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生物大一轮复习笔记.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210143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大一轮复习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大一轮复习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大一轮复习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大一轮复习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大一轮复习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想买的亲,可以淘宝搜索“艺馨杂货铺”购买,或直接搜索“高中生物大一轮复习笔记”购买,本册子是本人多年总结的,只此一份,书店没有的,以下是部分内容举例: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笔记大全第 1 章 走近细胞一、从生物圈到细胞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病毒由 蛋白质和 核酸组成,没有细胞结构,只有依赖 活细胞 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2)单细胞生物依赖 单个细胞 完成各种生命活动(3)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 分化的细胞 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4)连接亲子代的桥梁是 精子和卵细胞 ;受精的场所是 输卵管;发育的场所是子宫;判一判 病毒属于生命系统吗?是生物吗?提示 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病

2、毒无 细胞 结构不能独立生存,故不属于生命系统;但能进行新陈代谢,能繁殖产生后代,故是生物。提醒 并非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如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系统这三个层次。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1)差异性:最根本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 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统一性:两者都具有 细胞膜、细胞质和与遗传有关的 DNA 分子 细胞器是核糖体。 特别提醒正确识别带有菌字的生物:凡是“菌”字前面有“杆”字、 “球”字、 “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细菌,如破伤风杆菌、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等都是细菌。乳酸菌是一个特例,它本属杆菌但往往把“杆”字省略。青

3、霉菌、酵母菌、曲霉菌及根霉菌等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带藻字的生物中,蓝藻(如蓝球藻、念珠藻、颤藻等)属于原核生物,单细胞绿藻(如衣藻、小球藻)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因为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结构,只进行无性生殖。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一般是基因突变,因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用纤维素酶处理蓝藻、细菌的细胞壁不能将其破坏,因为上述细胞壁的成分中不含纤维素。考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细胞壁 有,主要成分是 肽聚糖 植物细胞有,成分是 纤维素 和 果胶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4、由小到大依次是: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个体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细胞 。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 组成 、 结构 和 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 无机环境 细胞生物真核生物一藻:二菌:三原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蓝藻(念珠藻、蓝球藻、发菜、颤藻=念蓝发颤)细菌放线菌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杆菌(破伤风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螺旋菌(包括弧菌、螺菌、螺杆菌)。所有动物细胞绝大多数植物细胞真菌酵母菌霉菌(青霉菌、曲霉等)食用真菌(蘑菇等)原核生物非细胞生物:

5、病毒生物判一判 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都是原核生物吗?提示 单细胞生物中细菌、蓝藻、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都是原核生物,但变形虫、草履虫、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但不是原核生物。推一推 (2010上海卷,23) 相同长度丝状体中,颤藻和水绵的细胞个数哪个多?为什么?提示 颤藻中多,因为原核细胞比真核细胞小,故相同长度中数目多。练一练 (2009广东理基,38)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 A )A细胞学说 B 分离定律 C进化学说 D中心法则2细胞学说(1)建立:19 世纪 30 年代由 施莱登 和 施旺 建立 。(2)内容(3)意义: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揭示了生物间存在着

6、一定的亲缘关系。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细胞水平,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学的研究过程,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基础。三、 病毒与人体健康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没有 细胞 结构,与细胞生物不同,其中HIV、SARS、H1N1、高致病流感、禽流感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是近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涉及病毒的结构、细胞内寄生、逆转录、免疫等知识,常以综合考查的形式出现。1病毒的结构示意图2病毒的知识构建误区警示 (1)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既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动物细胞无细胞壁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 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细胞核 拟核,无核

7、膜、核仁 ,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 有核膜和核仁,DNA 与蛋白质结合成 染色体 DNA 拟核:大型环状质粒:小型环状细胞核: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细胞质:在 线粒体 、 叶绿体 中 遗传物质 DNA举例 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 动物、植物、真菌 共有结构物质 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 、DNA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 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 细胞产物 所构成。细胞是一个 相对独立 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从 老细胞 中产生和核酸(每种病毒的核酸只有一种, DNA 或 RNA)构成。(2)病毒破坏细胞类型举例:SARS 病毒破坏

8、人的肺部等处的细胞;乙肝病毒破坏肝细胞;脊髓灰质病毒破坏脊髓灰质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导致小儿麻痹;HIV 破坏淋巴细胞,使人丧失免疫力。(3)常见病毒的遗传物质病毒种类 噬菌体 烟草花叶病毒 HIV SARS 病毒 禽流感病毒 天花病毒 乙肝病毒遗传物质 DNA RNA RNA RNA RNA DNA DNA核苷酸及碱基种类 4 4 4 4 4 4 4四、显微镜的使用及相关问题分析1显微镜的使用2识图析图(1)光学结构:镜头和反光镜。 (2)调视野亮暗结构: 光圈 和 反光镜 。(3)换高倍物镜时要转动 转换器 不能直接转镜头。3目镜与物镜的结构、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1)放大倍数与长短的关

9、系物镜越长,放大倍数 大 ,距装片距离 越近 ,如 H1。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 越小 。(2)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含义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物像边长的放大倍数。总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4高倍镜与低倍镜观察情况比较物像大小 看到细胞数目 视野亮度 物镜与玻片的距离 视野范围高倍镜 大 少 暗 近 小低倍镜 小 多 亮 远 大5.污物位置的快速确认方法移动装片Error!6注意事项显微镜成放大倒立的虚像,例实物为字母“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为 “q” 。若物像在偏左上方,则装片应向 左上方 移动。移动规律:向偏向相同的方向移动。特别提醒 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

10、当调暗;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则可能是反光镜的调节角度不对;若观察花生切片标本材料一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则可能是花生切片厚薄不均造成的。方法体验- 细胞结构图像的识别方法:(1)识别细胞图像时,先区分是亚显微结构图还是显微结构图。细胞亚显微结构是在 电子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能够观察到细胞膜、细胞器、核膜、核仁、染色质等结构。细胞显微结构是在 光学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能够观察到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等。光镜下能够观察到的细胞器是 叶绿体 、 线粒体 、 液泡,能够看到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的细胞膜(正常状态下细胞膜是和细胞壁紧贴在一起的,在光镜下观察不到)。(2)判断真核、原核细胞有核膜(或有核

11、膜围成的真正细胞核 ),则为 真核 细胞。无核膜(或无核膜围成的真正细胞核 ),则为 原核 细胞。(3)判断动、植物细胞无中心体,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则为高等植物细胞。有中心体,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则为低等植物细胞。有中心体,无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则为动物细胞。必修 3 第 1 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及细胞外液成分1、 体液的概念: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注意:体液是指在人体内存在的不能和外界环境相通的液体,所以汗液、泪液、消化液、尿液等不是体液.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应算作人体外部环境。2、 体

12、液的组成:血 浆 : 水 、无 机 盐 、葡 萄 糖 、氨 基 酸 、血 浆 蛋 白 等血 细 胞血液 红 细 胞 : 内 有 血 红 蛋 白白 细 胞血 小 板3、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血 浆 组 织 液 细 胞內 液淋 巴双 向 渗 透透 过 毛 细 血 管 单向渗 透 过毛 细淋 巴O2和 营 养 物 质CO2和 代 谢 废 物内 环 境淋巴循4、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内环境=细胞外液特殊细胞的内环境: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和组织液;组织细胞(指除血细胞、淋巴细胞和上述两种细胞之外的其它细胞,如肝脏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消化道上皮

13、细胞、皮肤表皮细胞等)组织液。血浆是血液的一部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属于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注意:(1)血浆中水来源:组织液、血细胞、淋巴,还有消化道吸收。 (2)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3)淋巴可以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回流到血液循环系统。(4)内环境的成分:水;蛋白质;无机盐;血液运送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脂质、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核苷酸等;血液运送的各种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氨等;血液运送的气体、激素,如 O2、CO 2、胰岛素等;其它如维生素、神经递质等。(5)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血红蛋白;载体蛋白;呼吸酶;H 2O2酶;DNA 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

14、酶;突触小泡内神经递质。(6)白细胞可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但红细胞不能。(7)能在内环境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血浆 pH 的调节;抗体与抗原的识别及结合;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组织胺使毛细血管扩张。二、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及作用1、理化性质:概念:溶液中 溶质微粒 对水的吸引力。(1)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质微粒的 数目 。来源:主要与 无机盐、 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其中细胞外液渗透压 90%以上来源于 Na + 和 Cl -。(2)酸碱度:血浆的 pH 为 7.357.45 ,维持稳定的缓冲对为 H2CO3/NaHCO3 和 NaH2PO4/Na2HPO4。 即与含有的 HCO 3- 和

15、 HPO 42- 等离子有关。血浆 pH 调节 的过程:(3)温度:一般维持在 37 左右。2、作用:内环境是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内环境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间的媒介,与体内各系统间发生密不可分的功能联系,如图:外界环境体 内细 胞食 物呼 吸 系 统水 、无 机 盐 、尿 素 等皮 肤 、泌 尿 系 统CO2、H2O内 环 境统系环血 液 循 环淋 巴 循 环组 织 液血 浆淋 巴消 化 系 统 营 养 物 质O2O2代 谢 废 物CO2第 2 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输入、传递、 转化 和散失的过程。二、能量流动的过程1、能量的输入(1)生

16、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太阳光能(2)能量流动的起点:从 生产者固定太阳能 开始。(3)总能量: 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2、能量的传递(1)传递渠道: 食物链和食物网 。(2)传递过程,见下图。呼 吸 作 用用 于 生 长 、发 育 、繁 殖遗 体 、残 骸分解者利用生 产 者 固 定 的 太 阳 能初 级 消 费 者 摄 入次 级 消 费 者 摄 入用 于 生 长 、发 育 、繁 殖初 级 消 费 者 同 化次 级 消 费 者 同 化热 能 散 失未 利 用热 能 散 失粪 便未 利 用粪 便1%呼 吸 作 用遗 体 、残 骸能量流动概括图解:总结:a.每个营养级能量来源:生产者-太阳

17、光能 消费者-前一营养级呼吸作用消耗b每个营养级同化量去路: 被下一营养级的生物所利用被分解者所利用(或+未利用的能量)c消费者摄入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粪便中能量,即动物粪便中能量不属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d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生长、发育和繁殖 0e生长、发育和繁殖分解者分解利用下一营养级同化未被利用。f关于概括图解的有关问题:大方框代表 生态系统 。(2)大粗箭头表示 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即 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能量流动的方向(以箭头表示) 单向流动 。箭头由粗到细表示流入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 逐级递减 。方块面积越来越小表示随营养级别的_增

18、加_,贮存在生物体内的能量_越来越少 。分解者体内的能量及呼吸产生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系统外,成为不能再利用的能量。注意:最高营养级能量去路只有 3 个方面,少了传递给下一营养级这一去路。分解者分解作用的实质仍然是呼吸作用。流经各营养级的总能量:对生产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固定”而不能说“照射” ,对各级消费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同化”而不能说“摄入” 。3、能量的转化和散失太阳能 有机物中 化学能 三、能量流动特点及金字塔1能量流动特点及原因(1)单向流动 捕食关系不能逆转且散失的热能不能利用。(2)逐级递减 自身呼吸消耗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2能量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 100%下 一 营 养 级

19、的 同 化 量上 一 营 养 级 的 同 化 量一般说来,能量传递的平均效率大约为 10%20%。3能量金字塔: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 能量数值 由低到高绘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不同的金字塔能形象地说明营养级与能量、数量、生物量之间的关系,是定量研究生态系统的直观体现。类型项目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含义 各营养级固定的总能量 每一营养级生物个体的数量 每一营养级现存生物的总质量形状特点 呈正金字塔形 一般呈正金字塔形 一般呈正金字塔形分析 能量流动的过程中总是有能量的耗散一株大树上,鸟、虫、树的数量金字塔的塔形会发生倒置浮游植

20、物的个体小,寿命短,又不断被浮游动物吃掉,所以某一时间浮游植物的生物量(用质量来表示)可能低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注意:1在一条食物链中,由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推算,前一营养级比后一营养级含量一定光合作用生产者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呼吸作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热能 (散失)ATP 中的化学能: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多的指标是“能量” ,而“数量”和“生物量”均可能出现反例。2在人工生态系统中因能量可人为补充,可能会使能量金字塔呈现倒置状况。如人工鱼塘中生产者的能量未必比消费者(鱼)多。天然生态系统则必须当能量状况表现为金字塔形状时,方可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某营养级的

21、“粪便”中的能量不同于“尿液”中的能量。前者应归于上一营养级,是未被该营养级利用的能量(含在上一营养级同化能量的 80%90%中);后者则归于该营养级,是该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中的一部分(含在上一营养级传递来的 10%20%的能量中)。四、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 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 的部分。 特别提醒: 提高能量利用率的措施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五、有关能量流动的计算1、计算某一生物所获得的最多(最少)的能量规律(设食物链为 ABCD):已知 问题 求解思路至少需要 A 营养

22、级多少 N(20%)3MD 营养级净增重 M 最多需要 A 营养级多少 N(10%)3MD 营养级最多增重多少 N(20%)3MA 营养级净增重 N D 营养级至少增重多少 N(10%)3M2、涉及多条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计算时,若根据要求只能选择食物网中的一条食物链,计算某一生物获得的最多(或最少)的能量。其规律如下:生产者 消费者最 少 消 耗 选 最 短 食 物 链选 最 大 传 递 效 率 20%获 得 最 多最 多 消 耗 选 最 长 食 物 链选 最 小 传 递 效 率 10%获 得 最 少 3、利用“拼图法”解决能量流动中的难题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W 1),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生

23、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A 1),一部分则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 1C 1D 1)。而后一部分能量中,包括现存的植物体 B1流向分解者的 C1、流向下一营养级的 D1。参考图示,很容易理解以下问题:(1)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即 W1。将图中第三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 D2“拼回”第二营养级,则刚好等于 D1,即第二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再将D1“拼回”第一营养级,则刚好等于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W1。可见,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草原上所有生物的总能量都来自 W1,所有生物总能量之和都小于 W1(呼吸作用消耗的缘故)。(2)能量传递效率不会是 100%。从上图可以看出,从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应等于 D1/W1,因此不会达到 100%,一般情况下,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