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热强钢镍基耐热合金新型耐热合金,第6章 耐热钢和耐热合金,6.1 基本概念,1. 蒸汽锅炉、蒸汽涡轮或燃气涡轮;2. 喷气发动机、内燃机;3. 加热炉构件。它们都在高温下工作,并承受各种载荷,如拉伸、弯曲、扭转、疲劳等,有的零件还承受冲击载荷。除此之外,钢件在工作时还与高温蒸汽、空气或燃气相接触,表面要发生高温氧化或燃气腐蚀。,一、耐热钢和耐热合金的用途,6.1 基本概念,1. 高温抗氧化性(耐热不起皮性)由于高温要引起表面的剧烈氧化、腐蚀。2. 高温强度在高温下具有足够的强度、疲劳强度和相应的塑性,不发生大量的变形或断裂。3. 高温组织稳定性及强化机制在高温下的有效性由于在高温下工作,钢
2、和合金将发生原子扩散过程,并引起组织的不断变化。4. 在高温温度场中要有大的热传导性,小的热膨胀性。5. 良好的工艺性能如铸造、热加工、焊接、冲压等性能,二、耐热钢和耐热合金的性能要求,6.1 概 述,三、金属的抗氧化性,铁氧化物类型有FeO、Fe2O3、Fe3O4三种。FeO:结构疏松,Fe离子容易通过FeO膜向外扩散,O离子由表向里扩散。冷却分解,发生相变应力,结合力弱,易剥落;Fe2O3、Fe3O4:结构致密,和基体结合好。,1. 铁的氧化过程和保护膜,形 成 规 律,570以下,氧化膜由Fe2O3和Fe3O4组成;570以上,氧化膜由Fe2O3、Fe3O4和FeO氧化物组 成,约1:1
3、0:100。570以上铁的氧化过程大大地加速。,2. 金属的氧化规律取决于化学反应的速度和原子扩散的速度。 (1)直线关系氧化膜不完整、不连续时,如氧化物体积较小的Mg、Na、Ca等。y=Kt+A 氧化速度为一恒定值y氧化膜厚度;t时间;K、A常数 (2)抛物线关系氧化膜覆盖金属表面,膜层中可进行离子的扩散,如Fe、Co、Ni、Cu、Mn等形成的氧化膜。y2=Kt+A (3)对数规律氧化膜不仅覆盖金属表面,而且膜层中离子扩散较困难,如Cr、Al、Si等元素形成的氧化膜。y=lnKt,6.1 概 述,四、提高钢抗氧化性的途径,1、加入合金元素降低氧化膜中的扩散,6.1 概 述,基体金属(A)、合
4、金元素(B)在氧化时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形成A的氧化物中含有B离子; 形成B的氧化物中含有A离子; A、B各自形成氧化物。,加入不同的合金元素会改变钢表面氧化膜的结构和性质。,6.1 概 述,在P型半导体中(金属离子空位)加入低价合金元素离子,由于低 价元素对静电场的平衡贡献少,可由更多的金属离子植入空位,使 氧化膜中金属离子空位浓度降低,因而通过空位的传导被减弱,金 属抗氧化性将提高。,在N型半导体中加入较高价的合金元素离子,也会导致阴离子空位的降低,使氧离子传导性削弱,钢的抗氧化性也将提高。,2、提高钢氧化膜稳定性,6.1 概 述,途 径,FeO的形成温度;既FeO的形成温度,又优先形成稳
5、定氧化物:Cr、 Al、Si。,如:1.03%Cr,FeO形成温度为600;1.14%Si, FeO形成温度为750 ;Cr、Al量高时,钢的表面可生成致密的Cr2O3 或Al2O3保护膜。,3、形成致密、稳定的氧化膜,4、加入少量稀土金属或碱土金属提高耐热钢和耐热合金的抗氧化能力,特别在1000以上,使高温下晶界优先氧化的现象几乎消失。,6.1 概 述,Cr、Al、Si、Ti等,逐步形成以合金元素氧化物为 主的氧化膜,如致密、稳定的Al2O3、SiO2、Cr2O3等。,五、钢的热强性,金属零件在高温下长时间承受负荷时,有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的失效: 在远低于b的应力作用下,抗拉强度与塑性会随持
6、续时间的增长而显著降低,产生断裂; 在工作应力低于s的情况下,工件会连续而缓慢地发生塑性变形,导致失效。,耐热钢软化的因素,原子间结合力(最根本的原因)。 T,扩散加快,组织由亚稳态向稳定态过渡,如第二相聚集长(弥散强化消失)等,都导致钢的软化。,6.1 概 述,1. 高温下的金属变形机制室温下:滑移变形机制。晶界强度晶内强度,细晶强化。高温下:扩散形变机制。,(1)与时间有关;(2)扩散易通过晶界进行,晶界强度晶内强度。粗晶粒钢高温强度高于细晶粒钢。,扩散形变机制,6.1 概 述,2、钢的热强性能指标(1)蠕变及蠕变极限,蠕变:金属在一定温度和静载荷长时间的作用下,发生缓慢的塑性变形的现象。
7、碳钢当T300,合金钢当T400时,在一定静载荷作用下,都会产生蠕变,温度越高,蠕变现象越严重。,6.1 概 述,蠕变极限:又称蠕变强度,是表示金属蠕变抗力大小的指标。蠕变极限表示在给定温度下,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规定变形量时所能承受的应力。,(2)持久强度,(3)高温疲劳强度,(4)持久寿命,持久寿命是指在某一定温度和规定应力作用下,从作用开始时间到拉断的时间。通常温度越高、应力越大,持久寿命越低。,高温疲劳寿命是指温度高于0.5Tm或在再结晶温度以上时出现疲劳的现象。在高温疲劳时只有条件疲劳极限,即把在某一规定的循环次数(一般采用107108次)下而不断裂时的最大应力作为疲劳极限。,6.1 概
8、 述,持久强度:在一定温度下,在规定时间内材料断裂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蠕变强度和持久强度都是反映材料高温性能的重要指标,其区别仅在于侧重点不同,两种指标的适用情况也不同。 蠕变强度是考虑材料在高温下对塑性变形的抗力, 持久强度则主要考虑材料在长期使用下的断裂破坏抗力,两者之间并无定量关系。一般来说,对于高温塑性好的材料,持 /蠕 比值较高;而高温易于脆断的材料,持 /蠕 的比值较低。在设计中一般以选用比值较高的材料为宜。,6.1 概 述,(5)应力松弛,金属应力松弛是在具有恒定总变形的零件中,随时间延长而自行降低应力的现象。,高温拉应力,原子易于扩散,在工程应用中需要知道零件在高温工作一段时
9、间后还存在多少“残余应力”,是否会因紧固松弛而发生泄漏现象。对于紧固件往往需要一定的预紧应力,一般规定为300MPa左右。,6.1 概 述,蒸汽管道螺栓需要经常拧紧,经过有段时间后,弹性变 形成了塑性变形,从而使应 力不断降低。,六、提高热强性的途径,1、强化基体,表征金属原子间结合力大小的是金属的熔点。熔点越高,金属原子 间结合越强。工业上铁基、镍基、钼基耐热合金的熔点依次升高。,金属或合金的晶格类型也与原子间结合力有关。fcc-Febcc-Fe, 所以奥氏体型钢要比F型钢、M型钢、P型钢的蠕变抗力高。,对于已选用的基体,还可通过固溶强化提高原子间结合力,提高 其蠕变极限。 因为: 固溶体使
10、原子间结合力增强,Mo、Cr、Mn、Si作用较大; 由于原子尺寸的不同,在晶体中造成了局部的点阵畸变和应力场, 导致溶质原子在位错附近形成气团,从而增加了位错运动阻力,提 高了蠕变抗力。,6.1 概 述,2、强化晶界,在高温下,晶界的强度将不同程度地降低,所以在耐热钢中不是追求细化晶粒强化,而是“适当地粗化”晶粒以减少薄弱的晶界数量,从而提高蠕变抗力。但是晶粒也不能过大,否则会增大脆性。与此同时,还可采用合适的合金化措施,进一步强化晶界。,6.1 概 述,净化晶界:杂质易偏聚在晶界,形成易熔夹杂物晶 界强度。Re、B优先结合杂质,形成高熔点化合物,异质 晶核从晶界转入晶内。,填充空位:晶界上空
11、位多,原子易快速扩散。B易偏聚 在晶界晶界空位。,3、弥散强化, 时效析出的弥散相大多是各种类型的碳化物和金属间化合物。 在合金中加入难熔的弥散化合物、氧化物、硼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等,能获得比较好的效果,可将金属材料的使用温度提高到(0.800.85)Tm。,6.1 概 述,弥散质点位错运动,强度有效性和程度的关键 是质点的性质、大小、分布、稳定性。,4、热处理,珠光体耐热钢进行热处理:获得需要的晶粒度;改善强化相的分布状态。持久强度:马氏体高温回火组织粒状贝氏体高温回火组织铁素体+珠光体组织。,6.1 概 述,七、耐热钢的合金化,6.1 概 述,Cr:钢抗氧化性的主要元素,形成致密而稳定的
12、 Cr2O3,T,Cr。如600650,需要5%Cr;800时,为12%Cr。产生固溶强化,钢的持久强度和蠕变极限,Mo、W:低合金热强性的重要元素。溶入基体起 固溶强化作用,能提高钢的再结晶温度,也能析出 稳定相,从而提高热强性。,6.1 概 述,Al:抗氧化性的有效元素。在1000时,6%Al18%Cr的水平。冶金工艺 性,使钢变脆。不能单独加入,作为辅助合金化元素。,Si:抗氧化性的辅助元素,其效果比Al还要有效。 在铬钢中可用Si代替部分Cr。但Si不能提高钢的热强 性,当Si超过3%时会使钢的室温塑性急剧降低,脆 性大。并且Si促进石墨化,使碳化物易于聚集长大。 所以,一般Si含量在
13、2%3%。,C:较低温度时可强化钢;较高温度下,钢的蠕变是以扩散塑性变形为主,碳 促进了Fe原子的自扩散,起了不利作用。并且高温下形 成的碳化物易聚集长大,碳含量高的耐热钢容易产生石 墨化,降低钢的热强性。耐热钢中碳含量。,Ni:形成奥氏体基体,改善工艺性能和热强性。,6.1 概 述,Ti、Nb、V:形成稳定K,钢松弛稳定性,热强性。,6.2 热强钢,一、珠光体热强钢,按用途主要有锅炉钢管、紧固件和转子用钢等几大类。,1、锅炉钢管用珠光体热强钢,高温和高压 高温烟气和水蒸汽 安全可靠,抗氧化和耐蚀 组织稳定 工艺性能好,6.2 热强钢,珠光体热强钢在长期高温作用下,其中的片状碳化物转变成球状,
14、分散细小的碳化物转变成大颗粒的碳化物。这种组织的转变将导致钢的软化,使蠕变极限、持久强度和屈服强度的降低。这种转变是一种由不平衡态向平衡态过渡的自发进行的过程,是通过碳原子的扩散进行的。,普通 问题,组织不稳定,如片状P球化、K长 大、G化,强度,管子爆裂。,6.2 热强钢,Mo(W):溶于基体,增强基体原子间结合强度,提高再结晶温度。显著提高基体的蠕变抗力;减小回火脆性;降低碳化物聚集和石墨化倾向。,Cr:强化基体(0.1%时);提高钢的抗氧化性,耐腐蚀性能;降低K聚集和G化倾向。,合金 化,0.08%0.2%C,球化、K长大、G化。采用Cr-Mo-V系,6.2 热强钢,典型钢号12Cr1M
15、oVG是用量较大的钢管材料, 15CrMo、12CrMoV等。,6.2 热强钢,热处理:一般都采用正火+高温回火正火温度较高(9801020),以使碳化物能较完全地溶解和均匀分布,并得到适当的晶粒度。正火后获得贝氏体组织。高温回火(使用温度+100, 720740回火23小时)。回火主要使固溶体中析出弥散分布的碳化物,沉淀强化,并使组织更加稳定。,6.2 热强钢,2、中碳珠光体型热强钢(紧固件用珠光体热强钢),常用钢:35CrMoV、25Cr2MoV钢常用作中压汽轮机的螺栓和螺母材料,25Cr2Mo1V钢在高压电厂中广泛使用。,6.2 热强钢,3、转子用钢,过热蒸汽,复杂应力 (扭、弯、热等)
16、,热强性,沿轴向、径向均匀一致的 综合力学性能淬透性。,主轴、叶轮 或整锻转子,转 子,常用钢:汽轮机叶轮常用中碳珠光体热强钢制造,如35Cr2MoV、33Cr3WMo钢。,6.2 热强钢,二、马氏体热强钢,1、叶片用钢,(1)服役条件及性能要求A. 工作温度在450620范围。B. 性能要求 足够的高温机械性能; 高的振动衰减能力; 高的组织稳定性; 良好的耐腐蚀和耐腐蚀磨损能力。,用于制造汽轮机叶片,排气阀等。,6.2 热强钢,(2) 合金化,在Cr13型马氏体不锈钢的基础上进一步合金化发展了Cr12型马氏体耐热钢。15Cr12WMoV、2Cr12WMoNbVB等,工作温度可在600左右。
17、常用于大功率火力发电机组。,6.2 热强钢, W、Mo:生成(Cr、Mo、W、Fe)23C6合金碳化物,产生一定的弥散强化作用。Mo、W的比例影响到钢的强度和韧性:Mo高W低,则有高的韧度和塑性,但蠕变强度较低;W高Mo低,则有高的蠕变强度而塑性和韧性较低。 V、Ti、Nb形成MC型复合碳化物,更稳定,使绝大部分Mo、W进入固溶体,可提高热强性和使用温度。 Ni:1%2%,扩大奥氏体相区,保证淬火时得到单相奥氏体。 N:增加沉淀强化相数量,有利于加强沉淀强化效应。 B:强化晶界,降低晶界扩散,也有利于提高钢的热强性。,6.2 热强钢,2、气阀钢,内燃机排气阀工作条件非常苛刻:700850工作,
18、受到燃气的高温腐蚀、氧化腐蚀和冲刷腐蚀磨损,热疲劳。常用钢号有4Cr9Si2、4Cr10Si2Mo,采用1050淬火加热、油冷,700左右回火,组织为回火索氏体,保持马氏体形貌特征。高于750的阀门需要采用奥氏体型热强钢。,6.2 热强钢,(1)马氏体气阀钢:4Cr9Si2、4Cr10Si2MoCr,Si:提高抗氧化能力,热疲劳抗力,回火稳定性。Mo:提高热强性,减小回火脆性。 (2)奥氏体气阀钢: 5Cr21Mn9Ni4N (21-N)Cr:保证抗腐蚀性能;Mn:扩大相区,但含量太高会促使相析出,而降低塑、韧性。C、N:扩大相区,增加沉淀硬化效果。Ni:扩大相区,提高抗PbO的腐蚀性。 2C
19、r21Ni12MnSiN:替代21-N。C、N含量低,工艺性好,可冷拔成材。高温强度稍差,可用于800工作的排气阀。,6.2 热强钢,三、奥氏体热强钢,制作650750之间工作的燃气轮机叶片、轮盘,有时工作温度可达到850。 1. 性能要求(1)高的热强性;(2)高的抗氧化性;(3)高的塑性,冲击韧性;(4)良好的可焊性。燃气轮机的高温零件主要使用铁基、镍基和钴基高温合金,这些合金具有优异的高温强度、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并有良好的抗辐照性能和低温性能。,6.2 热强钢,2. 合金化:主要是提高热强性(1)基体的固溶强化主要靠W,Mo固溶强化,Cr也有此作用。但合金含量不能太高,否则大幅度降低材
20、料熔点,加速合金元素扩散,反而降低高温强度。(2)第二相的沉淀强化碳化物沉淀相:VC,NbC,(Cr,Fe,Mo,Nb,V)23C6,使用温度750。金属间化合物沉淀相:-Ni3(Al,Ti),使用温度达850(3)晶界强化 加入B,Zr强化晶界; 第二相粒子分布在晶界上; 加入Re去S。,6.2 热强钢,3. 常用钢号及热处理(1)固溶强化奥氏体热强钢在Cr18-Ni9 奥氏体不锈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添加少量Mo,W,Nb等元素进一步提高热强性。1Cr18Ni9Ti 10501100空冷1Cr18Ni9Mo 10501100空冷1Cr14Ni16Nb 11401160淬水1Cr14Ni19W
21、2Nb 11401160淬水,6.2 热强钢,(2)碳化物沉淀强化奥氏体热强钢GH36:4Cr13Ni8Mn8MoVNbC:0.3%,保证足够的碳化物形成。 Cr、Ni:高Cr、Ni形成奥氏体;Cr 含量较多,还会形成(Cr、V、Mo、Fe)23C6;W、Mo、V、Nb:形成碳化物强化相。主要是VC 和NbC; Mn:代替部分Ni。,6.2 热强钢,热处理(以GH36为例):固溶,时效(二次)固溶:1140,水冷。两次时效:670,16h,获得基体+细小密集分布均匀的VC,NbC,高强、塑性差。760800,1416h,VC,NbC适当长大,但分布均匀。组织在750下稳定,塑性、韧性均改善。,
22、6.2 热强钢,(3)金属间化合物强化的奥氏体热强钢C:0.08强化相:金属间化合物,-Ni3(Ti,A1),与基体共格或半共格,起沉淀强化作用,是不稳定相。Ni:含量较高(25%40%),以获得稳定的奥氏体,并且有足够Ni形成相产生沉淀强化。Cr、Al、Ti、Mo、V、B等: Cr提高钢的化学稳定性;Mo起固溶强化作用; Ti和Al可形成-Ni3(Ti. A1);V、B可强化晶界。,6.2 热强钢,GH132:0Cr15Ni26MoTi2AlVB 使用广泛。9801000,2h固溶,油冷;704760,16h时效处理。要求强度高:650700工作要求强度低:850工作GH302:0Cr14N
23、i40W4Mo2Ti3Al2BZr增加W,Mo,Ti,Al等含量,Ni含量也要增加。,6.3 镍基耐热合金,耐热钢和铁基耐热合金的最高使用温度一般只能达到750850 ,对于更高温度下使用的耐热部件,则要采用镍基和钴基等难熔金属为基的合金。形变镍基合金使用温度达到950,铸造镍基合金使用温度达到1050。,6.3 镍基耐热合金,镍:fcc,无同素异构,高密度重金属8.99 g/cm3耐腐蚀,耐热,金属键强,蠕变起始温度高;纯Ni 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延展性,冷热塑性、成形性能好。一、镍基高温合金的合金化Cr:主加元素,热稳定性;另外,Si, A1热稳定性。Cr、W、Mo、Co:固溶强化Ti、A
24、l、Ta、Nb、V等:可与C形成碳化物,也可形成金属间化合物相,沉淀强化,体积分数可达6070%。B,Zr, Mg,Re等:减轻甚至消除低熔点杂质元素的有害作用,强化晶界。,6.3 镍基耐热合金,二、镍基高温合金的分类变形镍基高温合金(GH+序号表示)和铸造高温合金(K1,K2等表示)。 1.变形镍基高温合金 (1)固溶强化型:合金元素Cr、W、Mo、Co抗氧化,焊接变形加工性能好,用于制造形状复杂承载不大,抗氧化,需冷压和焊接的高温合金,航空航天发动机燃烧室。 (2)时效强化型:Ti,A1,Ta, V, C等,形成相或碳化物第二相强化热处理:固溶处理+时效强化使用态组织:+强化相(+碳化物)
25、性能特点:抗氧化温度高,高温塑性较低,导热性差,加工硬化严重,切削加工困难(电解加工工艺)。 主要用于高温下承载零构件。,6.3 镍基耐热合金,2.铸造镍基高温合金随着使用温度和强度的提高,高温合金的合金化程度越来越高,热加工成形越来越困难, 必须采用铸造工艺进行生产。另外,采用冷却技术的空心叶片的内部复杂型腔,只能采用精密铸造工艺才能生产。这样,镍基变形高温合金就转化为镍基铸造高温合金。,6.3 镍基耐热合金,2.铸造镍基高温合金镍基铸造高温合金以相为基体。Al、Ti、Nb、Ta等:形成相进行强化, 相数量较多,有的合金高达60%;Co:提高相的溶解温度,提高合金的使用温度;W、Mo、Cr:固溶强化基体,Cr、Mo、Ta还能形成一系列对晶界产生强化作用的碳化物;Al、Cr:抗氧化能力,但Cr降低相的溶解度和高温强度,因此,Cr含量应低些;Hf:改善合金中温塑性和强度;B、Zr:强化晶界。,6.3 镍基耐热合金,缺点及克服方法: (1)疲劳性能稍差、塑性较低,使用中组织稳定性有所下降; (2)存在疏松,性能波动较大。为了减轻这些缺点,1968年在美国首先研制了高硼低碳镍基铸造高温合金。在镍基铸造高温合金其他元素不变的情况下,将B含量提高1020倍,碳含量下降到0.010.03%,使合金的强度和塑性提高、疏松减少,提高了组织长期稳定性等。这类合金已在美国获得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