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绿城社区规划设计的理念与实践解析 一、观念: 对居住的理解 对社区的理解 绿城、万科的理念与选择 绿城、万科的比较 二、过程: 从研究、概念到实施(设计层面) 三、方法: 绿城的方式 对一个“好的规划设计” 的判断 从中心到邻里 步行友善的社区 主题情境 界面营造 四、细节: 贯穿各个层面(以邻里为例的N个细节) 五、趋向: 大型城市社区的开发 - 从造园-造城 高端城市精品公寓的开发 - 从“桂花城” -“ 御园” 、 从“绿园” -新江湾城、新绿园 高端别墅区的开发 - 自然山水系列与城市系列 城市综合体的开发 休闲、度假社区的开发 六、案例分析与比较设计手记 整体设计 在现有居住区的规划
2、设计中,住宅组群的总体布局与环境景观塑 造常常相互分离,在设计程序上存在先后,环境设计常常成为居住区 规划设计中一个 “补充完善的后续工作 ” ,并且由于群体布局的限 制,不能给环境设计留有充分的余地和弹性,环境没能充分发挥对于 住区规划的景观意义。因此,在本项目的规划设计中,我们竭力摆脱 社区规划的固有模式,试图在规划设计之初,即从环境的角度,将建 筑与景观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景观、环境对于社区空间形态的影 响。 “社区性 ” 在目前快速大量性建造的住区中,普遍缺乏社区应有的活力、场 所感、以及人们向往的 “家园 ”般的理想的生活世界。 因此,我们试图从“人 ”的视角,运用场所塑造和空间设
3、计的手 法,在空间感、场所性、景观塑造与利用等 “社区性 ” 的营造方面作 出尝试与努力。 观念 理解居住 居住的精神 人本主义的理念 -没有哪种创造比住宅开发更需要研究 人的需求,没有哪类设计比住宅设计更 需要研究人的精神。 “ 住宅,终归是一个可以慰藉灵魂的精神场 所,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点” (安藤 忠雄) 也是住宅设计的起点和终点。 “ 以人为本” 包含功能需求和视觉体验两个层面的内容。 现代居住理念 (1)人文主义 -强调人的价值,强调对人性的 理解和尊重,强调和谐的意义。 (2)认真、精致 -从开发、设计到建造都要体现一种认真的气质。 (3)充满想象力 (4)文化传承与创造 (5)
4、生态和低能耗 3、社区、社区感、开放性 -社区: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 (即人际关系) 四个条件: 相对独立 有一定的社会关系; 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有相近的文化和价值认同。(在规划设计上的反映 绿城与万科的差别) 邻里 是形成社区的基础。 通过设计能创造适宜的条件,鼓励交往。物质环 境与户外公共空间活动之间存在重要的关系。 如:用一系列的公共设施可以丰富住宅群; 通过安排穿过公共空间的住宅通路和合理的建筑布局 等方式,可以引导居民形成某种活动模式; 设计含有各种空间和设施的物质环境结构,可以吸引 所有的居民或居民群体。 从“ 中心 - 组 团 - 邻里” ,公共空间的
5、分级划分反映和支持了社区营 造所希求的社会结构,建筑的规划布局,在视觉上和功能上要支持住 宅区内理想的社会结构: 在视觉上,围绕着绿地和广场布置的住宅以物质形式表现了社会结 构; 在功能上,通过在分级结构的各个层次上建立室内外的公共空间, 支 持了社会结构 公共空间的主要功能是为户外生活提供舞台, 日常的、自发的活动以 及简单的社会性活动发展成居民们所希求的其他的公共活动上海绿城总平面图 社区性与开放性(交流与共享) 真正认真的思考人在社区中的活动、居住者的心 理需求,创造一个开放的、彼此交流、 资源共享的社会形态 更多体现在公共空间的营造、围合 的组团设计、共享的绿化景观 完全摒弃行列式的规
6、划设计,把居 住环境从室内延伸到室外 在进一步研究户内生活的同时,强调社区生活,私家花园 邻里花园 公共花园 人车分流的交通体系 核心是研究如何吸引人们从家中出来在户外生活 一个社区的成败、品质的高低取决于公共空间和共有价值4、绿城的理念 (1)、强调对人的尊重、理解,遵从“ 人本主义” 的规划设计理念; (2)、强调社区的人文价值,寻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与表现,探索物质 形态背后的生活形态、社区体验、适居性等社区成长的隐性线索,充 满人文关怀; (3)、两个重点研究对象-“人与空间” ,强调与人相关的、与生活相关 的空间品质与质量,遵从个体或群体平凡甚至琐碎的日常生活与需 要,正是这些日常状况
7、构成了我们的生活与城市的主要内容,因而值 得重视; (4)、如何增强“ 适居性” 是营造的核心命题; (5)、一个高品质的社区需研究三个层面的内容:人与环境、人与人, 人与自我。- 缺少精髓的社区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许多人认为需要对社区进行新的探索,以形 成一种无形的邻里感与归属感,一代代居民能够 在这样的社区中学习、成长、交流, 走向成熟并事业兴旺。或许这被看作是一种回归 - 开发商、规划师、建筑师都十分注重社区设计 的实体要素,它们使社区更适合生活,社 会交往更加便利 - - 社区设计的新重点是强调公共场所和共 享开放空间的重要性- - 21世纪的社区建筑以20世纪的建筑为基 础,并重新发
8、现那些有长久生命力的社区所遵循 的设计概念。 世界优秀社区规划前言 乔.艾伦.高斯 绿城的使命就是创造城市的美丽 : 首先,绿城在房地产开发中着重保护原生自然物和生态,并按照人的 生存需求进行善意地、符合规律的修正,让山水、树木、动物与人的 关系更加和谐; 其次,绿城力图通过建筑,营造一种舒适、亲和、安详、和睦的社会 人际形态,让邻里和阶层群属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真诚和善意的共存 状态,由此使人们内心美好的一面表现出来,真正散发出人性之美。 第三,绿城努力使建筑充满文明记忆和文化内涵,努力把每一个楼盘 创作成城市的风景,让今人和后人喜爱和珍惜他的家园 。 整体设计的方法 - 建筑、规划、景观相结
9、合的整体设计策略 对一个“好的规划设计” 的判断 - 方案评价与判断 (1 )结构特色 - 住区尺度与结构组织、交通,造园与造街, (2 )空间特色 - 公共空间的布局、功能、尺度与活力(场所营造), 邻里组织 与产品相关的空间表现(如桂花城系列与御园系列), 与基地相关的情境营造(桃花园 、上海玫瑰园、青山湖玫瑰园) (3 )产品特色 - 几个系列(以建筑形态区分、以户型区分、以规模区分) (4)景观特色(主题情境) (5 )细节 -院落形态与组织 -三维空间(空间围合尺度、天际轮廓、空间趋向) -动态景深(院落空间的动态景深、庭院序列的景深节奏) -尺度与密度中心与邻里居民对围合式组团优缺
10、点的评价 更安全 减 少生活干扰 更 有邻里认同感 其 他 62.1% 36.4% 33.5% 5.2% 邻里交往及活动场所统计 邻里交往场所比例 组团内户外空间 花城内广场 家里 花城运动场所 会 所 小 区外 其他 比例% 63.6 40.2 21.6 18.1 12.5 6.7 5.5 加强邻里关系建议 加强邻里关系建议 定期组织各种活动 提供更 多的住户交流的场所 增 设局域网增进住户沟通 比例% 45.8 40.2 29.2 设施改进建议 最需改进的方面 增加遮阳设施 增 加儿童活动 设施 增加露天活动设施 增加架空层活动设施 比例% 33.2 29.4 26.8 23.0 摘自步行
11、友善的社区 - “ 步行社区”的策略 紧凑而有活力的社区中心 a街道 b长度不长 c外观有特色 d不同业态复合 e特色、地方感 路径连接通畅 (小路、街道、步行道)增加选择性 人车分流或低速交通,采取交通工程措施,限制车速。 公园与绿地 公共空间的魅力、活力,聚集不同的人群。 十字路口 有活力的、良好维护的公共街道 土地利用和交通的相互促动 欢庆的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 许多人步行主题情境界面营造 -界面的整体控制 组合形态与整体布局 第一层次的界面 城市界面(空间形态 功能形态 生 活形态) 第二层次的界面 社区中心区域(封闭或开放,连续或 渗透性) 第三层次的界面 道路(机动车道 步行道) 第
12、四层次的界面 组团、院落、邻里细节 空间形态设计与生活形态的关联研究 道路的线型、布局与景观特色研究 商业空间的活力与特色 主入口的氛围与情境 中心空间的主题情境,建筑与景观的关联形态,核心功 能与场景,中间空间的界面形态。 步行空间路径、景观、功能、情境的多样化 空间层次与社会结构 院落的组织形态与方式 界面控制 以邻里为例的N个细节: 邻里空间与回家路径的关系 邻里空间的功能设置与相互关联分析 邻里空间与日照的关系 功能性空间与景观性空间的设置与整合 地下车库入口与道路的景观衔接 地下车库采光井与宅间场地的景观组合 儿童游戏场地与住宅的关系 组团进入的入口设计 一层住户户外空间与核心场地的
13、遮隐关系 住宅间进入路径与单元入口的关系 宅间的场地设计 照明、家具与铺装 其它经典分析比较的方法 基地研究的方法 地形模拟 特色要素的分析 与城市关联分析 形态、尺度与密度研究(隐性机理)(规划部门约定机理) 项目分析研究 容量研究 产品研究 市场研究 增强社区凝聚力的策略 社区交往活力的频率、机会、质量 提供高质量的公共领域,以增强居民接触的机会 增进社区的可步行性,以提高居民外出的频率 混合土地使用,增加不同类型接触的机会案例分析 绿城和万科 : -好的规划是成功的开始,一个项目的成功70%是产品,而产品的成功70% 是规划; 万科做房地产不是卖钢筋水泥,而是要提供一种生活方式。 (王石) -住区营造主要处理三个层面的问题: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 绿城的优势在于规划设计的能力和把设计转化成现实的能力。 (宋卫平) -规划给社区开发带来的动力、活力和魅力 -住区的价值在于公共空间的营造和公共生活的营造,规划的价值在于公 共的价值。 -核心是主张公共空间、步行尺度和邻里协调的原则;社区性 与 开放性 项目定位 与产品系列 园区 与街区 公园 与广场、街道 人车分流 与人车混行 纯净 与多元、混合 注重空间美学 与城市格网(艺术与效率) 封闭 与开放(一级与多级) - -趋向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