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 预防违法犯罪二、单选题1-5、ACDCA 6-10、AADBA 11-15、BDCCD三、辨析题1.错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和犯罪行为都是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都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侵犯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有时甚至在行为表现上完全相向(我国的许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一些国家直接被作为犯罪处理),但两者有着明显的不同。犯罪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的、违反刑法的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二是犯罪是违反刑法规范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三是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处罚性。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与犯罪行
2、为的主要区别: 首先,危害社会的程度不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也具有社会危害性,但危害社会的程度比犯罪低; 而犯罪行为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自身的质和量的规定性,是危害社会的质和量的统一。其次,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也具有违法性,但违反的是有关治安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而犯罪行为违反的是刑法,具有刑事违法性。最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应受治安管理处罚,但不构成犯罪,尚不够刑事处罚;而犯非行为已够刑事处罚,且应受刑罚处罚。2.错误。我国刑法第十八条第四款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主要基于以下儿个理由: (1) 从生理、心理的角度看,在通常醉酒的情况下,醉酒能使人在一段时间内,减弱辨认和控
3、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比醉酒前头脑清醒时更容易接受诱感而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但行为人一般不会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能力。行为人对周围的情况以及自己行为情况都能够或有能力做出大致的判断。(2) 醉酒是一种人为的状态,通常是由于没有节制性地过量饮酒所致。这种过量饮酒行为不是不可题免的,行为人完全可以通过节制自己的饮酒量来避免危害行为的发生。(8) 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从特殊预防看,经常酿酒、醉酒的人,懒散、轻浮,易受人使唤南发犯罪动机,对其犯罪适用刑罚,进行必要的教育改造使其得到娇正,戒掉削酒隔习。从一般预防看对酗酒犯罪追究刑事责任,这包含了对醉酒陋习的道责,有助于群众自觉避免酗酒。还可以防止个别人借
4、酒故意犯罪。3.错误。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虽然自身原因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但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如不健康的社会文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生活方式,还有消极的人生观、扭曲的价值观、颠倒的荣辱观、错误的婚恋观等对涉世未深、抵抗诱感力不强的青少年也产生了巨大的危害,是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4.错误。任何人犯罪都将受到刑罚的处罚,未成年人也不例外。根据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相关规定: 第一,不满 14 周岁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第二,已满 16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三,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
5、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 14 周岁不满 18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犯罪时不满 18 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四、问答题1.(1) 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人民安居乐业需要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而良好的社会治安离不开治安管理。(2) 惩治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进行教育和处罚,及时查处治安案件,从而保障社会治安秩序的正常稳定。(3) 预防灾害事故和犯罪行为的发生。2、扰乱机关单位的秩序扰乱文化、体育等大型群众性活动的秩序,结伙斗股,强拿硬要或着任意机受、占用物品,组织、教晚,胁迫、诱骗端动他从事亦
6、教、会道门活动或者利用积教会通门,选信活动,扰乱社会铁序、损害他人身体健服,造端感众,棉动用事,谎报险情,制造混乱; 违反国家规定,侵人计算机系统,造成危害,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等。3.(1) 犯罪动机的偶发性、模仿性强。(2) 涉案类型中,暴力侵害、偷盗侵财的案件居多。(3) 团伙犯罪较多,社会危害增大。五、案例分析题案例一: (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 树立牢周的法制观念; 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案例二: 该男子的行为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具体有扰乱机关单位的秩序,扰乱文化、体育等大型群众性活动的秩序; 结伙斗段;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物品; 组织、教唆、胁迫、诱骗、煽动他从事邪数、会道门活动或者利用邪教、会道门、迷信活动,扰乱社会秩序、损害他人身体健康; 造谣惑众,煽动闹事,谎报险情,制造混乱; 违反国家规定,侵人计算机系统,造成危害; 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等。南昌市警方的处罚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可根据具体情节,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一千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