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模拟电子电路实训.ppt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8204284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6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拟电子电路实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模拟电子电路实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模拟电子电路实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模拟电子电路实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模拟电子电路实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模拟电子电路实训,实训4 二极管、三极管的命名方法和性能检测实训5 无触点自动充电器实训6 温度控制电路,实训4 二极管、三极管的命名方法和性能检测,1 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命名方法 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半导体器件的型号由五个部分组成,型号组成部分的符号及其意义如实训表4.1所示。,实训表4.1 半导体器件型号命名方法 (根据国家标准GBT 249-1989),2. 二极管性能的检测 1) 普通二极管性能的检测晶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特性。用万用表的欧姆挡测量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就可以判断出二极管管脚的极性,还可以粗略地判断二极管的好坏。用万用表的欧姆挡测量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的原理如实训图4.1所示

2、。,实训图4.1 用万用表欧姆挡测二极管,对于稳定电压UZ小于万用表欧姆挡高阻挡表内电池电压Uo的稳压二极管,可通过测量稳压二极管的反向电阻,用下式估算出UZ(UZ越接近Uo,估算出的UZ误差越大):例如:用某万用表R10 k挡测一只2CW55二极管,实测反向电阻为70 k,已知 Uo=15V, Ro=10 ,则 ,2) 发光二极管性能的检测发光二极管除测量正、反向电阻外,还应进一步检查其是否发光。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电压一般在1.6 V左右,工作电流在1 mA以上时才发光。用R10 k挡测量正向电阻时,有些发光二极管能发光即可说明其正常。对于工作电流较大的发光二极管亦可用实训图4.2所示电路进行

3、检测。,实训图4.2 发光二极管测试电路,3) 光电二极管性能的检测光电二极管的反向电阻随着从窗口射入光线的强弱而发生显著变化。在没有光照时,光电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测量以及极性判别与普通二极管一样。光电二极管光电特性的测量方法:用万用表R100 k挡或R1 k挡测它的反向电阻时,用手电筒照射光电二极管顶端的窗口,万用表指示的电阻值应明显减小。光线越强,光电二极管的反向电阻越小,甚至只有几百。关掉手电筒,电阻读数应立即恢复到原来的阻值。这表明被测光电二极管是良好的。,3. 三极管的管脚和类型的判别 三极管内部由两个PN结构成,因此其管脚、类型都可通过万用表的欧姆挡进行检测。1) 基极和三极管类

4、型的判别首先将万用表置于R1 k挡。对于普通指针式万用表,黑表笔(为万用表内部直流电源的正极)接到某一假设的三极管“基极”管脚上,红表笔(为万用表内部直流电源的负极)先后接到另外两个管脚,如果两次测得电阻值都很大(或都很小),而且对换表笔后两个电阻值又都很小(或很大),则可确定假设的“基极”是正确的。,若以上步骤在另两个管脚上所测得电阻值一大一小,则假设的“基极”是错误的,此时,要重新假设一个管脚为“基极”,重复上述过程。基极(B)确定后,用黑表笔接基极,红表笔接另外两极,如果测得电阻值都很小,则三极管为NPN型,反之为PNP型。2) 集电极(C)和发射极(E)的判别以NPN型三极管为例,在基

5、极以外的两个电极中任意假设一个为“集电极”,并在已确定的基极和假设的“集电极”中接入一个大电阻R,如实训图4.3所示 (实测中也可用大拇指和食指接触两极,用人体电阻替代电阻R)。,实训图4.3 三极管电极和发射极的判别方法,实训5 无触点自动充电器,1 设计目的 (1) 逐渐熟悉电路设计的方法;(2) 了解一种无触点自动充电器的设计。2 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电瓶(电压为12 V)自动充电电路,当电瓶电量不足时,电路以大电流对电瓶充电,当电充足后仍以几十mA的小电流对电瓶充电,以消除电瓶的自放电影响。,3 参考设计(1) 分析设计任务,提出方案。 (2) 方案的完善。如果用LM339的输出直接控制

6、3AD30的放大与截止的状态,如实训图5.1所示。,实训图5.1 用LM339直接控制3AD30的电路,当LM339输出高电平时,合理选择R6、R7的值,可以使3AD30处于放大状态,但当LM339输出低电平时,3AD30的基极电位被拉得很低(0.3 V左右),此时3AD30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为正向偏置,会流过一定的电流,电瓶将处于放电状态。同时发射极与基极之间也为正向偏置,也将流过电流。如果两电流的和太大将会烧毁LM339,因此不能用LM339直接控制3AD30。可以采用如实训图5.2所示电路。,实训图5.2 改进的电路,()参数的确定。设3AD30的放大倍数为,则9013导通时,3AD30

7、的基极电位为18-20.7=16.6 V,R8两端的电压约为16.6-0.3=16.3 V,通过R8的电流I8=16.3/R8 。取R8=5.6 k,则I8=2.91 mA,故3AD30的集电极电流IR9=I8。一般为100左右,故I90.29 A,可取R7=1 ,R9=10 ,其功率可取10 W。,实训6 温度控制电路,1. 实训目的(1) 学会使用测量放大器; (2) 学会用基本电路组成实用电路的方法; (3) 学会系统的测量与调试。,2. 实践设备与器材LM324 一片,稳压管 20W7一只,三极管 9013、8050各1只,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1只,电阻、电容、电位器若干,12 V、+

8、1 V直流稳压电源1台,万用表 1块,数字式温度计 1只,双踪示波器 1台。3. 实训原理 温度控制电路如实训图6.1所示,由测量电桥、测量放大器、滞回比较器及驱动电路等组成。由于温度的不同,因而在测量电桥的A、B点时会产生不同的电压差,这个差值经过测量放大器放大后进入到滞回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与比较电压UR比较后,由滞回比较器输出信号进行加热或停止加热。改变滞回电压比较器的比较电压UR能改变控温的范围,控温的精度由滞回比较器的滞环宽度确定。,实训图 6.1 温度控制电路,4. 实训步骤 (1) 按图3.1连接线路,2W的电阻R16靠近Rt,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2) 标定温度范围,设控制温

9、度范围为t1t2,标定时将热敏电阻置于恒温槽中,使恒温槽温度为t1,过几分钟后调整Rp1, 使UC=UD,标定此时Rp1的位置为t1 。同理可标定温度为t2的位置。根据控温精度要求,可在t1 t2之间作若干点,在Rp1上标注相应的温度刻度即可。,(3)令B点接地,用电位器压得到-30 mV电压,接入A 点,测量C点电位,计算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4) 调节A点电位,使之从-0.5 V到+0.5 V范围内缓慢变化,用示波器观察E点的电位变化,记录使E点电位发生正负跳变的值,并绘制滞回特性曲线。(5) 连接电路构成闭环控温系统,测试温度分别为t 1、t 2、t3时升温和降温的时间。,5. 实训报告 (1) 绘制滞回比较器的滞回特性曲线。(2) 计算测量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并与实测值比较,计算误差,并找出引起误差的原因。(3) 若使UD=2 V,则控制温度的范围是升高还是降低?阐明其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