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7《宏观经济学》(第七章)XXXX级.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206607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7《宏观经济学》(第七章)XXXX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7《宏观经济学》(第七章)XXXX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7《宏观经济学》(第七章)XXXX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7《宏观经济学》(第七章)XXXX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7《宏观经济学》(第七章)XXXX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七章,经 济 增 长 和 经济周期理论,第一节 国民收入长期 增长趋势和波动,第二节 对经济增长的 一般认识,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经济增长:产量(总产量,人均产量)的增加。2、经济发展(广义):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世界各国的收入与经济增长,事实1: 国家间在人均收入方面,进而在生活水平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二、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一些事实,一个英国普通家庭及其所有财产,发达国家,人均GDP : $35,580 预期寿命: 79 岁 成人识字率: 99%,一个墨西哥普通家庭及其所有财产,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DP : $11,41

2、0 预期寿命: 76 岁 成人识字率: 92%,一个马里普通家庭及其所有财产,发展中国家,人均GDP : $1,130 预期寿命: 50 岁 成人识字率: 46%,世界各国的收入与经济增长,事实 2: 经济增长率在国家间有显著的差异。,事实 3: 增长率并不一定长期保持稳定。,三、经济增长的基本问题,第三节 增长核算,一、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二、增长核算方程,三、增长的经验估算 四、经济增长因素分析1、丹尼森把经济增长因素分为两类:(1)生产要素投入量(劳动、资本(可变)和土地(不变)投入)(2)生产要素生产率(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主要取决于资源配置状况、规模经济和知识进展。,2、丹尼森把经

3、济增长的因素归结为 6 个: (1)劳动:就业者人数和年龄性别构成、工作时数、就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 (2)资本存量的规模; (3)资源配置状况; (4)规模经济; (5)知识进展; (6)其他影响单位投入产量的因素。,总国民收入增长的源泉 (19291982),第四节 新古典增长理论,美 索洛(Robert Solow)于 1956 年提出该模型。他推导出了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索洛因此在198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一、基本假定和思路、经济由一个部门组成;、该经济为封闭经济,且忽略政府部门;、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及资本折旧速度都由外生因素决定;、储蓄函数为: S

4、= s Y 。,二、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1、基本方程,2、稳态 稳态是一种长期均衡状态。k,和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的y都达到稳定状态。,人均储蓄正好等于资本的广化,即sf(k)=(n+)k。 注意:在处于稳态时,虽然k,y的值固定,但Y和K都在增长。在稳态中,Y,K的增长率都等于n+。这是因为(1)由于k=K/N不变,所以K与N按同比率n增长。(2)在稳态时也有y=Y/N不变,所以,Y也必须按n的比率增长。即:,稳态的图形分析,在资本深化阶段,产量增长率高于其稳态值。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资本贫乏的国家的增长快于资本富裕的国家。当经济偏离稳定状态时,无论人均资本过多还是过少,都存在

5、着某种力量使其恢复到长期的均衡。 3、对收入差异的解释若其他条件相同,储蓄率或投资率较高的国家通常比较富裕,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国家通常比较贫穷。,4、比较静态分析,储蓄率的增加,提高了稳态的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注意: 第一,从短期看,更高的储蓄率也导致了总产量和人均产量增长率的增加,因为增加人均资本的惟一途径是资本存量比劳动力更快地增长,进而又引起产量的更快增长。 第二,按照稳态的分析,稳态中的产量增长率是独立于储蓄率的,从长期看,随着资本积累,增长率逐渐降低,最终又回落到人口增长的水平。 结论:储蓄率增加不能影响到稳态增长率,能提高收入的稳态水平。,5、对增长率差异的解释,三、具有技术进步的

6、新古典增长模型 YF(AN,K) (20.19),第五节 内生增长理论,一、基本模型 二、两部门模型,第六节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一、鼓励技术进步 二、鼓励资本形成 三、增加劳动供给,第七节 经济周期的 含义与特征,一、经济周期的定义及阶段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二、经济周期的特征,1、繁荣阶段:就业增加,产量扩大,社会总产出逐渐达到最高水平。 2、衰退阶段:消费需求下降,产品积压,投资减少,生产下降,失业增加。 3、萧条阶段:存在大量失业,大批生产能力闲置,工厂亏损,甚至倒闭。 4、复苏阶段:生

7、产和销售回涨,就业增加,价格也有所提高,整个经济呈上升势头,逐步达到繁荣阶段。,第八节 经济周期理论 的简要回顾,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对经济周期研究 (一)经济周期的类型: 1、法 朱格拉周期(1860年论法国、英国和美国的商业危机及其发生周期):中周期或中波,8-10 年;2、 美 基钦周期(1923年):短周期,平均 3.51年;3、 苏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1925年经济生活的长波):长周期或长波,50 年左右(50-60 年,平均 54 年);,4、美 库兹涅茨周期(1930年):另一种长周期,15-25 年,平均 20 年; 5、奥 熊彼特周期(1939年):一种综合,每个长周期包括 6 个中周期,每个中周期包括 3 个短周期;短周期长度为 40 个月,中周期约 9-10 年,长周期为 48-60 年。熊彼特周期中,重大创新是长周期的标志。 (二)经济周期理论 1、纯货币理论,2、投资过度理论3、创新理论4、消费不足理论5、心理周期理论6、太阳黑子理论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周期理论1、货币主义经济周期理论2、乘数加速数模型3、政治周期理论4、均衡经济周期理论5、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第九节 乘数加速数模型,一、加速原理 二、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思想 三、乘数加速数模型,第十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一、作为波动源的技术冲击 二、基本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资产评估/会计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