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毕业论文(设计)材料.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8251020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设计)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毕业论文(设计)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毕业论文(设计)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毕业论文(设计)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毕业论文(设计)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毕业论文(设计)材料题 目: 城市小学中农村子女的心理问题及策略的研究 学生姓名: 胡玉林 学生学号: 0804010219 系 别: 教育科学系 专 业: 小学教育 届 别: 2012 届 指导教师: 黄芳 填 写 说 明1、本材料包括淮南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开题报告以及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三部分内容。2、本材料填写顺序依次为:(1)指导教师下达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2)学生根据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送交指导教师审阅并签字认可;(3)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后期,学生填写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内容,连同毕业论文(设计)全文一并送交指导教

2、师审阅,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完成的论文(设计)质量进行评价;(4)指导教师将此表连同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全文一并送交评阅教师评阅。3、指导教师 评阅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定均采用百分制。4、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不包括在此表中。一、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及达到的目标通过对城市小学中来自农村的小孩的构成和来源的研究,知道他们是怎样的一个家庭环境,通过对来自农村子女的外在行为表现来揣测他们在城市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并通过对他们心理的剖析,了解诱发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根据原因制定相应的策略。希望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可以有效的减少城市小学中来自农村的

3、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让农村小孩和城市小孩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工作进度要求1、2011.11.19-12.31,指导教师下达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2、2011.11.19-12.31,学生查阅及整理资料,在教师指导下撰写开题报告3、2012.01.01-04.30,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撰写毕业论文4、2012.05.01-5.16,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修改、完善毕业论文(设计) ,定稿后打印5、2012.5.17-5.27,论文(设计)答辩6、2012.6.8 前,总结,存档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二、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课题研究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变化日新月异,经济的快速增长,而由此产生的问

4、题也日益多样化,其中人们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受到的关注,而学生的心理问题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其中又以农村子女的心理问题最为棘手。城市的发展带动了人口的流动,很多农村父母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跟上城里孩子的步伐,都选择把子女送进城市中的学校,让他们和城里的孩子上一样的学校,拥有同样的起点。而心理健康是一个孩子健康发展的基础,心理失衡,往往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而要从根本上去改变这种现状,就不得不从城市小学中的农村子女开始入手了,从小就抓住他们的心理,好好的引导,使他们心理走向健康。 纲要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

5、健全发展。 ”所以本课题有以下几个研究目的;城市小学中农村子女的主要来源;研究了解城市小学中农村子女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行为表现并探究原因;根据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有效的策略。课题研究计划1、2011 年 11 月 19 日-12 月 31 日收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2、2012 年 01 月 01 日-03 月 01 日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完成论文的初稿3、2012 年 03 月 01 日-04 月 01 日根据老师的建议和资料,对初稿进行改正,完成二稿。4、2012 年 04 月 01 日-04 月 30 日完成对二稿的修改,加入问卷的数据,编辑三稿。5、2012 年 05 月 01 日-05 月 1

6、6 日和指导老师一起完成对论文的最终修改,保证格式正确,定稿并打印。本课题研究现状(需附适量参考文献)近年来,城市小学中农村子女的心理问题及策略已引起了国内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者的广泛关注,并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对它进行了研究如自卑心理,逆反心理等,以下就是对近年来对本课题相关研究的一些综述。我国国内最早涉及进城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文章是胡进的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干预 ,他首先调查了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心理状况,接着进行实地干预,并以实例的方式介绍了他的个体干预和集体干预。11不同区域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心理状况调查如李雅儒关于北京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心理状况调查结果表明:进城农民工子女从

7、暂居趋向久居京城;最满意所在学校的教学水平,最不满意学校的硬件设施;最希望就读北京市的公立学校,但不愿意让北京孩子知道自己的流动人口身份。现状令人堪忧,歧视给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心理带来伤害; “流动儿童”中的心理扭曲现象将伤及个人和社会的未来。并提出了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对条件较好的打工子弟学校尽快给予合法身份;以宽广的胸襟接纳和对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关心和培训打工子弟学校教师。2再如,陶红梅、许燕等关于北京打工子弟学校与公立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32不同年级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心理状况调查孙维平等关于重庆市某小学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子女在学习上存在学习焦虑

8、、学习动机、学习习惯等心理与行为问题;在日常生活与交往中存在人际交往障碍与孤独感、自卑与敏感等心理问题。根据相关教育理论,结合观察和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分析了影响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4张清霞、王赛男等为更好地了解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采用调查法对流动人口子女较集中的某初级中学的 257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测验。测验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流动人口子女在心理健康状况总分及恐怖倾向、学习焦虑、身体症状和过敏倾向上得分均显著高于非流动人口子女,尤其是学习焦虑和身体症状方面;女生在恐怖倾向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父母职业、文化程度、期望与是否流动人口子女无显著交互作用。5陶红梅等对北

9、京就读于打工子弟学校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并与公立学校学生做了相应的比较。结果发现:打工子弟学校初中生中存在轻度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症状、情绪不平衡、适应不良和人际关系紧张敏感;打工子弟学校初中生与公立学校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打工子弟心理健康水平较不理想,且不及公立学校初中生,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63进城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的根源分析甘柏花从三个方面对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第一,家庭因素。流动人口家庭生活的不稳定性往往使其子女的学习出现断层,导致学习跟不上,影响其学习兴趣。另外,流动人口自身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收入微薄、生存环

10、境差、生活质量低,致使他们难以给子女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大部分流动人口终日忙于生计,与孩子缺乏必要的沟通,对孩子往往疏于管教或进行简单粗暴的管教。第二,学校因素。流动人口子女进入当地的公办学校后,往往也不能得到同等的对待,与同龄的城市孩子之间,流动人口子女客观地存在着一条无形的、难以逾越的心理鸿沟。第三,社会因素。由于他们的父母没有城市户籍,依然被城市居民看做是“外来人口” ,视作“乡下人” ,因此作为“乡下人”的后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自然也就得不到城市社会的公平教育机会。7再如,欧阳岚的学龄前城市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84进城农民工子女人格健康发展杨文娟通过调查发现:流动人口子女人格有其独

11、特性,与一般的学生相比显示出了独立、灵活、创新、合作的人格特征。这些特征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有关,而在学校教育中尤其受到社会与文化因素的影响。学校应当重视这些因素的作用,在少先队活动中磨练与培养,促进流动人口子女人格特征的显现和个性的张扬。9梁晓燕、章竞思从环境变迁过程中流动人口的群体特点、家庭的亲子交往、学校教育等因素对进城农民工子女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进城农民工子女人格健康发展的对策,包括转变观念,建立富有弹性和面对现实的外来人口管理制度,建立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模式” ,为流动人口子女人格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10顾唯页认为应从政府、社会、家长和

12、学校四个方面采取措施解决流动儿童的心理问题。政府制定相应法规保障流动儿童在教育等各方面的权利。应杜绝社会歧视现象,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进城农民工子女的父母应提高自身素质及加强与儿童的交流,为流动儿童创造积极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学校作为社会的窗口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机地融入教学之中,通过二者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11武春玲等为使农民工子女真正享受到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的基本权利,认为这需要全社会从制度完善、政策落实和人文环境方面加以改善。12总之,这些研究从各个不同的侧重点来对问题进行了探讨,他们在对后来

13、这的研究有指导作用,可以从中发现其中的不足并找到自己的立足点。首先以上研究存在的不足主要是调查面较广,很难做到准确无误,收效不高;其次,对当前的他们的心理问题只进行了笼统的研究,并没有从小方面的探究。我主要是对城市小学中农村子女(农民工子女偏重)的心理问题中的自我意思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课后作业准时完成情况为立足点,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细致的了解,从而达到我想要的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1胡进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干预J教育科学研究,2002(11)2李雅儒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应重视打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4(Z1)36陶红梅,许燕,张小方,顾莉莉

14、,洪金侠北京打工子弟学校与公立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9)4孙维平,胡韬,郭跃勤,周林海重庆市某小学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7(1)5张清霞,王赛男,王倩倩,高峰强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6)7甘柏花公办学校流动人口子女心理问题探讨J.中国农业教育,2006(3)8欧阳岚学龄前城市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8(1)9杨文娟流动人 17 子女人格特征探微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4)10梁晓燕,章竞思流动人口子女人格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

15、05(20)11顾唯页城市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和对策J教育研究,2006(11)12武春玲,尹洁,刘莹由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引发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3)13周皓流动儿童心理状况及讨论J人口与经济,2006(1)学生签名: 年 月 日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三、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内容本文首先通过调查来了解城市小学中农村子女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并对出现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找到诱发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并针对以上的原因研究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在根本上解决问题,让他们可以和本地小孩有一样的成长环境,一样的健康心理,一样的快乐成长。通过对对策的研究

16、,让学校和家长了解到,自己该如何去帮助农民工学生扼杀心理问题的产生,该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了解到了这些策略,就可以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找到相应的策略予以解决。所以说对这些策略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为解决心理问题带来便利,也可以有一个可供参考的依据,还能帮助农民学生在尽快的时间内解决问题,还他们一个欢乐地童年。摘要关键词前言一、绪论(一)问题的提出(二)研究现状(三)研究方法二、 城市小学中农村子女的心理问题概述(一)城市小学中农村子女的构成及来源(二)心理问题与行为表现三、城市小学中农村子女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一) 主要的心理问题及其行为表现1、主要心理问题2、不良心为表现 3、心理问题和行为表现的关系(二)原因分析1、家庭因素2、学校因素3、社会因素4、自身因素四、 城市小学中农村子女的心理问题解决策略探究(一)改善城市小学中农村子女的心理问题的主要对策1、国家出台政策帮助2、社会关注3、学校注重关心来自农村的孩子,为他们平等的学习创造好的氛围4、家庭的关心,让孩子享受温暖5、家校联盟6、学校与家庭在交互联系过程中发掘的心理方面的解决策略(二)相关成功案例分析五、总结参考文献致谢指导教师评语成绩评定指导教师签字:年 月 日评阅教师评语成绩评定评阅教师签字:年 月 日系论文工作小组意见成绩评定系主任签字(盖章):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