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0-核酸的生物合成.ppt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8241539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PPT 页数:138 大小:3.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核酸的生物合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10-核酸的生物合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10-核酸的生物合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10-核酸的生物合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10-核酸的生物合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一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nucleic acid biosynthesis,本章主要内容,DNA的生物合成 RNA的生物合成,基 因 (gene):为蛋白质或RNA编码的DNA功能片段,是以碱基排列顺序的方式储存的遗传信息。 基 因 组(genome):某一物种拥有的全部遗传物质,从分子意义上说,是指全部DNA序列。,转录:遗传信息从 DNA传递给mRNA的过程。,基因表达:是指将遗传信息由DNA转录为RNA、再翻译成蛋白质。,翻译:mRNA链上的遗传信息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心法则( central dogma),1958年Crick将生物遗传信息的这种传递方式称为中心法则。,主要内容 D

2、NA的生物合成 复制 RNA的生物合成 转录,第一节 复制的基本规律,半保留复制 复制起始点 双向复制 半不连续复制,DNA复制的基本原则,DNA生物合成时,母链DNA解开为两股单链,各自作为模板(template)按碱基配对规律,合成与模板互补的子链。子代细胞的DNA,一股单链从亲代完整地接受过来,另一股单链则完全重新合成。两个子细胞的DNA都和亲代DNA碱基序列一致。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一 半保留复制的概念,半保留复制 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AGAACTTAG,TCTTGAATC,AGAACTTAG,TCTTGAATC,AGAACTTAG,TC

3、TTGAATC,亲代,子代,DNA半保留复制实验,含N15-DNA的细菌,第一代,第二代,梯度离心结果,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按半保留复制方式,子代DNA与亲代DNA的碱基序列一致,即子代保留了亲代的全部遗传信息,体现了遗传的保守性。,半保留复制的意义,遗传的保守性,是物种稳定性的分子基础,但不是绝对的。,二、复制的起始点和方向,复制起始点:染色体上固定的位置,由100200个碱基对组成的一段DNA。方向:单向或双向复制复制时,DNA从起始点向两个方向解链,形成两个延伸相反的复制叉,复制时双链打开,分开成两股,各自作为模板,子链沿模板延长所形成的Y字形的结构称为复制叉。,原核生物:基因组是环

4、状DNA:只有一个复制起始点 DNA被描述为眼睛状。为说明方便而做的图为形。,ori,oriC,真核生物: 染色体DNA有多个复制起始点。 两个起始点之间的DNA片段称为复制子。 复制子是独立完成复制的功能单位。,真核生物多个复制起始点、复制子与复制叉,真核生物的多复制子复制电镜图,三 半不连续复制(semidiscontinous replication),领头链 (leading strand),随从链 (lagging strand),顺着解链方向生成的子链,复制是连续进行的这股链称为前导链。 另一股链因为复制的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反,不能顺着解链方向连续延长,这股不连续复制的链称为后随链。

5、 领头链连续复制而随从链不连续复制,就是复制的半不连续性。,冈崎片段: 1968年日本生化学者冈崎用电镜及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到DNA复制中出现一些不连续的片段,将这些不连续的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原核生物: 10002000个核苷酸 真核生物: 100200个核苷酸,半不连续复制动画,DNA复制的酶学 The Enzymology of DNA Replication,第二节,DNA复制的体系底物: dNTP (dATP、dGTP 、dCTP 、dTTP) 聚合酶: 依赖DNA的DNA聚合酶(DNA-pol)模板: 解开成单链的DNA母链引物: 提供3-OH末端的RNA短片断其他酶和蛋白质因子

6、: 拓扑异构酶、解螺旋酶、单链DNA结合蛋白、引物酶、连接酶,一、 复制的化学反应,(dNMP)n + dNTP (dNMP)n+1 + PPi,聚合反应的特点,DNA 新链生成需引物和模板; 新链的延长只可沿5 3方向进行 。,二 DNA聚合酶,全称:依赖DNA的DNA聚合酶 (DNA-dependent DNA polymerase) 简称:DNA-pol,活性:1. 53 的聚合活性2. 核酸外切酶活性,1959 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奥乔亚 科恩伯格Severo Ochoa Arthur Kornberg,聚合反应机理,聚合反应的特点 以单链DNA为模板 以dNTP为原料 引物提供

7、3-OH 聚合方向为5 3 遵守碱基互补规律,3 5外切酶活性,5 3外切酶活性,?,能切除引物和突变的 DNA片段。,能辨认错配的碱基对,并将其水解。,核酸外切酶活性,(一)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 DNA-pol DNA-pol DNA-pol DNA-pol DNA-pol ,催化DNA聚合,参与DNA损伤的应急状态修复,校读、修复合成、切除引物填补空隙,功能,20,40,400,分子数/细胞,10,1,1,亚基数,+,5 外切酶活性,+,+,+, 5外切酶活性,+,+,+,5 聚合酶活性,pol III,pol II,pol I,E. Coli中的DNA聚合酶,功能:校读,去除RNA引物

8、,填补空隙,参与DNA损伤修复。,DNA-pol ,DNA聚合酶II (DNA-pol II) 具有53的聚合酶活性。 只是在无pol及pol的情况下暂时起作用。 对模板的特异性不高, 参与DNA损伤的应急状态修复。,DNA聚合酶III (DNA-pol III) 是复制延长中真正起催化作用的酶。 由10种亚基组成不对称的聚合体。 ,亚基组成核心酶,亚基具有53的聚合活性,亚基具有35外切酶活性, 亚基可能起组装作用。,亚基(DNA夹子)能夹稳模板链,负责酶沿DNA模板滑动的作用。 其余亚基统称为-复合物, 是DNA夹子加载蛋白。,DNA-pol ,(二)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DNA-pol

9、 ,起始引发,有引物酶活性。,复制的主要酶,有解螺旋酶活性。,参与低保真度的复制。,在复制过程中起校读、修复和填补缺口的作用。,在线粒体DNA复制中起催化作用。,DNA-pol ,DNA-pol ,DNA-pol ,DNA-pol ,三 复制保真性的酶学依据,复制按照碱基配对规律进行,是遗传信息能准确传代的基本原理。 复制保真性的酶学机制: (一)DNA-pol的核酸外切酶活性和即时校读 (二)复制的保真性和碱基选择,(一)DNA-pol的核酸外切酶活性和即时校读,1. 遵守严格的碱基配对规律; 2. 聚合酶在复制延长时对碱基的选择功能; 3. 复制出错时DNA-pol的即时校读功能。,DNA

10、复制的保真性至少要依赖三种机制,(二)复制的保真性和碱基选择,四 复制中的分子解链及DNA 分子拓扑学变化,DNA分子的碱基埋在双螺旋内部,只有把DNA解成单链,它才能起模板作用。,(一) 解螺旋酶、引物酶和单链DNA结合蛋白,解螺旋酶(helicase)又称解链酶或rep蛋白 利用ATP供能,作用于氢键,使DNA双链解开成为两条单链。 每解开一对碱基,需消耗2分子ATP。,单链DNA结合蛋白 (single stranded DNA binding protein, SSB),在复制中维持模板处于单链状态并保护单链的完整性。,解链过程中,DNA分子会过度拧紧、打结、缠绕、连环等现象。,(二)

11、 DNA拓扑异构酶(DNA旋转酶),拓扑异构酶作用特点 既能水解 、又能连接磷酸二酯键 克服解链过程中的打结、缠绕现象,拓扑异构酶拓扑异构酶,分 类,拓扑异构酶,切断DNA双链中一股链,使DNA解链旋转不致打结;适当时候封闭切口,DNA变为松弛状态。 反应不需ATP。,拓扑异构酶,切断DNA分子两股链,断端通过切口旋转使超螺旋松弛。 利用ATP供能,连接断端, DNA分子进入负超螺旋状态。(主要),作用机制,解旋解链酶类的作用,解链酶,DNA拓朴异构酶,单链DNA结合蛋白 SSB,解开、理顺 DNA链、维持DNA单链状,(三) 引物酶(primase),依赖DNA的RNA聚合酶。 可以催化游离

12、NTP聚合。 催化RNA引物的生成。,五、DNA连接酶,连接DNA链3-OH末端和相邻DNA链5-P末端,使二者生成磷酸二酯键,从而把两段相邻的DNA链连接成一条完整的链。,HO,5,3,3,5,DNA连接酶,ATP(NAD+),AMP,5,3,5,3,在复制中起接合双链中单链缺口的作用。 在DNA修复、重组及剪接中也起缝合缺口作用。 是基因工程的重要工具酶之一。,DNA连接酶的功能,DNA生物合成过程 The Process of DNA Replication,第三节,(一)复制的起始,需要解决两个问题:,1. DNA解开成单链,提供模板。,2. 合成引物,提供3-OH末端。,一、原核生物

13、的DNA生物合成,DNA解成单链由拓扑异构酶松弛超螺旋,解螺旋酶解开双链,SSB结合到单链上使其稳定。,3,5,3,5,引物是由引物酶催化合成的短链RNA分子。,引物,引物酶,Dna A,Dna B、 Dna C,DNA拓扑异构酶,引物酶,SSB,3,5,3,5,引物体和引物,含有解螺旋酶、DnaC蛋白、引物酶和DNA复制起始区域的复合结构称为引物体。,DNA复制示意图,拓扑异构酶,解链酶,5/ 3/,3/ 5/ 3/ 5/,DNA聚合酶,单链结合蛋白,DNA聚合酶,前导链 随后链,DNA连接酶,冈崎片段,引物酶,(二)复制的延长,复制的延长指在DNA-pol催化下,dNTP以dNMP的方式逐

14、个加入引物或延长中的子链上,其化学本质是磷酸二酯键的不断生成。,OH 3,3,领头链的合成,随从链的合成,复制过程简图,原核生物基因是环状DNA,双向复制的复制片段在复制的终止点(ter)处汇合。,E.coli,ori,ter,82,32,ori,ter,SV40,50,0,(三)复制的终止,随从链上不连续性片段的连接,DNA的复制过程,模板DNA解旋与解链,形成复制叉; 形成引发体,合成RNA引物; 按A=T、G=C碱基配对规则,合成DNA; 切除引物、填补空隙; DNA连接酶连接封口,形成长链DNA;,逆转录和其他复制方式 Reverse Transcription and Other D

15、NA Replication Ways,第四节,逆转录 (reverse transcription) 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又称反转录。,一、逆转录病毒和逆转录酶,逆转录酶 (reverse transcriptase),从RNA病毒中发现,能催化以RNA为模板合成双链DNA的酶,全称为依赖RNA的DNA聚合酶。 有三种活性:RNA指导的DNA聚合活性 RNase H活性(水解RNA-DNA杂交链)DNA指导的DNA聚合活性,逆转录病毒细胞内的逆转录现象,DNA损伤(突变)与修复 DNA Damage (Mutation) and Repair,第五节,突变 (

16、mutation):是由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引起的遗传信息的改变。从分子水平来看,突变就是DNA分子上碱基的改变。DNA损伤 (DNA damage): 泛指一切DNA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包括各种突变类型、碱基的损伤和DNA链的断裂。,一、突变的意义,(一)突变是进化、分化的分子基础 (二)突变导致基因型改变 (三)突变导致死亡 (四)突变是某些疾病的发病基础,二、引发突变的因素,自发性: 自然错配率约为10-910-10 左右。 物理因素: 如UV (ultra violet)、各种辐射。 化学因素: 烷化剂、碱基类似物、以及其他一些人工合成或环境中存在的化学物质,这些诱发突变的化学物质,称为致

17、癌剂。 生物因素: 抗菌素类、黄曲霉素和病毒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常见的化学诱变剂,化合物类别,作,用,点,分子改变,碱基类似物,如:,5,-,BU,A,5,-,BU,G,-,A,-,-,T,-,-,G,-,-,C,-,羟胺类(,NH,2,OH,),T,C,-,T,-,-,A,-,-,C,-,-,G,-,亚硝酸盐(,NO,2,),C,U,-,G,-,-,C,-,-,A,-,-,T,-,烷化剂,如:氮芥类,,Nitromins,G,m,G,G,m,G,DNA,缺失,G,四、DNA损伤的修复,修复(repairing) 是对已发生分子改变的补偿措施,使其回复为原有的天然状态。,光修复(ligh

18、t repairing) 切除修复(excision repairing),修复的主要类型,(一)光修复,光复活酶,(二)切除修复,是细胞内最重要和有效的修复机制,主要由DNA-pol和连接酶完成。,UvrA,UvrB,UvrC,OH,P,DNA聚合酶,OH,P,DNA连接酶,NAD+,E.coli的切除修复机制,基因克隆,克隆 DNA克隆 PCR 基因克隆的基本原理,RNA 生物合成 (转录),第六节,转录(transcription) 生物体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转录,DNA,转录与复制的相似点:1. 模板均为DNA;2. 延长机理都是形成磷酸二酯键;3. 方向均为53。,转

19、录和复制的区别,参与转录的物质,原料: NTP(ATP, UTP, GTP, CTP) 模板: DNA 酶: 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 RNA-pol) 其他蛋白质因子,第一节 转录的模板和酶 Templates of Transcription and Enzymes,一、转录模板,能转录出RNA的DNA区段,模板链 (template strand),编码链 (coding strand),编码链,模板链,双链DNA分子中能作为模板转录出RNA的那条链,称为模板链。又叫有义链。另一条互补链称为编码链,又叫反义链。对转录起调节作用。,转录产物RNA的碱基序列,除了 T 变

20、U 外,其余与编码链相同。,不对称转录(asymmetric transcription) 在DNA分子双链上某一区段,一股链可转录,另一股链不转录; 模板链并非永远在同一单链上。,二、RNA聚合酶(DDRP)1. 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E.coli的RNA聚合酶是由四种亚基组成的六聚体( 2 ),2 ,E. coli RNA聚合酶组分,其他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在结构、组成、功能上均与E.coli相似。原核生物的 RNA聚合酶都受一类抗结核药利福平或利福霉素的特异性抑制。这类药物能与RNA聚合酶的亚基特异结合,从而影响酶的活性。,RNA聚合酶全酶在转录起始区的结合,2. 真核生物的RNA聚

21、合酶,RNA聚合酶、都由多个亚基组成。有些亚基是三种酶所共有。这些聚合酶都有类似的起始因子和与E. coli RNA聚合酶类似的RNA链延伸方式。对DNA的终止子所知甚少。,三、酶与模板的辨认结合RNA聚合酶结合模板DNA的部位称为启动子(promoter)。是调控转录的关键部位。,第二节 转录过程 The Process of Transcription,分为三个阶段:起始(initiation)延长(elongation)终止(termination),一、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一)转录起始1. RNA聚合酶结合在转录模板的起始区域。2. DNA双链解开,以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第一个磷酸二酯

22、键。,2. DNA双链解开。,1. RNA聚合酶全酶(2)与模板结合。,3. 在RNA聚合酶作用下发生第一次聚合反应,形成转录起始复合物。,5-pppG -OH + NTP 5-pppGpN - OH 3 + PPi,转录起始过程,RNApol (2) - DNA - pppGpN- OH 3,转录起始复合物,(二)转录延长,1. 亚基脱落,RNApol聚合酶核心酶变构,与模板结合松弛,沿着DNA模板前移;,2. 在核心酶作用下,NTP不断聚合,RNA链不断延长。,(NMP) n + NTP (NMP) n+1 + PPi,转录的起始及延长过程,(三) 转录终止RNA聚合酶在DNA模板上停顿下

23、来,转录产物RNA链从转录复合物上脱落下来。,依赖Rho ()因子的转录终止,第三节真核生物的转录后修饰 Post-transcriptional Modification,一、mRNA的转录后加工(一)首尾的修饰1. 5-端加帽:m7GpppG(甲基双鸟苷三磷酸)2. 3-端加尾:多聚腺苷酸 (poly A)聚合酶催化,帽子结构,5 pppGp,5 GpppGp,pppG,PPi,鸟苷酸转移酶,5 m7GpppGp,甲基转移酶,SAM,帽子结构的生成,5 ppGp,磷酸酶,Pi,加帽过程,(二)mRNA的剪接,hnRNA许多极长RNA分子构成的混合物。 是细胞质mRNA的前体。,真核生物结构

24、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互相间隔开但又连续镶嵌而成,去除非编码区再连接后,可翻译出由连续氨基酸组成的完整蛋白质,这些基因称为断裂基因。,断裂基因(splite gene),非编码区 AG,编码区17,2. 外显子(exon)和内含子(intron),外显子 在断裂基因及其初级转录产物上出现,并表达为成熟RNA的核酸序列。内含子 隔断基因的线性表达而在剪接过程中被除去的核酸序列。,鸡卵清蛋白成熟mRNA与DNA杂交电镜图,鸡卵清蛋白基因,hnRNA,首、尾修饰,hnRNA剪接,成熟的mRNA,鸡卵清蛋白基因及其转录、转录后修饰,Unit of transcription in a DNA strand,Transcript modification,3,5,3. mRNA的剪接, 除去hnRNA中的内含子,将外显子连接。,二次转酯反应,二、tRNA的转录后加工,tRNA前体,连接酶,tRNA核苷酸 转移酶,碱基修饰,三、rRNA的转录后加工,5.8S和28S-rRNA,rDNA,内含子,内含子,28S,5.8S,18S,45S - rR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