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现代启示(上).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234283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现代启示(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现代启示(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现代启示(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现代启示(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现代启示(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讲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现代启示(上)主讲人:王杰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这一讲的主题是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现代启示,前一段时间国家公务员局颁发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中组部也下发了关于干预德的考核意见。把领导干部的德的问题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我们知道领导干部应该具备各种各样的素养,比如说人文素养,科学素养。那么其中最重要一个素养,最为国人所关注的就是官德方面的素养,因为官德的好坏关系着老百姓的福祉,所以中央领导同志这些年一再的强调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德的考核与德的修养问题,要把领导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而在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就蕴含着丰富的官德方面的内容,所以这也是我们把官德和中

2、国传统文化,还有当下的一些问题结合起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从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中汲取为官理政的智慧和营养。下面我分几个问题来谈中国古代的官德修养及其当代启示。一、做官先做人 做人德为先(一)人之为人的底线在于道德、良知、礼仪人之为人的底线在于道德、良知、礼仪,这个问题也就是什么是人的问题。什么是人?人和禽兽的区别在哪里,中西文化对这个文化有不同的看法,西方文化说我们人是能够生产劳动工具,人有思维,有理性,人能够说话,这就是人。那么这些答案对不对呢?都对,但是有缺陷,有片面性,我们中国的文化是从内在性上来看待人,也就是说人有道德,有良知,有礼仪,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人。所以,荀子说,人之

3、所以为人,并不在于人有两只脚而身上没有毛,而在于人有道德良知和礼仪。他说禽兽也有父子,也有母子,也有雌雄之分,但是他有的只是一种本能,他可以父子共妻乱伦,但是人和动物不一样,人有贵贱,有远近,有高低,有上下,有亲疏之分,所以人比动物要贵,这是一个贵。另外一个, 礼记上说鹦鹉能够学人说话,但是鹦鹉它终究是飞禽,大猩猩能够学人说话,但是它终究是一个禽兽。如果一个人没有道德、良知、礼仪,即使他能够说人话,也近于禽兽,这是中国文化对人的很重要的一个看法。所以,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人和禽兽的区别很小,那么这个区别在哪里呢?人有道德心,也就是是非之心,慈让之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你有了这四心就是

4、人,你没有这四心就是禽兽。所以孟子也说,人如果是吃的很饱,穿的很暖,住的很舒适,但是没有道德教化的话,则近于禽兽,孟子举了个例子,一个人家里丢了一只鸡,他会很着急,会发动全家人去把这只鸡找回来。但是一个人把人之为人的良心给丢掉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知道找回来的话,那么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所以孟子要花毕生的经历告诉人们,把丢掉的这个良心找回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中国文化看来不在于生物学层面,也不在于自然的层面,而在于道德,在于社会,在于文化的层面,这是人和禽兽的一个重要的区别,也是人之为人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所以我们讲中国古代,包括现代,我们对那些做了伤天害理事情的人,做了不仁

5、不孝不忠不义事情的人,我们往往把这些人说成什么呢?没有人性,干的不是人事,禽兽不如,猪狗不如,批着人皮的狼。这些意思就是把一个人,做人的道德的底线给否定了,他比打人还要厉害,所以,人之为人之所以为天地贵,之所以为万物贵,就在于人它是有道德,有良知,有礼仪,这是人和禽兽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人和禽兽的区别还有很多,比如说羞耻心,动物没有羞耻心,只有人有羞耻心,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这是我讲的第一个方面的内容。(二)修身立德:做人处事为官理政的一个根本修身立德:做人处事为官理政的一个根本。中国是一个重视道德的国家,重视德性的国家,大约从三千年以前,我们这个民族就确定了重视道德,重视人伦的文化品格

6、,从周公开始到孔子大约 500 年,我们这个民族出现了一个非常重大的文化转向,这个转向就是由过去的重视鬼神,把鬼神放在首位,而转向了重视人伦,重视道德,所以说,中华民族它的底色就是一种道德的底色,一种人伦的底色。那么我们对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第一、德乃立身之本。古语说人可一生不仕,不可一日无德。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这就是在讲官德的重要性。在孔子以前,我们就已经确定了立德,立共,立言这三不朽的思想,官德的修养好坏放在建功立业,著书立说的前面,重视官德。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里面可以体现出一种浓浓的人伦道德的情怀,所以孔子说,不患无位,患

7、所以立。一个人不怕自己有没有官职,怕的是有没有赖以存在,赖以站立的道德修养,这是最主要的。德不孤必有邻,有德性的人他不会感到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相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为官者的德性就像风一样,底下人,这些老百姓就像草一样,草是要看着风的风向而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方向,风向东刮草就向东倒,所以这里孔子是强调什么呢?为官者的道德力量和榜样的力量,那么大学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已修身为本,从天子到老百姓道德修养都是非常重要的,是根本的东西。在孟子里面也多次提到了,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其身正而天下归之。你做的好了天下老百姓都会心悦诚服的投奔于你。 孟

8、子里还讲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人的道德修养能起到最终的力量和榜样的力量。荀子这方面的例子也很多,荀子说,领导者就像源头一样,源头是清的,流就是清的,源头是浊的,流就是浊的。那么领导者就像这个盘子一样,盘子是方的水就是方的,盘子是圆的水就是圆的,这里都强调了道德的力量,这个话都是给为官者说的,不是给老百姓说的。汉代的刘向说,德不厚者不可使民,就是道德不厚的人不可以议事老百姓。东汉的张衡大科学家也说,不换位置不尊,而换德之不宠,不怕自己的地位高低,怕什么呀?怕自己的道德修养的好坏。汉代末年的王符,这就是东汉末年,他说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就是人的德性和他的位置要匹配,否则就会有

9、灾祸。郑板桥说,种十里明花,何如种德,修广厦万间,不如修身,把重德和把修身,他用了一个比喻,强调了它的重要性。所以这里实际上就是讲了为官者的德性是一个立身之本,这是第一个方面。第二、德乃为政之要。道德修养要和政治结合起来才会有力量,所以古人说,为政在人,在其位谋其政。孔夫子说,为政以德,比如说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你如果以德政来治国,就会像北斗七星一样,其他的人都围绕在你的周围,团结在你的周围,这是强调以德治国。孔子有两个学生,曾经问孔子,问政,其中一个叫止张,止张问老师什么叫政治?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即在位上的时候要不知道懈怠,在执行政令的时候要忠心耿耿。就是要把把德性和政治结合起来。

10、孔子还有一个学生是为官的学生叫孟易子,他问什么叫做政治,孔子说了一句现在非常有名的话,就是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那么这个正就是公正,就是端正,就是公平,你为官者你正了,谁还敢不正啊,所以在孔子里面有大量这方面的思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和,你连自己都正不了,你怎么去正别人呢,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正人先正己,治人先治己的意思。诸葛亮说,人君先正其身,而后乃行其令,意思是一个意思,就是首先要自己要正,然后才能够去正别人,然后你发出的政令别人才能够推行它,去实行它。 我再举两个顺治帝和康熙帝,他们的思想可以作为孔子思想的一个注释,顺治帝说大臣不廉无以率下,则小臣

11、必污,小臣不廉无以治民,则风俗必坏。意思是,如果大臣是不廉洁的话,高官不廉洁的话,他就无法成为底下官吏的表率,那么小的官吏一定会贪污腐败。那么小的官吏他不廉洁,他没有去治理老百姓的根本,社会风俗一定会变坏,这就是治人先治己的意思,自身要正。那么康熙帝在康熙政要里面记载了康熙帝里这么一个思想。他说大臣如果能作为小臣的表率,他能够亲修职业公而忘私,作为小臣他就会有所顾忌,不敢胡乱非为。这里也讲的为上者和为下者是一个什么关系呢?为上者是一个表率,强调为上者的道德的自律作用,这是第二个小方面。第三、德乃立国之基。德是立身之本,德是为正之要,德,同时还是立国之基。从西周的周公开始就已经提出了敬德保民,明

12、德慎罚,这些东西都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我们整个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所以他在西周初年提出了这些思想,影响到了我们整个中国文化的走向和格局。德,国家的根基,国没有道德是不行的,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授有德则国安,这是管子的话。如果把一个国家交给有道德的人,有德性的人去管理,那么这个国家就能够长治久安,这种思想贯穿于我们民族文化的始终,他就像一条主线,一条红线贯穿下来,我们来看李世民,唐太宗怎么说的呢,你如果想让天下安定,那么你就先正其身,先正谁呀?正自己,自己身要正,修身。魏征也说,你要让树木枝繁叶茂,一定要巩固它的根本,因为根深才能够叶茂,你让这个水能够长流不息,水流潺潺,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

13、,因为渊源才能够流长。你如果想让一个国家安定,那么你一定要积累自己的仁义和德性,不要去损害老百姓的利益,不要去和老百姓争利,要讲德性。王安石也说,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同样把为政立国的一个基础放在人的道德修养上。苏东坡说,国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深浅,而不在乎强与弱。道德是主要的,而不在于道德的强和弱,有没有道德是这个国家存亡的一个根据,所以这一部分是讲到了道德是立国的根基,最后,用孙中山先生一句话,有了很好的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就像现在我们讲的以德治国,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可以看出来,重视为官者的德性修养,是一条红线,贯穿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终,直到今天仍然是这样,所以我们这

14、一部分主要是介绍德是立身的根本,是为政的基础,是执政的基础,是我们中国人为人做官为政的根本,这是我们讲的第一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方面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小结,这个小结就是讲从中国文化上来看,区别人和禽兽的最主要的根本点在于人有道德,有良知,有礼仪,这是人最为天下贵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就讲贯穿于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始终的底色是道德,是良知,是道德修身,这是一个底色,这是我们中国人为官为政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这是我讲的第一个大问题,做官先做人,做人德为先。二、官箴书与官德修养第二个问题就介绍一下官箴书与官德修养管。官箴书我们平时听到很少,但是在古代官箴书主要是针对为官者的。(一)官箴书的出现官

15、箴书在中国为什么能够存在,这个官箴是一个什么意思?这个官箴在过去它的原始意思是为下者对为上者一种规劝,一种劝鉴建。以后尤其是到了秦汉以后变成了为官者自身的思想行为准则,官箴书为什么在中国能够出现,他不同于经诗子集,它是一类非常特别的书,他为什么会出现?因为官德太重要了,刚才介绍了官德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关系到老百姓的福祉,所以从皇帝最高统治者来说,官箴书希望这些官员们都能够廉洁自律,清正廉洁,秉公办事,勤政为民,免得引起老百姓的反对,引起老百姓的反抗,老百姓是一个双刃剑,这是一个方面。就为官者自己来说,官场凶险无限,如何在凶险的官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他就要像前辈的官箴书,前辈很多官

16、员写的官箴书中去借鉴其中一些智慧,所以这个官箴书在中国古代是为官者必读的书籍。(二)历代主要官箴书举要第一,君王御撰的官箴书,主要是为臣僚们而制订。官箴书究竟有一些什么东西,即官箴书有哪几类书,第一类就是君王欲攒的官箴书,就是皇帝欲攒的。比如说有唐武则天的欲攒的臣轨 ,清顺治帝“御撰”的御定人臣儆心录 ,这都是皇帝亲自抓的,这些书内容不多,但是因为是皇帝亲自抓的,是亲自欲攒的,所以它的影响力非常大,这是第一类书。第二,官员个人从政经验的总结。他在官场上呆的时间很长,由于从政的一些经验,应该注意什么,应该怎么样去当官,为政的经验,比较著名的就是宋朝吕本忠的官箴 ,为什么这本书重要呢?因为我们大家

17、熟知的为官之法,第一、清,第二、慎,第三、勤,就是出字这本书。虽然这本书很薄,只有一卷,但是影响力非常大,这是第二个方面,第二类书。第三,对先儒为人为官之道或居官法则的政论辑抄。比如说有朱文公政训 ,这是一卷。还有牧鉴十卷,这是这一类书,这一类书内容非常的丰富,很便于后人去查找,这是第三类。第四,多种官箴的汇集类编。就是很多种官箴书把它编在一起了,比如说有清朝陈宏谋辑录的从政遗规二卷。还有清朝徐栋辑录的牧令书二十三卷,这一类书就属于这个,他把一些官箴书给柔在一起了,这些书也是便于查的。第五,这一类是属于什么呢?就是皇帝自己写的,他不是一转给大臣看,不是,规范帝王行为的。比如说唐太宗李世民写的帝

18、范,就是规范皇帝的行为的书,但是这一类书很少,主要的官箴书是指前四类书。那么一些重要的官箴警言名句都是出在这些书里面的,我们简单举几个例子,一个是宋朝的戒石碑里面讲的尔俸尔禄,民脂民膏,小民易虐,上天难欺。这讲的什么呀?十六个字,你们这些官员的俸禄、薪水都是来自于老百姓的民脂民膏,老百姓没有权力,他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你们可以欺负他,可以压榨他,但是你们这么做的结果一定会得到上天的报应,上天是难欺的,人在做,天在看,你只要做了上天就会惩罚你,这是借石碑,宋朝的借石碑,非常重要的官箴。刚才说的当官之法为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就是保护自己的官位,然后可以远离耻辱,这是非常有

19、名的一个官箴书。还有一个有名的就是三十六字官箴,朱镕基总理非常推崇这个官箴,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廉洁了就能够产生威信,这是,朱镕基总理非常看重的一则官箴。还有明朝的一个官箴,说世情宜淡,立志贵刚,刚则欲不能出,淡则欲念不起,惟士之廉,犹女之洁,一朝点污,终身玷缺。什么意思呢?这个廉洁你官员想廉洁,就要少情寡欲,这个廉洁就像少女的贞洁,一旦受玷污以后纵身受侮,这些都是非常有名的官箴,讲究古代官员的一些官箴的内容。另外,就是求做官未必能做人,求做人既不官不失为好人,逢运气当做官,并且做好人,必不受百姓垢骂,不遗毒子孙。就是你要想

20、当个官一定要去当一个好人,好人不一定是好官,但是好官一定是好人当一个好官,当一个为民服务的官,不至于糟到老百姓的谩骂,垢骂,也不至于遗毒自己的子孙,损了阴德,这是刚才介绍几个比较重要的,我们现在也比较常用的几个官箴的内容。官箴书从现在来看影响比较大的有这么几本,一本书是宋代吕本中的官箴 ,这本书比较简练。一本是元代张养浩的三事忠告 ,这本书比较规整。还有一本是清代陈宏谋的五种遗规 ,这本书最深刻。(三)为官者道德修养精华举要为官者道德修养精华,也就是说一个人你说他官德的好坏,你通过什么表现出来,他没有刻在头上,说我官德好和官德不好,他一定要通过具体的一些官德的德目修养表现出来,如果说官德是个纲

21、,具体的德目就是目录,纲举目张,也就是说官德的好坏要通过这些具体的德目才能够体现出来,这些德目有什么呢?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人对这些德目有不同的概括,在这里我把它做了一个分类,一个概括,这些具体的德目就是孝悌忠信,平明志友,礼义廉耻,直智实达,清俭和节,淡静藏谨,仁爱宽恕,温恭让学。也就是说古代官德修养是通过这些具体的德目体现出来的,我从这里面选择几个,这个德目修养,我们说第一个先讲一个孝,孝文化在中国是源远流长。那么我们说树从根脚起,水从源头来,作为父母是我们的源头,我们都应该孝敬父母,这是天经地义。古语说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百善孝为先,被称之为天下第一个孝诗的诗经里面有一篇

22、文章,就是讲父母亲把子女,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含辛茹苦的养大成人,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就是把父母亲养育子女的这种坚信表现的淋漓尽致。孝养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古语还说,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慈母爱子非为孝也,所以母亲的爱是一种纯真的爱,作为子女孝养父母是天经地义的,那么中国文化讲对那些不孝敬父母的人,不孝自己父与母,不如禽与兽,不孝敬父母的连禽兽都不如,乌鸦有反哺之恩,羔羊有贵辱之德,鲁迅先生说不孝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恶的人,所以孝养父母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古代有一个大散文

23、家叫李秘,他当时在为官和孝养祖母之间进行了一个选择,这在我们非常有名的陈情表里面写了,他毅然的选择了先孝养祖母,然后出来为官,这是陈情表里面写的内容,读来令人感人至深,苏东坡说读陈情表不哭的人是不孝的人。对每一个子女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怠,等到自己挣钱挣够了,等到当官当到多大的官了,再来孝养父母,那个时候父母等不起了,来不及了。过去儒家文化讲父母在,不远游,因为子女在家里,他要为父母亲养老送终赡养父母,今天的社会形势发生了变化,常回家看看成了很多人的一种奢望,那么孝养父母仅仅是满足物质上的一种东西吗?仅仅给父母亲物质上的满足就是孝吗。儒家文化并不这么看,孔子有两位学生,一位是子由,一位是子夏,

24、子夏他问老师,他说,老师什么叫孝,孔子说对父母亲的一种感情通过面部表情可以体现出来,如果父母亲正在干活,你一把抢过来说我来干吧,如果把饭做好了,给父母说你先吃吧,不冷不热的,他说这就是一种孝吗,这不完全是孝,孝是体现在我们的一种对父母的一种内心的情感上,所以从面部表情上可以表现出来。孔子的学生子由也问老师什么是孝,孔子说今之所谓孝者是为能养,今天所谓的孝就是能养活父母,至于犬马皆能有养,至于猪狗牛羊都得养活它,如果不敬何以别乎,如果你不孝敬,不敬仰,不从内心感恩你的父母亲,你养活父母亲跟养活猪狗牛羊有什么区别,这里面讲的孝不是一种物质上的满足,而是一种精神的内心的情感上的一种满足。孔子还有一个

25、学生叫曾子,他把孝分成三个境界,三个层次。一是大孝,也就是说你要立身扬名以显父母,让你父母亲得到尊重,尊亲这是大孝。其次是不辱,不因为子女在外闯了祸,干了坏事,让自己的父母亲蒙羞,这是第二个层次。第三个层次是最低的层次,其下能养,就是能养活自己的父母亲,这是最低的一个层次。所以孝养父母不完全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上,情感上的满足。那么到了孟子以后,这个孝的问题已经超出了血缘的关系,成为一种社会上的共识,也就是说在社会上年龄大的长辈,我们作为晚辈的,都应该去孝养他们,都应该去尊敬他们,去敬去爱他们,孝顺他们,不仅仅是指自己的父母亲了,所以兄弟姊妹之间的和睦相处也是一种孝的表现,弟子规

26、里面不是说吗,叫兄到有,地到公,兄弟睦,孝在中,兄弟之间和睦了,孝也就在其中了,这是一种孝。古人还注意了一种现象,就是不敬其亲而敬他人,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这种现象古人看出来了,这是一种悖理,悖德的现象,你连自己的父母亲都不爱,你去爱他人,这种现象说不过去。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人一定会有公立目的在里面,我们知道武则天就这样,武则天为了当皇后,把自己的女儿给活活的捂死了,当然他杀了儿子,杀了他的孙子,就为了权力。隋炀帝为了当皇帝,把他的父亲给杀了,吴启为了当将军,把他的妻子给杀了,易牙为了讨齐桓公欢心,把他的儿子给蒸了,给煮了,这些人连自己的父母,连自己的妻子,连自己的孩子都不爱,他爱他人吗?一定

27、有公立目的在里面,历史证明这些人都有非常深的公立目的,易牙把自己的孩子蒸了以后给齐桓公吃,齐桓公认为他是一个贤臣,但是最后齐桓公死在这帮人小人手里,所以讲孝字可以说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我们说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更多体现在一种情感方面,而不是物质方面,但是对另外一种不爱其亲,不敬其亲而敬他人爱他人的人,这种人我们也要实时的提防,因为这些人很可能有一些公立目的在里面。孝字不管是为人还是为官,是人伦道德的基石,是一切善心,爱心感恩心的基础。(四)慎慎既是一种修养方法,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修养的境界,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慎呢?我把里面归结为几慎。第一,要慎独。什么叫慎独,就是自己独处的时候,在一个

28、屋子里面没有第二个人监督你,你会怎么样做,能不能守住自己道德底线问题,所以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我多次反省自己,这就是一种慎独。宋代的陆九渊说,什么叫慎独,慎独就是不自欺,不自欺欺人,康熙帝也说,什么叫慎独,慎独就是暗室不欺,在一个黑屋子里面不自己欺骗自己,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这就是慎独。所以慎独我们看电影林则徐,甲午海战,他的房间后面挂的两个字就是慎独。曾国藩临死之前写的遗书,其中第一条就是讲慎独,慎独则心安,能慎独则内醒不纠,可以对天地置鬼神,遗书中四条第一条讲慎独。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德修养中这本书里面就讲慎独就是在你能够干坏事,你干坏事没有人看到的情况下,你不干坏事,这就叫慎独,这是第一个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