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爱 莲 说》中考考点完全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224019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 莲 说》中考考点完全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爱 莲 说》中考考点完全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爱 莲 说(八上) (宋)周敦颐一、原文及重点词.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甚:非常。 )蕃(蕃: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独:只。染:沾染、污秽) ,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清涟: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益:更,更加)清,亭亭净植。 (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树立。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而:却。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宜:应当。 )乎众矣。二

2、、译文及重点句翻译: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 (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 (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三、注音:颐(y)蕃(fn) 淤(y) 濯(zhu) 蔓(mn) 亵(xi) 噫

3、(y) 鲜(xin)四、积累1、 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北宋哲学家。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一种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活泼,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2、 爱莲说中体现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咏莲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3、描写莲高洁质朴(或生长环境)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此句经常被后人引用表示洁身自好。与之相反的常见的一句话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4、象征君子的特点正直,豁达大度(或描写莲的外在形象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5、比喻君子美名远播(或描写莲的芬芳气味)的句子:香远益清。6、描写莲的高洁风度的句子:亭亭净植。7、文中最能概括莲

4、花高贵品质(或本文的中心句)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五、词类活用:1、不蔓不枝。蔓:长枝蔓。枝:生枝节(或长枝节) 。2、香远益清。远: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清:显得清幽。六、一词多义:陶后鲜有闻 (少) 中通外直 (外面、外表)鲜 外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鲜艳) 遂于外人间隔(桃花源以外)远 香远益清 (远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距离长)水陆草木之花 (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表示舒缓语气,无实际意义)之 无丝竹之乱耳 (表示舒缓语气,无实际意义)孔子云:何陋之有 (表示强烈反问,无实际意义)渔人甚异之 (它,代词,指桃花林的奇景)七、内容分析:1、 陋室铭和爱莲说都运用了托物言志

5、写作手法。2、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主旨)3、 爱莲说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作用是衬托莲的高洁可爱的品质。4、指出下面水陆草木之花所比拟的对象。菊: 隐士 牡丹: 富贵者 莲 : 君子 5、作者认为“莲“象征君子,那么君子应具备哪些品质呢?答:不追逐名利,不贪图富贵,不与浑浊的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6、第一段中的两个“独“字既表现作者倚世独立的,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又表明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感叹表达作者对追求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8、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

6、和赞美寄寓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主旨)9、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对偶)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反问)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排比)10、学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 说说你最喜爱哪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原因。举例:我喜欢梅,因为它是花中志士,坚贞不屈。 我喜欢 ,因为 。11、文章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举例: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这两种情况都存在。 这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但环境不起决定作用,关键还是看个人能否把握自己。 (点拨:围绕“人与环境“的关系谈即可。)12、学习爱莲说一文有什么现实意义?提示:学习君子之德,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做合格公民等。 (言之有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