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5血脂异常的检出与心血管病整体危险评估授课时间:2018-7-5主讲人:赵海松己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2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3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冠心病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4有皮肤黄色瘤者。(5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p1EanqFDPw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均进行血脂检查。二、我国人群的血脂合适水平(表4表4血脂水平分层标准分层 TC LDL-C HDL-C TG合适范围边缘升高升高降低5.18 mmol/L(200 mg/dl5.186.19 mmol/L(200239 mg/dl6.22
2、 mmol/L(240 mg/dl3.37 mmol/L( 130 mg/dl3.37 4.12 mmol/L(130159 mg/dl4.14 mmol/L(160 mg/dll.04 mmol/L(40 mg/dl1.55 mmol/ L(60 mg/dl1.04 mmol/L (40 mg/dl1.70 mmol/L( 150 mg/dl1.702.25mmol/L(150199mg/dl2.26 mmol/L(200 mg/dl1TC:我国队列研究分析结果显示:TC从3.63mmol/L(140mg/dl开始,随TC水平的增加,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增高。TC水平与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
3、险的关系是连续性的,并无明显的转折点。诊断高胆固醇血症的切点只能人为制定。当TC增至5.186.19mmol/L(200230mg/dl时,其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较TC3.63mmol/L(140mg/dl者增高50左右,当TC增至6.22mmol/L(240mg/dl以上时,其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较TC3.63mmol/L(l4Omg/dl者增高2倍以上,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DXDiTa9E3d综合以上资料,对我国人群TC分层的合适切点建议下:TC5.18mmol/L(2OOmg/dl为合适范围;TC5.186.1gmmol/L(200239mg/dl为边缘升高;TC6.22mmo
4、l/L为升高。RTCrpUDGiT2LDL-C:随着LDL-C水平的增加,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的相对危险及绝对危险上升的趋势及程度与TC相似。LDL-C的分层切点应与TC的分层切点相对应。根据我国资料,LDL-C3.37mmol/L(130mg/dl与TC5.18mmol/L(2OOmg/dl的10年发病率(绝对危险接近,LDL-C4.14mmol/L(16Omg/dl与TC6.22mmol/L(240mg/dl的人年发病率(绝对危险接近,说明对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影响程度相当。LDL-C分层诊断的切点建议如下:LDL-C3.37mmol/L(13Omg/dl为合适范围;LDL-C3.374.12m
5、mol/L(130159mg/dl为边缘升高;LDL-2 / 5C4.14mmol/L(160mg/dl为升高。5PCzVD7HxA3HDL-C:以HDL-Cl.55mol/L(60mg/dl为参照组,对不同HDL-C水平与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关系进行多因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随着HDL-C水平的降低,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增加。当HDL-Cl.04mmol/L (40mg/dl人群与HDL-C1.55mmol/L(60mg/dl人群相比,缺血性心血管病危险增加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对我国HDL-C的诊断切点建议为:HDL-Cl.04mmol/L(4Omg/dl为减低;HDL-
6、Cl.55mmol/L(60mg/dl为升高。jLBHrnAILg4TG:我国现有队列研究表明,随TG水平上升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有所升高,但由于结果差异未达到显著统计学意义,并考虑到TG与心血管病的关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建议仍沿用1997年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的标准,即1.7Ommol/L(l5Omg/dl以下为合适范围,1.702.25mmol/L(l50199mg/dl以上为边缘升高,2.26mmol/L (2OOmg/dl为升高。xHAQX74J0X三、心血管病综合危险的评价国内外大规模前瞻性流行学调查结果一致显示,患心血管病的危险性不仅取决于个体具有某一危险因素的严重程度,而且更取决于
7、个体同时具有危险因素的数目。是危险因素的数目和严重程度共同决定了个体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程度,称之为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危险。LDAYtRyKfE我国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血脂异常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作用强度与西方人群相同;我国人群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增高不仅增加冠心病发病危险,也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将血脂异常防治着眼于冠心病的同时也着眼于脑卒中,在我国人群中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Zzz6ZB2Ltk监测资料和多个队列随访资料均表明我国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病率约为冠心病事件的2倍以上。说明如果照搬西方人群仅靠冠心病发病危险作为衡量个体或群体存在的心血管病综合危险是不合适的。为了更为恰当地反映
8、血脂异常对我国人群健康的潜在危害,我国学者提出用“缺血性心血管病”(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危险,来反映血脂异常及其他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综合致病危险。与仅使用冠心病发病危险相比,这一新指标使得高TC对我国人群心血管健康绝对危险的估计上升至原来的35倍,更恰当地显示了血清胆固醇升高对我国人群的潜在危险。因此,指南所述的“综合危险”包含两重含义:一是指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所导致同一疾病的危险总和,二是指多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本指南仅包括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危险总和。dvzfvkwMI1根据心血管病发病的综合危险大小来决定干预的强度,是国内外相关指南所共同采纳的原则。因此,全面评价心血管病的
9、综合危险是预防和治疗血脂异常的必要前提。我国人群流行病学长期队列随访资料表明,高血压对我国人群的致病作用明显强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建议按照有无冠心病及其等危症、有无高血压、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多少,结合血脂水平来综合评估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将人群进行危险性高低分类,此种分类也可用于指导临床开展血脂异常的干预(表5。rqyn14ZNXI表5血脂异常危险分层方案危 险 分 层TC5.18-6.19 mmol/L(200-239 mg/dl或LDL-C3.37-4.12 mmol/L(130-159 mg/dl TC6.22mmol/L(240mg/dl或LDL-C4.14mmol/L(160m
10、g/dl无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数、吸烟、低HDL-C、肥胖和早发缺血性心管病家族史1冠心病和冠心病等危症:此类患者在未来10年内均具有极高的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综合危险,需要积极降脂治疗。EmxvxOtOco冠心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稳定性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有客观证据的心肌缺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患者。SixE2yXPq5冠心病等危症是指非冠心病者10年内发生主要冠状动脉事件的危险与已患冠心病者同等,新发和复发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危险15,以下情况属于冠心病等危症:(1有临床表现的冠状动脉以外动脉的动脉粥样
11、硬化: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周围动脉疾病、腹主动脉瘤和症状性颈动脉病(如短暂性脑缺血等。(2糖尿病:过去将糖尿病列为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近年来发现其重要性远不止于此。一项在芬兰的研究发现,1373例非糖尿病患者,7年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在有心肌梗死史者为18.8,无心肌梗死史者为3.5;在1059例糖尿病患者中,7年心肌梗死发生率在有心肌梗死史者45.0,无心肌梗死史者为20.21。由此可见,有糖尿病而无冠心病史者,心血管危险性与有心肌梗死史而无糖尿病者相等。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后的病死率比非糖尿病者明显增高。糖尿病患者一且发生冠心病,其预后比无糖尿病者差。因此,当前将糖尿病列为冠心病的等危症。(3
12、有多种危险因素其发生主要冠状动脉事件的危险相当于己确立的冠心病,心肌梗死或冠心病死亡的10年危险20。6ewMyirQFL2危险评估包括的其他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本指南用于评价心血管病综合危险的因素除血脂异常外还包括下列具有独立作用的主要危险因素:(1高血压血压140/9OmmHg(lmmHg0.133kPa或接受降压药物治疗。(2吸烟。(3低HDL-C血症(1.04mmol/L(40mg/dl。(4肥胖体重指数(BMI28kg/m2。(5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男性亲属发病时55岁,一级女性亲属发病时65岁。(6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kavU42VRUs我国已有大量研究资料显
13、示,高血压对我国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危险因素,是我国人群发生心血管病事件的首要危险因素,其独立致病的相对危险为3.4,人群归因危险百分比为35。我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两个长期随访队列资料采用相同分析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任一TC水平,仅合并高血压时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的绝对危险已相当于合并3项其他危险因素时的绝对危险,显示了危险因素在我国人群中致病作用的特点。为了提高对我国人群心血管病综合危险估计的准确性,本指南将高血压单列,等同于任何其他3项危险因素的集合。y6v3ALoS89吸烟对我国人群的心血管病致病相对危险约为2倍,但人群归因危险百分比高达32,仅次于高血压。HDL-C是能够降
14、低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因素,也称“保护性因素”。当个体的HDL-C水平155mmol/L(6Omg/dl时,综合危险评估时其他危险因素的数目减“1”。M2ub6vSTnP肥胖对心血管病的独立致病作用,早年并不被国际上所重视,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资料,包括我国自己的资料,表明肥胖在心血管病发生申具有独立的作用,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根据国人资料,提出超重和肥胖诊断标准,BMI24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0YujCfmUCw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男性一级直系亲属在55岁前或女性一级直系亲属在65岁以前曾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病者,为有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参与综合危险评估。eU
15、ts8ZQVRd4 / 53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nome:代谢综合征是近年来被认识到的一种临床证候群,是一组代谢起源的相互关联的危险因素的集合,这些因素直接促成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也增加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公认的代谢危险因素为致粥样硬化血脂异常(高TG和apo B、低HDL-C和sLDL增多和血糖升高。患者常有促栓状态和促炎状态。上述代谢因素起自以内脏型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两种基本危险因素,还与增龄、缺少体力活动和内分泌失调相关。已知代谢综合征患者是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与非代谢综合征者相比,其患心血管病的危险和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均显著增加。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在不同国家
16、、地区人群尚不尽一致。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根据当时已有的我国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结果,建议中国人代谢综合征的判断标准如下(简称2004年CDS建议。具备以下的三项或更多者判定为代谢综合征:(1 BMI25 kg/m2。(2血TG1.7Ommol/L(l5Omg/dl。(3血HDL-C男0.9lmmol/L(35mg/dl,女1.Olmmol/L(39mg/dl。(4血压140/9OmmHg。(5空腹血糖6.lmmol/L(llOmg/dl或糖负荷后2h血糖7.8mmol/L(140mg/dl或有糖尿病史。sQsAEJkW5T近两年新的研究资料表明,空腹血糖在5.66.1
17、 mmol/L(l00llOmg/dl时,糖尿病发生的风险已经增加了3.4倍。此外,在对资料进一步的分析显示,中国人BMI25kg/m2人群的相应的腰围在男性中约为90cm,女性约为85cm。根据我国低HDL-C的诊断切点为1.04mmol/L (40mg/dl,故在2004年CDS建议基础上,对代谢综合征的组分量化指标中进行修订如下:具备以下的三项或更多:(1腹部肥胖:腰围男性9Ocm,女性85cm。(2血TG1.7Ommol/L(l5Omg/dl。(3血HDL-Cl.04mmol/L (40mg/dl。(4血压130/85mmHg。(5空腹血糖6.lmmol/L(llOmg/dl或糖负荷后
18、2h血糖7.8mmol/L(140mg/dl或有糖尿病史。GMsIasNXkA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改变,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增高。美国调查发现70岁以上人中患病率为23.7;中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患病率为1416,随年龄而增高。如上所述,代谢综合征既然是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集合,其致疾病风险的强度必然较高。代谢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结局是糖尿病和冠心病。中国人群研究表明,有代谢综合征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比无代谢综合征者显著增高。代谢综合征按照是否伴有糖尿病可分为两个亚型。美国第三次营养调查显示冠心病的发生率在伴有糖尿病的代谢综合征患者中为19.2,在不伴有糖尿病的患者中为13.9,在既无代谢综合征又
19、无糖尿病者中为8.7。有代谢综合征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是无代谢综合征者的2倍。因此,有代谢综合征者应属于高危,须积极治疗。TIrRGchYzg4其他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缺乏体力活动和致粥样硬化性饮食是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过程中的更上游的2项主要危险因素。其致病作用主要通过前述的生物学危险因素如血脂异常、高血压、超重肥胖、糖尿病等,因而不参加缺血性心血管病的综合危险评估,但并非不重要。由于其处于上游,改变其中之一往往可以使几个下游危险因素同时改善,临床上检出直接参与综合评估的危险因素时,应注意了解和评估患者的此2项危险因素,以利指导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7EqZcWLZNX致动脉粥样硬化性饮食主要指高饱和脂肪和高胆固醇膳食模式,许多前瞻性研究表明此种膳食模式显著增加缺血性心血管病危险,我国已有的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也表明,此种膳食模式显著增加血脂异常。另一方面,进食蔬菜、水果、全谷类、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膳食心血管病基础危险较低,且这种低危险不能够被传统危险因素解释。同时,国际上已有多个对膳食疗法荟萃分析的结果表明,合理膳食具有良好的降脂、降压效果。lzq75 / 5IGf02E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