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肉毒毒素,肉毒梭菌产生的毒素,是一种毒性强烈的神经毒素,对人体最小致死量约为0.1微克。,肉毒梭菌主要存在于发酵食品中,如家庭自制的豆酱、面酱、臭豆腐、豆豉等。,二、黄曲霉毒素,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有很强的毒性和致癌性。,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和致癌性最强,在食品中的污染也最普遍。,我国长江沿岸及其以南的高温地区,食品和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的污染比较普遍。随着纬度的增高,污染逐渐减少。,污染的食品主要是花生、花生油、玉米、玉米油、大米、棉籽等。,去毒的简便方法是,把污染的粮食用1%碳酸氢钠溶液浸泡,可将毒素除去。也可用0.5%氯化钙溶液,将污染的粮食在90度煮半小时,再用水洗
2、去氯化钙。,三、汞,含汞的工业废水,可被动、植物吸收,富集成无机汞,也可在体内转化为有机甲基汞。,无机汞可影响钙、铜、硒、维生素C、维生素B6的代谢。,有机汞可影响蛋白质、半胱氨酸、铁、铜、硒、维生素E、维生素C的代谢。,四、镉,镉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洋葱、豆类、萝卜、谷物能蓄积较多的镉,易受污染。海产品和畜禽的内脏(特别是肾脏)富含较多的镉。,当膳食中锌、铁、锰、硒、钙的摄入不足时,镉的吸收加强。长期摄入含镉量高的食品,可患严重的“疼痛”症,导致身体出现多发性、病理性骨折。,五、铅,工业生产中的铅,可通过“三废”(废水、废渣、废气)排出,污染附近生长的农作物。食用被铅污染的食品,可引起
3、神经系统、造血器官和肾脏等,发生明显的病变。,六、砷,“三废”中的砷,被植物吸收后,在植株各部分残留。食用被砷污染的食物,可引起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胃肠炎症状,中枢神经系统麻痹,四肢疼痛,意念丧失而死亡。,慢性中毒表现为植物性神经衰弱症,皮肤色素沉着过度角化,多发性神经炎,肢体血管痉挛而坏疽。,七、农药残留,目前,我国使用量最大的农药是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对人的毒性属于神经毒。可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两种类型。,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如头晕、多汗、呕吐、瞳孔缩小、呼吸困难、肌肉纤颤等。,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迟发性神经毒性,如肌肉无力、记忆力减退、视觉损害等
4、。,有机磷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主要是在植物性食物,特别是蔬菜、水果。一般来说,在蔬菜和水果上的有机磷农药,在室温下,经710天可消失一半。,有机磷农药在碱性环境中容易消除,方法是先将菜洗净,然后浸泡在碱水中(一般500毫升水加碳酸氢钠5克)515分钟,然后再用水冲洗2遍即可。,八、亚硝胺类化合物,亚硝胺类化合物对动物有极强的致癌作用。亚硝胺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烟熏、烘烤、发酵、腌渍等加工食品中,其中以腌咸鱼、腌菜等食品中含量较高。天然食品一般不含或含量很少。,九、苯并芘,苯并芘是一种强致癌物。熏制、烧烤食品中易产生苯并芘。此外,在柏油马路上脱粒、晒干粮食,也会造成苯并芘污染。,十、丙烯酰胺,淀
5、粉类食品在高温(120度以上)下烹调,容易产生丙烯酰胺。加工温度越高,其含量也越高。,丙烯酰胺属于中等毒类,对眼睛和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经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吸收,并有部分在人体蓄积,主要影响神经系统。,长期低剂量摄入丙烯酰胺,会出现嗜睡、情绪波动、记忆减退、幻觉等症状。,2002年4月,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首先报道,在一些油炸和烧烤的淀粉类食品中,如炸薯条、炸薯片、饼干、面包中,含有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生殖发育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大量存在于“西式快餐”中。,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丙烯酰胺每人每天的最高摄入量是1微克。瑞典科学家报道,1000克炸薯片中,丙烯酰胺的含量是1
6、000微克。炸薯条中400微克。蛋糕和饼干中是280微克。,孕妇体内丙烯酰胺含量有10%50%,能通过胎盘血液转移给胎儿。通过检查母乳发现,每升母乳中含有高达18.8微克的丙烯酰胺。如果一个婴儿每天吃0.5升多一点母乳,就要摄入近10微克丙烯酰胺。,因此,科学家建议,哺乳期母亲至少在新生儿2个月大以前,应禁食所有薯条、薯片,或在180度以上的油中炸过的其他土豆制品。怀孕妇女每日不能吃超过10克的薯片。,研究发现,如果降低油炸温度,土豆片中的丙烯酰胺含量,平均可降低15%。如果改变加工方式,丙烯酰胺的含量可大大降低,甚至没有。如米饭、面条等没有发现丙烯酰胺。,因此,在烹饪过程中,宜少吃煎、炸类食品,避免煎、炸、烤过程中温度过高,时间过长。提倡蒸、煮、炖等烹饪方法。,十一、聚氯乙烯,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塑料袋,所用的原料主要有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聚乙烯和聚丙烯安全无毒。,聚氯乙烯单体是有毒物质,具有致癌性。制作聚氯乙烯塑料袋时,要添加增塑剂、着色剂等。当聚氯乙烯塑料袋遇到水、碱和油时,所含的有毒物质就会溶出,污染食品。因此,带颜色的塑料袋不能与食品直接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