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飘着油墨芳香的好书相伴驳“纸质阅读过时”论周子涵如今,低头一族随处可见,手机阅读早已司空见惯。公交车上、高铁上很少再看得到有人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着了,大凡都是这样的情景:人人手上一部手机,人人都在低头刷屏。很多网友都预测,纸质书籍和纸质阅读必将退出历史舞台,我却不以为然,我呼吁大家回归纸质阅读,亲近纸质书籍。 (你开头的语言,没有质感,如“手机阅读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有的句子表达不不够严密。如“ 公交车上再不见有人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着”“ 人人称赞电子阅读”“远离浅阅读”)有人说手机里的电子书,比纸质书更轻巧方便,纸质书携带不方便。我承认电子书有电子书的优点,但纸质书本有电子书本
2、无法企及的魅力,触摸它封面时的愉悦,它的油墨香和时光的厚重感都是电子书所没有的。比如一本从祖辈那里传承下来的老残游记从父辈那里传承下来的红岩 ,上面的圈阅与标注,非常珍贵,电子书无法做到这一点。国学大师于丹,每次外出都要带上几本书,在旅途中细细品味。纸质阅读,不会伤眼睛,也不用像手机阅读那样频繁翻页,还可以随时作笔记。另外,纸质书翻阅查找某些章节的方便,也是电子书比不上的。因此,大凡一个真正爱书的人,不会把电子书当作首选。如果认为纸质书将会被取代,那是不是学生每天上学只需要带着手机就行了?显然不行,一是教材没有电子书版本,二是即使有,也不方便学生在课堂上做笔记做练习。还有很多好书,没有电子书版
3、本,如果认为电子书可以取代纸质书,你就永远读不到这些书。所以电子书的缺点也是很显然的。有人说现在纸质书本价格太高,读一遍便放在家中落灰,不值得,不如电子书,下载很便宜。其实好书的珍藏价值,电子书是无法相比的,好比一幅好画,一张邮票,要卖到几万几千万,网上的名画或邮票的照片,能值多少钱呢?一本好书,经常出现在视野里,就会让你情不自禁地要去再翻阅,而电子书却做不到。我家里的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背面印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经典作品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 而不是“我正在读” 的书。贾平凹有书读三遍的说法。那些优秀经典的名著哪一本不是被人反反复复的品味和咀嚼?很少听说有人读某一本电子书读了几遍
4、的。 (这一段,原文的驳论有点偏,有点强词夺理,因为电子书也可以反复读,要写得有说服力才行。 )有人说纸质图书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在公共场合看书,不仅看不下去而且会让人感觉在作秀。这种说法更为可笑,当你满心沉浸在书中与作者进行灵魂的对话,你的身心早已屏蔽外界干扰,又怎会看不下去?陶渊明说“心远地自偏 ”,高尔基年少时经常在甲板上旁若无人的看书。阅读好书,就应该静静地用好所有零散的时间。再者,谁会觉得手捧一本书的人是在作秀呢?看到一个孜孜不倦的读书人,谁的敬佩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再者,你拿着手机阅读,一会朋友的电话问候,一会同学的短信光临,一会提示信息响起,你阅读的环境难道就安静了?(这一段驳得
5、很到位,只有有些语言缺少质感)由此可见,纸质书与电子书各有千秋。由于其不可比拟的优点,纸质书将不会灭亡,出版社永远不会倒闭,书店永远不会关门。预测纸质书籍必将会被取代,只是异想天开。手机阅读流行似乎是科技时代不可避免的趋势,面对深阅读的式微,我们应该“返璞归真”。旅行时,请你带一本书出门;空闲时,请你让一本飘着油墨芳香的好书相伴;书橱里,请你毫不动摇地让纸质书作为永远的主角。 (学会结尾用摹状,使之诗意化形象化)评:本文全文主要用了归谬法,很成功。你的语言有些地方很出彩,有些地方又很平常,有的地方表达不是很妥当,议论文写作语言要严密。驳论要经得起推敲。杨杰驳 “纸质阅读不好” 论周子涵在如今这
6、个 大数据 时代里,手机阅读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公交车上再不见有人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着了,人人手上一部手机,低头刷着屏幕。就在人人称赞电子阅读时,我却呼吁大家回归纸质阅读,远离浅阅读。有人说纸质书本太重,随身携带不方便。那学生每天背的书包更重,身后负着一个庞然大物也不方便,那学生每天上学只需要带着手机就行了?那老师每天的备课书本、笔记太重,上下课都得捧着不方便,所以老师上课只要带着手机就行了?出版社要倒闭,书店要关门,为什么?去买书不方便 !捧着书太重!没人去光临了。纸质书本有电子书本无法企求的魁力,纸质书本的油墨香和时光的厚重感是电子书本不能给予的。国学大师于丹,每次外出都要带上几本书
7、,在火车上细细品味,倘若她嫌书太重,随身带着不方便,又怎么会有她那些细腻隽永、款款深情的语言?有人说现在纸质书本价格太高,读一遍便放在家中落灰,不值得。且不说书本的价格是否高,光是读一遍就放在家里生灰,便让人质疑,你读的是好书吗?贾平凹有书读三遍的说法,那些优秀经典的名著哪一本不是被人反反复复的品味和咀嚼?家里的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背面印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经典作品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为什么你会读了一遍就扔在一边?要么你阅读的是肤浅、粗俗、无营养的读物;要么你只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根本没有读懂书中的真谛和作者的思想,好书的确要反复读。你的每一次阅读都
8、会给你带来不同的体验和感悟,我自己的个人体验就是如此。 (你的分析与驳论扯得太远了,况且电子书也可以反复读呀)有人说纸质图书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在外看书,不仅看不下去而且会让人感觉做作,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当你满心沉浸在书中与作者进行灵魂的对话,你的身心早已屏蔽外界干扰,又怎会有看不下去之感?那是你“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吧? 高尔基年少时经常在甲板上旁若无人的看书;陶渊明也“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只因“心远地自偏” 。再者,谁会觉得手捧一本书的人是在做作呢?谁不认为他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呢? 谁的敬佩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在意别人的目光便不能其为自我,便不能自在随心地活着。再者,你拿着手机阅读,一会父母的电话问候,一会朋友的短信光临,一会提示信息响起,你阅读的环境难道就安静了?手机阅读流行似乎是科技时代不可避免的趋势,面对纸质阅读的危机,我们应该“返璞归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