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必修一 第四章 4-2 生物膜的流动性.ppt

上传人:nacm35 文档编号:8254564 上传时间:2019-06-17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 第四章 4-2 生物膜的流动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必修一 第四章 4-2 生物膜的流动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必修一 第四章 4-2 生物膜的流动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必修一 第四章 4-2 生物膜的流动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必修一 第四章 4-2 生物膜的流动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时间:19世纪末 1895年人物:欧文顿(E.Overton)实验:用500多种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上万次的通 透性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是不一样的:凡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实验一,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是什么?,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溶于脂质的物质,细胞膜,提出假说: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还有必要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有必要,通过鉴定能更准确地说明问题,3.那为什么一开始不直接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呢?,当时的技术不能实现,1.最初认识到生物膜是

2、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 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从生理功能上入手,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的。,实验:采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经过特殊处理使细胞发生溶血现象,一些物质溶出,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洗掉,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化学分析表明: 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时间:20世纪初,实验二,时间:1925年人物:两位荷兰科学家实验: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层分子。发现展开层后的脂单层面积是红细胞的表面积的2倍提出假说:,实验三,细胞膜中的磷脂是双层的,探索这些物质是如何组成膜的?,胆 碱,磷 酸,甘 油,脂肪酸,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

3、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时间:1959年人物:罗伯特森(J.D.Robertsen)实验: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实验四,蛋白质位于细胞膜的什么位置呢?,提出假说: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 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有什么证据证明 细胞膜中的物质不是静态的呢?,时间:1970年人物:Larry Frye等实验:将人和鼠的细胞表面膜蛋白分别用不同的荧光标记后,让两种细胞融合,杂交细胞的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实验五,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举

4、例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变形虫的变形运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动物细胞吸水膨胀和失水皱缩,时间:1972年 人物:桑格和 尼克森 提出:流动镶嵌模型,糖蛋白,多糖,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的糖类 2、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其中磷脂分子 的亲水性头部朝向两侧,疏水性的尾部朝向内侧) 3、蛋白质分子的位置: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体现了膜结构内外的不对称性),蛋白质分子的位置,蛋白质,4、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流动性.(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具有流动性;大多数的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也体现了流动性。),5、细胞膜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糖被与细胞识别、胞间信息交流等有密切联系),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9世纪末,欧文顿的实验和推论:膜是由 组成的; 20世纪初,科学家的化学分析结果,指出膜主要由组成; 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的“三明治”结构模型:所有生物膜都由 三层结构; 1970年,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指出细胞膜具有 ; 1972年,桑格和 提出了 。,脂质,脂质和,蛋白质,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流动性,尼克森,流动镶嵌模型,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