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云房子听课有感郑州市中原区郑上路小学 王坤这是刘老师第一次接触导学案,接触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感触很多。刘老师的导学案设计十分详实,学生更是训练有素。刘老师在执教云房子时,针对课文想象丰富,语言富于童趣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理解、去体验、去感悟。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童话故事是学生所喜爱的,为了让学生更加投入,刘老师还充分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有益于学生认知心理的发展,而且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在这个极为个性化的环节里,小朋友的表现异常活跃、积极投入。 二、注重表达、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阅读课上教师应积极创造
2、条件,提供各种各样的语言训练的环境,让学生所学的语言经常得到运用。例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刘老师们可以通过动画演示了小鸟们造的云房子后,再展示几幅天空云朵千姿百态的图片,给小朋友提供更多的想像空间,教师顺势提出:“看,天空中还有许多的白云留给你们呢,你想造怎 样的云房子呢?”学生兴 趣来了,刘老 师通过让学生看白云图, 让学生用:“天上的云可真美呀!它们像( )。”的句式说话练习,在学生分组讨论后刘老师又出示了:我们的云房子真漂亮啊!有的像( ),有的像( ),还有的像( )”的句式学生通 过说一说,将课文的符号语言内化为感于内而发于外的现实语言;学生所说出的已不仅是课文已有的符号的意义;而且
3、补充、增加了许多游离于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课文所表现的人、事、物、景,由于学生赋 予了情感与生命而得以复活的口语表达,能使学生更好的感悟文章,并使其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老人与海鸥听课反思郑州市中原区郑上路小学 王坤一汪碧绿的湖边,老人与鸥群结下不解之缘,老人与海鸥相依相随,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图画。有一天老人与世长辞,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 鸣叫,这是何等悲壮的场面,更是一份令人震撼的情。每每读及,心痛不已。听了任丽丽老师执教的课,再次受到心灵震撼、情感洗礼。整节课,任老师充分运用多种手段,紧紧抓住了“ 情”字,充分挖掘了文本的情感,让情满溢课堂,不少学生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4、为何这堂课能收到这么好的教学效果呢?文章是以“言 ”表“情” 的。课文为学生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课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教学时,任老师让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历程,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形成内在的精神力量。在学生较准确地领会文章中的情感,也被人物精神所感染时,任老师把握这一写话训练点,把握好学生急于泻情的需要,为学生创设表达情意的途径和佳机,让学生借小海鸥或老人之嘴,将内心情感宣泄。 “老人,您虽然走了,但是您永远活在我们 的心中,活在海鸥们的心中。祝你在天堂开心快乐!”“ 小海鸥” 哭喊
5、着诉说时,海鸥那浩瀚无边的情感世界,海鸥对老人那份震撼的情感,和文本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整节课,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理解深入,但是似乎缺少朗读,老师可以抓住了老人喂海鸥的重点段落,通过范读,学生有声有色地齐读,让学生展开想象,练习老人与海鸥之间可能会有的对话,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老人与海鸥的那份和谐快乐,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无私的爱。语文教学要“读占熬头 ”,特 别是阅读教学中,如果离开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是老师串讲,那这样的阅读教学是残缺的。要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第二次听课, 对导学案的使用我也有一些新的想法:导学案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可以把学习的自动权充分地还给学生,可在运用中,我们要有所选择,
6、因材而异,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状态不断完善,而不应该被形式绑住手脚。在运用的进程中,一是要遵照导学案的环节教学,同时更要灵敏运用这些环节,尤其语文课,更需求语文味与学案环节的无机结合,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一不小心就会有所偏颇,不是上成“新式”语文课,就是在“ 导学案”的左右下,丧失了语文课的滋味。在理论中,我们一定要努力掌握好方向。一夜的工作听课反思郑州市中原区郑上路小学 王 坤这是第二次听罗老师讲生本课了一夜的工作)都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都是对小学语文有着深入研究的人,都是很有思想的人。换句话说,就是都是有着“两把刷子”的人。当然,他们为我们呈现的这四节课也是各具特点,各有特色。在他们的课上,展示
7、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他们的思想,是他们对小学语文的研究和见地。相比之下,我对杨献荣老师讲授的一夜的工作,印象更为深刻。说实话,听着这节课的过程中,我一直很喜欢他的语言(就是那些评价性语言和环节之间的过渡语,以及对每个环节的小结性语言),很喜欢他的声音(给人一种厚重深远的感觉)。关于他对这篇课文的课堂设计,我不是很喜欢。但是,这节课结束后,我静下心来回味着这一天的四节课,能深深触动我的思考的就是杨献荣老师的一夜的工作这节课。整节课,他都不紧不慢,不缓不急的进行着。与其他课堂相比,他的这节课少了语文课上惯有的繁华和热闹。可是,我却觉得他的课堂能够给学生带去更多的发展和进步。他的课堂给我们呈现的
8、是“目标定位,先学后教” 的模式性教学。大致呈现的是四个板块:建立目标;给学生自学;反馈总结;深化拓展。尤其是让学生自学这一块,杨老师更是用了大手笔,指导学生用“画 问思 议读” 的学习方法充分自学。 这样的课堂看起来波澜不惊,但是学生经过长期这样的训练,语文阅读感悟能力一定会得到飞速提升。我们可以想一想,有时我们为了精心准备一节课,下了大工夫制作课件,结果呢?那种丰富多彩的课件让人目不暇接,曲风不一的背景音乐此起彼伏,热闹活泼的表演层出不求但是学生静心学文深思的时间却是少之又少。我们还会回想起这样的场景:老师一个问题问完后,一部分学生总是很快的要求回答,而剩下的一部分学生,每次都不举手。我们
9、通常会认为,后一部分学生的课堂表现不积极。其实更多时候是他们还没有准备好答案。如果我们能多留一些时间,让先举手的同学在脑子里把答案想的更全面,把语言组织的更流畅些;一时想不出答案的同学再默读静思一会儿。这样的话,相信优等生的思维会更严密,语言表达会更流畅,后进生也会有更充分的思考空间。我们的教学是为了以后的不教,只有把学习方法给他们,把他们的能力培养出来,我们才会实现真正的不教。语文课堂表面上呈现的热闹根本不会给学生带去深思,只会让他们视觉疲劳、听觉疲劳、身体疲劳。宋儒理学大师陆九渊曾说过:“读书切记在慌忙,涵泳工夫 兴味长”,就是告诉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要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默默的思考、比较、推敲、揣摩,从而促 进更深入的理解;在语文课堂上,把“ 看谁最先想起来、谁能第一个大胆的站起来”换成“请大家进行认真的思考、再给大家两分钟的思考时间”,从而让学生的思考更成熟;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消化知识的过程找到读写结合点,让学生内化知识,表达情感, “此时无声胜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