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关于落实处方管理办法和处方常用药品通用名目录调研内容的汇报一、 处方管理办法和处方常用药品通用名目录相关制度建立及落实情况(一)为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我院于 2007 年 5 月初下发了(院办200738 号) ,成立了领导及工作机构;医务科和药剂科共同制订了。(二)我院建立了新进人员需进行处方管理办法等药事管理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制度;对全员医师及药师进行了处方管理办法 、抗菌药物分线使用、精麻药品使用规范等知识培训,并进行了考试考核。(三)我院严格对照省直挂网目录,并按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药品。(四)我院基本用药目录信息在门诊大厅有电子屏幕滚动公示;医院基本
2、用药供应目录手册医师人手一册,供医师和患者选用。(五)我院药事委员会依据医院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及中国药典 、 临床用药须知 、 新编药物学 、药品说明等资料编写了chyy 实用药物手册 。(六)我院建立了处方点评制度,院办200738 号附件:、。(七)依据规定随机抽查处方,登记并定期与不定期通报不合理处方。(八)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药学部门进行了抗菌药物分线使用培训,为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监控,每月全院通报使用金额和数量前 20 名的抗菌药物,以及各科室使用抗菌药物前 20 名的科室,提出警示,提供药事决策依据;院感控及检验部门每季通报、于全院,提倡加强感染的病原学检测及药敏性实验,为
3、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建议。(九)药学人员按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基本做到“四查十对” ;能够做到核发双签字。(十)我院加强全院合理用药知识的宣教工作:每月编辑一院药讯 ,不定期发放药品不良反应通报宣传合理用药知识;每季进行处方抽查点评,对不合理处方进行通报、纠正、处罚;药品使用预警制度:每月对抗菌药物前20 名、心脑血管药物前 10 名、其他类药物前 10 名进行使用动态监控及超常预警,并提出控制建议和干预措施;医务部门每月定期按病历书写规范等规范,抽调专家对出院病历进行评价,对不合格的进行通报整改,并与科室的综合考核挂钩,促进合理用药。(十一)我院处方格式依据安徽省卫生厅卫医秘2007529
4、号文件规定,进行印制使用,符合规定要求。(十二)依据处方管理办法规定,我院处方保存:普通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保存期限为 1 年,医疗用毒性药品、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 2 年,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 3 年;处方借转、销毁办理也符合药事管理手续。(十三)按处方管理办法规定,我院药品采购基本符合同一通用名称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 2 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不超过2 种。2二、 处方管理办法和处方常用药品通用名目录执行情况评价指标(一)处方评价指标评价指标2006 年(第四季度) 2007 年(第四季度)备 注不合理处方数4 1不合理处方率(%)13.3%
5、 3.3%平均处方金额(元) 124.87 107.71平均单处方金额(元) 124.87 107.71药品通用名使用率(%) 46.7% 96.7%处方合格率(%)46.7% 90%(二)药品使用评价指标评价指标2006 年(第四季度) 2007 年(第四季度)备 注药品收入(万元)1296.76 1662.56药品占总医疗收入比例(%) 49% 47.61%抗菌药物使用率(%) 46.7% 43.3%营养药品使用率(%) 13.3% 3.3%单品种药品用药总量(万元) 1.66 2.17单品种抗菌药物用药量(万元,青霉素、庆大霉素、林可霉素等除外)4.72 6.21每次就诊平均用药品种数(
6、个) 3.3 3就诊使用抗菌药的百分率(%) 46.7% 43.3%就诊使用注射剂的百分率(%) 567% 50%(三) 2006 年 4 月 1 日2007 年 4 月 30 日期间,医师/药师违规开具/调剂处罚人数 278 人(次) ;2007 年 5 月 1 日以后,医师/药师违规开具/调剂处罚人数 18 人(次) ;三、在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和处方常用药品通用名目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何建议?(一)执行办法过程中的难点(1)医嘱单纳入处方管理问题 我院目前药品录入调配用了 His 系统,医师住院医嘱由护士录入电脑,再发送到住院药房,集中打印出来后进行调配发放。这样药师是无法审核处方的,包括
7、护士有无录错都难以知晓,只能事后审查处方合理用药。如果将医嘱单纳3入处方管理,现在的工作流程需要变,而且各病区必须配备专职临床药师,目前执行起来很困难。建议多方面多渠道培养专科临床药师并实施此项制度。(2) “药品通用名” “一品两规”理解问题 实践中有的药品通用名偏长如: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针等,给处方书写、录入带来不便,如能以习惯名称替代为好,但卫生部公布的药品习惯名称目录至今难以出台。 处方常用药品通用名目录1029 种中部分通用名有重复如:多西紫杉醇与多西他赛,建议同时考虑跟医保、新农合报销目录的配套问题,目录名称统一才能让政策畅通实行。办法第十六条
8、:医疗机构应当按照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药品。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 2 种。因特殊诊疗需要使用其他剂型和剂量规格药品的情况外。特殊诊疗需要的难以明确掌握,建议应有个凡例或实施细则说明,如:儿童使用规格、胰岛素制剂、肠内肠外营养剂应适度放宽,以保证患者利益、保证临床需要。(3)药品说明书以外的用法问题办法第六条(九):“医师应当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但是在临床实践中,经常会有药品说明书以外的
9、用法出现,医师和药师对此是进退两难,一方面按照赫尔辛基宣言:“若医生认为新的治疗方法能够治愈疾病、恢复健康或缓解痛苦,那么医生有权使用新的治疗方法” ,在医疗医师使用药品说明书以外的用法并不违背医学伦理道德,况且不少药品的新适应症也是实践中发现的。另一方面医疗行业是一个风险行业,任何医疗方案和药品使用都可能有副作用,现在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都在提高,一旦治疗中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就会引起医疗纠纷。建议办法对此有个明确可行的规定为好。(4)处方一般限定剂量的把握问题办法第十九条:“处方一般不得超过 7 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 3 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
10、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慢性病、老年病、特殊情况范围未明确,实践中也经常有取一个月用药并未注明理由的情况发生,建议应有个凡例或实施细则说明,避免医药、药患矛盾,以方便患者,有利于用药安全与控制大处方。(5)处方点评制度实施问题影响药物合理使用的因素很多,并且是互相关联的,点评处方如不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处方评价标准,如不院领导重视,各涉药部门配合支持,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等工作很难落到实处。建议建立省市县统一处方评价标准与组织体系,加强处方质控人员的培训与交流,加大处方评价工作的考评与督查。(二) 现阶段药学人员整体学历偏低,且学历知识与技术结构不合理,调剂处方时要真正做到“四查十对”尚有一定难度,建议加强在职药学人员的培训与继续教育,重视药学学科建设,支持鼓励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以适应办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七条、第四十条赋予药师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