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绪论 第一章,第二章.ppt.ppt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8222647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PPT 页数:232 大小:13.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绪论 第一章,第二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2页
绪论 第一章,第二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2页
绪论 第一章,第二章.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2页
绪论 第一章,第二章.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2页
绪论 第一章,第二章.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鱼类形态分类学,陈红菊 动科院2#107 13695385736 QQ: 619121653,参考书,主要参考书: 1. 鱼类分类学王以康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58 2.鲤鱼解剖秉志 科学出版社 1960 3.白鲢系统解剖孟庆闻,苏锦祥 . 科学出版社 1960 4. 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鱼类 伍献文等 科学出版社1964 5. 中国鲤科鱼类志 (上下册) 伍献文等 科学出版社 1964 6. 鱼类比较解剖 孟庆闻,苏锦祥 . 科学出版社 1987 7. 鱼类学 (上下册)孟庆闻,苏锦祥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 8。鱼类学杨干荣主编,华中农业大学水产系编印,1988。 9鱼类学与海水鱼

2、类增养殖,苏锦祥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10. 中国动物志 鱼类部分乐佩琦 科学出版社 2000 11. 鱼类学 谢从新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绪论 第一节 鱼类学的定义、 范畴和任务 一.什么是鱼,1.区分下列“鱼”是不是鱼 鳄鱼 甲鱼 ,鲸鱼, 娃娃鱼(大鲵),墨鱼 鲍鱼 鱿鱼,鲎鱼,星鱼,2.鱼的特征 (1)终生生活在水里,变温动物 (2)通常用鳃呼吸 (3)用鳍游泳和维持身体平衡 (4)大多数体被鳞片,3.定义: 鱼是指一群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变温脊椎动物,通常用鳃呼吸,用鳍协助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大多数鱼体被鳞片,二 鱼形动物,1.与鱼不同点无颌无颌类;鳃囊状囊鳃类无偶鳍

3、内骨骼不发达2.与鱼相同点:体形似鱼水生鳃呼吸,三 鱼的分类地位,1.鱼种类: 脊椎动物:38000种; 鱼类:20000多种 我国:海水鱼1700种,淡水鱼:800种 2分类地位: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亚门 圆口纲 ?植物界 ( 等14个门) 头索动物亚门 鱼纲微生物界 脊椎动物亚门 两栖纲爬行纲较原始的脊椎动物 鸟纲哺乳纲 3.原始性 (1)体型特殊:无颈部(2) 脊椎骨分化简单(3) 肌肉分节(4) 单循环,四 鱼类学定义和研究范畴,1.定义:是动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专门研究鱼类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生理机能和地理分布,以及化石鱼类和现代鱼类系统分类的科学。 2.研究

4、范畴 鱼类形态学 鱼类分类学 鱼类生理学 鱼类生态学 鱼类发生学 古鱼类学经济鱼类学,3. 在本门课程中主要讲述内容包括二部分: 形态学部分掌握代表性鱼类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特征,重点掌握各系统和器官的解剖位置、形态特征及其在不同类群间的变异,以及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在研究鱼类分类和进化上的意义。 分类学部分掌握鱼类分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研究方法和鱼类分类系统,掌握鱼类系统演化、亲缘关系及 多样性,重点掌握淡水主要经济鱼类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及其经济意义。,五 鱼类学的基本任务,简而言之,就是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水产品。 鱼肉与其他食物的蛋白质含量比较此外,脂肪、P、C

5、a、AA、Vitamin含量都相当高。 除鲜食外,还可加工腌制:熏鱼,腌鱼。 鱼肚:长吻鮠的鳔十分肥厚。湖北石首特产(笔架鱼肚) 制胶:长江鲟鱼的鳔和脊索,良好的黏附剂。 鱼粉:小杂鱼和加工下脚料。,第二节 鱼类学的发展简史,1.国外的发展概况 公元前3百多年,希腊 亚里士多德 动物史 以后宗教阻碍了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十四、十五世纪)人为分类 十七世纪:人为分类 自然分类 十八世纪:林萘的双名法 十九世纪:形态学和分类学都有了更大的发展分类系统接近现在的分类系统,许多鱼类学 工作者都有著作。,2.我国的鱼类发展史前475年 范蠡 唐朝:单养混养:“食鲤(李)犯君”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 后来

6、发展不快 二十世纪有所研究 建国后,鱼类学迅速发展 朱元鼎,伍献文;张春霖;孟庆闻;王以康;秉志等,朱元鼎:(水产大学有一条元鼎路) 1元鼎骨(咽喉齿),奠定鲤科鱼类的分类基础。 2 软骨鱼类侧线系统:对软骨鱼类分类系统进行了修正。 伍献文:(中科院武汉水生所) 著名的鲤形目鱼类的分类学家,1964年出版了中国鲤科鱼类志。,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我国的鱼类学研究已远远跨越了纯形态学分类,新技术、新观念的引进,使鱼类学研究有了新的内容、新的生命。开展分类区系、系统发育、生物地理学、进化生物学、生物多样性、生物资源等领域的研究中,除了保留原有的形态解剖学的方法外,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

7、、生物物理学、生物数学等学科的参与,给鱼类学研究输入了新的内涵和新的手段。,3.鱼类学研究的进展分类学:人为分类 自然分类 从单纯的分类区系研究 系统演化方面的研究 在先进仪器的配合下,朝鱼类生态学,鱼类资 源数量变动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海洋捕捞 栽培渔业,4. 鱼类的起源与演化,古代四大鱼类: 无颌类 七鳃鳗类 盲鳗类盾皮鱼类 软骨鱼类硬骨鱼类板鳃类 软骨鱼类 银鲛类硬骨鱼类 现生各种硬骨鱼类,演化为,演化为,演化为,演化为,?,起源: 最早的鱼类化石证据出现在地质史上的奥陶纪的初期 ,距今约四亿三千万年,得到的仅是鳞等支离破碎的材料。一直到志留纪(距今约三亿六千万年)晚期 ,才足够完

8、整地提供关于化石结构及早期脊椎动物关系的概念。 泥盆纪(距今约三亿二千万年)为鱼类的初生时代 ,此纪获得了许多关于古代鱼类的化石材料,各种材料古今鱼类已经出现。 中生代的侏罗纪及白垩纪(距今约一亿三千万年到一亿六千三百万年)为鱼类的中兴时代 ,现代鱼类的各个类群在那时多数已有代表出现或能找到相互间的关系。,新生代的第三纪(距今约七千万年)达到鱼类发展史的全盛时代 。各类群鱼类十分繁盛,成为脊椎动物的第一大纲。 从鱼类的初生时代(泥盆纪)所获取的化石材料分析,已经可以将当时的鱼形动物及鱼类分为四大类:无颌类、盾皮类、软骨鱼类及 硬骨鱼类。,演化,1、无颌类 Agnatha 无颌类被公认为最早的脊

9、椎动物,其特征是没有上下颌,鳃呈囊状,无真正的偶鳍 。到上泥盆纪多数无颌鱼类已绝灭,仅有少数 种类延续至今,即圆口类。 无颌类可以分为两大类: 甲胄鱼类(纲):为最原始的脊椎动物,大概开始于奥陶 纪,古时甲胄鱼类与同时存在的有颌鱼类间发生的生存竞争中失败了,到泥盆纪末期,甲胄鱼类多数已灭亡。 圆口鱼类(纲): 圆口类一般认为由甲胄类的缺甲鱼类演化形成。,2、盾皮鱼类 Placoderma,盾皮鱼类为最古老的有颌类,在上志留纪和下泥盆纪出现,到泥盆纪末多数已绝灭,古生代末就全部灭绝。 盾皮鱼类是有鳃盖的鱼类,有些种类全身被骨甲,头甲和躯甲由关节相连接;有的种类有头甲和胸甲,身体后部却由骨质圆鳞覆

10、盖。目前,一般认为软骨鱼类及硬骨鱼类都是由盾皮鱼类演化而来,它们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在进化地位上是平行的,但至今尚未发现盾皮鱼类到软骨鱼类或硬骨鱼类的直接祖先。因此,有的学者持不同的看法。推测软骨鱼类及硬骨鱼类的祖先是一些更古老的而 且尚未发现的盾皮鱼类。,3、软骨鱼类 Chondrichthyes,软骨鱼类在泥盆纪已分为板鳃类和全头类,到二叠纪由于发生第三次冰川时期,大量软骨鱼类遭到灭亡。到了中生代侏罗纪, 板鳃类逐渐兴盛,演化出鲨类和鳐类 2 支,而全头类却衰落,仅留下银鲛类的少数种类。,4、硬骨鱼类,硬骨鱼类最早出现于中泥盆纪的淡水沉积中,最古老的硬骨鱼类为古鳕目鱼类,如古鳕鱼 ,由古鳕

11、类演化出辐鳍鱼类的软骨硬鳞类全骨类及真骨鱼类。 硬骨鱼类演化的另一个分支为内鼻孔鱼类(肉鳍鱼类 ),最早出现于泥盆纪,原始类型的代表为双鳍鱼及骨鳞鱼,由双鳍鱼发展到肺鱼类,在晚泥盆纪和石炭纪是盛期,只有少数留存至今;由骨鳞鱼演化出总鳍鱼类,到二叠纪衰亡。现存仅有腔棘鱼目,矛尾鱼科,矛尾鱼, 1938 年在南非发现第一尾。 总鳍鱼类是最早的两栖类的直接祖先,由它们发展出陆生脊椎动物。 (?),5.现存鱼类分类纲要,圆口纲 七鳃鳗目盲鳗目 软骨鱼纲 板鳃亚纲:57对鳃裂,直接开口于体外 侧孔总目:鲨类下孔总目:鳐、魟、鲼全头亚纲 硬骨鱼纲 肉鳍亚纲 总鳍总目: 矛尾鱼肺鱼总目: 肺鱼辐鳍亚纲:硬鳞

12、总目、鲱形总目、骨舌鱼总目、鳗鲡总目、鲤形总目、 银汉鱼总目、鲑鲈总目、鲈形总目、 蟾鱼总目,我国鱼类资源分布简介,共2000多种, 1700 多种: 海水800多种: 淡水 海水鱼:有经济价值的200多种 淡水鱼:鲤形目占90左右许多种类分布广:四大家鱼、鲤、鲫、鳊、鲂、鲌,泰渔民钓获世界最重鲤鱼 远超磅秤称量范围,新华网2007年7月19日电:供职于泰国某垂钓俱乐部的渔民基克近日从曼谷著名的商业钓塘邦萨姆兰湖里钓起一头超大鲤鱼。鱼出水后还不断扇动自己的大尾巴,基克和同伴好不容易才控制住它。一称,发现100公斤的磅秤一下指向了最大刻度。基克估计它重约116公斤。 据悉,包括金鱼在内,此前世界

13、上最重的鲤鱼科鱼类的体重纪录是40公斤,泰国渔民基克捕获的这只巨鲤个头大得惊人,第一篇 鱼类的形态部分 第一章 鱼类的外部形态 第二章 皮肤及其衍生物 第三章 骨骼系统 第四章 肌肉系统 第五章 消化系统 第六章 呼吸系统 第七章 循环系统 第八章 尿殖系统 第九章 神经系统 第十章 感觉器官 第十一章 内分泌器官第二篇 鱼类的分类部分 第一章 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第二章 圆口纲 第三章 软骨鱼纲 第四章 硬骨鱼纲,第一章 鱼类的外部形态,外部轮廓:通常纺锤形 流线型,鱼适应环境的方面:,2,1,4,5,3,体表光滑,细小致密的鳞片,润滑的粘液,尖细的吻部,完全可以闭合的口,严密镶嵌的眼,

14、紧密闭拢无缝的鳃盖,均适于鱼挺水前进,坚强有力的尾柄,新月型似的尾鳍,使其行动迅速。,第一节 鱼体外部分区及测量,一、分区:头、躯干、尾 头与躯干部分界:1.有鳃盖的硬骨鱼类:以鳃盖骨为界;2.无鳃盖的圆口类和板鳃类等,最后一对鳃孔(板鳃类)躯干与尾部分界:1.肛门或尿殖孔,2.体腔末端或最前一枚具脉弓的椎骨(肛门特别前移的) 二、各部分测量 鱼体的测量项目很多,可根据需要选择决定,下面几个是常规测量项目。,1、全长:吻端到尾鳍末端的直线长度。 2、体长(标准长):吻端到尾鳍基部或最后一椎骨后缘的长度。 3、体高:身体的 最大高度。 4、头长:吻端到鳃盖骨或最后一鳃孔后缘的长度。 5、吻长:眼

15、前缘到吻端的直线长度。 6、眼径:沿 鱼体纵轴方向眼的直径。 7、眼间距:两眼间的最短距离。 8、眼后头长:头在眼以后的长度。 眼后缘到主鳃盖骨后缘的直线长度。 9、尾柄高:尾柄部分 的最低高度。 10、尾柄长:臀鳍基部后缘到尾鳍基部或最后一椎骨后缘的长度。,软骨鱼类-白斑星鲨,第二节 鱼类的体型 一.体轴: 头尾轴,背腹轴,左右轴鱼类身体是左右对称的(少数种类除外),有三个体轴。 1. 头尾轴(主轴,第一轴):头部到尾部末端纵贯体躯中央的一根轴线 2. 背腹轴:(矢轴,第二轴,纵轴):与头尾轴垂直通过身体最高处贯穿背腹。 3. 左右轴:(侧轴,第三轴,横轴):贯穿身体中心而与头尾轴和背腹轴垂

16、直的一根轴线。 根据轴的长短确定鱼的体型。大多数的可归纳为四种基本类型。,二 体型:四种基本体型,1.纺锤型: 最常见的体型,身体梭形,头尾轴背腹轴左右轴,头尾稍尖细,中段肥大,这种体型适于减低水的阻力,便于鱼体在水中游泳。此类型鱼大多能持久而快速地游动,有很多是大洋性长距离洄游的鱼类,一般生活于水的上层,适用于围网作业,也可用流刺网捕捞。如:四大家鱼,鱼感 鱼、鲤,海:鲐鱼、 金枪鱼。,金枪鱼,鳡鱼,2侧扁型:体高而侧扁,侧面看似菱形,头尾轴缩短,背腹轴延长,左右轴仍为最短,一般行动不敏捷,较少长距离洄游,多用拖网捕捞,也可用流刺网、拉网捕捞。如:团头鲂、鳊,海:鲳鱼、菱鲷。(自我保护措施:虽行动迟缓,但体型较高,凶猛鱼类无法将其吞掉而得以正常生存下来)。,团头鲂,银鲳,卵圆鲳鱼参,红罗非鱼,3平扁型:较之上类,头尾轴差不多,背腹轴最短,左右轴特别延长,大多栖息于水底,行动迟缓,常用拖网捕捞。如:淡水中的 鳍鳅类,海: 鳐。,黑鱼安 鱼康,何氏鳐,鲼,魟,4圆筒型:头尾轴特别延长,背腹轴,左右轴特别小,身体细长而尾尖细,此类型行动不甚敏捷,善于穿隙钻泥,如鳗鲡、黄鳝。,鳗鲡,黄鳝,研究鱼类的体型,不只是单纯地看鱼什么样子,而且研究和了解鱼类的体型特点,对鱼的选种培育新品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