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日寒风中的修车棚记者体验韵苑车棚两修车老人的生活从韵苑学生公寓去往东九教学楼这条路的左侧,一对修自行车的年老夫妇常常引起学生的注意。简陋的车棚,老人微躬的背影,他们的生活似乎贫苦且艰辛。常有好心的同学在网上说起他们生活的困难,呼吁大家多多关照年迈老人,为他们的修车棚多带去一些生意。而他们的生活状况究竟如何?12 日下午,我们的记者亲自前往考察,现场体验了一番。中午十二点多,正是学生下课吃饭的时间。我们到老人的摊位时他们已经吃过午饭,饭盆里还剩下一点中午从学生食堂打来的午饭,是一些豆角干之类的咸菜。摊位的生意并不算繁忙,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三两个人推车前来。我们不会修车,能帮忙做的事情也不多。帮
2、老人搬个东西,找些修车的工具,人多的时候帮忙搭把手,还有倒个热水这类工作,唯一能全靠自己完成的,也就是帮车胎打气。不过仅仅是这样,很短时间双手就变黑了,再看看修车的大爷,他的双手基本上已经没有了原先的颜色。中午的太阳不错,阳光微暖,但冬天的空气还是寒冷的。大妈说他们在东湖边租了间房,每天早上大概六点半就会从家里出发,七点左右来到学校开始摆摊。当问到清晨出门是不是很冷,大爷只是微微笑了笑说,住在他们家隔壁的还要更早起来磨豆腐,然后挑豆腐出去卖,比起来他们不算什么。但其实两位老人的双手已经干燥裂开,修车时一不小心就会划出一道血痕,我们的记者坐在阳光下,仍然觉得双手冻到不行。下午的时间较漫长,没什么
3、人来的时候大妈会坐在旧的靠背椅,对着阳光眯几下眼不一会就睡着了;大爷坐在凳子上,一根一根地抽着烟,和我们讲一些以前的故事,不过这是我们在的时候。通常他们的一天,从早上到晚上六点左右收摊,都是两人守着这个简单的摊位,早餐和中餐都在学校食堂解决,而晚上是在收摊之后自己回家做。我们从 12 点多到下午 4 点,这短短不到四小时的时间里,就觉得时间过得缓慢无比,而到了后面也完全没有了先前工作的热情劲。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简单枯燥的一天便是他们生活的常态。有时候下雨天没什么人修车,北风刮得冷,头顶上的帐篷也漏水,他们就会提前收摊回家去。大爷年近六十岁,从 98 年来到武汉至今已有十四年的时间,先前在紫松置
4、业公司做工,后来年纪大了就在我们学校摆摊修自行车。两位老人身体不是很好,都有高血压,前些日子老伴生病住院还花去几千块钱。不过说起摆摊的辛苦会不会让他们承受不了,他们倒是觉得这没有什么。夫妇俩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女儿早已嫁人,现在在华西村打工,一家人也在那边安顿下来。谈起自己的女儿,老大爷显得很自豪:“我女儿她很聪明,当年读书也很不错。 ”前些年女儿接两位老人一起到那边住了一年多的时间,不过老人不适应那边的语言和环境,依旧回到武汉,继续经营小摊。两个儿子都有工作,一个在大爷之前打工的紫松置业,另一个则在光谷一家店帮人卖车。虽然儿女都有工作,儿子们也都在身边,但是老人依然没有要停下来安享晚年的意
5、思。大爷说现在住在城里,什么地方都需要花钱。如今自己能干得动,就赚些钱养自己,儿子还没结婚,自己还可以帮衬一下他们。除了每天守在摊位之外,老人还会在周围拾些破烂去卖钱。另外,他们还在摊子旁边的泥地里种一些蔬菜,这样晚上回去做菜也可以省一些买菜钱。生活虽然辛苦,但是老人们的态度十分乐观。他们说两人在开发区那边付清款买了套房子,如今还没有装修。谈话间,可以清楚的感受到他们对于美好生活前景的向往。“像我的一些亲戚朋友们,很多来到武汉定居的,在这边买了房子和车子,相比较他们,我们的日子还长着呢。 ”两人的生活过的都挺朴素,有时候两人会合吃一份馄饨。我们过去帮他们干活,大妈就从地里找出一个白萝卜,洗净了切成块给我们吃,笑着对我们说是绿色无公害的,吃起来挺甜。我们走的时候提出要把自己一些不穿了的衣服和鞋子送给他们,大妈笑着很实诚的对我们说,先拿来看看,如果能穿我就要,不能穿也不占着别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