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9 年人大马哲博士试题原理1、试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25 分)2、试论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及意义。(25 分)3、试论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经济全球化。(25 分)4、试论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现实的个人”思想。(25 分)原著1、“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请说明上述论述出自何处,它的含义和意义。(20 分)2、“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能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长期的持续的发展来证明的。”请说明上述论述出自何处,它的含义和意义。(20 分)3、“绝对真
2、理”请说明上述论述出自何处,它的含义和意义。( 15 分)4、“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历史,另方面则由于生产无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人们能够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全面的历史的了解,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科学,这只是到了伴随巨大生产力大工业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请说明上述论述出自何处,它的含义和意义。(15 分)5、试论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30 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复习与思考题 第一章1简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大生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物质前提,无产阶级的
3、发展壮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19 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发展及其对人类实践活动的影响,是马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2简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复辟时代法国历史学家的历史理论和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理论来源。3马克思、恩格斯实现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的主要标志是什么?11843 年,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发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实现了唯物和共产主义的转变2恩格斯在德法年鉴 上发表政治经济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评托马斯* 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 ,标志着恩格斯也实现了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转变4试述异化劳动理论在
4、科学世界观形成中的重大作用?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对宗教、国家和法的批判进到对“市民社会”(社会物质生活关系)的批判,从哲学进到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提出了劳动异化理论,并在这一理论基础上阐发了自己的这些、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思想。马克思异化劳动的概念的内涵;异化劳动理论在唯物史观形成中的作用;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和改造;对共产主义的论证;异化劳动理论的局限性。5试述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发展学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它们互为条件,互为前提,辨证统一的。立足当前,把人的全面发展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
5、实践紧密结合,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衡量标准,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尺度,是社会进步的集中表现:1人是在社会中产生的,人是社会劳动的产物2人在社会中存在,即“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存在对他来说才是他人的存在。” 社会决定着人们的意识和意志,决定着人们活动的动机和原因,决定着人们的一切行为。3人在社会中发展,马克思强调是社会关系使个体变成社会的人,社会是人们交往关系的产物,人的存在无不历史的受到他在具体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制约,人的发展,无不现实的表现在具体社会关系的变革中。6为什么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 1它以实践为中心,论述了新世界观的
6、一系列基本原则,把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基本特征。2它第一次把时间作为马哲的基本范畴提了出来,从根本上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表明了马哲与威信主义及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并为马哲的基本原理奠定了基础。3马克思在提纲 中用 11 条提纲十分精练地概括了自己当时哲学的主要见解。7试述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阐发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概括地表述了他们发现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这种历史观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显示的生产过程,并把该生产方式相联系,它说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生活,理解为这个历史的基础;然后必须在国家
7、生活的范围内表述市民社会的活动,同时从市民社会中出发来阐明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的意识形态,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8 哲学的贫困怎样批判了蒲鲁东主义?1马克思指出,蒲鲁东与国民经济学家有些差别:经济学家把现存的资产阶级生产关系视作“天然的”“ 自然的” ,把这些关系当作“不受时间影响的自然规律”,当作“永远支配社会的永恒规律”,而蒲鲁东则想说明这些关系和范畴。2但由于蒲鲁东无法探索历史的实在进程,无法结实历史自己身的运动,所以他求助于“上帝”“理性”,求助于 “无人身的理性” ,把现实的历史归结为经济范畴的系列,借助于黑格尔的思辩唯心主义而建立起自己的经济范畴
8、体系。3马克思认为,尽管蒲鲁东求助于黑格尔的辩证法,他只停留在正题和反题的对立上。他认为,任何经济范畴都有好与坏两个方面,加在一起构成每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矛盾。由于他没有把握黑格尔辩证法的实质,他又要重新陷入资产阶级学家的错误之中,把经济范畴当作永恒的规律。9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 “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它是马、恩受“共产主义同盟”委托而撰写的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和发展。1它第一次对马克思进行了完整而系统的阐述,它的问世标志着无产阶级的独立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形成。2它揭示了人类社会
9、发展规律,指出了未来社会的走向和目标,为我们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3它所揭示的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历史不可逆转的总趋势。10简答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问世的标志?1845 春,马克思所写的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 和 1845-1846 与恩格斯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2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12 是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著作,是对 1 中理论的具体体现,这一点表明马克思注意创始人确认,他们是这两篇论著中创立他们的新世界观,特别是唯物史观。21 和 2 之前,马、恩并没有把自己的哲学从体系上与费尔巴哈区别开来;而 1 和 2 中,他们公开树立“新唯物主义”“
10、 实践唯物主义” 的旗帜,同旧唯物主义、直观的唯物主义相对,同一切揪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划清了界限。31 中,马以科学的时间范畴为中心,论述了主体和客体,理论和实践,改造主观、客观世界的辨证关系;2 中,系统的论述了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国家和革命,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等基本原理。第二章1为什么说革命是马克思、恩格斯一生事业的突出的中心点?2试述 1848 年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 1深刻分析社会革命的根源,验证和丰富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原理。2对阶级斗争理论作出了新的概括(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
11、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 )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3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有了重大发现。(1)深刻论述不断革命的思想,并将革命分为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的概念,而且已经提出了可以有资产阶级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2)首次提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3)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科学概念。4通过巴黎公社经验对唯物史观的验证和发展(1)必须用巴黎公社式的国家政权代替被打碎的旧国家机器。(2)尊重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3试述资本论 中运用的从抽象上升到
12、具体的方法。1马克思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抽象的方法就是以抽象思维为特征的、辨证的逻辑方法。为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规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大量经验材料的研究和概括,形成各种科学概念或范畴,并根据它们的发展所表现出来的连贯性,将它们逻辑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具体的理性的东西,这就是抽象到具体的方法。2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一个从胚胎到成熟、从简单到负载发展的客观过程,因而要在思维中把握和再现这一过程,就必须运用从 1 抽象到具体 1 的科学思维方法。从 1 是思维由抽象概念向更加具体的概念运动的认识规律。这里所说的“ 具体” ,不是
13、感性的具体,而是理性的具体。这里所说的 “抽象”,是指思维所把握的对象的一个侧面、一个规定,因而也是认识具体的一个步骤环节。3 资 中以商品作为逻辑起点,既是由其科学研究的对象特殊性所决定的,同时又体现了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的基本要求。4马克思在资 中对资本主义社会这一复杂整体的认识,就是遵循有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道路,先从“ 商品 ”这个简单、抽象的规定开始的。他所揭示商品的内部矛盾过渡到分析货币,接着从分析货币过渡到资本,从资本过渡到剩余价值,从绝对剩余价值过渡到相对剩余价值,在通过对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综合考察,揭示出工资的本质、运动规律及其采取的各种形式。以上就是资第一卷所展示的
14、经济范围又抽到具的基本过程。4简答资本论 中的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论原则。5如何理解资本论 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典范。资的科学方法论是在从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运动中运用唯物辨证法的范例,其中贯串这对矛盾运动的揭示和分析,完整的体现了马主的辨证法的全部精华。1马在揭示资主经济范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贯串着矛盾分析方法的运用,从而展示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在资主社的具体体现。2 资 在揭示资主经济范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中,还运用了质量统一的分析方法,阐明了唯物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在资主社中的具体体现。3 资 在揭示资主经济范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中,还深刻证明了资主的发展遵循着
15、唯物辨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6试述资本论 对唯物史观的科学论证。 资本论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首先,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做了精辟的概括:1马揭示了社会形态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以及构成社会形态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阐明了马主关于社会结构的基本思想。2揭示了社会形态发展和更替的源动力及其规律性,阐明了社会形态发展是一种自然的历史过程。3揭示了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基本阶段,阐明了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前进的上升运动。然后,又对唯物史观进行了验证和发展1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
16、态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2社会经济形态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7简答恩格斯对蒲鲁东、马尔萨斯主义、杜林暴力论战争观的批判。8简答巴黎公社的基本原则。1.、国民待遇原则:、国民待遇是公约的任何一个缔约国的国民,在保护工业产权方面,在其他缔约国内应当享有各该国法律现在授予或者今后可能授予其国民的各种利益。2、优先权原则。巴黎公约所规定的优先权,是指已经在公约某一成员国正式提出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注册申请的人,或者其权利继承人,在规定期间内又向其他成员国提交申请的,则以第一次提出申请之日为申请日。3、专利商标权的独立保护原则又分为专利的独立保护原则和商标的独立性原则4、最低保护标准原则:是指
17、成员国对工业产权保护的最低标准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不同成员国的立法对工业产权的法律保护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机械地在某些国家适用国民待遇原则,则有可能出现对一些工业产权保护水平较高的国家的工业产权保护不利的局面。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巴黎公约的实质性条款中规定了一类由公约特别规定的权利,而这些权利是各成员必须遵守的。从另一方面上讲,这就是成员国对工业保护的最低标准。9简答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揭示历史发展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一对范畴。历史的必然性指在历史发展中受生产方式这一本质力量制约的那种确定不移的趋势,即历史的规律性。历史的偶然性指由社会非本质因素作用而在历史发展中出现的多种多样
18、可能的趋势。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在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既有历史的必然性,也有历史的偶然性。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在既得的生产力基础上展开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即是合乎规律的历史的必然。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又必须以历史的偶然性来表现和补充。后者为前者的发展开辟道路,前者对后者起着制约和决定的作用。在一切历史过程中,凡是表面上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受到隐蔽着的必然性的支配。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历史的必然性和历史的偶然性的辩证统一。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反对两种错误观点:一种是夸大历史的必然性,否认历史的偶然性的历
19、史“ 宿命论” ;另一种是否认历史的必然性,否认社会客观规律,把历史看作是偶然现象的堆积。10试述马克思的过渡时期理论和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学说。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其共产主义运动的目的与空想社会主义创世人提出的是一致的,它们是:废除雇佣劳动制及其一切实行阶级统治的经济条件。与空想社会主义创世人不同的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找到了实现这些目的的现实手段,这就是马克思的过渡时期理论。其时乃至现在,就用科学社会主义这一名称,将马克思的过渡时期理论与空想社会主义区别开来。 至此可见,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它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它阐
20、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必然要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首先,它把整个无产阶级专政时期作为资本主义社会中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过渡的时期;在这个过渡时期里,要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产生这些差别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达到了这三个“消灭” 和一个“改变”,这个无产阶级专政的过渡时期结束,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开始。 在无产阶级专政时期里如何完成这三个消灭和一个改变的任务呢?这就是通过竞争和集中的经济道路,一步一步地把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和生产资料转变成为国家所有。最后,当全部资
21、本、全部生产和全部交换都集中在国家手里时,一切阶级差别消灭了,国家也失去了政治性质,已经变成为只具有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领导的职能的联合体。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来到了。 马克思阐述的这个过渡时期是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将来要经过的无产阶级专政时期,它是这些国家的资本主义社会产妇将其腹中已经发育成熟了的新社会的婴儿生产下来的分娩阵痛时期。第三章1试述恩格斯 反杜林论中对杜林的批判。杜林主义是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它以折中主义哲学和庸俗经济学为基础,宣扬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杜林以傲慢的口气大肆宣扬他创造的“最后的终极真理“, 公开向马克思主义挑战,全面歪曲和诋毁马克思的哲学,经济
22、学,社会主义理论.企图动摇马克思主义对德国党的指导地位,破坏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从实际出发还是从原则出发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批判“终极真理论“,论述认识的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论述辩证法的理论及其基本规律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反杜林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粉碎了杜林的进攻,从理论体系和思想方法上彻底批判了杜林主义,而且百科全书式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从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 反杜林论是第一部完整地,系统地,准确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丰碑.2 试论恩格斯批判“从原则出发”的当代意义 。3简答
23、自然辩证法 中关于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关系的论述。4 简答 自然辩证法 中关于唯物辩证法范畴的论述。5试述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基本观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论人类早期社会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一,提出两种生产理论“根据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到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的理论,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
24、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二,揭示原始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规律恩格斯根据两种生产的基本理论,详细婆媳了原始社会的结构.他指出,血缘关系是人类早期社会的基础,氏族是原始社会的基本结构. 氏族 胞族 部落 部落联盟三,说明家庭的起源和演变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历史的范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四,论述私有制的起源和阶级的形成恩格斯在起源一书中,运用丰富的历史资料,通过对历史上曾发生的的三次社会大分工的考察,具体考察了氏族制度瓦解的过程,分析,阐明了私有制,阶级的起源的具体过程.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游牧业与农业的分离;产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裂,即分裂为两个阶级:主
25、人和奴隶,剥削和被剥削者,从而产生了奴隶制;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标志着奴隶制生产方式的最后确立.五,阐述国家的起源和发展趋势“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伴随私有制,阶级的出现而产生的,它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历史的 辩证法将证明:在消灭了私有制和阶级社会之后,国家的镇压,剥削,压迫的功能将要灭亡.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私有制的消灭,国家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就是逐渐消亡.6 如何理解哲学基本问题。7试述费尔巴哈论 中对唯物史观的阐释。一,费尔巴哈论的写作背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经过 40 多年的传播和发展,在工人运动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许多国家
26、中都有其代表.资产阶级为了限制它日益扩大的影响,歪曲他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混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种世界观的界限,贬低它的产生的伟大意义.为此,恩格斯写了路德唯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系统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和发展的规律,阐明了它在人类思想史上所起的伟大作用,反击了资产阶级哲学思潮的进攻.二,全面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表现,它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无产阶级在哲学领域中实现的伟大革命变革,是意识形态上的革命.从理论来源上说,它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优秀成果.这一新哲学的产生,是从黑格尔哲学出发.经过费尔巴哈这一“中间环节“而又越过
27、费尔巴哈,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钥匙.三,哲学基本问题理论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关于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是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及其发展的规律问题.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四,费尔巴哈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批判社会历史发展有其自身的,内在的客观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一书中,系统地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和发展的经验,全面阐述了辩证
28、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革命意义8简答历史发展的“合力论”思想。9简答恩格斯对“青年派”的批判的现实意义。10试述 19 世纪后半期在欧洲传播马克思哲学的主要人物及其主要贡献。第四章1试述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格奥尔基瓦连廷诺维奇普列汉诺夫是俄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和理论家,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创始人和领袖,第二国际领导人之一。1883 年创立劳动解放社,宣传马克思主义。他写了社会主义与政治斗争、我们的意见分歧唯物主义史论丛、论一元历史观的发展、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等一系列著作,对传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贡献。主要是:肯定辩证唯物主义世界
29、观的独立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基础;深入阐发唯物辩证法;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反对不可知论;辩证地论述了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创造性地提出社会结构的“五项因素公式” ;科学地论述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2试论列宁对马赫主义的批判和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在反对马赫主义斗争中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发展一,自然科学革命,马赫主义流行,认识论问题的突出与唯批的写作为了澄清党内哲学思想的混乱,1908 年年列宁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对波格丹诺夫等人的马赫主义哲学进行了系统的,详尽的批判,并在批判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二,批判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列宁
30、在唯批中多次谈到真理的实践标准问题,并提出了著名论断:“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三,对自然科学发现的哲学概括剖析“物理学危机“,阐明现代自然科学发展与辩证唯物主义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列宁认为,“ 现代物理学危机“ 问题不在物理学,而在哲学.在批判唯心主义的过程中,列宁提出了几个关于物质的基本特征的命题,这些命题大同小异,理论界从中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作为物质的定义,即“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四,唯批的意义和地位列宁的唯批一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一本里程碑式的著作
31、,对澄清俄国党内的思想混乱,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指导革命实践和科学研究方面的权威发挥了重大作用.今天,它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简答哲学笔记 中关于辩证法实质和核心的论述。一,提出了建立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原则和体系雏形列宁关于唯物辩证法的体系的原则的思想集中在他关于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同一的论断上.列宁还提出辩证法的核心或实质的概念,并把它看成建构唯物辩证法体系的根本原则之一.二,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提出的认识论体系哲学笔记是唯批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发展了唯批的认识辩证法思想.三,提出了分析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的理论“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
32、观主义和主管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列宁在研究中还进一步发现,有的唯心主义观点的错误尽管已经十分明显,仍然有人坚持,这就不是它的认识论根源能够解释清楚的,其中必有更深刻的原因,这就是阶级利益,具体说,“在那里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就会把它巩固起来.“这就是唯心主义的阶级根源.四,从哲学上有力地批判了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由于列宁揭示了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因而也揭示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诡辩论根本对立的关键是对待对立统一规律的态度.4简答哲学笔记 中关于唯心主义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的论述。5试述帝国主义论 的基本观点。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发展和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当时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得不重新认
33、识时代的性质和革命的形势。针对考茨基认为帝国主义不过是资本主义的一种抢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政策的观点,列宁收集了大量材料,经过研究,写成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他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1. 帝国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 2.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 3.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得出结论: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是马克思资本论在新时代帝国主义时代的继续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史和政治经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于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也有重要意义。6简答列宁关于国家和革命的观点。1917 年俄国二月革命前,由于修正主义者对国家、革命的理论进行了歪曲
34、,为革命需要,列宁在后面写了国家与革命这本名著。 列宁把国家看成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尤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它不与人类相始终。他是随阶级社会的出现而出现,亦随阶级社会的消亡而消亡。从本质上看,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国家具有阶级性。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即无产阶级专政,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家,而是一种特殊的国家。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这个过渡时期就是社会主
35、义社会,即共产主义低级阶段。7试述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对辩证法思想的灵活运用和创造性发挥。8试述布哈林哲学观点的合理性及其当代意义。9简答 20 年代后苏联哲学界的哲学争论的特征和教训。10试述二战前斯大林在哲学上的主要贡献与失误及其对国际共运的影响。马哲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D、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及其继承者对它的发展2、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中说的“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36、” 是指A、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B、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C、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D、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自觉的实践性B、彻底的科学性C、坚定的革命性D、鲜明的阶级性4、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就是A、理论联系实际B、研读经典著作C、熟记基本原理D、深入实际调查5、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人类活动之间的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联系问题C、关于人的现实本质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6.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 无
37、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7、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 科学性 B 革命性 C 实践性 D 与时俱进8、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9、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实践性 B 运动性 C 物质性 D 客观性10、 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 D、普遍联
38、系规律11、在哲学意义上,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客观真理性B、意识派生性C、客观实在性D、意识能动性1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客观性B、物质性C、实践性D、运动性13、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A、物质生产劳动的活动B、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C、进行科学实验的活动D、人类自身繁衍的活动14、发展的实质是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矛盾的性质B、既克服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C、根本矛盾规定着事物的性质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5、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A、否定之否定规律B、律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D、普遍联系规律16、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它的含义是指A、全部的
39、抛弃B、事物中的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D、纯粹的否定17、.实践的主体是A 绝对精神 B 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 所有的人 D 人的意识18、“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19、真理与谬误的根本区别是A 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B 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C 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合、相一致 D 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20. 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A 实践 B 正确的理论 C 客观事物 D 对人
40、是否有用21、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它的含义是指 A、事物中的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B、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C、全部的抛弃维系旧事物生存的因素D、纯粹的否定维系旧事物发展的因素22、中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说明规律的根本特点是A、客观性B、历史性C、辩证性D、能动性2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2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二者统一的基础在于A、矛盾 B、实践 C、真理 D、经验25、真理与
41、谬误的根本区别就在于A、是否具有个体主观倾向B、主观是否与客观相符合C、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D、检验标准是否公正合理26. 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A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27、社会革命根源于A 人口太多 B 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 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28、上层建筑是指A 社会的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社会生产关系D 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29、在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
42、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30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准是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31、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中,具有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的是A、社会意识形式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生产方式32、在生产关系中,最基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是A、产品的分配关系B、平等的消费关系C、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D、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33、社会革命根源于A、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B、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C、人口数量太多,人均资源少D、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3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一切社会关系的
43、总和B、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C、一切政治关系的总和D、一切思想关系的总和35、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A、创造了剩余价值B、创造了必要价值C、形成商品价值实体D. 形成商品使用价值36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A 生产力的发展 B 生产关系的变革C 社会形态的更替 D 科技的进步37、生产商品的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A 创造新价值 B 创造剩余价值 C 创造必要价值 D 创造使用价值38.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
44、会劳动的矛盾39.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A 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B 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 具体劳动时间 D 复杂劳动时间40.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A 价值规律 B 剩余价值规律 C 竞争规律 D 货币流通规律41、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矛盾4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A、资本构成B、资本积累C、资本循环D、资本周转43、金融资本是由A、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B、商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C、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45、D、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44、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A、“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B、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C、 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45、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 ,这说明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合作互相排斥C、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主要的基本的形式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合作可以相互取代46. 金融资本是由A 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B 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C 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D 垄断的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
46、的47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A 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B 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C 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D 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4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 生产过剩的危机 B 生产不足的危机C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 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49、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A、国会 B、总统 C、最高法院 D、最高检察院50. 资本主义法治的核心是A 民法 B 宪法 C 刑法 D 行政法51、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A、提出了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几个国家内首先取得胜利论断C、提出
47、了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52、恩格斯针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提出的“生命的要素” 、“内在力量”是指A、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B、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性质C、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D、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53、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是A、科学性 B、革命性C、先进性D、实践性54、“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是A、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B、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C、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55、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是A、夺取政权,消灭资产阶级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C、实现共产主义D、实行按劳分配56科
48、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 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 D 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5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进行阶级斗争C、进行经济体制改革D、进行政治体制改革58 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 的发展,是A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B 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 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D 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59、“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是A 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 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 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D 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60、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是A、夺取政权,消灭资产阶级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C、实行按劳分配D、实现共产主义61、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段话说明A 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B 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C 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D 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62、被马克思称作“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是指A、 劳动产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