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缺血半暗带研究进展1.概念:缺血半暗带是指在脑梗死发生后,即动脉闭塞后 3-4 分钟,形成灌注非常低的中心梗死区和结构保持完整但代谢和离子功能障碍的功能异常区。前者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坏死,后者为梗死后坏死区周围的脑组织。由干其脑血流量处于电衰竭和膜衰竭阈值之间,而被称为缺血半暗带,其为低灌注区,还未坏死,但可以进展为坏死。2.定位:缺血半暗带的定位所有在发病 6 小时时间窗以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与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显示梗死体积不匹配的患者,都存在缺血半暗带,即使在无大脑中动脉闭塞者中,也可能有部分患者存在缺血半暗带。脑梗死发生后,无论是灰质还是白质,无论是前循
2、环还是后循环均存在缺血半暗带。半暗带与中心梗塞灶的距离各文献报道不一,一般在 1.0-1.5 cm之间,依梗塞程度、梗塞时间和个体差异而定。赵静玉等四研究发现脑梗死在超急性期及急性期存在缺血半暗带,半暗带范围为病灶旁 3 mm 区,亚急性期无缺血半暗带。3.存在时间:多数专家认为在 24 小时以内4.影像学检查:CT 灌注成像、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 其中临床常用的是 MRI 下面重点介绍一下 MRI1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是基于水分子的弥散运动原理的成像。分子弥散程度用弥散系数 D 来表示,其变化与水分子扩散速率呈正比。DW
3、 工主要用于急性和超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缺血后数分钟即可显示出异常高信号,而且信号随 D 值增加而不断升高,表现在 ADC 图上呈低信号,而亚急性晚期、慢性期其信号呈现假正常化,甚至升高。磁共振灌注成像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通过注射对比剂,然后通过动态的回声倾斜度平面成像序列获得,PWI 改变早于 DWI 可以在 1. 4 s 内显示整个大脑的血供情况, 提供组织血流动力学信息,灌注参数包括:相对脑血容量 (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nmCBV 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1
4、oW CBF)相对最大峰值时间和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 等,其中 MTT 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指标。测定较 CTP 准确性稍差。相对最大峰值时间延迟4 和 MTT 10 s 就可诊断为缺血半暗带,其敏感度和特异度达到 70%以上。5.代谢变化,现代文献认为半暗带存在独特的代谢变化,代谢变化之一就是葡萄糖的代谢率升高;白细胞浸润与半暗带的实验发现,局灶脑缺血后第 3天,大量的 T 细胞和某些巨噬细胞已经渗入到缺血周边区,但中心区尚无细胞渗入,这些细胞在第沃时仍继续增加;不同的研究显示梗塞周边有热休克蛋白。6.转归:半暗带的转化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梗塞的不断扩大逐渐波及并取代半暗带;二是半暗带中存在的“神经元坏死小岛”逐渐扩大并与梗塞区融合,使梗塞扩大,半暗带变窄。很多具有脑保护作用的药物在局灶脑缺血时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半暗带,促进其向正常组织转化。其中抓住有效时机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