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5.感觉器官的功能1.ppt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8241611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5.感觉器官的功能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15.感觉器官的功能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15.感觉器官的功能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15.感觉器官的功能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15.感觉器官的功能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七章 感觉器官,感受器分类,1、从组织形态学上分类 神经末梢:痛觉、触压觉、冷、温觉。 神经元: 渗透压、血糖、脑脊液pH值 感觉器官:高度分化了的感受细胞、辅助结构,2.根据不同部位分类:,外感受器:体表;分为距离感受器(如视觉、听觉、嗅觉)、接触感受器(如触、压觉、味、温度觉感受器) ;有明确主观感觉。 内感受器:体内;分为本体感受器和内脏感受器。感受内环境变化,渗透压、血压、血糖等;非主观感觉。,分类:,快适应感受器:皮肤触觉感受器;适于接受新刺激;慢适应感受器:颈动脉压力感受器、痛觉;适于调节机体某些机能,血压、姿势。,第一节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感觉:内、外环境的客观变化在人脑中的反

2、映。 感受器(sensory receptor):分布在体表或体内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刺激,再将刺激转变为生物电信号,传入中枢引起感觉的特殊结构或装置。,一、感觉、感受器、感觉器官,感觉器官:感受器及其附属装置组成感觉器官。 特殊感觉器官:人类最重要的感受器官是视觉(眼)、听觉(耳)、位觉和平衡觉(前庭)、嗅觉(嗅上皮)、味觉(味蕾)。这些感受器分布在头部,成为特殊感受器。,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感受器的编码功能 感受器的适应现象,(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1. 对感受器特别敏感的刺激形式2. 非适宜刺激-不敏感;较大强度,耳能识字吗?为什么?,3.

3、 适宜的强度:强度过大可能会损伤感受器,如巨大声响、电焊光等。,由感受器特殊形态结构和特性决定:感光细胞、毛细胞。,(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感受器将刺激的能量(如机械能、化学能、光能等)转换成传入纤维上的动作电位(生物电能)。刺激感受器电位传入神经动作电位,在换能过程中,一般是先在感受器细胞内引起相应的电位变化,称为感受器电位。,中枢,(三)感受器的编码功能,感受器接受刺激,将刺激的能量转换成动作电位,同时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信息也转移到动作电位的序列中,称为感受器的编码功能。 感受细胞在进化过程中高度分化。特定的刺激 特定的信号 特定的传入途径 特定的感觉中枢神经细胞 产生特定的感觉,(

4、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嗅觉适应。 刺激持续一段时间后神经动作电位发放冲动频率逐渐减少的现象。,第二节 视觉,(Vision),1. 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2. 视网膜的感光机能适宜刺激: 370 740nm的电磁波 3. 与视觉有关的其它现象,折光系统组成: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眼球折光系统怎样调节,使远近不同距离的物体都恰好在视网膜上成像?眼球感光系统怎样进行光电换能,使其变成神经动作电位,而对光的亮度和颜色又是怎样辨别的?,二、眼的调节:物体从远处向前移动时眼发生一系列的调节过程,保证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1.晶状体调节:晶状体前凸 2.瞳孔的调

5、节:瞳孔缩小 3.双眼球会聚,眼的折光系统,一、组成:,物像落在视网膜后,视物模糊,中脑正中核,动眼神经副交感核,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前后凸,折光能力,物像落在视网膜上,持续高度紧张睫状肌痉挛近视弹性老花眼,皮层-中脑束,睫短N,晶状体调节,调节前后晶状体的变化,眼的折光能力和调节能力的异常,近视眼:眼球前后径过长,远物在视网膜前成像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眼球前后径过短,近物在视网膜后成像凸透镜矫正 散光:角膜表面不呈正球面,球面上各方向的曲率半径不相等;或晶状体曲率异常。,眼的感光系统,眼的折光系统机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象 (折光成像) 眼的感光系统机能将像的光能转变为神经冲动

6、(感光换能),视网膜的结构特点,色素细胞层 感光细胞层 双极细胞层 节细胞层,色素细胞层:防止光的反射(含黑色素颗粒,吸收光)。,感光细胞层: 视锥细胞:600余万个 视杆细胞:1.2亿个,1. 视网膜上感光细胞的功能及其分布,视杆系统或晚光觉系统;视锥系统或昼光觉系统。两种感光换能系统相对独立存在。,两种感光细胞与神经细胞的联系方式 视锥细胞呈单线式(视锥:双极:节细胞=1:1:1); 视杆细胞呈聚合式(视杆:双极:节细胞=mn:n:1)。,Q:视网膜的中央、周边,哪部分对物体的精细结构分辨力强?,视觉二重学说,学说基本内容: 视锥细胞专司明视觉 视杆细胞专司暗视觉,视觉二重学说的根据, 分

7、布与功能的联系 神经连接与功能联系 从动物种系特点看 感光色素分析,2. 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视紫红质的分解 感受器电位的形成,1)视紫红质的分解,视紫红质:视蛋白+11-顺型视黄醛视蛋白+全反型视黄醛,光照,视紫红质的分解是视杆细胞光-换能的起始步骤,VitA缺乏,可引起夜盲症。,3. 视锥细胞的换能和颜色视觉,视锥细胞的换能与视杆细胞相类似。,色盲:对颜色缺乏分辨能力,缺乏某种视锥细胞,多先天性。全色盲;部分色盲(红色盲、绿色盲、蓝色盲) 色弱:对某种颜色辨别力差,后天因素引起。,与视觉有关的其它现象,1. 暗适应和明适应:,暗适应:眼对光的敏感度增高。 一般进入暗室后的最初7分钟有一

8、个阈值的明显下降,25-30分钟阈值下降到最低点。两个阶段中第一个阶段主要与视锥细胞色素的合成量增加有关,第二阶段是暗适应的主要构成部分,与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的合成增强有关。 维生素A缺乏症:暗适应时间长,明适应:人从暗处突然走进亮光处,一开始感到耀眼的光亮,不能看清物体,稍待片刻才逐渐看清物体。为什么?,机制:暗处视杆细胞内积蓄了大量的视紫红质,到光亮处遇到强光迅速分解,因而产生耀眼的光亮感觉。只有较多的视杆细胞色素迅速分解后,对光不敏感的视锥细胞色素才能在亮光环境中感光。,绿,红,蓝,白,2.视野,单眼注视正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范围。,3.正视眼、隐斜视和斜视眼球的正常转动靠六块眼外肌

9、完成,包括上下、内外四块直肌和上下两块斜肌。其中一块肌肉紧张度大,则瞳孔偏向一侧,称为斜视。若平时可由对抗肌紧张度增加来加以补偿,瞳孔仍在正中,称为隐斜视。,4.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双眼视同一物时的视觉。双眼视野是重叠的补充扩大视野;增强判断事物的准确性、立体感。,重 点,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视觉的形成过程。 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功能及其分布。 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视锥细胞的换能和颜色视觉机制。 近视和远视;暗适应和明适应;视野;隐斜视和斜视。,作 业,1.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2. 视觉的形成过程? 3. 人视网膜上感光细胞的种类、功能及其分布。 4. 视杆、视锥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5. 颜色视觉机制。 6. 感觉器官?近视眼?暗适应和明适应、视野、隐斜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