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对洋务运动的反思.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243662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洋务运动的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洋务运动的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洋务运动的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洋务运动的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洋务运动的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对洋务运动的反思【摘要】:洋务运动,满亲你政府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兴起,开始是一军事自强为目的,到了后来虽然增加了“求富”的内容,但军事自强的目标始终未变。为实现军事自强,洋务派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军事工业,而是建立近代海防海军,同时改进陆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三是建立控军事学堂,培养新式陆军人才。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和北洋海军的覆灭,宣告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从而完全否定了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这些看法是值得讨论的。 、【关键字】洋务运动 改革 影响 洋务运动产生的性质一直以来,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成功的,也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失败的。但是洋务运动是一场无奈下处于压迫

2、后的运动。1840 年的鸦片战争,震撼了中华帝国,列强的坚船利炮,冲破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来最强大敌人的挑战。而中国内部太平天国的兴起,清政府面临太平天国和英法联军的双从威胁,在内外交困中,沉睡的中国里,有少数知识份子开始觉醒,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共识下聚集起来,不同出身,不用地位的人物,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洋务派,为了应付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以消除“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他们从事研究了解西方情势,并提出模仿西法“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英法联军的嚣张狂妄和大肆侵略,更激起朝野若干士大夫的觉醒,开始具体的推动“师夷长技” ,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3、,兴办近代化军事企业和民用工业,并相应的改革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和某些政府机构多方面的活动。他们在中央已奕、桂良、文祥等为代表,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官吏,引发了一场长达三十年的洋务运动。但,慈禧太后又怕改革会对满清的统治和自己的最高皇权受到影响或都说冲击,所以改革之初,受慈禧太后的影响,改革只是牢牢限定在经济领域,不能在政治领域越雷池一步,损害当权者任何既得利益。于是中国只能搞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 ,也就有了与之相适应的理论体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这是清朝统治阶级内部重要和地方一部分当权的官僚在严重的“内忧外患”形势下所采取的“自强”措施。总理衙门是洋务运动的中央

4、机构,但洋务派势力不在中央,在握有实权的督抚方面。1、对洋务运动的客观认识1、破产原因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外国技术人员谋取私利、内部仇视洋务,百般阻挠;整个运动,在中央缺乏健全有力地领导核心;单纯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不能彻底变革。这是根本原因。洋务派以维护的统治为目的,单纯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而不能彻底变革,注定了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洋务运动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诱导和刺激了民族的早期发展;在改革封建文化上打开了缺口。2、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5、起到了促进作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如过没有洋务运动,当时中国的人民也不会了解到工业化的过家是什么样子,世界的形式是什么情况。他让封建的中国人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即使将来迟早会见到,但是洋务运动提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即使是失败的自救运动,而且也没有达到原本的目的,但是它发生的意义非比寻常。以至于后来的人们可以借介他失败的原因,和取得的一些成果开展另外一种富国强国的改革。2、对洋务运动的个人主观认识1 、加速了

6、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我认为:(1)当时我国所拥有的军队和近代军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外国侵略者影响和控制,基本全部由列强国家引进技术,器材,人才,而不是自主创新,从另一方面来说明一个事实,洋务运动成为西方资产阶级销售过剩军用器材的平台。 (2)为了保护政权不受侵犯,洋务运动的作用也只是用来镇压人民的爱国运动,而对外来侵略却置之不理。洋务运动期间的企业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都对外国资本有紧密的依附关系,为西方资产阶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增开了方便之门 。这就决定了它们的性质,乃是具有封建性、买办性的官僚资本主义。因此从一定意思上来说洋务运动也加速了当时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毕竟这场自救运动不是某个个人的利

7、益问题,但凡参与决定大局的人物都建立在自我的利益至上,而不是创新,节约,富国,只是一再的花费国家的费用来引进先进设备。 这样的直间结果就是造成财产流失,设备的使用受列强国际的控制,从而让殖民国家近一步控制了中国成为殖民地。(2)由于自我救助的运动中有外来国家的参与,并且其作用重大。这就造成了别国以自我利益为中心,而表面上去帮助中国。由于我过的闭关锁国,使得人们对新技术,新时代的革命并不了解,也只能任由别人做主,不论是否对我国有利有害,也得无奈的选择听从别人。这也是问题的所在。列强怎么可能让中国强大呢,他们对我们早已是虎视眈眈的了。现在借助他们的力量无异于是上他们的当。但也不是否定洋务运动,毕竟

8、他的目的是正确的,只是路走的不合适。因为中国缺少人才,不懂技术,与想和西方国家一样富强的思想产生了矛盾。那种富强的国家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不是凭空的建立厂房,购买设备能填补的空缺,当时的中国不知道以人为本的目的,无知和愚昧也就不可避免了。2、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空前的困难(1)前面提到过,少部分有权利的人用人民和国家的钱来发展自救运动。但是他们绝不会考虑到百姓自身的承受范围。当时整个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经济能力非常薄弱。购买西方技术产品和设备给老百姓增添了很大的负担,既没有达到富国的目的,还耗费了国家财力。(2)而其中的受利益者还是西方,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担当了商家的角色。而且是利益最大化的商

9、家,中国只有买的份,并不懂它的价值所在,以为一切西方的技术就是好东西。熟不知贵在无形的知识和技术,笨重的物品不是中国落后的因素。有了技术那些都不是问题,没有知道这些做本质的东西。即使有少数学者明白,可是那些封建官僚又怎么可能相信他们的被认为是谬论的东西呢。真的是可气可急但是又无可奈何,只能任由国家继续向着哀败的方向发张,更加远离了富强的目标。得利的西方列强近一步控制了中国的主权。(3)必然发生的历史事件。即使没有洋务运动的自救运动,由于历史的进程也必将会有类似的历史事件发生。从古至今不论结局如何,每一件历史大事的发生都将推动人类的进步,推动国家的进步,这也是必然发生的事实,是中国当时的国情所需

10、,不是个别人的控制,也不是列强随便一个人就能对中国尽情收刮。这就是生存法则,落后就要挨打,胜者为王就是这么个道理。落后的人为了不被挨打就要自救,即使开始的办法是不正确的,但也为以后下一次的准备提供了经验,这是一条必不可少的路。后来事实也证明这次失败的运动给中国带来的正面印象在不久得将来逐步显示出来了。国人因此了解了世界,了解了外界的形式和中国的形式,为后来的反帝反封建起到了重要作用。三 、总结对于洋务运动最终失败的一点探索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成功的,更多的有人说是失败的。其实,都只是见仁见智了。这是一场无奈下处于压迫后的运动。不论是小众的还是大众的,不论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也不论是部分成功的还是失

11、败的,总归不能避免一个事实:处于被动中的中国,被历史无情的推向了一个自己必然要经历的考验。鸦片一战,致使中国的思想界猛然觉醒,至少意识到了一点我们在纯粹技术方面的差距。至此,我们终于在被动的情况下产生了“自强”的意识。虽然只是思想界的开始,但是这为以后的洋务运动开展多少起到了一些理论上的奠基作用。个人认为,1840年的那次是最早的直接原因,其后的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直接的促进作用。大规模的开展不仅会触动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也会令外国势力不满。后者在一定程度上的支持的目的只是更进一步便于控制中国罢了。其实,归根结底是中国没有深厚的基础区开展一次健全的技术革新运动。这里所指的“技术”应是一

12、种从操作层面上说的,与深层次变革相对应的“革新” 。新式学堂是开办了,但那只是为了培养表面意义上的技术施行者,而并不是技术的开发者、探索者。我们每年的确是引进了很多西方先进技术,客观地说,一味的简单移植,不仅忽略了本国的国情,也使国家的发展因此畸形的产业而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现在看来,至少以我们眼中的历史观来判断,那时的思维却有些天真的成分。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高层内部确有的无奈,但是至少可以说,那种改革离真正的目标还相差很远。所谓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只可能是一厢情愿罢了,西方资本主义者可不会有如此简单的头脑。甲午一败,看起来是我们内部指挥有问题,因为从纯技术角度上说,北洋水师不比对手差。但是

13、除了指责那些旧派作风的官员外,的确还应该考虑一下深层次的问题。的确,基础太薄弱,不具备深层次开展的条件,一切表面上的努力依然只能是为表面上的饰金而已。比如,具体从科技方面来说,那时的我们只能是学习西方,而很少有自己开创性的东西。也难怪,封建落后的制度早已让中国的科技传统失去了紧跟世界的步伐。况且,在当时环境下,任何施行方式都不是真正的长久之计。科学产业化要求学者们投入到生产实践中去,在19世纪末的欧洲,已经基本做到了这一点。而中国呢?让“阳春白雪”们投入生产实践,礼教不许,成何体统!可以这样说,西方的研究是真正为了研究而研究,而中国只是为了某个现实存在的实体去“研究” 。这样,进步与发展也只能

14、是局部的,并且会受制于人。中国不仅仅没有这个方面的科学传统,也缺少其他很多现代化的传统。然而一切的一切,只是自己固有的传统无法再与世界去匹配了。以前看过一部电视剧走向共和 ,看着看着就产生一种莫名的悲壮之感。尤其是当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后,真的是无可诉说的样子。是指挥的错吗?不完全是。是统治者的错吗?不完全是。那么是李鸿章的?显然也不完全是。可以说谁都有责任,但又不能完全推于某个具体的责任人。看着有些凄惨、无奈、悲凉、壮烈、郁闷、苦痛可以想出很多词语来描述这种心情。内心中无法阐释的不悦满腔,但似乎又没有什么办法。从历史的角度看,突然又猛地觉醒:这一切就是迟早要发生的。参考文献(1) 洋务运动史 夏冬远 华东大学出版社 19968(2) 洋务运动 第二册 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资料编辑室 上海书店 20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