱基对是重叠的12. 原核生物终止子的类型和作用
12、机制。不依赖于 因子的终止:终止位点上游一般存在一个富含 GC 碱基的二重对称区,由这段 DNA 转录产生的 RNA 容易形成发卡式结构。在终止位点前面有一段由 4-8 个 A 组成的序列,所以转录产物的 3端为寡聚 U,这种结构特征的存在决定了转录的终止。终止效率与二重对称序列和寡聚 U 的长短有关,随着发卡式结构(至少 6bp)和寡聚 U 序列(至少 4 个 U)长度的增加,终止效率逐步提高。依赖于 因子的终止: 因子是一个相对分子质量为 2.0105 的六聚体蛋白,它能水解各种核苷酸三磷酸,实际上是一种 NTP 酶,它通过催化 NTP的水解促使新生 RNA 链从三元转录复合物中解离出来,
13、从而终止转录。 因子结合于新合成的 RNA 链,借助水解 ATP 的能量沿 RNA 链运动,当 RNA 聚合酶遇终止子停止时, 因子追上酶,促使转录终止。13. 真核生物端粒的复制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复制过程:端粒酶携有一段与端粒序列互补的 RNA 分子ACCCCAAC,端粒酶的该 RNA 分子与端粒 DNA 配对,以 RNA 为模板进行类似逆转录合成 DNA,向53延伸端粒至模板 RNA 末端后,端粒酶解理,再配对延伸端粒,反复达数百次,引物酶及 DNA 聚合酶按合成滞后链方式延伸另一条链,虽然滞后链比模板链短,但整个 DNA 链被延长,该过程能避免 DNA 随复制进行逐渐变短。生物学意义:
14、维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决定细胞的寿命维持染色体的独立性,若无端粒,两个染色体末端很可能融合一起解决末端复制问题,端粒酶能与端粒作用,延伸其长度14. 生物如何保证遗传信息传递的高保真性。DNA 复制过程:氨酰 TRNA 的高度专一性及校正功能,从而保证特异的氨基酸只能与相对应的特异性 TRNA 相结合;TRNA 的反密码子与 MRNA 密码子之间相对严格的碱基互补,通过互补识别,从而使只有 MRNA 上的密码子对应的氨基酸才能被携带进入 A 位及延长肽链;核糖体对氨酰 TRNA 进位的校正作用,错误的氨酰 TRNA 因反密码子与密码子不能配对,解离系数就会变大而迅速解离,直到正确的氨酰 TRNA
15、 进入 A位;由于密码子的兼并性,对于有多个密码子的氨基酸来说,如果密码子的第三位碱基发生突变并不影响所翻译蛋白质的序列,对于维持遗传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蛋白质生物合成: 、SD 序列对翻译的调节:、SD 序列的顺序对翻译的影响:核糖体可以直接结合到 mRNA 上的任何一个在 AUG 前面 SD 序列,并从其后的 AUG 开始翻译。不同的 SD 序列有一定的差异,因而翻译始效率不同。、SD 序列的位置对翻译的影响:SD 序列与 AUG(起始点)之间的距离也是影响 mRNA 翻译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mRNA 二级结构隐蔽 SD 序列的作用。mRNA 的稳定性。翻译产物对翻译的调控。小分子 RN
16、A 的调控作用。15. 简述原核和真核细胞在蛋白质翻译过程中的差异。(1)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核糖体不同:原核生物为 70S 型,而真核生物为 80S 型。 (2)模板不同:原核生物的 mRNA 为多顺反子,而真核生物 mRNA为单顺反子。 (3)起始氨酰 tRNA 不同:原核生物的为 fMettRNA 而真核生物的起始氨酰 tRNA 为 MettRNA。 (4)原核生物 mRNA 上有能与 16SrRNA 配对的 SD 序列,而真核生物没有这样的序列。 (5)原核生物起始复合物的形成过程中,30S 小亚基先与翻译起始因子 IF-1,IF-3 结合,通过 SD 序列与 mRNA模板结合。而在真
17、核生物翻译起始过程中,GTP 首先与 eIF2 结合,这一结合就增加了 eIF2 与起始 tRNA 的亲和力,然后三者结合形成一个三元复合物。三元复合物直接与 40S 亚基结合,此过程不需要 mRNA 的存在。40S 亚基三元复合物在 eIF3 的存在下与 mRNA 模板结合。在此过程中需要 ATP 提供能量。(6)延伸因子不同:原核生物每次反应需要三个延伸因子,EF-Tu、EF-Ts及 EF-G;真核生物细胞需要 EF-1 及 EF-2。 (7)终止因子不同:细菌内部存在三种不同的终止因子,分别是 RF1、RF2 和 RF3;真核细胞只有一个终止因子 RF。16. 简述 PCR 相关技术及应
18、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在体外快速扩增特定基因或 DNA 序列的方法,因此也称为基因的体外扩增法。是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它具有特异、敏感、产率高、快速、简便、重复性好、易自动化等突出优点。其应用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研究 基因克隆;DNA 测序;分析突变;基因重组与融合;检测基因的修饰;鉴定调控蛋白质结构的 DNA 序列;转座子插入位点的绘图;合成基因的构建;构建克隆或表达载体;检测某某基因的内切酶多态性等。(2)临床诊断 细菌、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分枝杆菌等病原体的鉴定;人类遗传病的鉴定;诊断遗传疾病;监测临床标本中病原体的核酸序列;对法医学标本做遗传学鉴定;分析激活癌基因中的突变情况;生成克隆化双链 DNA 中的特异序列作为探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