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

类型《将相和》第二课时说课稿.doc

  • 上传人:精品资料
  • 文档编号:8260639
  • 上传时间:2019-06-17
  • 格式:DOC
  • 页数:2
  • 大小:17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将相和》第二课时说课稿.doc
    资源描述:

    1、 将相和第二课时说课稿14 全科 2 班李晓梅尊敬的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将相和 ,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S 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下面,我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以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通过“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讲述了将相之间从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经过。突出表现了蔺相如的勇敢机智、顾全大局,廉颇的勇于认错、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三个小故事叙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既有相对的独

    2、立性,又紧密相关。文章篇幅较长,语言简练,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三个小故事的学习分析,培养朗读、复述及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课文人物的珍贵品质,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了解中国几千年来“ 和” 为贵的人文理念。(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难点在于领悟三个小故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的命题方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二、学情分析六年级是小学学习的最高、最后阶段。随着对小学教育的不断适应,这一时期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朗读、浏览、默读能力,并且

    3、默读有了较快的速度。还具有了基本的解读文本的能力。并且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喜欢鼓励和表扬。教学中我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三、教法与学法教法: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通过抓主要句段重点读议,举一反三,回顾、照应、牵动全篇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教学中,我先以第一个小故事为例,教给学生抓重点句段读议的方法,然后由此及彼,让学生学习第二个小故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作者抓住人物言行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再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言行品读第三个小故事,步步为营,层层铺垫。学法:自读、自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学习“渑池之会”这个小故事,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己找出重点

    4、句段,谈出自己的体会,教师只作适当引导,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四、教学过程整堂课我分成三大环节,即“走近将相和 ”、 “走入将相和 ”和“走出将相和”。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为了在教学伊始就抓住学生的思绪,我首先出示七国方位图,引导学生产生探究文本的兴趣。(二) 、走入将相和 ,品读人物,感受“和” 的经过。将相和的题眼在“和” 字上,作者的思路是将相由和到不和再到和好的过程。教学时,我首先把学生的思路直接引向矛盾的焦点廉颇对蔺相如的错误评价上。再抓住“ 蔺相如究竟靠什么爬到廉颇头上的”自然导入第一、二个故事的学习,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前两个故事的学习带上了问题,有了明确的

    5、目的性。然后再通过一、二个故事的读议把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尊严,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形象树立起来,廉颇的错误说法不攻自破。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抓住人物言行自学将相是如何看待“和”的,不仅突出了蔺相如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也突出了廉颇虽然功勋卓著但能知错就改的精神,最后总结将相和好的原因 为了国家的利益,把人物思想升华到爱国主义的高度,令人肃然起敬,达到文道有机的统一。轻松地解决了文章的重点。(三)走出将相和 ,升华“和” 的内涵。走出将相和 ,回味故事,以一个简单的问题:写将相和,为什么要写前两个故事?理清三个故事间的内在联系: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曲折而完整的故事,进而深入理解课文用将相和做题目的命题方法。顺理成章地突破了文章的难点。紧接着课件出示:对联“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可负荆”,升华了文章主题。四、板书设计板书既展示了文中两个主要人物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又向学生清晰地呈现出了将相和一文的行文思路,一目了然。将相和蔺相如:机智 勇敢 顾全大局爱国廉颇:知错能改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将相和》第二课时说课稿.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826063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