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找次品教学设计新城小学 赖敏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2、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三、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3 瓶钙片。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原理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
2、)课件出示例 1:有 3 瓶钙片,其中一瓶少了 3 片。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2)理解题意。学生可能会说:倒出来数一数,或掂一掂、称一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解释:生产或生活中有时需要从几个物体中找特别重或特别轻的一个,在数学中我们把这类问题称为“找次品”问题。如果两个物体的差异很大、很明显,可以用数一数或掂一掂的方法。如果差异不明显或物体数量很多(例如有 30 瓶钙片),用数一数或掂一掂的方法可能不准确或不方便,此时可以用天平帮助我们快速找到“次品”。2合情推理,理解原理。(1)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教师出示天平,并让学生想象:如果在天平的左边放一支粉笔,在天平的右边放一本数学书,天平会怎么样?
3、为什么?学生回答:天平的左边高,右边低。因为数学书比粉笔重。教师继续追问:如果在天平的左边放一本数学书,在天平的右边也放一本数学书,现在天平会怎么样?为什么?学生回答:天平会平衡,因为左右两边一样重!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中出示:天平平衡,两边一样重;天平不平,下沉那边重。(2)如何利用天平找次品?如果只有两瓶钙片,放在天平上称一次就知道哪一瓶少了 3 片,因为它会轻一点。现在有 3 瓶,那么要称几次呢?为什么?学生:称一次。左右两边各放 1 瓶,如果天平平衡,剩下的那瓶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天平翘起的一端所放的是次品。3交流图示,掌握方法。你能想办法把用天平找次品的过程,清楚地表示出
4、来吗?(1)可以用一个“”加一条短横线表示天平,用长方形表示钙片。(2)为了方便,还可以给每瓶钙片加上编号。(二)探索规律,优化策略1理解题意。(1)课件出示例 2。8 个零件里有 1 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假如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2)大胆猜测。教师: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学生:如果运气好一次就能找到次品,所以至少一次。学生:一次不能保证找出次品,因为如果运气不好,就找不到次品了。学生:每次称 2 个零件,4 次保证找出次品。教师:“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是什么意思?学生:既要保证找出次品,又要次数最少。【设计意图】这个讨论是非常必要的,学生第一次遇到这类问题,可能
5、不能兼顾两端,说“一次”的同学忽视了“保证”,说“4 次”的同学没有考虑到至少。通过同学间的互相交流,否定错误,澄清认识,确定研究方向,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走错路,少走弯路,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2探索规律。(1)分组探究,并将探索的情况填入下表。(2)全班交流。分别请称 4 次、3 次、2 次的小组代表介绍本组的方法(此时学生对使用复杂的图示介绍方法可能还有困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进行图示,为学生做出正确示范)。每次每边称 1 个的小组为什么需要的次数比较多?学生:每次称的零件数量太少。每次每边称 4 个的小组为什么反而不如每次每边称 3 个的小组完成得快?学生:每次每
6、边称 3 个,称一次就可以将次品确定在更小的范围内。(3)概括最优化策略。如果 9 个零件中有 1 个次品(次品重一些),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怎么称?学生:平均分成三份,每边 3 个,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在剩下的 3 个零件中;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在天平下沉一端所放的 3 个零件中。然后再每边称1 个,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就是剩下的那 1 个零件;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就是天平下沉一端所放的那个零件。你发现什么规律?学生:将所有零件平均分成三部分,保证找到次品需要的次数最少。用你发现的规律找出 10 个、11 个零件中的 1 个次品(次品重一些),看看是不是保证找出次品的次数也是最少的?先让学
7、生小组讨论交流,并将找的过程用图示法记录下来,最后借助实物投影与全班进行交流。(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5 瓶钙片中有 1 瓶是次品(轻一些),完成下面找次品的过程。2有 15 盒饼干,其中的 14 盒质量相同,另有 1 盒少了几块。如果能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可以保证找出这盒饼干?教师提示:将 15 盒饼干三等分,每份 5 盒,称一次可以确定那盒少了几块的饼干在哪 5 盒当中。然后参考前一题的方法找出这盒饼干。3有 28 瓶水,其中 27 瓶质量相同,另有 1 瓶是盐水,比其他的水略重一些。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教师提示:将 28 瓶水按照 9 瓶、9 瓶、10 瓶分为三份,称一次可以确定这瓶盐水在哪一份当中。如果是在某个 9 瓶当中,则继续三等分找出这瓶盐水;如果在 10 瓶当中,可以考虑按照 3 瓶、3 瓶、4 瓶的方法继续分组,找出这瓶盐水。(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1课堂小结。(1)今天研究了什么问题?(2)找次品的最优化策略是什么?2知识拓展。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都是已知次品比较重或比较轻,如果不知道它比较重还是比较轻,你还能找出次品吗?请有兴趣的同学回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