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英雄传说起源于祖先崇拜,它是在希腊人在幻想中追忆远古社会和部落中杰出人物时创造出来的。英雄实际是部落集体智慧和力量的化身。因受人的崇拜而被神化。2. 史诗的思想内容和社会价值 伊利昂纪主要反映了军事民主制时代希腊的社会情况。 奥德修纪反映的是奴隶社会逐步形成时期的社会形态 实施生动地描写了远古希腊人的宗教习俗、社会道德、观念和家庭结构模式。 史诗表现了希腊人民对生活的热爱,表现出一种积极进取的力量和乐观朴素的唯物主义精神,肯定人与生活的价值。3. 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的比较描写的人物不同,埃斯库罗斯写神或神化了的人物;索福克勒斯按“应当是怎样”的原则写理想英雄;欧里庇得斯按“现实中本来是怎
2、样”的原则塑造人。风格上,埃斯库罗斯悲壮、雄浑,自豪而又充满信心;索氏悲愤,迷惘,上下求索;欧里庇得斯悲痛,憎恨,寻找出路。诗人命运观不同。埃斯库罗斯把命运看作具体的神,认为命运支配人的一切,但又强调人的意志。索福克勒斯向命运提出怀疑和挑战,把命运视为一种不可捉摸的神秘力量,具有捉弄人的邪恶性质。强调人对命运的反抗和坚强的意志。欧里庇得斯不相信命运,强调事在人为,命运靠自己掌握。4. 中世纪文学的艺术特征 由于各种不同文化性质的相互交融,古代的、当代的、东方的、西方的、宗教的、世俗的等各种各样的题材进入文学领域,从而极大地扩展了中世纪欧洲文学的描写与反映范围 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中,
3、欧洲中世纪文学的艺术形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由于各种文化的影响,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了进一步的开拓,采用各种艺术手法写成的成功作品比比皆是。 对文学情感特性把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对人的内心情感挖掘是当时出现的爱情题材作品的重要特点。5. 温柔的新体诗是对普罗旺斯抒情诗,西西里爱情诗传统的继承和突破。他抒发对崇高的爱情的强烈渴望,对世人爱恋的女子的热烈赞美,但它不是以封建主和骑士的道德观念、趣味为基础,也不以歌颂对贵妇人的忠诚、献身精神为主题,而是从站在市民阶级营垒里的诗人切身体验的感情出发,予以细致、真切的描写。6. 神曲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双重性神曲深刻地讽刺了教会的腐化堕落、教皇教士残酷剥削
4、和压榨人民的罪行,同时又宣扬了基督教的神学观点。神曲反映了要求统一,反对分裂的进步思想,但又寄托希望于纯中古政治力量的代表身上,反映了中世纪封建思想。神曲流露出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理智,真理、爱情自由和崇尚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思想,但对一些具体人物的做法上,又体现了基督教义。艺术上具备中世纪文学的一般特点,又表现出近代文学新的艺术方法。7. 人文主义文学的艺术成就 人文主义文学的艺术成就是小说和戏剧 表现人物激情,侧重道的心理刻画 采用民族语言写作,各国民族文学诞生 创造新体裁,悲喜混杂剧(市民剧)和流浪汉小说8. 七星诗社法国的人文主义文学的显著特点是 自始至终存在着贵族与平民两种倾向。以龙沙等
5、七人组成的七星诗社具有浓重的贵族倾向。他们肯定生活,歌颂自然与爱情,反对禁欲主义,注重民族语言的统一和民间诗歌的建立,但却轻视民间语言和民间文学,艺术上追求典雅的风格。9. 流浪汉小说一种以主人公的流浪生活为线索,描写城市下层贫民生活题材的小说。常胜于十六世纪的小说,一般为自传体,它从下层人物的角度去观察并讽刺某些社会现象,具有积极意义,对欧洲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0. 流浪汉小说的基本特征 从思想倾向上说,流浪汉小说的主人公大多为无业游民,作品在描写他们不幸命运的同时,也描写了主人公为生活所逼迫而进行的欺骗、偷窃和各种恶作剧,表现了不幸者的消极反抗情绪。 从取材方面看,基本上取材于现
6、实生活,特别是城市平民生活。 从结构上看,流浪汉小说以主人公活动为线索,按主人公活动的足迹,通过主人公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来安排各种生活场景。11. 大学才子派十六世纪后期,英国出现了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他们大都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学识渊博,在戏剧创作上颇有创新,代表人物有李利,格林,基德和马洛。作者塑造了一系列追求权力,追求财富,追求知识的时代巨人形象。 “大学才子派”的创作,为莎士比亚戏剧的出现准备了条件。12. 简答题:什么是福斯塔夫背景 “福斯塔夫背景”是恩格斯在给拉萨尔的信中提出的,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在其历史剧亨利四世和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塑造的形象 他是一个破落绅士,
7、在封建制度没落时期由贵族社会跌落平民社会,上与太子关系亲密,下与强盗、小偷、流氓、妓女为伍,通过他的活动,莎士比亚展示了上至宫廷,下至酒店、妓院等广阔的社会背景,再现了“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 ,为塑造人物和展开戏剧冲突提供了广阔、生动丰富的社会背景。 这是莎士比亚现实主义艺术的重要成就,恩格斯称赞这种背景是希望作家们以莎士比亚为榜样,在广阔复杂的社会背景中塑造典型,再现生活。13. 巴罗克文学:巴罗克一词在珠宝行业中意味“不规则的珍珠” ,有奇妙、精美绝伦的意思、巴罗克文学起源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兴盛于法国。他惯用的主题是宗教的狂热,人类在上帝面前的无能为力和顶礼膜拜,在艺术上常用极端混乱、支离
8、破碎的形式,表现夸张的忧郁;又用雕饰的辞藻,冷僻的典故,谜语似的比喻来玩弄风雅。14. 狭义的古典文学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兴起于十七世纪初的法国,尔后影响到欧洲的其他各国,流行时间长达两百多年,古典主义崇尚古罗马、古希腊时代的文学传统和艺术传统, 许多创作素材直接取自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历史和传说;古典主义文学以规范,严整,简练,明晰和崇高理性为其特征。15. 简答: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拥护王权,维护国家统一,歌颂贤明君主,具有君主专制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 理性至上,克制个人情欲。以笛卡尔的唯理想主义为基础,理性即是文学创作成败的关键,又是衡量作品好坏的尺度。 模仿古代,注重艺术规范,强调“三
9、一律” ,即时间、地点、情节的“整一” 。剧情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在一昼夜之内,剧本只能有一个情节线索。 追求准确、精炼、华丽、典雅的宫廷趣味。16. 启蒙文学十八世纪西方资产阶级掀起了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具有全欧性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在这个运动中,很多思想启蒙家从理论上证明了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提出一整套哲学理论,改治纲领,社会改革方案。同时,他们把文艺当作宣传启蒙思想的工具和批判封建主义的武器。在欧洲形成启蒙文学的强大潮流。17. 启蒙文学的特点 思想内容上反封建反教会,有强烈的政治性和革命性。 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政论性,哲理小说最为明显。 人物的中下层化和取材的日常生活化。启蒙文学
10、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作品主人公 在文体形式方面,启蒙作家平等地广泛采用小说、诗歌、戏剧和文艺性的政论等各种文体,打破了自古以来诗体文学独尊的局面。18. 感伤主义文学又名主情文学,是十八世纪中后期产生于英国并影响到欧洲其他国家的一种文学思潮,由英国感伤主义代表作家斯泰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主要特点是以人物的情绪、感受、心理为主体,关心普通人的不幸和痛苦,允许显现出文学的主观性和情感性的审美特质,成为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先导。19. 哥特小说哥特小说是一种恐怖和鬼怪小说,产生于十八世纪末的英国。这种小说多以中世纪的城堡、修道院、废墟或荒野为背景,描写由于满足个人情欲或争夺财产而引起的迫害、谋
11、杀等笼罩着神秘、恐怖气氛,且充满引起自然情节的不寻常的故事。哥特小说为文学创作打开了通向非理性的大门,描写人潜意识中的乖戾冲动和种族畸形心理。20. 百科全书派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时期,以百科全书的出版为中心,形成了法国启蒙思想运动的高潮,以狄德罗为首的参加百科全书的编写工作,宣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主张的人士,在历史上被称为“百科全书派”21. 哲理小说十八世纪法国启蒙作家创造的一种新型小说。它既有别于哲学著作,又不同于寓言式的作品。它是通过创造富有寓意的形象和故事,以通俗的语言传达深奥的哲理,使哲理和文学达到水乳交融,表现作者的哲学思想和政治见解,有着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教诲
12、性。22. 启蒙戏剧十八世纪法国启蒙作家创造的一种新型剧种。它着重反映市民尤其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日常生活,打破悲、喜剧的严格界限,而又兼备悲、喜剧的某些优点,能充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它也被称作“市民剧”或“正剧” 。23. “狂飙突进”运动 “狂飙突进”运动是德国启蒙文学的继承和发展,是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文学运动。得名于克林格的剧本狂飙突进 该运动的作家们强调文学的民族性,反对封建束缚,强调“天才” ,同时受卢梭“返回自然”的影响,歌颂大自然和淳朴的人民。 是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过渡阶段,代表人物是青年时代的歌德和席勒。代表作少年维特之烦恼和阴谋与爱情24. 浮士德精神指对现实不满足,
13、对理想和真理永远不断地追求,在理想和现实得矛盾中不断发展,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辨明进取的方向,并不断通过实践来检验真理,克服各种障碍和困难,最终实现人类的自我拯救。25. 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强调个人感情和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浪漫派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重视民间文学和民族传统。 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审美价值,大力提倡想象,追求离奇的情节和强烈的艺术效果。 厌弃城市文明,歌颂大自然,偏爱忧郁感伤的情调。26. “湖畔派”诗人 英国文学史上真正开创浪漫主义潮流的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城市文明毁灭了人类天性,造成尔虞我诈和自私倾轧,只
14、有重新回到大自然中,才能恢复人与人之间的纯朴关系。因此他们隐居于英国西北湖区,讴歌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描写神秘离奇的情节和异国风光。因此得名“湖畔派” 。27. 拜伦式英雄是拜伦笔下的一类人物形象,最早萌芽于恰尔德哈罗尔德 。在东方叙事诗中重点塑造了一系列孤独而厌世的个人反抗者形象。他们有着非凡的才能和力量,在腐朽的社会中却无法施展。他们以异样的勇敢和热情,毫不妥协的精神,反抗社会的专制和压迫,但同时他们也为自己的无所作为感到痛苦,因才能和情感的虚耗感到绝望。这些形象有着拜伦思想个性气质的深刻印记,因此称为“拜伦式”英雄。28. “世纪病”指十八世纪后半期在大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丧失了一切的贵族
15、青年,在现实生活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产生了悲观绝望的精神和郁郁寡欢的情怀。夏多布里昂的短篇小说勒内 ,塑造了第一个“世纪病”患者形象。勒内孤僻,忧郁,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整日在冥思遐想中派遣忧郁,在孤独的生活中消磨生命。29. 华兹华斯的诗歌理论 关于诗歌的题材问题。他主张选择日常生活的事件和情节。而在这种选择中,他又“通常都选择微贱的田园生活作题材” 关于诗歌的语言问题。诗应该“自始至终竭力采用人们真正使用的语言来加以叙述描写。 ” 关于诗的本质问题。首先,什么是诗?华兹华斯认为, “诗是一切知识的起源和终结,它像人的心灵一样不朽。 ”其次,诗是通过美来达到以真与善这一目的的。 关于诗人的
16、特殊才能。诗人比一般人更具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种对诗人想象力的强调,可以说是英国浪漫主义诗论的核心。30. 美丑对照原则(如巴黎圣母院中人物美与丑对照 1827 年,雨果发表了存言 ,这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书。在这篇序言中,雨果提出一条新的美学原则:对照他认为: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31. 雨果小说的创作特点 雨果是运用对照手法的大师。 雨果善于塑造下层人物的形象 雨果力图以史诗的气魄和规模去再现社会和历史 情节的传奇性,雨果小说的许多情节并不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纯粹出于浪漫的想象。 雨果注重心理描写 雨果善于将无生命或非人的事物,描绘得如同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神奇、动人心魄、令人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