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作用方式不同草甘膦是甘氨酸类,作用机理抑制烯醇丙酮基莽草素磷酸合成酶,蛋白质合成受阻;草甘膦为内吸传导型广谱灭生性除草剂,通过茎叶传导到地下部,对深根杂草的地下组织破坏力强,能达到一般农业机械无法达到的深度。草铵膦是膦酸类,作用机理 积铵触杀,抑制谷氨酰胺合成。草铵膦为膦酸类非选择性传导型除草剂,通过抑制谷氨酸合成酶这一植物的重要解毒酶作用,导致植物体内氮代谢紊乱,铵过量积累,叶绿体解体,从而使植物光合作用受抑制,最终导致杂草死亡。2、传导方式不一样草甘膦是内吸传导灭生;草胺膦是半内吸或内吸很弱无传导的触杀灭生。3、除草效果不一样草甘膦一般要 710 天见效;草铵膦一般为 3 天(正常气温
2、)。从除草速度、除草效果、控制杂草再生时期等方面看,草铵膦的田间表现都很优异,随着草甘膦、百草枯的抗性杂草越来越严重,农民会因草铵膦卓越的防效及良好的环保性能而很易接受。对生态要求更安全的茶园、农场、绿色食品基地等,对草铵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4、除草范围不同草甘膦对 160 多种杂草有防除作用,包括单子叶和双子叶、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等植物,但它对部分多年恶性杂草防除效果不理想。对抗性恶性杂草如牛筋草、小飞蓬等,草甘膦效果不是很明显;草甘膦一般不能用于浅根或根系暴露在外的作物如香菜、胡椒、葡萄、木瓜等;草铵膦为广谱、触杀型、灭生型、非残留除草剂,使用范围很广,草胺膦可以用在所有作物(只要
3、不喷到作物上即可,行间施药要加装盖或罩)。采用杂草茎叶定向喷雾处理,几乎可以用于宽型种植的果树、中耕作物、蔬菜和非耕地的杂草防除;能快速杀死 100 种以上的禾本科和阔叶杂草,特别是对耐受草甘膦的部分恶性杂草如牛筋草、马齿笕、小飞蓬等效果非常好,成为禾本科与阔叶杂草的克星。5、安全性能不同草甘膦一般药 7 天才播种移栽(一般需要草死亡厚播种,草甘膦入土后很快与铁、铝等金属离子结合而失去活性,对土壤中潜藏的种子和土壤微生物无不良影响.);草甘膦是一种灭生性除草剂,使用不当会给农作物到来安全隐患,特别是用其防除田埂或果园杂草时,最易出现漂移药害。要强调的是,草甘在果树林譬如柑橘园使用时,对根系还是
4、有破坏的,长期使用会导致果树黄化等现象。草铵膦在 14 天即可播种移栽。草铵膦低毒、安全、快速、环保、追肥增产,对土壤、作物根系和后茬作物无影响,持效期长,几乎适用于所有作物除草,在土壤中易降解,对作物安全,不易漂移,更适用于在敏感期或雾滴漂移无法完全避免的玉米、水稻、大豆、茶园、果园等的除草使用。6、两者前景如何?草甘膦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是抗药性。因着草甘膦的高效、低价、人体代谢快等优势,草甘膦距离被市场自由淘汰尚且有很长一段时间。针对草甘膦的抗药性问题,目前混配使用是一个不错的对策。草铵膦市场前景良好,增长迅速,但产品生产技术难度也较高,工艺路线也复杂,国内仅有极少公司能规模化生产。杂草专
5、家刘长令认为,草铵膦无法打败草甘膦,从成本来考虑,一吨草甘膦价格大约在 2 万,一吨草铵膦价格最低也在 7 万左右。草铵膦的推广,价格上的差距就是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注意事项:其对湿度和温度的要求较高。2、作用特点草铵膦喷药后需 6 小时不降雨、以使其最大限度发挥药效;在田间条件下,由于能被土壤微生物降解、故根系不能吸收或吸收很少,茎叶处理后叶片快速产生药害,从而限制草铵膦在韧皮部与木质部的传导。高温、高湿、高光强增进草铵膦吸收而显着提高活性,喷洒液中加入 5%(W/V)硫酸铵能促进草铵膦吸收,有效提高草铵膦在低温条件下的活性。一系列植物对草铵膦的敏感性与其对除草剂的吸收有关,因而硫酸铵对敏感
6、性低的杂草增效作用更为显着。3、环境安全草铵膦在土壤中通过微生物迅速降解,在大多数土壤中淋溶不超过 15 厘米,土壤有效水影响其吸附与降解,最终释放出二氧化碳。在作物收获时未检测出任何残留,半衰期 37 天。茎叶处理后 32 天,大约 10%20%化合物及降解产物停留在土壤,至295 天,残留水平近于 0。从环境安全考虑,半衰期短及在土壤中移动性差使得草铵膦也适于森林除草。4、其他特性由于草铵膦杀草谱广,在环境中迅速生物降解及对非靶标生物低毒,因此将其作为作物田苗后选择性除草剂使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生物工程技术为此提供了可能。目前,草铵膦在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研究与推广中的地位仅次于草甘膦而居第 2位,目前抗草铵膦的转基因作物有油菜、玉米、大豆、棉花、甜菜、水稻、大麦、小麦、黑麦、马铃薯、水稻等。无疑草铵膦拥有一个巨大的商业市场。据了解,草铵膦能防治水稻纹枯病菌侵染、减少其产生的菌落,它对引起纹枯病、菌核病与腐霉枯萎病的真菌有很高的活性,可同时防治抗草铵膦转基因作物的杂草与真菌病害,能抑制或延缓细菌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