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选修 3-5 物理学史汇总.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211415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 3-5 物理学史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选修 3-5 物理学史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选修 3-5 物理学史汇总一、波粒二象性1.1900 年,普朗克提出能量子假说 h假说内容: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 的整数倍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能量时,也是以最小能量值为单位一份一份地辐射或吸收的。 【书本 28 页】2.在研究了光电效应后,1905 年,爱因斯坦表示普朗克提出的能量子观点还不够彻底,爱因斯坦认为光本身就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该能量子后来称为光子。 h(爱因斯坦获得 1921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书本 32 页】3.1907 年起,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开始以精湛的技术测量光电效应中的几个重要的物理量,以检验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正确性。方法:测量遏止

2、电压 与入射光频率 ,由此计cU算出普朗克常量 h,并与普朗克根据黑体辐射得出的 h 相比较。 【书本 33 页】4.1918-1922 年,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 X 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 X 射线中,还有波长比入射波长大的成分,这个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中国留学生吴有训通过实验证实了康普顿效应。 (康普顿获得 192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书本 35 页】5.光电效应现象揭示光子具有能量 h康普顿效应 揭示光子具有动量 【书本 35 页】p两者充分说明了光的粒子性。6.1924 年,德布罗意考虑到波动性的光具有粒子性,大胆地提出假设: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内容:每个运动的粒子都与一个对应

3、的波相联系,遵从以下规律:。hp(德布罗意获得 192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书本 37 页】7. 1927 年,戴维孙和 G.P.汤姆孙利用晶体做了电子束衍射的实验,从而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后来人们还陆续证实了质子、中子等等的波动性,从而证实了德布罗意的猜想。(戴维孙和 G.P.汤姆孙获得 193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书本 38 页】二、原子结构1.1897 年,J.J.汤姆孙研究了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并测出了比荷。 【书本 49 页】2.19091913 年间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出电子电荷量。 【书本 49 页】3.1898 年,J.J.汤姆孙提出了一种原子模型“西瓜模型”

4、(又称“枣糕模型”) 。内容: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弥漫性地均匀分布在球内,电子镶嵌在其中。 【书本 51 页】4.1911 年,卢瑟福根据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一种原子模型核式结构模型( 粒子 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原子核半径,也可确定各种元素原子核的电荷 Q) 。 【书本 53 页】核式结构模型的局限性:1,不能解释原子的稳定性;2,不能解释原子光谱的分立性(线状谱) 【书本 56 页】5.1913 年,玻尔提出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内容:1、轨道量子化与定态;2、 【书本 57、58 页】nmEhv局限性:1、仅能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2、电子的运动仍然存在轨道 【书本 56 页】三、原子核1.1896 年,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由于射线来源于原子核内部,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可再分。 【书本 65 页】2.1919 年,卢瑟福发现质子。 【书本 66 页】3.1932 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书本 6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