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ICU 患者烦躁发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NICU 患者发生烦躁的几率高,引起的原因又各有不同,包括疾病本身、创伤性导管的刺激、疼痛、药物的副作用、环境的刺激等都可引起患者发生烦躁,其不仅导致耗氧量的增加,血压剧升,脑压升高,颅内再次出血,导管滑脱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导致撞伤、坠床、损坏医疗设施等意外事件的发生。通过严密观察和临床分析,确定烦躁原因后再处理。避免盲目用药导致掩盖病情而延误治疗,造成严重后果。一、临床表现1坐卧不安2撕扯衣物3企图拔除导管4定时、定向障碍5无理智状态患者往往夸大抱怨疼痛,不能配合护理人员,听从指令则更为困难6生命体征异常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产生缺氧症状,代谢增
2、强导致全省氧耗增加,呼吸频率加快等二、原因分析1脑部病变 脑外伤、脑出血、脑梗死的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尤其是有额颞部损伤的患者。可能是脑水肿加重或继发性脑出血增多,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此时出现不同程度的烦躁,须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根据其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协助医生给予使用脱水剂或镇静药物。2缺氧 由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术后肌松药的残余作用、肺部外伤,导致肺通气或换气功能失常而缺氧。缺氧时患者呼吸急促、皮肤发绀,出现三凹征,监测 SpO2 、PaO2 均低于正常,可根据患者的各种原因给予吸痰、增大氧流量,必要时使用呼吸机。3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由于气管插管的刺激、通气量不足、气道分泌
3、物增多、患者的恐惧心理等,均可引起患者的烦躁。主要表现为心率快、血压升高、呼吸频率快、潮气量时高时低。出现以上情况时,护士对清醒患者应解释机械通气的必要性以取得患者的配合,给予吸痰,纠正低氧血症,调整气管插管的深度,检查充气气囊,调整呼吸机参数,检查机器是否存在故障,适当应用镇静药物等处理。4疼痛 是引起患者烦躁的常见原因。外伤和大手术患者常由伤口疼痛引起。心肌疼痛则由心肌梗死直接刺激所致,表现为手按胸前、坐立不安、自诉疼痛等。根据诊断和临床表现,排除其他原因,给予使用或加大镇静镇痛药物。5尿管刺激 可能由于患者耐受力差或尿管插入不深,气囊刚好压迫在膀胱颈,导致患者烦躁,并企图拔除导尿管。此时
4、,护士应检查导尿管通畅无误,排除其他原因所致。操作如下:在无菌操作的情况下,抽空尿管气囊,把尿管置入约 35cm,让气囊越过膀胱颈,再往气囊内充液固定尿管。6药物的副作用 使用某些药物如阿托品、氨茶碱等过量或速度过快等,患者可出现烦躁,结合其他表现进行判断,及时减量或停药。7患者因素 患者本身性格暴躁、易怒,对诊疗不合作,拒绝继续在ICU 治疗要求转科或出院。对此类患者应做好心理疏导,可适量用镇静药物。8环境因素 ICU 特殊的病房环境 ICU 仪器多、噪声大及持续的灯光刺激,都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烦躁情况。3、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不良心理刺激,使患者适应环境,防止心身疾病的
5、恶性循环,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有助于进行对患者的诊疗操作。在进行心理护理时,首先要态度和蔼、言语温和、动作轻柔沉稳,争取取得患者的信任。其次要了解患者的主要病史和一般情况,相对应做好解释和安慰,并对各种诊疗操作、管道的意义与作用做好解释,力争取得患者的配合。2确保患者的安全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评估患者烦躁不安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给予患者保护性约束四肢和躯体,防止患者因烦躁不安而发生坠床及拔除气管插管、胃管、静脉穿刺针、导尿管、引流管等情况。在约束期间注意观察患者四肢肢端血液循环、皮肤温度、静脉注射部位的情况,定时予以松解,确保皮肤无受压损伤。如有胸部约束,并注意观察患者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
6、。予以保护性约束患者前必须签好家属告知同意书,且每天做好交接班记录,以防医疗纠纷发生。3及时应用镇静、镇痛药物确定患者烦躁是疼痛引起,排除使用镇痛药物的禁忌证,应立即给予镇痛剂,严重疼痛导致烦躁的患者提倡在镇静之前接受充分镇痛。烦躁严重者可选择适当的镇静药物,使用微泵维持。给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呼吸、血氧饱和度及其他生命体征,很多患者在给药后会进入深睡状态,可出现舌后坠甚至呼吸抑制和血压下降等症状,如出现舌后坠可予安放口咽通气管,影响血压要适当调节药物用量和速度。4管道护理因气管插管、尿管、胃管、胸腔闭式引流管、腹腔管、深静脉穿刺管等多种管道会引起患者的不适和疼痛而导致烦躁。当给患者翻身时应保持
7、管道和身体同步,妥善固定,防止由于管道牵拉、扭曲和刺激伤口,加重不适而诱发烦躁。气管插管,要做好标志及记录,防止插管过深或过浅,致通气改变而引起烦躁。5基础护理各项护理操作应在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减少不良刺激。如给气管插管患者吸痰,应先听呼吸音,按需操作。6改善 ICU 环境,减少不良刺激保持病室整洁、温湿度适宜。晚间如非必要,尽量降低病室的照明度,降低监护仪及呼吸机的噪声,医护人员交谈声音应低,动作轻柔,以避免强光、噪声等环境因素而诱发或加重患者的烦躁。7综合分析,对症处理患者一旦出现烦躁,医护人员必须认真查找烦躁的原因,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处理,给予正确用药。并严密观察患者其他情况作综合分析,而不能单纯应用镇痛、镇静药物等而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