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字与文化论文理 学 院 工程力学 0901刘 英 芝09010101032011 年 5 月 14 日汉字与文化汉字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所传承下来的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化。它记载着我国历史发展的全部过程。在它发展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有上古原始社会的象形文字-甲骨文- 钟鼎文 -大篆-小篆 -隶书-楷书。印证了中国的全部发展过程。汉字与文化的关系关于文化的定义历来都是众说纷纭,但是我们从其实质来看,基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现代汉语词典 “文化”义项第三:“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2、学习文化文化水平。 ”这个意义上的 “文化”就是文字问题,从有文字开始,不会“运用文字”就是“文盲” ,就是没有文化。罗常培先生说过:“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 ”在文字产生之前,人类的各项活动和一切社会交流,都是依靠语言传授,有了文字以后,人类的观念活动、言语活动可以借助文字这样的物质形式表现出来,成为肉眼看得见的生动形象,巩固了人类一代又一代创造出来的思维成果。可以说各种民族文字都是该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也不例外,它是汉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古老的汉字之所以能够沿用至今,就是因为它与汉语、汉文化紧密联系,建立了
3、一套系统科学的文字体系。在古人心目中文字的创造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关于汉字创造流传着很多种说法,其中仓颉造字的传说流传最广,在古代的著述中有多处记载。如荀子解蔽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领独传者,一也。 ”淮南子本经训说:“昔者仓颇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说:“黄帝之史仓颇,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意思是黄帝的史官仓颇,看见地上的鸟兽脚印斑驳,这些纹理可以区别事物,从中得到启发,创造了汉字。这个行动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连老天也感动得投下了大米白面。可见在老百姓眼里汉字的创造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也给汉字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这可能就是一种民族心理的反映
4、吧。关于这点,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 de Linguistique Generale)中也表达了这样的看法:对汉人来说,表意字和口说的词都是观念的符号;在他们看来,文字就是第二语言。足以证明汉字在汉人心目当中的地位之重。特别是今年 8 月 8 日在北京举行的第 29 届奥运会开幕式上,张艺谋导演把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最直观的代表元素推上了舞台,让世界感受到了汉字文化的魅力。甚至有人直接说汉字是汉文化的根,这说明汉字的产生对促进汉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使得汉字文化学成为了与汉字构形学、汉字字体学、汉字字源学并列的四个分支之一。汉民族文化特征汉民族文化是汉民族历史发展中的民
5、族智慧和创造力的产物,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具有与其它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特征。由于汉民族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吸收其它民族文化的精髓,因此本文所探讨的汉民族文化的特征实际上也就是中国文化的特征。对此,学者们也是各有见解。程裕祯的中国文化要略概括汉民族文化的外在特点是:(l)统一性。虽然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跌宕起伏,分分合合,但是始终还是保持着完整和统一,而且形成了以汉民族文化为中心,汇集了国内其它民族文化的统一体,这一点是世界上任何其它民族的文化都难以做到的。(2)连续性。中国和古埃及、巴比伦、古希腊都是古文明的发源地,但是只有中国文化在几千年的
6、发展过程中没有中断过,自始至终都保持文化的延续。(3)包容性。中国文化是以汉民族文化为中心,兼收并蓄,吸收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精华,还有扬有弃的吸收外来文化,形成了中国文化有容乃大的特色。(4)多样性。由于中国地域广天,56 个民族,再加上外来文化的传播,所以在保持统一性的同时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至于汉民族文化的内在特征,一直以来也是众说纷纭,传统的有冯友兰的“哲学特性说” 、李泽厚的“美学特性说” 、梁漱溟的“伦理特性说” ,最近又有专家提出新的观点,突出中国文化的“人文性” 、 “和谐性” 、 “乡土性”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它涵盖了中华民族的科技成就、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规章制
7、度、语言文字、教育等等。每一方面都足以让所有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尤其是四大发明更是让炎黄子孙感到无比荣耀。可是还有一个“第五大发明”没有引起中国人的足够重视,那就是汉字。香港著名实业家和汉字研究的知名学者安子介老先生充分扒识到了汉字在维护民族团结和统一记录和保存民族文化中的巨大作用和奇异功能,他称赞汉字是中华民族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 ,从而把汉字与民族文化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的确如此,汉民族文化的特征在汉字当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汉字是一种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主观与客观卒然相遇,默然成契的意音文字,具有广博的包容性,对于社会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无一不包,无所不容。 ”汉民族文化
8、有容乃大的特征表现在汉字中就是它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能够充分地表现出来,所以有学者说,许多古汉字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华民族先民生活的缩影。当然,从汉字产生到今天,即便从甲骨文算起,也已经有 3000 多年的历史了,从甲骨文字发展到今天的现代汉字,不管是在形体上还是在读音上或是字义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尤其是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 隶书-楷书的演变过程,但总的趋势是趋于稳定,现代的汉字和古代的汉字是一脉相承,有机相连的,表现了汉字的继承性和系统内部的统一性,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汉字的继承性与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性是密不可分的,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汉字文化的根就失去了依托,民族文化的传承也就
9、成为了一句空话。博大精深的汉民族文化不仅对汉字的取形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对汉字的结构形式造成一种潜在的作用。汉民族思维模式是整体思维和辩证思维,这种思维特点在汉字的构造上也得到了反映。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就提到了“文”与“字”的区别, “仓领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孽乳而寝多也。 ”后人简单地理解就是独体为文,合体为字。这恰恰说明我们的先人在造字时先是从整体来描写事物,直观形象地把握事物,正如许慎所言“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随着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深入,事物具有的复杂性和相互之向的联系性,采用这种直观整体构造的方式已经不能完全表达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了,因此汉民族调和折中的中庸思想就体现到了汉字的结构当中,关注汉字结构的和谐对称,由独体字进而发展为合体字,反映了人们在造字结构上认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