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注中探究 探究中成长磐安县实验小学 施晓红【内容摘要】 “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即学生通过掌握一定的探究方法,加深对知识生成的体验,形成科学的概念和规律,培养自己探索未知的积极态度。那么,在新课改东风的沐浴下,小学数学教师怎么样做才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质量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 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倡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提倡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与思考的余地,提倡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其次是,营造探究式学习环境 创设学生探究机会。
2、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通过比较选择最优解法,诱发学生的多向思维,发展学生的探究潜能。第三是,寻求科学的探究方式 提高学生探究质量。捕捉时机,灵活诱导,使学生以最佳的探究方式和思维路径去开启知识的大门,不断丰富学生的探究内涵,切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认识水平。第四是,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提升学生探究品味。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注重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成功感,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鼓励为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让所有参与者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实践证明,探究性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综合能力,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
3、,有利于拓展山区学校小学数学教学的新领域。【关键词】 更新观念 营造环境 寻求方式 提升品位“探究性教学 ”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即学生通过掌握一定的探究方法,加深对知识生成的体验,形成科学的概念和规律,培养自己探索未知的积极态度。探究性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综合能力,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有利于拓展山区学校小学数学教学的新领域。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山区小学数学如何才能实施探究性教学呢?我认为首先要: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 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决定着他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有效进行“探究性教学
4、”的重要前提。探究性教学提倡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学生还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提倡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与思考的余地,提倡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首先,教师要相信学生。在探究性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应相信自己的学生愿意探究,乐于探究,通过自我的探究活动人人都会有所收获。正强陶行知先生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因此,我们要相信学生都有探究、创新的潜能,只要给予合适的条件,他们的探究创新潜能就能充分释放出来。其次,教师要关爱学生。学生在自我发展的
5、过程中是有差异的,特别是在探究性学习这种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活动中,在探究的兴趣、态度、质量等方面出现不均衡是很自然的。我们不仅要关注那些表现积极,学习富有成效的优秀学生,更要经常关注那些自信不足、学有困难的学生,要以热情的关怀和耐心帮助鼓起他们探究的信心,指导他们掌握探究方法,让他们在探究学习中也能体验探究成功带来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和质量第三,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一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探究活动中不轻视、歧视和排斥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二是尊重学生选择的自由,允许学生对探究的内容、目标、方法、合作伙伴乃至时间、空间自由选择。三是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都有发表自
6、己见解和评价他人见解的权利。四是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标新立异。营造探究式学习环境 创设学生探究机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一句谚语。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好的环境能催人奋进,使人积极进取;不良的环境也会让人精神颓废,消极处世。因此,要使学生积极进入自主探究状态,就应该营造能促使学生积极探究的环境,创设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机会。1、创设愉悦的教学环境进行探究式的学习,首先要创设愉悦的教学环境。为方便学生间、师生间互相合作与交流,可把学生座位调整为“V”字型, “U”字型或“O”字型等。在活动中,允许学生自主寻找合作伙伴,允许学生间积极反驳讨论,允
7、许学生无伤大雅的稍稍放肆行为,允许学生出错。在活动中,教师应走下讲台,与学生平等对话,减轻学生心理压力,积极营造平等、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敞开思想,随意发挥自己的想象。虽然这样的课堂很少有完全的宁静,但交流是营造学生积极探究的重要途径,毕竟新的发现,新的学习内容以及成功所能带来的喜悦、疑惑、不解都需要表达。2、营造创造性教学氛围。教师可充分利用模型、文字、画面、多媒体动画等布置课堂,营造新奇氛围,形成直观表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是这样执教的。在探究铺垫一环节,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制作了一个简易动画片:幼儿园小朋友吃点心的时间到了,老师
8、正一个个给小朋友分蛋糕,每人能分到每块蛋糕的二分之一。小军突然高喊:“老师,我要二块” 。老师没有批评他,真得给他切了两块。这时旁边的另一个小朋友低声啼咕:“那我要三块。 ”老师笑笑同样满足了她。这样,前面那些只分到一块的小朋友有意见了,有的嘟起了小嘴,有的流下了眼泪,有的干脆赌气不吃了,他们认为老师偏心。幼儿园老师分蛋糕的画面色彩鲜艳,画外音充满迷惑:“同学们,幼儿园的老师真得偏心了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就明白了其中的奥秘。看谁先发现老师有没有偏心?”学生听说通过本节课学习,能发现老师是不是有偏心,个个精神抖擞,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参与到知识的探究中来。3、提供足够的探究时间。在探究活动中,
9、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设法挖掘学生的探究潜能,启发学生进行多角度的独立分析,从所拥有的研究材料中自然地生成自己的观点。例如在教学“分数和小数混合计算”时,对例题的处理,我没有完全按照教材上的思路牵着学生鼻子走,而是提出:你能独立尝试计算吗?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究计算方法。由于给学生留足了探究时间,学生纷纷动脑思考,积极探索。有的把小数化成分数,有的把分数化成小数,还有采用多种简便方法进行计算。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不但形成了多种解题方法,而且通过比较选择最优解法,诱发了学生的多向思维,发展了学生的探究潜能, 寻求科学的探究方式 提高学生探究质量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依据教学实际,捕捉时机
10、,灵活诱导,使学生以最佳的探究方式和思维路径去开启知识的大门,不断丰富学生的探究内涵,切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认识水平。在数学课堂中,常用的探究方式有:1、实验探究实验是自然教学中最基本的探究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同样也可借用。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实验的特有功效,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操作和感知体验中,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如圆锥体积公式的推理,我是这样处理的。给每个学生探究小队,发了这样一些东西: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各一个,不等底或不等高的圆锥或圆柱一个,一定数量的沙或有颜色的水,脸盆。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些东西进行实验,并进行记入。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有这样几种情况。A、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和圆
11、柱。B、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和圆柱。C、等底又等高的圆锥和圆柱。D、不等底或不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学生通过进一步实验又发现,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这种情况下的“圆柱内水量是圆锥内水量的三倍” ,从而自然得出圆锥的体积公式=等底等高圆桩体积的 13 即 v=13sh,学生学的轻松,记得深刻,课堂气氛也相当活跃。2、操作探究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中,当学生有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后,对于怎样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我采取了“ 议一议,剪一剪,拼一拼,推一推”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通过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小组合作,不仅找到了把平行
12、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自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且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充分体验了探索知识的快乐和获得成功的喜悦。3、推理探究推理是现代思维中最基本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推理多是遵循一定的科学法则而进行的合理演绎。其探究过程由因及果,合乎逻辑,探究结果也往往是入情入理,顺乎自然的。当然,推理需要一定的相关知识作为铺垫和支撑,它是学生从已知探究未知的过程。4、观察探究观察法亦作为一种重要途径和探究方式而被广泛地运用。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最直观的认知和最直接的探究, 是一种感官的刺激和体验,其他的一切探究活动都是由此而引发的。数学教学中,一些知识的获取,通过直观的观察性探究活动即能完成
13、。5、讨论探究讨论不光是汲取集体智慧的一种有效途径,更能在讨论中萌生新的启示和感悟,从而使问题的探究不断趋于成熟和完善。讨论不光使已有问题得以恰当地解决和处理,还可引出新的问题,进而开始新的探究,使探究层层递进,不断深化,是螺旋式上升态势,由此实现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和最佳解决的形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提升学生探究品味新课改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全面了解学生数学探究的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时,既要注意评价学生探究的结果,更要评价学生探究的过程,还要评价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在评价时,要注意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注意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的
14、有机结合,注意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成功感,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鼓励为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让所有参与者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学生的作业评价我是这样处理的。1、分层评价,鼓励为主。对于分层布置的作业,采用分层评价。只要学生完成了其相应层次的作业,便可以得到好成绩。而成绩的评价也不仅仅以正确为唯一标准。例如:书写工整的作业,在评定等级后加盖一颗五星;进步较快的作业,在评定等级后画一个笑脸娃;有创意的作业,在评定等级后写句评语。如:你真棒!你很有创意!不要小看这一颗五星,这一笑脸娃娃或这一两句评语,它们虽然只需要教师多花很短的一点时间,却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因得到了老师的认同、肯
15、定与鼓励产生成就感,开始喜欢做作业。2、多元评价, 多方感受。传统的作业评价是教师单向的评价,它不利于学生纠正错误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在评价作业时,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讨论评价、家长评价等多元多向的交互评价方式。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指出别人的错误,公正客观地评价自己与他人,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3、多次评价 体验成功。部分学生很难一次就能将作业做得很满意,有的学生也没有养成主动改错的习惯。但是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赞扬、鼓励,获得成功,因此每个学生一拿到作业本首先会翻看教师的评价。如果每一次体验都是失败,他们会变得心灰意冷。 (尤其是学困生)怎样才能让这些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养成及时纠错的习惯呢?我尝试这样做:对学困生的一次作业,进行多次评价。即学生第一次交上来的作业,我先根据其正确程度与书写情况评定等级,再让学生进行订正修改,而后教师再次评价。如果学生修改正确,那么重新评定等级。这样多次评价一次作业,即让学困生体验到了成功,更使学生养成了改错的好习惯,而且增添了探究的兴趣。(本文获市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