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常见病 感冒 中医药理论处理.doc

上传人:hyngb9260 文档编号:8247002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病 感冒 中医药理论处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常见病 感冒 中医药理论处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常见病 感冒 中医药理论处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常见病 感冒 中医药理论处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感冒 中医药理论处理疾病名称:感冒,伤风,外感表症中医释名:本病是以发热恶寒,头身疼痛,鼻塞 喷嚏,喉痒咳嗽等为主要表现的外感疾病。 中医病因:感受风邪:风邪袭人,不论何处感受必内归于肺”(“杂病源流犀烛感冒源流),而风性轻扬,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风邪侵袭人体,先入肺卫。体虚邪凑 :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平昔元气虚弱,表疏腠松,略有不谨,即感风邪。亦有饮食劳倦伤及脾胃,致脾肺气虚;中虚卫弱,不能 输精于肺,肺气虚则不能输精于皮毛,致表卫不固,腠理疏松,易感 风邪而发病。亦有素体阳虚、阴虚或病后、产后调摄不慎阴血亏损,复感外邪而发病。好发季节:常年发病,冬末春初多见。鼻病毒多在春秋季

2、流行,冠状病毒感染则在冬季常见。中医病机:感冒、流感等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在祖国医学属“表证”和“外感热证” 。病邪侵入人体,先从肺卫开始,风蒸之邪多从口鼻而入;风寒之邪则多从皮毛而入。其 认识素有“伤寒 论” 和“温病论”两种,初期病位于表(肺卫)按“伤寒”(六经)则属于太阳经表证(表热);按“ 温病 ”,(卫、气、营、血、三焦),卫分相当于人体的肌表、皮肤、上呼吸道、头部,故称“ 温邪上受” 即“卫分热证”。是温病的初级阶段,亦相当于“伤寒”的“表热”。太阳经俞 不利, 卫气与之抗争,卫阳之气不能畅于外,故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咽疼咳嗽等肺卫之证。太阳经络邪阻不舒,则头痛身重,关节酸痛。肺

3、主皮毛,上通于鼻,外邪犯肺,则气道受阻;肺气上逆则咳嗽;鼓邪外出则喷嚏;邪逼液出则流涕。咽喉属于肺系,受风寒则痒,热郁则痛。若正不胜邪,内侵胸胁、肺胃,则谓“ 气分热证” ,亦相当于阳明 经腑 证和里证。 中医诊断:1风热型: 发热重恶寒轻, 头痛,有汗,口渴,咽干且痛,小便短赤,苔薄黄,脉浮数。2风寒型: 恶寒重发热轻,身痛较重,头痛,无汗,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痰稀,四肢酸楚,苔薄白而润,脉浮。3兼证(1)夹湿:身热不扬,头晕目胀,四肢困倦,骨节痛重,苔白腻,脉弦滑。(2)夹暑:除见风热及夹湿之症外,虽汗出而身热不解,心烦,尿赤,苔黄 腻,脉濡数。(3)夹燥:除见风热之症外,鼻干唇裂,口舌生

4、疮或干咳无痰,舌质赤红,苔黄少津,脉细数。中医类证鉴别:时行感冒:呈流行性, 发热恶 寒、头痛、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较重。肺热病:病情较重,起病急 骤,咳喘严重,可有高热,胸部线检查可见炎性阴影。鼻鼽:以鼻流清涕、鼻塞、喷嚏等为突出表现,无寒热头痛等全身症,常于晨间发作,来去迅速。湿阻:仅见于潮湿的季节与环境,起病 缓,病程较长,以 头身困重不适为主症。鼻渊:非新病突起,病程长,反复发作,多流 浊涕腥臭,一般无恶寒发热。其他:麻疹、烂喉丹痧、风疹、白喉、百日咳、春温等多种传染病,其早期均可有类似感冒的症状,应注意从流行病学等方面加以鉴别。 中医治疗:辨证论治:风热犯表证,发热重,恶寒轻,有汗或无

5、汗,头痛,鼻塞流稠涕,咳嗽,咽红,或烦热口渴,舌尖红少津,苔薄黄,脉浮数。辛凉解表。银翘散加减。风寒束表证:发热轻,恶 寒重,无汗,鼻塞流涕,喷嚏,咳嗽,肢体疼痛,头痛,舌苔薄白,脉浮紧。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加减。暑湿袭表证:见于夏季, 头晕胀痛,鼻塞流涕, 恶 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舌苔薄腻,脉濡数。祛暑解表。新加香薷饮加藿香、黄连等。凉燥犯表证:恶寒微热, 头身疼痛,咳嗽无痰,鼻燥少涕,口燥咽干喉痒,舌苔薄白少津,脉浮。轻宣凉燥。杏 苏散加减。温燥犯表证:发热微恶风寒, 头身疼痛,干咳无痰,鼻唇干燥,口干喉痒,舌苔薄黄少津,脉浮数。清宣温燥。桑杏汤加减。气虚外感证:恶寒

6、较甚, 发热,无汗,身楚,倦怠,咳嗽,咯痰无力,舌苔薄白,脉浮无力。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阴虚外感证:身热,微恶风 寒,少汗, 头晕,心 烦,口干,干咳痰少,舌红少苔,脉细数。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血虚外感证:头痛,身热 微恶寒,无汗或汗少,面色无华,唇淡,指甲苍白,心悸,头晕,舌淡苔白,脉 细或浮而无力。养血解表。葱白七味饮加减。阳虚外感证:阵阵恶寒,甚 则蜷缩寒战,或微感 发热,无汗或自汗,汗出 则恶寒更甚,头痛,骨节酸楚疼痛,面色 晄白, 语言低微,四肢不温,舌 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无力,助阳解表;桂枝加附子汤加减。 中成药处理:1通宣理肺丸:每服 12 丸,日服 2 次。2感冒清热冲剂:每服 12 包,日服 2 次。 (以上适用于各型感冒或流感初期)3藿香正气丸(水丸),每服 6g,或藿香正气水每服 1020m1 ,日服 23 次。 (适用于暑湿型外感)4其它尚有板蓝根冲剂。针灸治疗:体针疗法:主穴风池、大椎、曲池,备穴迎香、丰隆、天突、肺俞。每次选主穴个,备穴个,中强刺激,次日。 预防处理:在流感到来时节,在房间和住处烟熏艾叶空气消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