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理:概念、公式、笔记:】Chapter 4市场(market)由某种物品和劳务的卖者和买者造成竞争性市场(competitive market)有许多卖者和买者造成,其中任何单个卖者和买者都不能影响和决定价格,他们都是价格被动的接受者需求量(quantity of demanded)买者/消费者想并且能购买(即既有购买意愿,又有支付能力)的某种物品的数量需求定理(law of demand) 价格上引起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引起需求量增加的一般现象需求表(demand of schedule)表示物品价格和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需求曲线(demand curve)表示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
2、曲线沿着需求曲线移动(move): 价格变化引起的需求量变化需求曲线本身的位置移动(shift ): 非价格因素变化引起的需求变化非价格因素包括:买者人数收入相关物品价格偏好供给量(quantity of supply)卖者希望并且能够出售的某种物品的数量供给定理(law of supply 价格上升引起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引起供给量减少的一般现象供给表(supply of schedule)表示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供给曲线(supply curve) 表示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曲线沿着供给曲线移动(move): 价格变化引起的供给量变化供给曲线本身的位置移动(shift ):
3、非价格因素变化引起的供给变化非价格因素包括:卖者人数成本技术进步预期均衡: 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时的状态均衡价格 供给量和需求量达到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供给和需求数量过剩 (Surplus) 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的状态短缺(Shortage) 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状态分析均衡改变的三步骤:首先, 确定事件影响的是供给/需求/ 或影响两者,以确定 S 曲线移动/D 曲线移动/或两条曲线同时移动;其次 ,确定 S 曲线和 D 曲线移动的方向;最后 , 用供求(S/D)曲线图说明这种移动如何改变原有均衡而形成新均衡,标识新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Chapter 正常物品(normal g
4、ood ): 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或 需求 与 收入 呈正相关(或同方向)变化的物品 即收入增加(减少) ,导致(每一既定价格水平下)需求量增加(减少)因此, D 曲线将 右移(左移) 低档物品(inferior good ): 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或 需求 与 收入 呈负相关(反方向)变化的物品 即收入增加(减少) ,导致(每一既定价格下)需求量减少(增加)因此, D 曲线将 左移(右移) 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增加的两种物品 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减少的两种物品Chapter 弹性及其应用线性需求曲线弹性与斜率: 线性需求曲线
5、的斜率是不变的(即为常数)而其弹性却是变化的(可用“中点法”计算出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的弹性) ,即 在价格较高和数量较少的各点上,需求曲线是富有弹性的;而在价格较低和数量较多的各点上,需求曲线是缺乏弹性的 弹性 vs 斜率:互为反向变化关系:即 斜率越大(曲线越陡峭) ,弹性越小;斜率越小(曲线越平坦) ,弹性越大Chapter 8原理应用:税收价格弹性越大,税收负担分担越少(因为较容易离开市场) ;价格弹性越小,税收负担分担越多(因为较不容易离开市场)税收的规模( Size of tax):= $T税收收入( Revenue from tax ):= $T x QT “无谓损失”大小取决于供
6、求价格弹性,两者同方向变动即 物品供/求价格弹性越大,征税引起的“无谓损失 ”越大税收变动, (即“税收规模”或“税率”的变动)对“无谓损失” 和 “税收收入” 会产生怎样的影响?Chapter 9原理应用:国际贸易Chapter 10外部性外部性的消除: 行政命令方式: 管制 借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方式:矫正税(负外部) ;可交易污染许可证(负外部性)补贴(正外部性)管制 vs. 矫正税比较:(规定一定的排污量,超过给予处罚。但由于政府往往处于信息劣势难以准确给出合理的排污量,另外,外部监管也相当困难,企业偷排现象普遍)矫正税 vs. 可交易污染许可证比较(p):Chapter 13成本利润
7、 = 总收益 总成本宏观部分Chapter 23 衡量一国收入厘清各宏观经济总量的基本概念及关系:GNP(国民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 注意:GDP & GNP 都含有折旧(【 启示:】 如此看来,要做大 GDP 似乎并不难,只要像中国近 10 年来那样:政府主导经济,拼命收税,拼命投资即可)GDP-折旧 = 国内生产净值(NDP)GNP折旧 = 国民生产净值(NNP) 国民收入(NI,National Income)= 国民生产净值(NNP) 企业间接税 + 企业补贴 = GNP- 折旧- 企业间接税 +企业补贴 ( 企业间接税 包括:消费税,营业税,增值税 etc.在企业看来,
8、 “企业间接税”相当于成本,故需在企业收入中扣除,而“企业补贴”相当于企业收入,故需在企业收入中加入)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 GNP)= GNP /总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 GDP)= GDP/总人口人均国民收入(人均 NI)= 国民收入(NI)/ 总人口通常,人们用“人均 GDP”(而不是用人均国民收入) 代表“人均收入”水平,用( 可见, “人均收入 ”包含折旧, 不是 “人均 纯收入 ”)名义 GDP (nominal GDP ): 用当期价格 x 当期国内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产出 它是用当期或现期价格评价的当期国内生产的物品和劳务产出的价值(计算方法见下)实际 GDP(real
9、GDP): 用基期价格 x 当期国内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产出 它是用基期价格评价的当期国内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产出价值 (计算方法见下) 实际 GDP 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因此,它反映的是产量的变化GDP 平减指数(GDP deflator): 是名义 GDP 与 实际 GDP 的比率 即(当期价格 x 当期国内产出)与(基期价格 x 当期国内产出)的比率 它比较现期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格与基年同样物品和劳务的价格 它是衡量剔除价格变动影响后当期 国内生产的 所有物品和劳务的总费用的指标 它反映相对于基期总物价水平的现期总物价水平 (计算方法见下) 利用 GDP 平减指数变动的百分比计算通胀率
10、消费物价指数(CPI,consumer price index): 是当期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价格 与 基期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价格的比率 它反映相对于基期一篮子消费物品和劳务价格而言的现期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价格 它是衡量剔除价格变动影响后的当期 国内消费者购买的 物品和劳务的总费用的指标 计算 CPI 的“五个步骤”:1)固定篮子;2)找出价格;3)计算篮子中物品和劳务的费用(即 =价格 x 产量) ;4)选择基期(或基年)并根据消费物价指数计算公式计算出 CPI;5)计算通胀率 利用消费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可计算通胀率CPI 与 GDP 平减指数的差别: (1) 物品和劳务涵盖范围不同因为,C
11、PI 涉及 消费者购买的 物品和劳务;而 GDP deflator 涵盖 国内生产的 物品和劳务; (2) 物品和劳务占比和加权不同 因为,CPI 采取“固定”篮子,较少根据时间或情况的变化改变“篮子”中物品和劳务的占比和权重;而 GDP 平减指数比较的是 现期国内生产的 物品和劳务的价格与基年同样物品和劳务的价格,这样,它所涵盖的物品和劳务的组合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动)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 rate of inflation): 从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某个物价水平衡量指标变动的百分比 通胀率的计算:方法 1):利用相邻两个年份的 GDP 平减指数变动的百分比计算;方法 2
12、):利用相邻个两个年份的消费物价指数(CPI)变动的百分比计算(具体公式见下:)名义利率(nominal interest rate): 现行公布的未经校正(即 未剔除通胀影响)的利率实际利率(real interest rate): 经过校正(即 剔除通胀影响)的利率(计算方法如下:) 名义 GDP = 当前价格 x 当年物品和劳务总产量 实际 GDP = 基年价格 x 当年物品和劳务总产量名义 GDP( 当年 价格 x 当年产量 ) GDP 平减指数= x 100实际 GDP( 基年 价格 x 当年产量 ) 当年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价格 = 当年价格 x 当年物品和劳务的产量 基年(或基期)
13、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价格 = 基年价格 x 当年物品和劳务的产量当年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价格 消费物价指数(CPI) = x 100基年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价格 利用 GDP 平减指数计算通胀率:第二年的 GDP 平减指数 第一年的 GDP 平减指数第二年的通胀率 = x 100%第一年的 GDP 平减指数 利用消费物价指数(CPI )计算通胀率:第二年的 CPI 第一年的 CPI第二年的通胀率 = x 100%第一年的 CPI 把 T 年一定量的货币换算成 “今天”的货币量:“今天”的 CPIT 年货币数量 x T 年的 CPI 实际利率 = 名义利率 通胀率Chapter 27 基本金融工具红利: 公司对股东进行的现金支付Chapter 28 失业Q: 为什么自然失业率会随时间变化而波动?(见(第五版)图 28-2,p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