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4、5、6、7 章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单基因遗传病是由单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先天性愚型是一种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人类所有的病都是基因病D多指、并指、苯丙酮尿症都是由显性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2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一般不可能发生的是ADNA 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核基因转录形成的 mRNA 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进行翻译过程CDNA 复制、转录都是以 DNA 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是以 mRNA 为模板D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3人体中具有胰岛素基因和血红蛋白基因,两者A分别存在于不同组织的细胞中B
2、均在细胞分裂前期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复制C均在细胞核内转录和翻译D翻译过程中相同的氨基酸可能对应信使 RNA 上不同的密码子4下面是关于基因、蛋白质、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一个性状受一个基因的控制B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C蛋白质的合成是受基因控制的D蛋白质的功能之一是可以表达性状5、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亲子代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生活条件改变6、白化病人的皮肤在阳光照射下不易变黑,原因是( ) 角质层里缺乏黑色素细胞 表皮内缺少黑色素合成酶 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A、 B、 C、 D、7、如果将一个镰刀型细胞
3、贫血症的患者血液,输给一个血型相同的正常人,将使正常人A、基因产生突变,使此人患病 B、无基因突变,性状不遗传给此人C、基因重组,将病遗传给此人 D、无基因重组,此人无病,其后代患病8、某基因的一个片断中 链在复制时一个碱基由 CG,该基因复制三次后发生突变的基因占该基因总数的( )A、100% B、50% C、25% D、125%9、染色体数目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产生的结果分别是( )A、 基因组成改变、基因型改变、基因性质改变B、 基因数目改变、基因型改变、基因种类改变2C、 基因数目增加、基因组成改变、基因种类改变D、 基因排列改变、基因组成改变、新基因产生10、在种植香蕉过程中,果
4、农发现,有时也会出现可遗传变异类型,其变异的来源为( )A、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C、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11、水稻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12 对,该作物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过。此株水稻结出的种子萌发根后,根尖细胞的染色体数是( )A、 48 条 B、12 对 C、24 条 D、48 对12、一个染色体组应是( )A、配子中全部染色体 B、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C、体细胞中的一半染色体 D、来自父方或母方的全部染色体13、基因型为 AABBCC 豌豆和 aabbcc 豌豆杂交得 F1,F 1自交得 F2,对 F2的幼苗用秋水仙素
5、处理后得到的植株是( )A、二倍体 B、三倍体 C、四倍体 D、六倍体14、右图 4-5-3 是人类一种稀有遗传病的家系图谱。请推测这种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X 染色体显性遗传D、X 染色体隐性遗传15、普通小麦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组数分别是( )A、6 组和 3 组 B、6 组和 1 组C、12 组和 3 组 D、12 组和 6 组16、下面各项是表示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上所携带的基因,肯定是单倍体的一项是 A、AaBb B、 Aaaa C、ABCD D、Bbb17、在有丝分裂间期,由于某种原因,DNA 复制中途停
6、止,致使一染色体中的 DNA 分子缺少若干基因,这属于 A、基因的自由组合 B、基因突变 C、基因的连锁互换 D、染色体变异18、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三者在遗传上的共同点是 A、都产生新的基因型 B、都产生遗传的变异C、都产生新的基因 D、都使染色体加倍19、性染色体为(a)XY 和(b)YY 之精子是如何产生的?( )A.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性染色体不分离,b 减数分裂的策一次分裂性染色体不分离B.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着丝点不分裂,b 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着丝点不分裂正常男女患病男女3C、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不分离,b 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着丝点不分裂D、减数分裂的第二
7、次分裂着丝点不分裂,b 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不分离20、一个色盲女人和一个正常男人结婚,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 XXY 的正常儿子,此染色体畸变是发生在什么之中?如果父亲是色盲,母亲正常,则此染色体畸变发生在什么之中?假如父亲正常,母亲色盲,儿子色盲,则此染色体变异发生在什么之中?其中正确的是( )A.精子、卵、不确定 B、精子、不确定、卵C、卵、精子、不确定 D、卵、不确定、精子二、多选题2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条件下突变率很低 B、基因突变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C、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 D、人工诱变产生的性状都是有利的22、下列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A、
8、第 5 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B、第 21 号染色体多一条的唐氏综合症C、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了对应部分的结构 D、用花药培养出了单倍体植株23、下列与多倍体形成无关的是( )A、染色体结构变异 B、纺锤体的形成受阻C、个别染色体增加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24生物界多姿多彩,下列关于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所有的基因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多样性决定了其功能的多样性C构成 DNA 的碱基排列顺序列极其多样化决定其遗传信息的多样性D在体液免疫反应中,抗体的多样性决定了抗原的多样性25、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隔离阻止了
9、种群间基因交流B.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D.不同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三、非选择题26、右下图表示 DNA 为模板转录 RNA 的过程图解。图中 4、5 表示两种功能不同的酶。请根据图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1)在玉米的叶肉细胞,则能够进行该生理过程的细胞结构有 。(2)转录过程中 DNA 首先在 的催化作用下,由 提供能量,4将 DNA 分子中碱基对内的 断开,该过程称为 。(3)然后在 的催化作用下,以其中的 链作为信息模板,以 为原料,由 提供能量,按照 原则,合成出 。(4)通过转录,DNA 分子中的遗传信息被准确地转
10、移到 中。(5)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转录的产物通过 进入细胞质中,与 结合在一起直接指导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1)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2)5解旋酶 ATP 氢键 解旋 (3)4 RNA 聚合酶 甲 3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ATP 碱基互补配对 2信使 RNA (4)信使 RNA(5)核孔 核糖体27 (8 分)观察下列蛋白质合成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是 ,是 ,是 。(2)丙氨酸的密码子是 ,在 DNA 分子中不转录此密码的链上相应的碱基顺序是 。(3)下列物质经该过程合成的是 A唾液淀粉酶 B性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 D抗体(4)若图中最终形成后含 174 个组成单位,则中至少
11、含 个碱基。33 (8 分) (1)核糖体 转运 RNA(tRNA) 信使 RNA(mRNA)(2)GCU GCT (3)ACD (4)522(2 分)甲:甲硫氨酸 丙:丙氨酸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男女正常 男女白化男女色盲 男女白化、色盲 28、下面是三倍体西瓜育种及原理流程图,据图 3-3-2 回答:秋水仙素 同源四倍体 同源三倍体 无籽西瓜普通西瓜2N=22 花粉 种子或幼苗 未处理 普通西瓜 二倍体花粉图 3-3-2(1)用秋水仙素处理 时,可诱导多倍体产生。(2)四倍体母本上结出的果实,其果肉为 倍体,种子中的胚为 倍体。三倍体不能进行减数分裂的原因
12、是 。(3)三倍体植株需授以二倍体的成熟花粉,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4)如果用 处理 ,可获得无籽番茄,此变异属于 。 (1)萌发的种子或幼苗(2)四 三 同源染色体紊乱( 3)刺激子房发育为无籽西瓜(4)适宜浓度的生长素 未授粉的蕃茄雌蕊柱头 不可遗传的变异29、下图 4-5-4 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正常色觉 B 对色盲为显性,为伴性遗传;正常肤色 A 对白色为显性,为常染色体遗传,请回答:(1) 1的基因型是 。(2) 5为纯合体的几率是 。(3)若 10和 11婚配,他们的子女中,色盲男孩的几率是 ;白化病女孩的几率是 ;既患色盲又患白化病的几率是 。6、 (1)AaX BY (2)1/
13、6 (3)1/4 1/9 1/3630、12. (6 分)下图分别表示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据图回答:图 4-5-46(1)A 图中,由物种 P 突变为物种 P,则处的氨基酸由 _改变成了_ (缬氨酸 GUC;谷氨酰胺 CAG;天门冬氨酸 GAC)。(2)B 图所表示的育种方法叫_ ,若要根据 F2 选出最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 最简便的方法是选出矮秆抗病个体进行_,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3)C 图中过程常用的方法是 _,与 B 方法相比,C 方法的突出优点是_。 54. (7 分)(1)天门冬氨酸 缬氨酸 (2)杂交育种 连续自交 (3)花药离体培养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31 (9 分)达尔文
14、在环球考察时,在南美洲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观察 13 种地雀,它们的大小和喙形各不相同,栖息地和食性也不相同,其种间杂交一般是不育的。根据研究,它们是由一种祖先地雀进化来的。(1)这些鸟的祖先由于偶然的原因从南美洲大陆迁来,它们逐渐分布到各个岛上去,各个岛上的地雀被海洋隔开不能交配,这就造成了 ,阻止了种群间的 ,但此时并没有形成新的物种,后来,产生了 ,这便形成了不同品种的地雀。(2)不同岛屿上的地雀,其身体大小和喙形各不相同,据研究是由于它们的祖先原来就存在着 ,这是生物进化的 。由于不同岛屿上的食物种类和栖息条件不同,有的个体得到食物而成活,有的个体得不到食物而死亡,此过程被达尔文称为 。
15、它是通过 来实现的。由于环境不同,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的基因频率向不同的方向发展,这说明 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不同,从而证明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9 (9 分) (1)地理隔离 基因交流 生殖隔离(2)变异 原材料 自然选择 生存斗争 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32、用 2%秋水仙素处理植物分生组织,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形成多倍体植物细胞,那么,用一定时间的低温(如 4)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时,是否也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形成多倍体植物细胞呢?请就低温对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影响7是否与秋水仙作用相同这一问题进行实验探究:材料器具:长出根的洋葱(2n = 16)若干,小烧杯或培
16、养皿若干,清水,冰箱,2%秋水仙素,显微镜,载玻片,剪刀,镊子等(1) 针对上面的问题,你提出的假设是_ _ _ (2) 根据上面你的假设,请写出实验步骤.(3) 实验结果预测与结论。(1) 假设:低温同秋水仙素一样可以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的加倍。 (或低温不能同秋水仙素一样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加倍)(2) 步骤 1:将 3 个培养皿洗净编号 A、B、C。步骤 2:将生长状况大体相同的三个洋葱根尖分别放入三个编号的培养皿中,一份放在温室培养(空白对照):一份放在滴加 2%秋水仙素的溶液中培养(标准对照) ;一份放在 4冰箱中培养;步骤 3:三者的培养时间都相同。步骤 4:实验结果检测方法:制作
17、洋葱根尖临时装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数目的变化。(3) 实验结果预测与结论:若低温处理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染色体数目与室温下培养的洋葱根尖染色体数目一致,说明低温不能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假设不成立(或假设成立)若与 2%秋水仙素处理的染色体数目一致,说明低温能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假设成立(或假设不成立) 。33、某植物种群,AA 基因型个体占 30%,aa 基因型个体占 20%,则:(1)该植物的 A、a 基因频率分别是_。(2)若该植物自交,后代中 AA、aa 基因型个体分别占_、_,这时 A、a 的基因频率分别是_。8(3)依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两年中是否发生了进化?
18、_,原因是_。(4)由此可见,进化的单位是_,进化的原材料由_提供,生物进化方向决定于_,进化的实质是_。这种作用的实质是改变种群的_从而使生物不断进化。(1)55%、45% (2)42.5%;32.5%;55%、45% (3)没进化;基因频率没发生改变 (4)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基因频率的改变 基因频率34、选做题A: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蛾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 S 和 s 控制,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在 19 世纪中期以前,桦尺蛾种群中 S 基因频率很低,在 5%以下,到了 20 世纪上升到 95%以上。试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1)在 19 世纪时,桦尺蛾的栖息地曼彻斯特
19、地区,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 s 的基因频率高的原因是_ _。(2)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炼铜使地衣不能生存,树皮暴露,并被煤烟熏成黑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 S 的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_ _。(3)上述事例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_,经过长期的_,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_;有利变异则逐渐_,从而使种群的_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_决定的。B:大理蝴蝶泉一带有一数量庞大的大丽王蝶种群,它们的翅色有黄翅黑斑和橙黄黑斑两种.研究得知,黄翅黑斑(A)对橙黄黑斑(a)是显性,且亲代基因型及比例是 AA(30%)Aa(60%)aa(10%)。请
20、根据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计算,并回答问题(1)子代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分别是 。(2)若要使蝴蝶后代的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下,除题干给出的特点外还应具备那些条件? 。(3)近年了现该种群出现了突变型的白翅蝶,专家分析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将会发生改9变。请分析白翅基因的频率可能会怎样变化? 。(4)近几年,该种群数量明显减少,要加以保护,这是在 层次上保护生物多样性。A:(1)浅色型(s)桦尺蛾与环境色彩一致,不易被鸟类所食,后代繁殖个体多,导致s 基因频率高 (2)黑色型(S)桦尺蛾的黑色成了一种保护色,黑色型个体逐渐增多,导致 S 基因频率升高 (3)不定向的; 自然选择; 淘汰; 积累;基因频率;自然选择B:(1)AA:36% 、Aa:48% 、aa:16% 、A:60% 、a:40%(2)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翅色这一相对性状没有作用(3)如果该性状适应环境,则基因频率会增大;如果该性状不适应环境,则基因频率会减少。 (4)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