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romax 处理流程现场处理流程简介 现场处理的主要工作是为野外生产提供基本的资料分析和质量监控手段。ProMAX 处理软件简单易用,处理效率较高,因此在野外现场的应用较为普遍。现场处理的流程一般较为简单,但随着目前地震勘探区域的地表及地下地震地质条件日渐复杂,处理的流程也在不断的调整。较为全面的流程如下: 1、磁带解编 目前野外磁带的记录格式主要是 SEG-D 格式和 SEG-Y 格式,磁带解编主要有 SEG-D 格式解编和 SEG-Y 格式解编,对应的模块分别是 SEG-D Input 和 SEG-Y Input。SEG-D 格式和 SEG-Y 格式也有磁盘记录格式,但在野外使用较少,解
2、编的方法也基本一样。SEG-D 格式中还存在一种超级块记录方式,即将若干道地震数据合成一个记录块,写到磁带上。这时候一个记录块的大小可以达到 128K 或 256K,超过了 64K。解编超级块记录方式的 SEG-D 格式野外磁带时,要将 SEG-D Input 模块中的 MAXIMUM data block size in bytes 选项的值调大,大于一个超级块的记录长度字节。如目前 408 仪器的超级块的记录长度字节为 256K,可以将这个值调整为 300000,即可以解编。另外还要注意将模块中的 Auto adjust incorrect trace data length for su
3、per blocked traces?选项改为 no,否则也会影响到磁带解编。流程组织如下: SEG-D Input(SEG-Y Input) Resample/Desample(可选) Trace Length(可选) Disk Data Output 中间可能还会穿插重采样模块 Resample/Desample 或修改记录道长模块 Trace Length,以便对地震数据进行重采样或修改记录道长。重采样时注意要一定要加去假频滤波。Disk Data Output(磁盘数据输出)模块中还要注意 skip primary disk storage?选项,在 ProMAX 处理软件的安装目录下
4、面有一个 data 目录,是存放数据文件的缺省目录,称为 primary disk storage,一般系统中还要配置容量更大的外接硬盘用来存储数据,称为 Secondary disk storage, skip primary disk storage?选项中选 yes,则跳过主数据盘,将数据存在次数据盘中,否则将数据存在主数据盘中。 SEG-D Input 模块中部分选项如下: SEG-D Input Type of storage to use 数据存储类型,一般选 Tape Select TAPE Devices 选择磁带设备,该设备列表是从由磁带机配置文件中读取的 Specify M
5、ASK list for external labels? 读入磁带盘号,1-4 代表 1-4 盘,共 4 盘 SEG-D tape format Multiplexed(时序多路编排)和 Demultiplexed(道序解编格式),现在一般都是 Demultiplexed 格式 Input Auxiliary traces? 是否解编辅助道 SERCEL instrument type? 是否是 SERCEL 仪器及型号? Input PRIMARY selection choices? 输入主选项,选 File No(文件号) Primary selection MODE? Include
6、 Specify PRIMARY input records list 输入文件号列表 SEG-Y Input 模块中部分选项如下: SEG-Y Input Type of storage to use 数据存储类型,选 Tape 或 Disk Image,如选 Tape,则: Select TAPE Devices? 选择磁带设备 Specify MASK list for external labels? 读入磁带盘号 如选 Disk Image,则 Enter DISK file path name 输入磁盘文件的路径 Input Auxiliary traces? 是否解编辅助道? I
7、s this STACKED data? 是否叠加数据? MAX traces per ensemble 每个集合最大道数 Primary SORT header word(domain of data) 输入主选项 Specify PRIMARY input list 输入列表 2、数据显示 数据显示贯穿在资料处理的自始至终的各个环节中,如单炮显示、剖面显示等。数据显示的模块是 Trace Diaplay。这里单独作为一个流程列出来,主要是因为 Trace Display模块不仅仅只是一个数据显示的模块,它还集成了数据编辑、初至拾取、时窗拾取、切除拾取等诸多的功能,联系到处理的各个步骤,是一
8、个很重要的工具平台。 数据显示的模块搭配如下: Disk Data Input Bandpass Filter(可选) Automatic Gain Control(可选) Trace Display Trace Display 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交互操作窗口。这里对一些常用的功能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1)、显示功能介绍 a)、View|Trace Display 显示参数选项,设置一些基本的现实参数,如显示方式(变面积、波形显示等)。 b)、View|Trace Scaling 设置数据均衡及增益参数。 c)、View|Trace Annotation 显示标注参数设置。 d)、View|He
9、ader Plot 道头曲线显示参数设置 另外,如果是写过道头,包含偏移距信息的地震数据,用 Trace Display 窗口左侧的 dx/dt 功能键可以进行速度量取,得到地震波的速度信息。 2)、拾取功能介绍 a)、道编辑 在数据显示窗口中,点击 Picking|Kill trace 菜单,选择一个已经存在的或新建一个道编辑库名,再选择一个次要的关键道头字(缺省按道的方式,即 chan),进入编辑功能。鼠标左键选择要编辑的道,中键取消选择,按下鼠标左键拖动,可编辑连续的道。编辑完成后,用 File|Save Picks 存盘退出。在处理流程中用 Trace Kill/Reverse 模块,
10、调用拾取的编辑库名,实现对数据的编辑功能。 b)、切除定义 、顶切除定义 在数据显示窗口中,点击 Picking|Pick Top Mute 菜单,选择一个已经存在的或新建一个顶切除库名,再选择一个次要的关键道头字(缺省按 Aoffset),进入拾取功能。鼠标左键选择要切除的时间值,中键取消选择。编辑完成后,用 File|Save Picks 存盘退出。 、底切除定义 点击 Picking|Pick Bottom Mute 菜单进行,定义过程与方法与顶切除定义相同。 、外科切除 点击 Picking|Pick Surgical Mute 菜单,选择一个已经存在的或新建一个顶切除库名,再选择一个
11、次要的关键道头字(缺省按 Aoffset),进入拾取功能。鼠标左键选择要切除的时间值,中键取消选择,选取一条折线后,按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中点击 New Layer,按同样的方式再拾取一条折线。则两条折线控制的中间的区域,即为要切除区域。的编辑完成后,用 File|Save Picks 存盘退出。 在处理流程中用 Trace Muting 模块,调用切除库,现实对数据的切除。 在拾取道编辑或切除时,点击 Trace Display 显示窗口左侧的“刷子” 快捷键,可以立即在数据上应用所拾取的参数供参考,很方便直观。 c)、拾取时间门(Time Gate) 在运行初至拾取、反褶积时,需要提供一个
12、时间门参数,这也是在 Trace Display 显示窗口中拾取的。点击 Trace Display 的 Picking|Pick Miscellaneous Time Gates 菜单,选择一个已经存在的或新建一个时间门的名字,再选择一个次要的关键道头字(缺省按 Aoffset),进入拾取功能。鼠标左键选择要拾取的时间值,中键取消选择,选取一条时间线后,按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中点击 New Layer,按同样的方式再拾取一条时间线。则两条时间线控制的中间的区域,即为要拾取的时间门。拾取完成后,用 File|Save Picks 存盘退出。初至拾取时在给定的时间门内拾取,反褶积也是对指定的时间
13、门内的数据进行反褶积运算。 d)、编辑初至 初至自动拾取后,存在道头和数据库中,用 Picking|Edit Header Values(first breaks)和 Picking|Edit Database Values(first breaks)菜单来显示或编辑拾取的初至,完成后用 File|Save Picks 存盘退出。 e)、拾取自动静校正层位 在做剩余静校正时,如大能量法剩余静校正,需要一个参考层位。参考层位的拾取是在叠加剖面上进行的。在显示叠加数据的 Trace Display 窗口中,点击 Picking|Pick Autostatic Horizons 菜单,进入拾取功能,
14、鼠标左键选择要拾取的层位时间值,中键取消选择,选取一条时间线后,按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中点击 New Layer,按同样的方式再接着拾取。所有层位拾取完成后,用 File|Save Picks 存盘退出。 在拾取外科切除、时间门、自动静校正层位时,要涉及到多层操作,此时窗口右下角会出现一个小窗口,显示目前正在操作的是那个层。拾取操作时要留意这个小窗口,避免出现错误。 3、观测系统定义 观测系统定义主要是要输入三组参数:炮点的站号和坐标及对应的排列参数、检波点的坐标、排列参数,然后再进行面元分配及计算,生成观测系统数据库。常用的观测系统定义模块有二维观测系统定义(2D Land Geometry
15、 Spreadsheet)和三维观测系统定义(3D Land Geometry Spreadsheet),两者差别不大,三维观测系统定义中增加了炮点和检波点的线号,而在二维观测系统定义中,CDP 面元的大小由程序根据炮、检点的分布关系自己计算确定,一般为道距大小的一半,用户不能自己指定 CDP 面元的大小。如需要指定 CDP 面元的大小(如细分面元),只有用三维观测系统定义的方式来定义,即定义一个只有一条 CDP 线的三维观测系统,定义好观测系统并加载道头以后,一切还是照二维方式来处理。如果想运行一些三维处理的模块,则最好是定义有两条CDP 线的三维观测系统(其中一条 CDP 线是空的),否则
16、一些三维处理的模块可能不能正常运行。如果只是要对二维的 CDP 面元合并叠加,那么在叠加前应用 Ensemble Stack/Combine 模块就可以了,不需要改变观测系统的定义方式。 1)、二维观测系统定义(2D Land Geometry Spreadsheet) 执行 2D Land Geometry Spreadsheet a)、Setup 窗口参数简介 Assign Midpoints Methods(Required):分配中点方法,选第 3 种,即 Matching pattern number using pattern station shift,用排列图形的站号偏移量来匹
17、配。 Station Intervals(Generally Required)站号间距(建议填,也可以不填) Normal Receiver Station Interval:检波点站号间距 Normal Source Station Interval:炮点站号间距 Normal Survey Azimuth:方位角,可以手输,一般通过自动计算输入 Station Range First Live Station Number:第一个有效站号 Last Station Number:最后一个有效站号 Base Source station co-ordinates upon a match
18、between source and receiver station number? 炮点与检波点的坐标、站号是否匹配(即炮点和检波点是否一个系统),建议用匹配的坐标系统,也可以不匹配。 Source Type 震源类型: Shot holes(井炮) Surface seismic sources(地面震源) Units 尺度单位 Meters(米) Feet(英尺) 填好好选 OK,进入下一步。 2)、Receivers 窗口 在 File|Import 菜单中选择检波点坐标文件,加入检波点的站号、X 坐标、Y 坐标、高程,如果有提供的静校正量,也要一起加入。加入完毕后,可以利用窗口菜单
19、的编辑功能对数据进行编辑。选中站号列,点击窗口中的 Setup| Azimuth|Auto-Calculate 菜单,可自己计算出方位角,并填入到图一窗口的 Setup 子窗口中。 3)、Sources 窗口 在 File|Import 菜单中选择炮点坐标文件,加入炮点的文件号(FFID)、站号(Station) 、X坐标(X)、Y 坐标(Y)、高程(Z)、每炮道数(Num Chn)、排列图形( Pattern)号、排列图形偏移量(Pat Shift),如果有提供的静校正量,也要一起加入。Gap Chan Dlt(窗口道的起始位置)、Gap Size Dlt(窗口道的大小)、Uphole(井口
20、时间)参数根据实际的需要,可填可不填。Source 是用户自定义的炮点顺序号,可以从文件中加入,也可以手工输入运算得到。这里的排列图形偏移量(Pat Shift)时该炮的接收排列的首道和排列图形中定义的首道的相对值,即该炮的接收排列的首道和排列图形中定义的首道的差值。 4)、Patterns 窗口 在 File|Import 菜单中选择排列图形(Pattern)文件,加入排列图形号( Pattern)、最小道号(Min Chan)、最大道号(Max/Gap Chan)、道号增量( Chan Inc)、最小道号对应的野外站号(Rcvr MinChan)、最大道号对应的野外站号(Rcvr MaxC
21、han)、站号增量(Rcvr Inc)。如果排列图形较简单,可以不用排列图形(Pattern)文件,手工输入即可。 5)、bin 窗口 Bin(面元分配)过程如下: a)、Assign midpoints by:Matching pattern number using pattern station shift 用排列图形的相对偏移站号来匹配排列图形,以分配中点; b)、Binnig (面元分配) 如炮点和检波点编号系统是统一的,一般使用第一种方法,即: Method:Add source and receiver stations,default OFB papameters,即用炮点和检
22、波点的站号相加,作为 CDP 号,使用缺省 OFB 参数。 c)、Finalize Database 最终写数据库。 这样,整个定义观测系统的过程就完成了,此时可以在图一的主窗口中,选 TraceQC菜单,显示所有道的数据库信息,如偏移距、方位角等,可以用来检查观测系统。另外,通过查看数据库中的覆盖次数分布,也可以对观测系统进行检查和监控。 2)、三维观测系统定义(3D Land Geometry Spreadsheet) 执行 3D Land Geometry Spreadsheet 后,出现程序的窗口,与二维的窗口基本一致。过程中有许多参数和二维观测系统定义中是一致的,将不再说明。 a)、
23、Setup 窗口参数简介 三维观测系统定义的 Assign Midpoints Methods(Required ):分配中点方法,选第2 种,即 Matching pattern number in SIN and PAT spreadsheets,用炮点排列图形和站号来来匹配。实际意义和二维的第 3 种方法一样,也要用到相对于排列图形的偏移量。 Normal Crossline Separation :Crossline 方向站号间距 2)、Receivers 窗口 和二维相比,多了个 Line 参数,即检波点的线号,操作方法与二维基本一致。 3)、Sources 窗口 和二维相比,多了个
24、 Line 参数,即炮点的线号,没有 Gap Chan Dlt 和 Gap Size Dlt参数,操作方法与二维基本一致。 4)、Patterns 窗口 和二维相比,多了个 Rcvr Line 参数,即排列的线号,操作方法与二维基本一致。 5)、bin 窗口 Bin(面元分配)过程与二维相比较较大的不同,窗口如下图二所示,过程如下: Bin 菜单 a)、Assign midpoints by:Matching pattern number in the SIN and PAT spreadsheets 用排列图形和炮点的匹配来分配中点; b)、Define binnig grid(定义面元网格
25、) 运行后出现如下图三的窗口,点击 Display|Midpoint|Control Points|White(或 Black),则面元定义的菜单和窗口左侧的工具栏活化可用。如果要打开已经定义好的网格文件,点击 Grid|Open 菜单,如新定义网格,点击 Grid|Display 菜单,Grid|Parameterise 菜单可用,并在图中左下角显示一些小网格。可以通过 Grid|Parameterise 菜单和左侧的功能按钮,进行网格定义,在该窗口中定义好面元网格后,用 Grid|save 保存退出。 定义三维观测系统网格 c)、Bin midpoints 运行后出现下图四的窗口,首先点击
26、最下面一行中第二个“Load”按钮,调入上一步保存的网格文件,然后根据实际的三维的方位角,调整窗口下面的 Inlines parallel to Grid X axis 或 Inlines parallel to Grid Y axis,然后点击最下面一行中第五个“Apply”按钮运行,运行完成后点击最下面一行中第六个“Cancel”按钮退出。 d)、QC Bin data 如图二所示,选中 QC Bin data 按钮,QC Type 选 Coordinate Space Fold,点击 QC Bin Space,选中 b)步骤中定义好的三维网格,点击 OK 按钮运行,显示三维覆盖次数。 三
27、维面元中点分配 e)、Finalize Database 最终写数据库。 这样,整个定义观测系统的过程就完成了,同样,可以在主窗口选 TraceQC 菜单,显示所有道的数据库信息,如偏移距、方位角等,可以用来检查观测系统。 4、野外静校正 常用的野外静校正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应用以小折射、微测井为依据的基准面静较正量或沙丘曲线方法提供的静较正量;2)、高程静校正;3)、折射波法计算的静校正量;4)、层析法提供的静校正量。其中第 1、4 种是外部提供的静校正量, 2、3种是 ProMAX 处理系统可以自己计算的。外部提供的静校正量,一般在定义观测系统的时候,同时加进去,生成观测系统数据库以
28、后生成 SIN GEOMETRY USERSTAT 和 SRF GEOMETRY USERSTAT,Apply User Statics 可以用来应用外部提供的静校正量。Apply Elevation Statics 可以一步完成高程静校正量的计算与应用,但这个过程是不透明的,计算的静校正量和浮动面本身不可见,不容易监控。Apply Refraction Statics可以应用折射波静校正量。但目前较新版本的 ProMAX 系统不提倡用 Apply User Statics、Apply Elevation Statics 和 Apply Refraction Statics 来应用静校正量,应
29、该用 Datum Statics Calculation 和 Datum Statics Apply 模块配合,应用各种静校正量,包括高程静校正量的计算。具体方法如下: 1)、高程静校正 首先在 Datum Statics Calculation 模块中计算高程静校正量, Elevation or Refraction选项选 Elevation,即使用高程法。运行后在数据库中生成 SIN GEOMETRY S_STAT01,SRF GEOMETRY S_STAT01,CDP GEOMETRY S_STAT01 三种静校正量值。然后使用 Datum Statics Apply 模块将高程静校正量
30、值应用到输入的地震数据中。 2)、应用外部静校正量 首先在 Datum Statics Calculation 模块中计算 CDP 静校正量,Elevation or Refraction 选项选 Refraction,即使用折射法,在 Select SOURCE statics 选项中选择 SIN GEOMETRY USERSTAT,在 Select RECEIVER statics 选项中选择 SRF GEOMETRY USERSTAT,运行后生成 CDP 静校正量 CDP GEOMETRY C_STATIC,然后使用 Datum Statics Apply 模块将 SIN GEOMETR
31、Y USERSTAT、SRF GEOMETRY USERSTAT 和 CDP GEOMETRY C_STATIC 应用到输入的地震数据中。 5、线性动校正 线性动校正的主要目的是检查炮点的偏移。它的原理比较简单,如果要合并绘图,即在同一列绘若干炮的时候,需要作一些灵活的处理,下面是一个流程的实例,对每炮的偏移距 400 以内的道进行线性动校正,每列绘 10 炮,编码流程如下: Disk Data Input Primary trace header :ffid Second trace header :aoffset (0-400 ) Trace Header Math Select mode
32、: :Sequence renumber mode Renumber ensembles or traces? :TRACES SELECT trace header word :recording channel number Starting value :1 Increment value :1 Linear Moveout Correction Trace Splice Select header entry for binning : recording channel number Bin size :1 Select header entry ordering in time :
33、ffid End time :500 (每炮绘图道长,自己定) Time padding :0 缺省值 Maximum number of trace to splice :10 一列 10 炮 Number of ensembles to combine :10 10 合并 1 炮 Maximum traces per output ensemble :100 每炮要绘道数,根据情况自己修改Automatic Gain Control Create Cgm+ Plotfile 6、叠前去噪 常见的叠前干扰主要有面波、声波、线性干扰波及突发野值干扰,叠前去噪主要是针对这几种干扰,模块对应如下:
34、 面波 Surface Wave Noise Attenuation 声波 Air Blast Attenuation 线性干扰波 F-K Filter, Surface Wave Noise Attenuation 突发野值干扰 Spike & Noise Burst Edit 1)、Surface Wave Noise Attenuation 模块中主要的参数选择有: Velocity 干扰波视速度 Trace spacing 道距 流程组合参考: Disk Data Input Datum Statics Apply(可选) Surface Wave Noise Attenuation
35、Surface Wave Noise Attenuation (如干扰波的速度有多组,可进行模块组合 ) Disk Data Output 2)、Air Blast Attenuation 模块中主要的参数选择有: Approximate velocity of energy to be attenuated 声波视速度 流程组合参考: Disk Data Input Datum Statics Apply(可选) Air Blast Attenuation Disk Data Output 3)、F-K Filter 模块中主要的参数选择有: Type of F-K filter 选 Fan
36、 Filters 或 Arbitrary Polygon,如果选 Fan Filters(扇形滤波方式),则要在 Fan filter parameters 参数选项中输入扇形滤波参数;如果选 Arbitrary Polygon(多边形滤波方式),则在 Select mute parameter file 中选择一个多边形滤波参数文件,这个多边形滤波参数文件是在 F-K Analysis 模块中根据典型单炮数据来分析得到的。 Distance between input traces 道距 Panel width in traces 面板宽度(一般是每炮的道数) 流程组合参考: Disk Da
37、ta Input Datum Statics Apply(可选) Automatic Gain control F-K Filter Automatic Gain control Disk Data Output 这里顺便就 F-K Analysis 模块的使用做简单介绍。 F-K Analysis 模块组合使用如下: Disk Data Input 输入典型单炮数据 Automatic Gain control F-K Analysis Distance between input traces 道距 Panel width in traces 面板宽度(一般是每炮的道数) Starting
38、 display configuration TX-FK Select mute polygon table 选择一个存放拾取多边形的文件名 运行后窗口显示如图五: 图五、F-K Analysis 模块运行窗口 在右侧的 F-K 域内拾取一个包含线形干扰主要速度、频率分布区域的多边形,可以用 FilterResponse|FilteredOutput 菜单测试一下运行的效果。完成拾取后用 File|Save Ploygons 保存退出。 4)、 Spike & Noise Burst Edit 中主要的参数选择有: Spike detection threshold value 检测大跳的门槛
39、值(即异常振幅是分析时窗内振幅均值的多少倍时认为是大跳),要进行实验,以确定该参数值。 Operator Length:值越大,效果越弱,值越小,效果越强。 流程组合参考: Disk Data Input Datum Statics Apply(可选) Air Blast Attenuation Disk Data Output 7、反褶积 常用的反褶积算法有预测反褶积和脉冲反褶积,又分为单道反褶积和多道反褶积。脉冲反褶积对提高频率的效果较明显,但容易降低资料的信噪比,一般用于信噪比较高的地震资料。多道反褶积在求取反褶积算子上比单道反褶积有一定的优势。现在常用的反褶积方式为多道预测反褶积。Pr
40、oMAX 系统中常用的反褶积模块有: Spike/Predictive Decon(单道脉冲 /预测反褶积) 、Surface Consistent Decon(地表一致性反褶积)、Ensemble Decon(集合反褶积),Surface Consistent Decon 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对输入数据的所有道进行求解,求取最佳反褶积因子,并应用到所有的数据;而 Ensemble Decon(集合反褶积)在每一个数据集合(如一炮数据)内,求取最佳反褶积因子,在对应的数据集合内应用。Ensemble Decon(集合反褶积)提高分辨率的效果要优于 Surface Consistent Decon
41、地表一致性反褶积。 1)、Spike/Predictive Decon 主要参数选项: Type of deconvolution 反褶积类型,有最小相位脉冲、最小相位预测、相位校正、零相位脉冲 4 种。 Decon operator length(s) 反褶积因子长度,一般可选 80,120,160 ,200,240 毫秒。 Operator white noise level(s) 白噪系数 Operator prediction distance(s) 预测步长,一般可选 20,24 ,28,32 毫秒。 Get decon gates from the DATABASE? 如选 Yes
42、,则在下面的 SELECT decon gate parameter file 选项中输入反褶积时窗拾取文件,如选 No,则手工输入反褶积时窗参数。 一般来说,预测步长越小,反褶积效果越明显,白噪系数越大,反褶积效果越强。必须通过参数测试来确定参数。 2)、Ensemble Decon 主要参数选项和 Spike/Predictive Decon 模块基本相同,反褶积类型一般选择预测反褶积,参考流程如下: Disk Data Input (按 ffid 方式输入数据) Automatic Gain control Ensemble Decon Bandpass Filter(可选,宽档滤波,去
43、除反褶积可能引起的高频干扰) Disk Data Output 3)、Surface Consistent Decon 主要参数选项和 Spike/Predictive Decon 模块基本相同,反褶积类型一般选择预测反褶积,参考流程和 Ensemble Decon 反褶积基本相同。部分参数选项如下: Start CDP、End CDP 反褶积的起止 CDP 范围,一般是数据全部范围。 Components of spectral decomposition:谱分解分量:一般 SHOT、RCVR、OFFSET、CDP 四个分量都选。 Spectral decomposition used in
44、 Application:分解谱的应用分量:在 SHOT、RCVR域应用。 Limit offset in decomposition? 是否限制谱分解的偏移距?如果选择 yes,则在 Minimum absolute offset 和 Maximum absolute offset 选项中输入用于求解反褶积因子的最小和最大偏移距范围。 Number of Gauss-Siedel iterations 叠代次数 一般选 6 即可。 8、速度分析 速度分析一般分两步来做,第一步生成速度谱,第二步在速度谱上选速度。在信噪比较低或速度变化较大的地区,可以用常速扫描来辅助速度分析。 1)、生成速度谱
45、 流程模块组合如下: Supergather Formation(生成用于速度分析的大道集,三维用 3D Supergather Formation) Apply Residual Apply(可选) Bandpass Filter(窄档滤波,突出有效波主频) Automatic Gain Control Velocity Analysis Precompute 速度谱预计算 Disk Data Output 生成速度谱文件 a)、Supergather Formation 参数选项简介 Maximum CDP fold 最大覆盖次数 Minimum center cdp number 速度分
46、析最小 cdp 位置号 Maximum center cdp number 速度分析最大 cdp 位置号 Cdp increment Cdp 位置增量 Cdps to combine 合并大道集的 Cdp 道集个数,可选 9 b)、3D Supergather Formation 参数选项简介 Maximum CDP fold 最大覆盖次数 Location selection 速度分析 cdp 位置位置选择方式: GRID 网格方式定义 Minimum center inline number 速度分析最小 inline 位置号 Maximum center inline number 速度
47、分析最大 inline 位置号 Inline increment inline 位置增量, Inlines to combine 三维大道集 inline 方向的合并个数,可选 3 Minimum center crossline number 速度分析最小 crossline 位置号 Maximum center crossline number 速度分析最大 crossline 位置号 Crossline increment crossline 位置增量 Crosslines to combine 三维大道集 crossline 方向的合并个数,可选 3 TYPE-IN 手工输入方式定义
48、Supergather Inline/xlines 输入三维大道集的 Inline/xlines 位置 Inlines to combine 三维大道集 inline 方向的合并个数 Crosslines to combine 三维大道集 crossline 方向的合并个数 BOTH 同时使用 GRID 和 TYPE-IN 两种方式 c)、Velocity Analysis Precompute 参数选项简介 Number of CDPs to sum into gather 合并大道集的 CDP 道集个数,和 Supergather Formation(3D Supergather Form
49、ation)中定义的一致 Minimum semblance analysis value 速度谱中最小的速度分析值 Maximum semblance analysis value 速度谱中最大的速度分析值 Number of stack velocity fuinctions 速度谱中右侧常速叠加的速度个数,可选 15 Number of CDPs per stack strip 速度谱中 CDP 叠加个数,与 Number of CDPs to sum into gather 一致 Method of computing velocity fuinctions 速度计算的方法,选 Constant Velocity(常速) Get guide function from an existing parameter table? 选 yes 则提供一个数据库中的速度文件作速度分析的指导速度,选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