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原 理 philosophy,主讲:何建南 E-Mail: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原 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1、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 2、政治经济学(基本内容) 3、科学社会主义(核心和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教学体系: 1、辩证唯物论: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2、唯物辩证法:辩证物质现象和形而上学思维 3、认识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历史唯物论: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目录,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第二章 人类的实践活动与世界的物质性第三章 世界的存在状态及其规律第四章 认识与真理第五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第六章 社会发展的
2、动力和规律第七章 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本章目录1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5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第一章内容提要 主要讲述 有关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知识,关于哲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主要有: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的一般特性; 哲学基本问题的含义、内容和意义; 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根本对立和分歧;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 辩证法的三种历史形态;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第一章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讲述 有关哲学和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知识,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知识主要有: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伟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精髓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1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1.1 什么是哲学?字源含义:智慧之学、爱智之学(Philosophy)智慧是在一定世界观、方法论原则指导之下掌握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哲学定义 :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2、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1.2 哲学的一般特性,哲学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以民族哲学的形式出现 阶级社会中哲学具有阶级性,哲学把握世界的方式及其功能,人们思想把握世界的方式: 常识、科学、 艺术、宗教、神话、哲学 哲学把握世界的方式:对常识图景、科学图景 的反思与超越哲学思维的特点:理性思考、终极追问、分析 批判、超越创新 哲学的功能:解释功能、规范功能、批判功能、 理想功能(创新功能)哲学的社会历史作用反思历史、推动历史发展,1.3 哲学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民族文化共有形式哲学是民族文化的核心 真正的哲学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对具体科学起指导作用哲学和具体科学
5、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制定科研的计划、环节以及对实验结果的理论分析需要哲学指导。 排除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对科研的干扰需要辩证唯物主义这一哲学思想武器。 当代具体科学发展的日益走向“分化与综合”的趋势要求加强哲学指导。,哲学对象的历史演变,知识总汇 科学之科学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1.4 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涵义 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1、本体论方面的内容指世界的本原问题,即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唯一标准。 2、认识论方面的内容指世界的可知性问题, 即思维能否认识存在,或意识能否认识物质,也就是两者有无同一性 ?它是划
6、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把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1、它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 2、它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3、它是研究和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4、它是人类实践中普遍存在并必须加以认真对待的问题。 思考: 能否把哲学基本问题说成是无意义的“伪问题”是错误的? 如何理解生活实践中也存在哲学基本问题?,1.5 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分歧集中在关于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上。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反映,2、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分歧集中在关于世界的状态“怎么样”的
7、问题上。 3、有哲学就有这两个对立。 4、两个对子相互交织。 5、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是哲学基本派别的对立。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始终以回答哲学基本问题为前提和基础,因而从属于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哲学形态,1、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2、辩证法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辩证法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现代唯物主义辩证法 3、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 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人类思想史上的重要哲学家和哲学流派 举例:成就与局限,范缜的无神论唯物主义 “形神相即”:精神依赖人的肉体而存在。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自然是第一性的,人和人的
8、思想是第二性的。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但当他一涉及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中外主观唯心主义,王守仁的主观唯心主义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心即是理” 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 物是“观念的集合”、“感觉的组合”、“存在就是被感知”主观唯心主义的特点- 把人(“我”)的感觉说成是世界的本原。- 把人们认识事物时对感觉的依赖说成是事物存在对感觉的依赖。- 必然会导致“唯我论”。,中外客观唯心主义,朱熹的理一元论客观唯心主义 “理在事先” “理”化生万物的过程:理气物 柏拉图 的“理念论”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一元论-“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源,万物由它派生。 绝对精神发展是一个封
9、闭的圆圈。 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包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存在逻辑阶段 本质概念机械性 绝对精神 自然阶段 物理性有机性主观精神精神阶段 客观精神 艺术 绝对精神 宗教哲学,客观唯心主义的特点,客观唯心主义的特点: -把不依赖于人和世界而存在的“客观”精神说成是世界的本原。 -把抽象的、一般的“原则”、“概念”看作是不依赖于具体的、个别的事物而存在的。唯心主义的存在根源: 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 认识论根源,不可知论,休谟的不可知论( “实体”不可知) 否认人们可以认识引起人们产生感觉的事物。康德的不可知论( “自在之物”不可知) 基本特征是调和和折衷,企图调和唯物主
10、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认为“自在之物”的本质不可知。 认识 现象 “自在之物”、本质?(此岸) (彼岸),不可知论的特点,启发了人们对认识活动辩证性质的思考。割裂了事物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对立起来,否定了人的认识能力发展的无限性可能性。实践是对不可知论的最有力驳斥。,二元论和旧唯物主义的缺陷,笛卡尔的二元论 世界的本原是两个:心灵和物体。-二元论不可能保持在唯物、唯心观念中的中立和独立地位,最终必然会陷入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产物,社会实践基础(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阶级斗争发展 自然科学前提 自
11、然科学及其三大发现 思想理论来源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世纪的德国古典哲学是它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包括黑格尔哲学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内核”),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创立者的主体条件 广泛地掌握了人类有史以来的思想发展成果。 在革命实践中转变了阶级立场,站到了无产阶级一边。 深入、严谨地进行科学研究和积极投身革命实践。 马克思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和辩证唯物主义者恩格斯与马克思几乎同时完成了世界观和阶级立场的转变。,马克思、恩格斯合作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部合著:神圣家族对批判的批
12、判所作的批判(1844年)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观点。第二部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第三部合著: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诞生,“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2.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变革,1、哲学研究对象的变革 正确地界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解决了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结束了哲学作为“科学之科学”的状况。2、哲学内容的变革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13、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形成了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3、哲学的社会作用的变革使哲学成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实现了科学性、实践性和革命性(阶级性)的统一。,2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时代性:时代精神的精华实践性:理论来自实践,又接受实践的检验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概括,并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革命性:(1)无产阶级的阶级性(2)“批判的武器”改造世界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4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实质的几种看法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于实践
14、 (2)创立科学实践观和从实践理解现实世界的思维方式 (3)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基础,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线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新唯物主义”1、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哲学的清算(P28)2、“新唯物主义”要义(P28-29)科学实践观实践思维方式唯物史观,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贡献1、科学的物质观 2、实践观是认识论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 3、真理标准的辩证性质 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5、阶级定义;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之间的辩证关系,3
15、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3.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社会发展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2、分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变化3、分析当今世界出现的全球性的问题,3.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哲学思潮3.2.1 从传统哲学到现代哲学的分化 1、古典哲学为什么被现代哲学所取代? (1)自然科学的发展(2)资本主义的发展2、现代哲学为什么分化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1)阶级基础 (2)实践基础 (3)理论取向,3. 2.2 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流派,科学主义思潮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历史主义人文主义思潮唯意志主义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 法兰克福学派,3.2.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
16、代西方哲学的根本区别 1、属于不同的思想体系,具有不同的党性和阶级性 2、属于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 3、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根本不同现代西方哲学在整体上远低于马克思主义哲学,3.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科学技术进步与唯物主义哲学形态的演进 朴素唯物主义这是自然科学处于萌芽形态时期的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这是自然科学处于收集材料阶段的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这是自然科学发展到整理材料阶段、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非经典科学出现后的唯物主义。,3.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现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推进1、当代科学发展在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上的重大突破2、现代科技发展
17、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为科技研究和发展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2、为现代科技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哲学论证3、有助于正确分析和解决现代科技革命进程中的新问题,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4.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特点 1、唯物主义传统(五行说、气一元论) 2、思维方式倾向于整体性、有机性与连续性) 3、辩证思维传统(十分注重对立面的统一,而西方哲学更重视对立) 4、行先后知、知行合一观点 5、传统社会历史观(通古今之变) 6、社会伦理学说(中国哲学研究的中心课题) 7、有自己一系列独特概念和范畴。如 道、气、理、神、实、
18、虚、体、用、太极、阴阳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近现代中国哲学的变革 1、鸦片战争后中西哲学的交流与融会 2、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中国化(李大钊、陈独秀、李达) 3、20世纪70年代末中西哲学的广泛交流中国哲学主要成就举例 “天人合一”思想 军事辩证法思想 人生哲学思想 我们的态度:批判继承、古为今用,4.1.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大飞跃,1、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贡献(1)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论(2) 唯物主义辩证法:矛盾论(3) 唯物主义历史观: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19、,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历史任务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用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观相统一的观点去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形成了新的理论表现形态,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将哲学原理转化为具体的思想路线、思想方法和工作路线、工作方法,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科学方法论体系,2、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贡献 1、恢复实践标准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2、社会主义本质论(真理和价值统一) 3、社会主义改革和开放(内因和外因)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 5、“三个有利于”标准 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读书目:解放
20、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 实现了实践观和价值观的统一,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2) 实现了两点论和系统论的统一,继承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 (3) 实现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继承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4) 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统一,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 (5) 实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需要哲学思考,人类始终在做的事情有两件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人类始终在处理三个关系 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人与自我,学习哲学,培养哲学精神,学习
2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1、促进实践主体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增强实践主体的理论思维能力3、指导实践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 (认真学习理论、潜心进行实践、 反对教条主义、弘扬革命学风)何谓“哲学精神”?崇高的气度高度的智慧不懈的求索精神,阅读书目: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二、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第二章 人类的实践活动与世界的物质性,本章目录1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2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3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第二章内容提要 主要讲述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人类对物质世
22、界的实践把握,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主要内容有: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的本质;实践的基本特征; 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本内容;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和作用。,1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1.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的物质观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观点:物质即“原初物质”合理性:坚持唯物主义正确方向缺点:猜测性、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b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观点:物质即“原子”合理性:克服猜测性、发展和深化唯物主义物质观,反对了宗教和唯心主义缺陷:不理解物质的特殊和
23、一般的辩正关系把物质范畴混同于物质结构理论不能从实践来理解物质,具有脱离历史的抽象性或唯心主义的性质,1.2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物质概念的科学界定“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抽象”“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 思路:从实践来理解物质,把物质理解为人的实践 ,克服脱离历史的抽象性,物质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属人性质。b 定义:物质是标志属人的“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属人的客观实在是人通过实践而感知的,它是作为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人所需要的对象,为人的认识所能动反映。,科学物质概念的理论意义,1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揭示了物质的属人性质和客观实在性,同自然科学的抽象物质和唯心主义、二元论否
24、定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根源性的错误观点划清界限,实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坚持了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指出物质是人通过实践而感知的,肯定物质的可知性,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对现实的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作了最高的哲学概括,指出属人性质和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现实物质的共性,是不变的、绝对的,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是物质的个性,是可变的、相对的,既肯定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看来,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指出了物质范畴包括社会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现代意义1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思维的方向、原则和方法;
25、 对认识和运用历史规律客观性有指导作用; 是树立科学意识的理论指导,2 物质的存在形式,2.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动观 运动的定义 运动是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根本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思考: 为什么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为什么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之间的关系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又动又静。 在运动和静止关系问题上
26、,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2.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和方位性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如何理解时间的一维性?)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也离不开物质运动(是否存在“绝对均匀流逝的数学时间”?是否存在“一无所有的空间”?),时空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对立统一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即客观性。如同物质及其运动是客观的一样,与物质及其运动不可分离的时间和空间也是客观的。康德:时间和空间是人的先天感性形式?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即可变性。物质的运动和质量制约着时间和空间的特性及其变化形式
27、。相对论的“钟慢尺缩”效应!,时空是无限性和有限性的对立统一 时空的整体无限性和时空的局域有限性 无限包含有限,有限趋于无限如何理解所谓的“时空奇点”? 如何理解老子所云:“无中生有”? 如何理解”大爆炸宇宙学“? 现代宇宙学:Hawking & his “A Brief History of Time”,2.3 现代自然科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 物质观的丰富,2.3.1 自然界是物质形态多样性统一的物质世界1、无机界与有机界2、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和超密态等3、真空4、正物质和反物质5、实物和场,2.3.2 物质结构的层次性,非生命世界 微观领域:夸克、基本粒子、原子核、原子、分子; 宏观
28、领域:分子体系、凝聚态物质以及卫星、行星等,恒星行星系,星系和星系团 宇观领域:星系团以上生命世界 生物大分子体系、细胞、生物个体、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2.3.3 现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观及其哲学意义,从古典原子论到现代物质无限可分论古典原子论原子分子学说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核结构理论夸克理论,现代自然科学物质观的哲学意义(1)表明人类对物质层次的认识总是不断深入的; (2)物质结构的层次系统不是单一的直线序列; (3)物质结构层次系统存在着横向和纵向关联。,2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2.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概念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实践概念旧唯物主义的观点唯心主义的观点现代西方哲
29、学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概念 对实践的矛盾本性和本质的科学分析 对实践范畴的科学规定,2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人们能动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1、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2、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3、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化活动4、实践集中表现为人的存在方式,实践的特性,1、实践的目的性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能动活动目的的形成和 目的的物化 2、实践的物质性实践是客观的、物质的和感性的活动客观性直接现实性 3、实践的社会制约性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过程,实践的结构 实践主体 、实践客体、实践手段(实践中介) 主体的能力结构 人本身的自然力、知识和经
30、验、情感和意志 主体的社会结构 个体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实践的功能(1)实践创造客体价值的功能(3)实践优化主体的功能,实践的过程1、实践过程的含义2、实践过程的基本环节(1) 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2) 实践操作(3) 反馈和调节,实践的基本形式(1)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生产劳动(2)处理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实践(3)创造精神文化的实践(科学文化的创造)科学探索科学实验文化教育艺术创作各种实践形式的相互关系,2.2实践在人对物质世界把握和改造中的作用,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或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 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自然界,由于人类实践活动的作用,分化为人化自然和自在自然。 人化自然是同人
31、的实践已发生关系并由人的实践而生成和发展着的具有属人性质的自然界 自在自然则是同人的实践尚未发生关系的那部分自然界,它是人的实践活动的潜在对象。 人化自然融入人类历史,成为现实世界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自在自然则转变为与人类历史共时的存在。,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关系1、区别: (1)存在时间之不同(2)有无目的之不同(3)有无价值取向之不同(4)有无外因之不同2、联系: (1)自在自然是人化自然的前提和基础,又不断地实现着向人化自然的转化 (2)二者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3)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4)二者都遵循着客观自然规律的法则。,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1、实践是人与世界之间的
32、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过程2、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同时也是主体自身被改造的过程3、实践是能动的改造过程,使主客体建立了互为因果的关系,人对世界的实践把握和改造的哲学意义(1)使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成为现实(2)使主观与客观的对立统一成为可能(3)造就了人与世界之间的实践关系、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3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3.1 世界的物质性 自然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 2、自然界对人类社会的先在性 社会的物质性 1、人是自然的产物(生产实践使由原始的、通过自然发生的途径产生的人们生成为人。) 2、社会也是自然的产物(人类社会不是由许多单个人的简单凑合形成的,而是在生产实
33、践的基础上,由人们的生产力和由生产力决定的人们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构成的。) 社会的物质性与自然界的物质性的关系,3.2意识的本质,3.2.1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产生的三个阶段) (1)由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生命物质的刺激感应性;(2)由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3)由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a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b 意识是在人脑的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进行的精神活动。只有人脑才能产生意识。条件反射 :可后天训练(人和动物都有)思考:是否动物也有意识?通过食物刺激第一信号系统 通过语言文字刺激第二信
34、号系统,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是人类产生的决定性环节,因而也是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1)劳动使猿脑变为人脑,从而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器官;(2)劳动产生了语言;(3)劳动和社会交往丰富了意识的内容,推动了意识的发展。,3.2.2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a 人脑不是意识的源泉,没有外界信息的输入,人脑就不会有意识。 b 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能动反映,是人脑用主观的反映形式加工、改造外界信息,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其本身是非物质的。,意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意识的反映形式的主观性: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 意识的内容的客观性:正
35、确反映和错误反映意识的结构(系统) (1) 从内容上分:知、情、意的统一 (2) 从发生的自觉程度上分:潜意识和显意识 (3) 从意识活动的指向性分: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 (4) 从意识的主体分: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5) 从意识的高低层次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关于意识的错误观点1、唯心主义:夸大意识的主观特性,认为意识与客观事物无关,仅仅是思维的产物2、庸俗唯物主义:否认意识的主观特性,认为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如同肝脏分泌胆汁一样,把意识等同于物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意识的本质的观点,既同唯心主义划清界限,又同庸俗唯物主义相区别。,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意识依赖于物质,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物质
36、 意识的能动作用定义 所谓能动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对人在实践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即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反映对象的主动性和选择性; 观念的创造性和行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指导并通过实践实现对现实世界的改造; 影响人的生理活动及其过程。,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1、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2、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3、必须考虑事物所处的环境条件 4、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即实践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辩证关系原理的现实意义,3.2.4意
37、识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定义 人工智能是指用机械或电子计算机来模拟和代替人脑的某些智能。(包括对人脑的结构模拟和功能模拟),人工智能和意识的区别 (1)物质基础及其活动机制不同。人脑的思维过程是一种抽象的精神活动。电脑是纯粹机械的物理过程; (2)人的意识具有社会性,而人工智能没有社会性; (3)意识活动具有能动的创造性,人工智能不具有这种创造性 讨论:电脑能否产生意识?能否在整体上超过人脑,以致完全取代人脑?,3.3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和实事求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1)本原、一元论、二元论 (2)唯物主义一元论、唯心主义一元论、二元论对世界统一性问题的回答辩析:世界统一于存在吗?新唯物主义即马克思
38、主义哲学从实践来理解的世界统一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性的实质1、世界的统一性不是自在世界所固有的2、世界的统一是一种动态变化中的统一3、世界统一于物质,即统一于客观存在4、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科学和哲学证明(1)科学证明(2)哲学证明(一) 坚持世界统一性的原则(二) 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则(三) 坚持物质多样性的统一的原则实事求是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必然要求 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辩证统一,阅读书目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二、四,第三章 世界的存在状态及其规律,本章目录 1 联系的普遍性和发
39、展的规律性 2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3 4,第三章内容提要 主要讲述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及其基本规律,以及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关系及辩证的思维方法,主要内容有: 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规律性;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关于世界联系和发展的科学,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 1、一个核心:对立统一(矛盾)规律 2、两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3、三大基本规律:对立统一(矛盾)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4、四种辩证思维方法:
40、归纳与演绎的统一、分析与综合的统一、抽象和具体的统一、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5、五对基本范畴: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 必然和偶然、可能和现实、形式和内容 6、六对其它范畴:个别与一般(特殊和普遍)、相对与绝对、有限与无限、必然与自由、系统和结构、简单和复杂等等,在世界存在方式问题上,辩证法和 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学说。 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相对立的反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主要表现: 联系的观点和方法同孤立的观点和方法之间的对立 发展的观点和方法同静止的观点和方法之间的对立 全面的观点和方法同片面的观点和方法之间的对立 根本分歧在于是否
41、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辩证法在本质上与唯物主义一致,形而上学则与唯心主义一致。 诡辩论是形而上学的一种表现形态。 其实质是否认事物存在的确定性,主观随意地去说明事物间的联系和转化。,唯物辩证法革命批判精神的实质,人类实践活动的批判性是唯物辩证法革命批判精神的实质 作为人类存在方式的实践活动使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成为一种批判性、否定性的关系。形而上学的本性则在于它的非批判性。 唯物辩证法革命批判精神的主要内容 不承认永恒不变事物的存在,坚信失去必然性的事物一定会灭亡 新事物必然会通过矛盾斗争合乎规律地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世界发展的永恒规律。 批判是一种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既肯定又否定,在否定
42、中有肯定,即批判的继承。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革命批判精神的实践要求,批判陈旧、腐朽的东西,即失去必然性的东西,促进新生事物发展。 要勇于进行自我批判。 通过对必然性的揭示,要对现实的事物进行辩证的批判:肯定其合乎必然性的方面,否定其失去生命力的方面。 在认识上否认终极真理,主张真理是一个过程,勇于坚持和发展真理。 反对思想保守、僵化,反对个人崇拜,坚持批判和创新,这是辩证法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1 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规律性,联系、运动、发展、系统和矛盾 联系是物质世界存在的总体特征。 普遍联系是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系统: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
43、有机统一整体。 联系的本质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 运动和发展是事物的矛盾对立面双方斗争和转化的结果。 系统是事物矛盾联系的有机体系,是矛盾体存在的方式。,1 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规律性,1.1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事物的普遍联系 1、联系的含义 2、联系的特征:客观性 、 普遍性、条件性、多样性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4、系统论与联系观点的关系系统是事物普遍联系的基本形式,事物的永恒发展 1、发展的本质 (1)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运动、 变化和发展(2)发展是前进或向上的运动和变化(3)划分新旧事物的标准(4)新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5)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
44、一个过程 2、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三)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整体观1、阴阳互补、相依相待“一阴一阳之谓道”2、五行变化、相生相克金、木、水、火、土3、天地人并立、万物一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2.1规律的含义及特点 规律的含义规律的特点-规律是事物的客观联系-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的层次性,2.2 联系和发展的质量互变规律 2.2.1 质、量、度概述质的定义 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质是客观的 。质和事物的关系 事物的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
45、同一的,即质和事物是不可分的。质和属性的关系 事物的属性是一事物和他事物联系过程中的表现。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属性是质的外在表现。,(如何把握事物的质事物的质是多方面的。 确定事物的质,一要根据事物的客观属性,二要根据人们社会实际的需要。把握事物质的意义把握事物的质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和基础。 只有认识了事物的质,才能正确区分事物 。,量的定义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 量和事物的关系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量。量与事物也是不能分开的。量也是客观的 。,如何把握事物的量 事物的量也是多方面的,人们
46、总是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来把握事物的量 把握量的意义 1、认识事物的量是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 2、在科学研究中,确定事物及其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作定性研究;对事物进行数量分析,称作定量研究。定性是定量的基础,定量是定性的精确化。,度的定义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或范围、幅度)。它体现着质和量的对立统一。事物的度的两端的界限叫关节点或临界点 把握度的意义只有认识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只有准确把握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2.2.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的定义 是指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它是
47、不显著的、逐渐的、连续性的变化,因而也叫渐变、渐进或进化。质变的定义 是指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由一种质态到另一种质态的飞跃。它是明显的、突发的、非连续性的变化,因而也叫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或革命 。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在于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1) 量变转化为质变(2) 质变转化为量变(3) 量变质变量变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的根源,坚持质量互变的辩证关系,反对形而上学割裂二者关系的错误观点庸俗进化论只承认量变,不承认质变;在社会政
48、治上表现为改良主义。激变论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认为质变是没有量变的积累而突然发生的;在社会政治上表现为冒险主义。,2.2.3 量变和质变的复杂性,量变和质变形式的多样性 量变的基本形式:一种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另一种是事物的构成成分的排列组合和结构形式上的变化。质变的基本形式:爆发式飞跃,是指通过对抗的形式来实现的质变。非爆发式飞跃,是指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的逐渐消亡来实现的质变。 采取什么样的质变形式,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同时也同其外部条件有关。,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透,量变中渗透着质变:总的量变过程中存在着部分质变 阶段性部分质变是事物的根本属性未变,而比较次要的性质发生了
49、变化。它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变化不平衡性的一种表现。 局部性部分质变是指事物全局性未变,而某些局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它是事物各部分变化不平衡性的一种表现。质变过程中渗透着量变 :在质变过程中存在着量的扩张。即新质要素在量上迅速扩张,旧质要素在量上的迅速消亡。质变过程中有量变的特征,属于质变而不属于量变,如何正确理解部分质变(1)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不同于单纯的量变,因为事物的某些属性和局部发生了质的变化;(2)部分质变也不同于根本质变,因为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全局未变。坚持质量互变规律的实践意义(1) 坚持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2) 坚持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的统一(3) 坚持改革、发展与稳定的统一,2.3 联系和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