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原因和意义是什么?P148-152) 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它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 3)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从由此引发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为什么必须坚持改
2、革的正确方向? (1)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是领导的倡导者、推动者、领导者,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取决于党,取决于党的领导; (2)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涉及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涉及许多重大关系的协调和处理。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3)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什么?如何? (1)要实施更为主动的开放战略; (2)要以开放促发展; (3)既要借鉴其他
3、文明,也要推动中国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4)要树立开放条件下的安全观,在扩大开放中维护国家安全; (5)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竞争的新优势。为什么:近 30 年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要更好地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时并举、相互促进的开发战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自由,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如何:(1)树立开放的安全观,切实提高经济安全保障能力,要坚持底线思维,守住核心利益; (2)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在开放中壮大软硬实力,劣实经济安全的根基; (3)做到预防为主、应急为辅,把安全工作前置;
4、(4)采取综合对策,既要注重传统安全,又要注重非传统安全; (5)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要正确处理把握好那些重大关系(1)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2)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3)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为什么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1、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充分表明了我国对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强烈责任感。2、是在科学总结我国 20 多年对外开放的经验和深刻认识世界发展大势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3、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涉及许多领域,内涵十分丰富,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对外开
5、放方针。第八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原因: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突破和创新(1)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能够兼容。(2)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
6、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馆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社会主
7、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意义: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1、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
8、法实施2、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3、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4、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5、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6、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第九章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是和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的精神支柱。第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9、历史任务之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第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内涵和意义内涵: (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两制并存。祖国统一后,大陆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港、澳、台地区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并存。“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
10、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在“一国”之内,“两种制度”只有相互尊重、相互借鉴,才能和谐并存、共同发展; (3)高度自治。祖国统一后,依法在港、澳、台设立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坚决反对外国势力努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意义: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1、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第一,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第二,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共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宗旨; 第三,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 第四,两岸双方要着眼大局,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不仅要求同存异,更应努力聚同化异,不断增进政治互信; 第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家一起来干。第十章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内涵和意义)?内涵: (1)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
12、界和平; (2)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 (3)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4)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意义: (1)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2)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3)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4)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5)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3、如何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1)要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
13、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2)要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 (3)要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4)要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总之,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依靠自己的力量,不容许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尊严和主权。(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
14、的原则。这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把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前途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前途紧密结合起来。第十一章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1) 一切为了人民: 第一,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 第二,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第三,一切为了人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2) 实现共同富裕: 第一, 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 第二,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第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3)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在新的历史条件
15、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1)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2)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3)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 为什么说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1)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是新的社会阶层产生的重要条件; (2)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使社会的劳动分工日益精细,为新的阶层的出现提供了从业条件; (3)产业结构的变化,促成了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怎样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 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
16、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 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 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 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什么说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第一,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二,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提高依法治国水平; 第三,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如何理解全面从严治党及其重大意义? 1)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经验; 2)是我们党应对国际国内风险考验、完成党的执政使
17、命的客观需要; 3)是我们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4)“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内容,对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2)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 1)思想建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原则; 2)思想建党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3)制度建党是从严治党的根本之道; 4)思想教育要结合落实制度规定来执行。要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称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要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称为制度建党的过程。(3)必须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 (4)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是从严治党的重中之重。反对腐败、建设廉政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必须坚持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以坚决的态度重拳反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