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准旗世纪中学高二政治文化生活周练三第 I 卷(本题包括 15 小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命题人:王金磊1我国至今使用的许多民族乐器,如笛、琵琶、胡琴等,都是从汉代开始由各边疆民族地区陆续传入内地的,在隋唐盛行的音乐就有西凉乐、龟兹乐、疏勒乐等来自边疆民族地区的音乐。这表明(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独树一帜C中华文化是由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 D不同区域的文化,显示出不同的特色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A. B. C. D.当今,我国的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日渐冷清,而热衷于圣诞节、愚人节等“洋节”的中国人迅速增加,其中不乏众多中学生的身影。据此回答 34 题。3.材料表明( )A.“洋节”的吸引力比传统节日吸引力大 B.传统节日的魅力已全部消失C.部分国人缺乏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D.中华民族精神逐渐弱化4.针对上述现象,我们应该( )大力提倡“洋节”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影响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抵制“洋节”的侵入 充分发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A. B. C. D. 5.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 18 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
3、。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 )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6.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是当代的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这说明 ( )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基础7、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这表明A.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B.中华文化以开
4、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C.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D.儒家思想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8、中国有修史的传统,“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 继承这一传统,有利于中华文化A.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C. 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9、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原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望大陆这首诗中对祖国大陆的魂牵梦绕体现了( )A.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B.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C.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D.
5、各民族文化共同形成并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10我们从小就跟文字打交道,关于文字的叙述错误的是A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B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C是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见证 D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11. 随着国际和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2158 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此举有助于A.丰富中华饮食文虎的内涵 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传播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 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解析】 本题以中文菜单英文译法的出版为背景,考查文化生活中
6、有关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A 项错误,材料的做法是为了更好的传播中华文化,并不能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故排除;B 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强调了中华饮食文化的传播,并没有西文饮食文化的传播;C 项强调通过材料做法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正确;D 项本身错误,差异并不能因为一本书的出版而减少。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12茂腔是山东独特的地方戏曲。由茂腔经典剧目墙头记改编制作而成的茂腔动漫剧日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又不乏时尚元素,深受观众喜爱。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A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C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D不同地方文化存在着共性和
7、普遍发展规律【答案】:B【解析】:本题以茂腔的发展创新为背景,考查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由材料可知,由经典剧目改编的茂腔动漫剧,既继承了传统,又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从而深受观众喜爱,说明创新的重要性,因此 B 项正确;AD 两项与材料无关,舍去;C 项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13. 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的文化元素多半是中国的,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场景是中国的,但熊猫阿宝怎么看都不像中国的大侠。这告诉我们文化符号比文化精神更重要 繁荣我国文化应借鉴好莱坞的文化创新理念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
8、B. C. D.【答案】 B【解析】 说法明显错误。文化发展的关健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继承传统文化只是其中一个重要途径,且继承传统文化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说法错误。从题干功夫熊猫中的文化元素多半是中国的,可以说明,同时“熊猫阿宝怎么看都不像中国的大侠”说明西方对我国熊猫文化既有借鉴,又有创新,说明符合题意。答案选 B。14.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 ,把“熊猫”叫“猫熊” ,把“公共汽车”叫“公车” ,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 ,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 。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 中华文化底
9、蕴厚重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答案】C【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大陆和台湾对于同一事物称呼的称谓是有所区别的,这体现出文化的不同点,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点,那表现出的就是“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所以选择 C。15. 由我国著名艺术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在澳大利亚演出,引起轰动。这个蕴含现代文化观念、充满美丽安宁意境、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剧,在澳大利亚观众中产生了认同感和亲切感。该剧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是A.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B. 中华文化与澳大利亚文化具有巨大的反差C. 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D
10、. 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能得到世界认可【答案】C【解析】A 选项虽然表述准确,但没有体现出我国的云南映象与澳大利亚观众之间的联系,因为 A 选项只强调“不同”没强调“共通” 。 B 选项虽然表述也没错,但仍然与题干大意没有关系,因为如果有了“巨大的反差” ,那就说明不了澳大利亚观众能接受我国文化。D 选项表述上就有问题:题目只说“澳大利亚观众”认可了我国的云南映象 ,而没有说世界上其他国家也认可该剧。所以选 C:不同人民在文化上有了共性,才能产生共鸣。第卷(非选择题,16、17 题,共 20 分)16、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这一天,我国不少地区有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
11、等风俗,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2007 年 12 月 16 日,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公布,端午节被正式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1)人们为什么要庆祝民族节日?(2 分)(2)谈谈当前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8 分)16、答、 (1)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有利于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 (2 分)(2)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4 分)面对世界范
12、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更高的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1 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也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3 分)17、材料一:据统计,在全球最大的 300 家传媒企业中,144 家是美国企业,80 家是欧洲企业,49 家是日本企业,美国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了全球媒体的 90%。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占到 60%70%, 有的占到 80%以上,而在美国,外国节目仅占 1%2% 。美国电影的总产量仅占世界电影产量的 6%,而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到 80%。
13、材料二: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 。材料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材料二、三共同说明了什么现象? (2 分)(2)你认为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8 分)17、答、 (1)材料一说明了美
14、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1 分)材料二、三共同说明了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 分)(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只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每点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