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1 -双 相 不 锈 钢 ( SDSS)S32101于 2002年 由 瑞 典 Avesta 1.2 N在双相不锈钢S32101中的作用Polarit公 司 ( OutoKumpu公 司 ) 开 发 , 企 业 牌 号 为 LDX 1)以氮代镍,促使不锈钢形成奥氏体组织。由镍当量2101,并于2006年被纳入美国标准,牌号为S32101。由于在 (表示钢中奥氏体形成倾向)的计算表明,氮形成奥氏体的其成分设计中以高Mn、高N代替贵重金属Ni,且不含Mo,所 能力是镍的30倍,因此,在双相不锈钢S32101的冶炼生产中以可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双相不锈钢S32101的力学 用廉价的锰、氮
2、代替贵重金属镍即可以获得奥氏体不锈钢,性能和耐腐蚀性,属于节约性不锈钢,在一些环境中可以代 节约生产成本。替304不锈钢,用于制造中等腐蚀环境中的工艺设备,如造纸 2)氮作为固溶强化元素可以提高双相不锈钢的强度。1 每加入质量分数为0.01% 的氮可提高不锈钢的室温强度约厂的白液罐或桥梁建设等,潜在用途非常广泛 。2双相不锈钢S32101板材的生产难度较大,特别是在氮含 60100 MPa 。另外,氮对不锈钢的抗蠕变性能和疲劳性能量控制、氮气泡析出、热轧和热处理等环节。太钢从2007年 也有益处。开始研制开发双相不锈钢S32101板材,生产流程为:AOD冶 3)氮可以明显提高不锈钢耐点腐蚀、应
3、力腐蚀和晶间炼连铸热轧固溶酸洗处理,已经累计供货2 000 t有 腐蚀性能。余,主要应用于山东海阳核电、桃花江核电等第三代核电 4)氮作为奥氏体形成元素对双相不锈钢焊接有重要作AP1000的燃料水池制作。 用。在焊接接头热影响区快速冷却时,氮促进了高温下形成1 双相不锈钢S32101的冶炼生产 的铁素体逆转变为足够的二次奥氏体,以维持必要的相平1.1 冶炼成分的控制 衡,提高了接头的耐蚀性。双相不锈钢S32101的主要成分见表1。在实际生产中, 1.3 氮气合金化模型的建立由于C、Mn、Cr、Ni、Mo及Cu元素的含量范围宽,因此对他 AOD炉氮合金化工艺分两步:第一步,对AOD炉冶炼们的控制
4、采用加合金的方法;而对含量范围窄的氮元素的控 前期进行氮气、氧气吹炼,完成氮的饱和溶解过程;第二制比较难,因此采用氮气合金化技术对其加以控制。 步,在吹炼后期,应用氩气泡精炼理论,完成对氮的脱除表1 试样的主要化学成分 % 过程,根据氩气流的大小及吹氩量准确控制氮含量到目标3,4值范围 。1.3.1 氮的溶解采用AOD炉冶炼双相不锈钢S32101,前期采用不同比例的氮气、氧气进行吹炼,随着脱碳速度的下降,氮原子的溶解值逐渐增加,最终接近氮在钢中的饱和溶解度。钢水温度和各组成元素成分影响氮的溶解度,这些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方程,根据此方程可以在理论上计算出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氮在不锈钢中的平衡溶解量。
5、李 俊(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3)摘 要 从成分控制、热轧和热处理等角度出发,综合研究双相不锈钢S32101的生产工艺并进行优化调整, 生产试验数据。研究分析表明:在1 0501 150 固溶处理时,组织中铁素体组织与奥氏体组织的比例接近11,钢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 氮气合金化 热塑性中图分类号 TG1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52(2013)06-0010-03 分析双相不锈钢S32101生产工艺研究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李俊(1978),男,于太钢技术中心从事双相、耐热不锈钢新产品的研发工作,工程师。E-mail:2013-0
6、9-26- 10 -lgw(N)188/T1.25(3 280/T0.75) 相 不 锈 钢 S32101时 控 制 连 铸 过 程 产 生 气 泡 是 生 产5(0.13w(C)0.047w(Si)0.01w(Ni)0.01w(Mo) S32101的难点之一 。60.025w(Mn)0.045w(Cr)0.5lgP . 2 双相不锈钢S32101的热轧生产N2式中:T为钢液温度,;P 为氮气分压,Pa。 由于双相不锈钢的两相组织具有不同的晶体结构,即N21.3.2 氮的脱除 体心立方的铁素体和面心立方的奥氏体,氮、氧精炼结束后,钢中的氮含量已经接近该温度下氮在钢中的饱和溶解度。此时,将氮气切
7、换成氩气对钢水进行精炼并脱除一部分氮,使氮含量达到要求的范围。吹氩脱4氮的数学计算公式为 :. (2)考虑到钢中的氧、硫元素对脱氧速度的影响,对公式进行修正,表达式如下:. (3)3式中:V 为吨钢消耗氩气量,m /t;k 为氮的脱除反应平衡Ar N2常数;P 为氮在大气中的分压,Pa;%N为最终产品的氮含N21w(Cr)=25.0%;2w(Cr)=18.4%;量(氮的质量分数),%;%N 为氮在该钢中一定温度下的B3w(Cr)=13.6%;14w(Cr)=8.1%;5w(Cr)=0溶解度,%;f为钢中的氧、硫元素对脱氧速度的影响系数。图2 钢中的N含量(w(N))与温度的关系由式(3)可知,
8、在稳定氩气流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吹高温下奥氏体相硬度较高,而铁素体相硬度较低,加氩气量的多少控制钢中的氮含量。之在热变形过程中,两相组织的软化机制也不同,铁素体的1.3.3 氮气合金化模型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软化机制是动态回复,即使在较低的应变下,也可以发生铁图1为太钢应用氮气合金化模型进行AOD冶炼双相不锈素体的动态回复,而奥氏体的主要软化机制是动态再结晶,钢各个阶段钢中的实际N含量。从图1中可以看出,实际N含动态再结晶只能在高应变时发生,因此在热加工过程中,往量与氮气合金化模型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往由于奥氏体和铁素体中应力和应变的分布不均衡,导致裂纹容易在相界上形成和扩展,这是双相不锈钢热塑性
9、差的根本原因。前苏联学者曾研究了铁素体相和奥氏体相的比例对钢高温下工艺塑性的影响,如下页图3所示。从图3中可以看出,高温下无论是钢中铁素体相还是钢中奥氏体相的体积分数超过20%时,钢的塑性都会降低,钢在热变形图1 AOD冶炼S32101各阶段N含量(w(N))时将出现裂纹等缺陷。为了保证铁素体奥氏体型双相不1.3.4 氮气泡的析出锈钢在热轧或热锻时有足够高的塑性,在热加工的加热钢液在凝固过程中,钢液从L-Fe-Fe顺序地发温 度 下 必 须 保 证 组 织 中 的 奥 氏 体 相 的 体 积 分 数 不 超 过生系列相变,而氮在体心立方结构的-Fe和面心立方结10,而在热变形的终止温度下奥氏体
10、相的体积分数不构-Fe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如图2所示,氮在-Fe中的高于2530%。溶 解 度 远 远 低 于 在 -Fe的 溶 解 度 , 而 且 随 着 温 度 的 降钢 中 硫 、 氧 元 素 对 双 相 不 锈 钢 S32101的 热 塑 性 有低,氮在-Fe的溶解度逐渐增加。这样在钢液的凝固过重要的影响,例如,S在晶界上形成的硫化物将降低双程中,氮在-Fe中的溶解度成为限制氮含量的瓶颈。如果相不锈钢的热塑性。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将氧、硫的含钢液中的氮含量很高时,在凝固过程中有可能会析出氮量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也是提高双相不锈钢热塑性的重要气,析出的氮气滞留在钢中形成氮气泡。所以在生产双措施
11、。山西冶金SHANXI METALLURGY2013年12月 December,2013Total of 146试(实)验研究山西冶金SHANXI METALLURGY总第146期 Total of 146总第146期第6期 No.6w(C) w(Mn) w(Cr) w(Ni) w(Mo) w(N) w(Cu)0.04 4.06.0 21.0022.00 1.351.70 0.100.80 0.200.25 0.100.802 28 (1/% 1/% )Ar N NV k P N N B=-2 2% 1/( /(8 ) 1/% )Ar N NN f V k P N B=+w(N)/%3 500
12、3 0002 5002 0001 5001 000500012345-Fe区-Fe区w(N)/%1.21.00.80.60.40.20800 1 000 1 200 1 400 1 600 1 800温度/精炼前 氧化后 吹氩前 中包 铸坯生产阶段- 11 -双 相 不 锈 钢 ( SDSS)S32101于 2002年 由 瑞 典 Avesta 1.2 N在双相不锈钢S32101中的作用Polarit公 司 ( OutoKumpu公 司 ) 开 发 , 企 业 牌 号 为 LDX 1)以氮代镍,促使不锈钢形成奥氏体组织。由镍当量2101,并于2006年被纳入美国标准,牌号为S32101。由于在
13、 (表示钢中奥氏体形成倾向)的计算表明,氮形成奥氏体的其成分设计中以高Mn、高N代替贵重金属Ni,且不含Mo,所 能力是镍的30倍,因此,在双相不锈钢S32101的冶炼生产中以可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双相不锈钢S32101的力学 用廉价的锰、氮代替贵重金属镍即可以获得奥氏体不锈钢,性能和耐腐蚀性,属于节约性不锈钢,在一些环境中可以代 节约生产成本。替304不锈钢,用于制造中等腐蚀环境中的工艺设备,如造纸 2)氮作为固溶强化元素可以提高双相不锈钢的强度。1 每加入质量分数为0.01% 的氮可提高不锈钢的室温强度约厂的白液罐或桥梁建设等,潜在用途非常广泛 。2双相不锈钢S32101板材的生产难
14、度较大,特别是在氮含 60100 MPa 。另外,氮对不锈钢的抗蠕变性能和疲劳性能量控制、氮气泡析出、热轧和热处理等环节。太钢从2007年 也有益处。开始研制开发双相不锈钢S32101板材,生产流程为:AOD冶 3)氮可以明显提高不锈钢耐点腐蚀、应力腐蚀和晶间炼连铸热轧固溶酸洗处理,已经累计供货2 000 t有 腐蚀性能。余,主要应用于山东海阳核电、桃花江核电等第三代核电 4)氮作为奥氏体形成元素对双相不锈钢焊接有重要作AP1000的燃料水池制作。 用。在焊接接头热影响区快速冷却时,氮促进了高温下形成1 双相不锈钢S32101的冶炼生产 的铁素体逆转变为足够的二次奥氏体,以维持必要的相平1.1
15、 冶炼成分的控制 衡,提高了接头的耐蚀性。双相不锈钢S32101的主要成分见表1。在实际生产中, 1.3 氮气合金化模型的建立由于C、Mn、Cr、Ni、Mo及Cu元素的含量范围宽,因此对他 AOD炉氮合金化工艺分两步:第一步,对AOD炉冶炼们的控制采用加合金的方法;而对含量范围窄的氮元素的控 前期进行氮气、氧气吹炼,完成氮的饱和溶解过程;第二制比较难,因此采用氮气合金化技术对其加以控制。 步,在吹炼后期,应用氩气泡精炼理论,完成对氮的脱除表1 试样的主要化学成分 % 过程,根据氩气流的大小及吹氩量准确控制氮含量到目标3,4值范围 。1.3.1 氮的溶解采用AOD炉冶炼双相不锈钢S32101,前
16、期采用不同比例的氮气、氧气进行吹炼,随着脱碳速度的下降,氮原子的溶解值逐渐增加,最终接近氮在钢中的饱和溶解度。钢水温度和各组成元素成分影响氮的溶解度,这些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方程,根据此方程可以在理论上计算出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氮在不锈钢中的平衡溶解量。李 俊(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3)摘 要 从成分控制、热轧和热处理等角度出发,综合研究双相不锈钢S32101的生产工艺并进行优化调整, 生产试验数据。研究分析表明:在1 0501 150 固溶处理时,组织中铁素体组织与奥氏体组织的比例接近11,钢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 氮气合金化 热塑性中图分类号 TG15
1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52(2013)06-0010-03 分析双相不锈钢S32101生产工艺研究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李俊(1978),男,于太钢技术中心从事双相、耐热不锈钢新产品的研发工作,工程师。E-mail:2013-09-26- 10 -lgw(N)188/T1.25(3 280/T0.75) 相 不 锈 钢 S32101时 控 制 连 铸 过 程 产 生 气 泡 是 生 产5(0.13w(C)0.047w(Si)0.01w(Ni)0.01w(Mo) S32101的难点之一 。60.025w(Mn)0.045w(Cr)0.5lgP . 2 双相不锈钢S32101的
18、热轧生产N2式中:T为钢液温度,;P 为氮气分压,Pa。 由于双相不锈钢的两相组织具有不同的晶体结构,即N21.3.2 氮的脱除 体心立方的铁素体和面心立方的奥氏体,氮、氧精炼结束后,钢中的氮含量已经接近该温度下氮在钢中的饱和溶解度。此时,将氮气切换成氩气对钢水进行精炼并脱除一部分氮,使氮含量达到要求的范围。吹氩脱4氮的数学计算公式为 :. (2)考虑到钢中的氧、硫元素对脱氧速度的影响,对公式进行修正,表达式如下:. (3)3式中:V 为吨钢消耗氩气量,m /t;k 为氮的脱除反应平衡Ar N2常数;P 为氮在大气中的分压,Pa;%N为最终产品的氮含N21w(Cr)=25.0%;2w(Cr)=
19、18.4%;量(氮的质量分数),%;%N 为氮在该钢中一定温度下的B3w(Cr)=13.6%;14w(Cr)=8.1%;5w(Cr)=0溶解度,%;f为钢中的氧、硫元素对脱氧速度的影响系数。图2 钢中的N含量(w(N))与温度的关系由式(3)可知,在稳定氩气流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吹高温下奥氏体相硬度较高,而铁素体相硬度较低,加氩气量的多少控制钢中的氮含量。之在热变形过程中,两相组织的软化机制也不同,铁素体的1.3.3 氮气合金化模型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软化机制是动态回复,即使在较低的应变下,也可以发生铁图1为太钢应用氮气合金化模型进行AOD冶炼双相不锈素体的动态回复,而奥氏体的主要软化机制是动态再
20、结晶,钢各个阶段钢中的实际N含量。从图1中可以看出,实际N含动态再结晶只能在高应变时发生,因此在热加工过程中,往量与氮气合金化模型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往由于奥氏体和铁素体中应力和应变的分布不均衡,导致裂纹容易在相界上形成和扩展,这是双相不锈钢热塑性差的根本原因。前苏联学者曾研究了铁素体相和奥氏体相的比例对钢高温下工艺塑性的影响,如下页图3所示。从图3中可以看出,高温下无论是钢中铁素体相还是钢中奥氏体相的体积分数超过20%时,钢的塑性都会降低,钢在热变形图1 AOD冶炼S32101各阶段N含量(w(N))时将出现裂纹等缺陷。为了保证铁素体奥氏体型双相不1.3.4 氮气泡的析出锈钢在热轧或热锻时有
21、足够高的塑性,在热加工的加热钢液在凝固过程中,钢液从L-Fe-Fe顺序地发温 度 下 必 须 保 证 组 织 中 的 奥 氏 体 相 的 体 积 分 数 不 超 过生系列相变,而氮在体心立方结构的-Fe和面心立方结10,而在热变形的终止温度下奥氏体相的体积分数不构-Fe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如图2所示,氮在-Fe中的高于2530%。溶 解 度 远 远 低 于 在 -Fe的 溶 解 度 , 而 且 随 着 温 度 的 降钢 中 硫 、 氧 元 素 对 双 相 不 锈 钢 S32101的 热 塑 性 有低,氮在-Fe的溶解度逐渐增加。这样在钢液的凝固过重要的影响,例如,S在晶界上形成的硫化物将降低双
22、程中,氮在-Fe中的溶解度成为限制氮含量的瓶颈。如果相不锈钢的热塑性。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将氧、硫的含钢液中的氮含量很高时,在凝固过程中有可能会析出氮量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也是提高双相不锈钢热塑性的重要气,析出的氮气滞留在钢中形成氮气泡。所以在生产双措施。山西冶金SHANXI METALLURGY2013年12月 December,2013Total of 146试(实)验研究山西冶金SHANXI METALLURGY总第146期 Total of 146总第146期第6期 No.6w(C) w(Mn) w(Cr) w(Ni) w(Mo) w(N) w(Cu)0.04 4.06.0 21.0022.
23、00 1.351.70 0.100.80 0.200.25 0.100.802 28 (1/% 1/% )Ar N NV k P N N B=-2 2% 1/( /(8 ) 1/% )Ar N NN f V k P N B=+w(N)/%3 5003 0002 5002 0001 5001 000500012345-Fe区-Fe区w(N)/%1.21.00.80.60.40.20800 1 000 1 200 1 400 1 600 1 800温度/精炼前 氧化后 吹氩前 中包 铸坯生产阶段图5 双相不锈钢中间相析出的TTT曲线图3 相比例对双相不锈钢热塑性的影响图4为利用Gleeble 38
24、00对S32101铸坯进行热模拟绘制的曲线图。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大于1 050 下进行热轧,S32101铸坯的热塑性较好。图6 不同固溶温度对双相不锈钢相比例的影响4 结论1)采用氮气合金化技术进行氮含量的控制,需要合理控制氩气流的大小和吹氩总量,同时应避免在连铸过程中析图4 双相不锈钢S32101热模拟曲线 出氮气泡。3 双相不锈钢S32101的热处理研究 2)为改善铸坯的热塑性,需要控制热轧时组织的奥氏体图5为双相不锈钢中间相析出的TTT曲线(过冷奥氏体 相体积分数不超过10%,并应合理控制钢中的硫和氧的含量。等温转变曲线),可以看出,在900 固溶处理时,会析出 3)在1 0501 1
25、50 固溶处理时,组织中铁素体组织相、Cr N和相,析出速度也较快,主要以 相为主, 与奥氏体组织的比例接近11,钢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2相对钢性能的危害最严重。在700 时会析出R相,R相是一参考文献种富含Mo的金属间脆性相,其化学式为Fe Mo,当析出温度21 吴玖,刘尔华.国内外双相不锈钢材料和应用的发展J.不在550750 时,R相使材料易于在这些相界上开裂,引起锈,2010(1):1-8. 材料的脆化。中间相的析出与钢中的金属元素Cr和Mo有关,2 姜周华,陈兆平,黄宗泽.不锈钢冶炼及凝固过程氮的控制J.钢Cr和Mo的含量越高,越容易析出中间相,而S32101含有较低铁,2005,4
26、0(3):32-39.的Cr且不含Mo,因此在热处理过程中S32101对中间相的析出3 刘承志,王立新,李志斌,等.含氮不锈钢生产工艺研究J.中并不敏感。为了获得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良好的力学性能,国冶金,2004,78(5):6-9.一般将双相不锈钢中铁素体组织与奥氏体组织的比例控制在4 李学锋,李正邦.AOD炉冶炼含氮不锈钢氮成分控制的研究11。钢中铁素体组织与奥氏体组织的比例主要与钢的化学J.钢铁,2007,42(7):18-21.成分和热处理制度有关,当钢的化学成分一定时,固溶温度5 赵均良,肖学山,徐明华.高温下00Cr25Ni7Mo4N超级双相不对相比例起主要作用。锈 钢 的 相 组
27、 织 及 其 元 素 含 量 变 化 研 究 J.上 海 钢利用TCCW软件绘制各个热处理温度下的组织组成物,见研,2006,(3):33-37.图6。从图6可以看出,为了获得11的铁素体组织与奥氏体组6 王晓峰,陈伟庆,毕洪运.影响双相不锈钢热塑性的诸因素讨织的比例,应将热处理的温度控制在1 0501 150 之间。论J.上海金属,29(6):37-41.(编辑:胡玉香)(下转第16页) 山西冶金SHANXI METALLURGY总第146期 Total of 146第6期 No.6- 12 -900 1 000 1 100 1 200 1 30020406080100Z温度,t/05010
28、0150200250300350400R m断面收缩率,Z/%抗拉强度,R/MP ma固溶温度/持续时间/h475 脆性相奥氏体铁素体铁素体与奥氏体的体积分数/%固溶温度/1020304050607080800 900 1 000 1 100 1 200 1 300 1 400j(铁素体 /%)j(奥氏体 /%)满意的塑性区降低的塑性区不好的塑性区热塑性程度/%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10050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1 000900800700600500400300-3 -2 -1 0 1 2- 16 -为提高
29、烧结燃料利用指数,使配加的燃料充分利用,同 粒度较细的焦粉(或兰炭粉)直接加在烧结二混圆筒混料机时也避免粒度较细的焦粉(或兰炭粉)在烧结配料过程中被 的进料皮带上。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改造费用投入很少。除尘设备抽走导致浪费。烧结燃料入厂粒度一般应小于25 2 试验情况及结果mm,在烧结厂进行破碎,破碎后烧结配料配加的燃料粒级控 2013年9月上旬进行烧结二混配加细粒级炭粉试验,为试制在小于3 mm。对于烧结配料配加的燃料粒级控制在小于3 验期,记录指标检验数据;以2013年8月份为基准期,用8月3,4 份上、中、下旬的成品烧结矿相关质量指标(包括月平均指mm,且小于3 mm的粒度(质量分数)应大
30、于90% ,其中1 标)与试验期(9月上旬)成品烧结矿相应质量指标做对比。mm以下焦粉的较细的粒级,很容易被除尘设备吸走。2.1 配料比 烧结燃料的配加对成品烧结矿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1直接决定着成品烧结矿中FeO的含量、转鼓强度、含粉率及 基准期和试验期的原燃料配料 见表1。一次配料总量共2 计270 t。低温还原粉化指数等指标 ,所以新兴铸管新疆有限公司烧表1 烧结生产配料(质量分数)表 %结厂针对如何充分利用好粒度较细的焦粉(或兰炭粉)进行了攻关试验。1 试验方案2.2 成品矿质量指标状况及对比 1.1 试验原理试验期与基准期相关质量指标检测数据及对比见表2。 把粒度细的焦粉(或兰炭粉
31、)直接配加到烧结配料的二表2 成品烧结矿质量指标对比(2013年) %混进料皮带上,避开了配料收尘的影响,使粒度较细的焦粉(或兰炭粉)与混合料同时进入二混的圆筒混合机,达到充分混匀的效果,细的焦粉(或兰炭粉)黏附在各个小球上,提高焦粉利用指数,同时也提高了成品烧结矿质量。保持原来配料配加燃料的比例保持不变,对生产出的成3 效果分析品烧结矿相关指标进行化验,试验前基准期的质量指标与烧对于成品烧结矿品位的高低,主要受烧结原料品位高低结矿试验样品的质量指标做对比,根据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的直接影响,而焦炭的配加主要是影响烧结矿中的转鼓强1.2 试验方法度、亚铁、含粉率和低温还原粉化指数等。因此,新兴铸
32、管将原来通过烧结配料室配加的粒度相对较细的焦粉(或新疆有限公司就利用以上试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兰炭粉),按照同等量或比例单独提出来,通过专门设计的1)FeO指标。通过2013年8月份每旬及月度平均数据可储料仓和一条输送皮带(皮带上安装计量装置),将这部分知 , 烧 结 矿 w(FeO)相 对 比 较 稳 定 , 分 别 为 9.37%、9.29%、9.36%,月平均为9.34%;9月份上旬试验期烧结矿w(FeO)为9.35%,这一指标基本没有变化。从理论上讲,二次加炭试验后亚铁应趋于上升。2)含粉率指标。2013年8月份每旬的烧结矿矿含粉率吴文斌,张士桥(新兴铸管新疆有限公司,新疆 和静 8
33、41300)摘 要 就如何充分利用好粒度较细的焦粉(或兰炭粉)问题,从配料比、成品矿质量指标、烧结矿粉化率等指标入手,进行了烧结二混配加细粒级炭粉攻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成品烧结矿转鼓强度指数逐月提高,提高了约0.83%;烧结矿内返率逐月降低,降低了约2.08%;同时烧结矿粉化率指标也有所改善,呈逐月下降趋势。关键词 烧结矿 含粉率 粒度 转鼓强度 低温还原粉化指数 燃料利用指数。中图分类号 TF04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1152(2013)06-0015-02 烧结二混配加炭的攻关试验及效果分析收稿日期 第一作者简介 吴文斌(1964 男,现为新兴铸管新疆有限公司球团厂
34、生产副厂长,炼铁工程师。E-mail:。2013-07-27)- 15 -(5 mm的部分)指标都比较稳定,各旬分别为3.96%、 次加炭可以明显提高成品烧结矿转鼓强度指数和降低烧结矿3.85%、3.92%;而9月份上旬的指标为3.52%,含粉率呈下 内 返 率 的 质 量 指 标 ; 而 且 二 次 加 炭 试 验 对 成 品 烧 结 矿降趋势。 FeO,含粉率(5 mm以下)等质量指标不产生负面影响。因3)转鼓强度指标。2013年8月份每旬的转鼓强度指标 此得出,本试验可以有效的做为降低燃料消耗和改善成品烧分别为76.32%、76.5%、76.6%,月平均为76.47%;而9月份 结矿质量
35、指标的一个工艺改造(进步)的方向。上旬的指标为77.3%,好于8月份各旬的指标,且比超出月平均值0.83%,呈上升趋势。 参考文献4)低温还原粉化指标。由表2可知,2013年8月份各旬 1 梁 中 渝 ,胡 林 ,邓 能 运 .优 化 烧 结 配 料 分 析 J.钢 铁 ,的低温还原粉化指数相对平稳,分别为89.5%、87.9%、 2001,36(10):12-14.88.6%,月平均为88.67%;9月份上旬的低温还原粉化指数为 2 李 强 .烧 结 细 粒 燃 料 分 加 技 术 研 究 J.烧 结 与 球 团 ,88.7%,低温还原粉化指数相比8月份无明显变化。 2012,37(2):9
36、-12.统 计 报 表 数 据 表 明 , 2013年 8月 份 烧 结 矿 产 量 为 3 薛俊虎主编.烧结生产技能知识问答M.北京:冶金工业出130 382 t,生 产 过 程 中 内返矿粉为36 181 t,内返矿率为 版社,2005. 27.75%;2013年9月份上旬烧结矿产量为45 398 t,内返矿粉 4 贾 艳 主 编 .铁 矿 粉 烧 结 生 产 M.北 京 :冶 金 工 业 出 版为11 654 t,内返矿率为25.67%,内返矿率呈现下降趋势。 社,2011.4 结语 (编辑:苗运平)通过二次加炭试验,结合化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二山西冶金SHANXI METALLURGY
37、2013年12月 December,2013Total of 146试(实)验研究山西冶金SHANXI METALLURGY总第146期 Total of 146总第146期第6期 No.6炼铁焦粉 顺通焦粉 铁料 白灰 除尘灰 返矿基准期 2 1.5 65 9 2 41试验期 2 1.5 65 9 2 41w(TFe) w(FeO) 含粉率(5 mm以下) 转鼓强度 低温还原粉化值8月份上旬 53.21 9.37 3.96 76.32 89.58月份中旬 53.20 9.29 3.85 76.5 87.98月份下旬 53.22 9.36 3.92 76.6 88.68月份平均值 53.21
38、9.34 3.91 76.47 88.679月份上旬 53.19 9.35 3.52 77.3 88.7Research Experiment and Result Analysis of Mixed Sintering with Charcoal (Xinxing Ductile Iron Pipes Co., Ltd,Hejing Xinjiang 841300, China)Abstract As regard to how to make the best of the fine-grained coke powder(or blue toner), this paper conduc
39、ted a research of two mixed sinter with fine toner from the ingredients ratio, ore quality indicators, powder content of sinter ore and other indicators. 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rum strength index of sinter increased monthly, which increased by about 0.83%; the return ratio of sinter redu
40、ced monthly, decreased by about 2.08%; while the rate of sintering ore index also improved, which showed a monthly downward trend.Key words sinter;powder content, particle size, drum strength, low temperature reduction desintegration index, fuel utilization indexWu Wenbin,Zhang ShiqiaoThe Study on P
41、roduction Technology of Duplex Stainless Steel S32101(Shanxi Taigang Stainless Steel Co.,Ltd., Taiyuan Shanxi 030003,China)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osition control, hot rolling and thermal management, duplex stainless steel S32750 was optimized through comprehensive study. The results show in 1 050 1 150 solution treatment, the proportion of ferrite and austenite was 1:1, during which the steel has excellent comprehensive mechanical property.Key words duplex stainless steel, nitrogen alloying. thermoplasticityLi Jun(上接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