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诫子书》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243463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诫子书》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诫子书》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诫子书》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诫子书》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诫子书》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诫子书复习资料1 与诸葛亮相关的故事有:孔明借东风、空城计。2 文中的“_,_”两句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_,_。(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4 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为了宣传这次活动,校学生会拟写了一幅宣传标语。下面是这幅标语的上半句,请补出下半句。(要求:与上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严家训时时记,_(2)某

2、同学今年春节去一位亲戚家做客,只见亲戚家 6 岁的小孩儿拿起筷子,把桌上自己爱吃的菜一个劲地往碗里夹,亲戚劝阻无效,奶奶在一旁说:“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你同意奶奶的说法吗?请说出理由。(3)回顾你的成长历程,写一则父母教育你的小故事。(50 字左右)5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

3、性。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6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7.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参考答案1 孔明借东风、空城计 2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3.(1)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2)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3)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4.(1)示例:好家教人人夸 (立家训代代传) (2)示例一:不同意。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养成,文明礼仪要从小事做起。 示例二:同意。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立竿见影,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2)示例:有一次,我数学考试不及格,背着父亲偷偷地签上他的名字。父亲发

4、现后,打了我一顿,严厉地告诉我“做人要诚实”。我深受教育,再也没做过不诚实的事。 5 D 6 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7 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一)五、课外链接(二)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 13 题。 (甲)诫子书全文。(乙)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

5、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周公诫子)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一次沐浴,要三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三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唯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就是高贵;用警

6、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你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慎重吗?” 1.写出下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1)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 )(2)非学无以广才( )(3)悲守穷庐( ) (4)又相天子( ) (5)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 (6)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 (7)夫君子之行( ) (8)险躁则不能治性( ) (1)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2)增长(3)屋子(4)辅佐(5)在(6)因为(7)

7、发语词,无实意(8)就2.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儿子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修身、养德 ; (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47 题。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 。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

8、,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选自吕氏春秋)【注】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荆:楚国的别称。 (j):迷信鬼神和灾祥。孙叔敖病危,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说:“楚王多次封赏我,我都没有接受。我死后,楚王就会封赏你,(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封地。楚国和越国交界的地方有块叫寝的山地,这个地方的土地贫瘠(不好),而且地名十分凶险(不好、不吉)。楚国人敬畏鬼,而越国人迷信鬼神和灾祥。可以长时间享有的,大概只有这个地方。”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拿肥沃的土地封给他的儿子,孙叔敖的儿子没有接受,请求楚王封给叫寝的这块山地,所以到现在也没有失掉这块封地。孙叔敖的智慧,在于知道(懂得、明白)不把世俗利益看作利益(不把一般人

9、认为好的看成是好的)。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这就是有道的人比普通人高明的地方。 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孙叔敖疾 ( ) (2)王数封我矣 ( )(1)生病(或生重病) (2)多次(或屡次)5.翻译下面的句子。(1)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译文:这个地方的土地贫瘠(不好),而且地名十分凶险(不好、不吉)。(2)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译文:孙叔敖的智慧,在于知道(懂得、明白)不把世俗利益看作利益(不把一般人认为好的看成是好的)。6.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至今不失”的原因是什么?【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从“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再结合文中“荆人畏

10、鬼,而越人信 ”思考作答。答案:因为“荆人畏鬼,而越人信 ”,选择地名不吉的封地就不会被楚人越人惦记抢夺。(或: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 。)7.“孙叔敖之知”表现在哪两件事上?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答:_【解析】此题考查整体感知、概括文意的能力。从孙叔敖不接受封赏和让儿子“请寝之丘”的角度思考作答。 答案:“孙叔敖之知”表现在两个方面: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让儿子不受利地,而“请寝之丘”。让我们明白了:做人不可贪心不足(或:做事要有远见;吃亏是福;别人看不上的东西才能长久保有等)。课外拓展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欧阳修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

11、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注释】 孤:幼年丧父。昏怠:昏沉困倦。沃:浇,引申为 “洗”。既:副词,不久,后来。每:常常。慷慨:形容慷慨激昂。谪:贬谪,贬官。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啖粥而读( ) (2)辄以水沃面( )(3)食不给( ) (4)乃至被谗受贬( )13“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翻译是( )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D每天把

12、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14选文的层次已经用“”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15文中表明少年范仲淹身世、家境的句子有:_,_;表明他发愤苦读的句子是:_,_;_,_。1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在本文中起了_的作用。参考答案12.(1)吃 (2)往往,总是 (3)供应 (4)说别人的坏话 13.B 14.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做官后因直言而遭降职;刻苦自励且心忧天下。 15.二岁而孤 家贫无依 或夜昏怠 辄以水沃面 食不给 啖粥而读 16.揭示主题17.参考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中贫困无依靠。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努力读书,有时候夜里昏沉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慷慨激昂地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做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