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原上华严寺大雄宝殿是现存中国最大之佛殿,为辽金建筑。(对 )叔虞死后传子燮父,因地邻晋水,改国名为晋。(对 )太原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天玄楼阁是现存唯一的辽代建筑模型。( 错)秦汉及以后各代,均于汾河中游置太原郡、太原府、太原县、太原市等,今太原地区遂有“太原”之专名。(对 )山西也别称为三晋。(对 )据舆地广记载,东汉并州包括今山西全境和河北、内蒙古部分地区。( 错 )大同善化寺是现存最完整的辽金古建筑群。( 对)李渊以李世民为山西河东道慰抚大使,山西之名始于此。( 错)虞舜以冀州南北太远,分置并州。(对 )嘉祐四年(1059)改名太原府,并州之名遂废。但是以“并州”称呼太原的习惯却保留至今。
2、( 对 )“太原” 一词,最早见于左传。(错 )西汉时,并州始治晋阳,建安十八年(213)并入冀州。(错 )山西,顾名思义,意为大山之西,即以在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对 )在战国时代,今山西的大部分地区为当时晋国的封地。( 错)晋国极盛时,疆域有今山西大部地区、河北西南部、河北北部和陕西的一角。(错 )春秋后期晋国六卿逐渐强大,国力日渐削弱。(对 )大同晋祠圣母殿是现存古建筑殿宇围廊之最早实例,用减柱法营造,手法精熟,殿面宽敞,系宋建代表作。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西翼,其地理坐标为东经 1111411433,北纬 34344043。(错 )简称山西为“海西” 。( 错 )晋,是山西省的简称
3、。(对 )朔州为历代兵家争战之地。相传公元前 215 年,秦将( 蒙恬) 筑马邑城池,置马邑县。这里历来是胡汉频繁争夺的边关重镇。历史上有“得朔州者得三晋乃至天下”之说。 ( 汉武蒙恬帝)元封中年置并州刺史部,为十三州部之一,领太原、上党、西河、云中、定襄、雁门、朔方、五原、上郡等九郡。相传汉高祖北上抗击匈奴,兵困(平城 )(今大同),脱围时大军南撤,到忻口方摆脱追兵。高祖欢颜而笑,六军欣然如归,因“欣” 通“忻” ,忻州之名由此而生。( 战国时期)就称榆次。( 西京)大同广袤 20 里,建有西京同文殿,设留守衙。明代)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宋太平兴国四年(979)置并州于榆次,五月更名
4、新并州,七年(982 )移治(唐明镇 )。(阳泉 )成为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因此被称为“中共第一城”。明代开始,以(太行山 )之左右,称山西为山右、山东为山左。叔虞死后传子燮父,因地邻晋水,改国名为晋。(对 )李渊以李世民为山西河东道慰抚大使,山西之名始于此。(错 )西汉时,并州始治晋阳,建安十八年(213)并入冀州。(错 )晋,是山西省的简称。( 对)山西也别称为三晋。(对 )大同晋祠圣母殿是现存古建筑殿宇围廊之最早实例,用减柱法营造,手法精熟,殿面宽敞,系宋建代表作。(错 )晋国极盛时,疆域有今山西大部地区、河北西南部、河北北部和陕西的一角。(错 )据舆地广记载,东汉并州包
5、括今山西全境和河北、内蒙古部分地区。( 错)全省总面积 15.6 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1.6%,居全国第 19 位。(对 )山西,顾名思义,意为大山之西,即以在太行山之西而得名。( 对)秦汉及以后各代,均于汾河中游置太原郡、太原府、太原县、太原市等,今太原地区遂有“太原”之专名。(对 )嘉祐四年(1059)改名太原府,并州之名遂废。但是以“并州”称呼太原的习惯却保留至今。(对 )春秋后期晋国六卿逐渐强大,国力日渐削弱。( 对)汉元帝元封中年置并州刺史部,为十三州部之一。(错 )“太原” 一词,最早见于左传。(错 )重熙十三年(1044)改云州为西京,设西京道大同府,为辽之陪都,大同城
6、名始于此。( 对)大同善化寺是现存最完整的辽金古建筑群。(对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西翼,其地理坐标为东经 1111411433,北纬 34344043。(错 )简称山西为“海西” 。(错 )大同晋祠之鱼沼飞梁是现存古桥梁十字形桥式之孤例。( 错)相传汉高祖北上抗击匈奴,兵困( 平城)(今大同),脱围时大军南撤,到忻口方摆脱追兵。高祖欢颜而笑,六军欣然如归,因“欣” 通“忻” ,忻州之名由此而生。明代开始,以(太行山 )之左右,称山西为山右、山东为山左。(西京 )大同广袤 20 里,建有西京同文殿,设留守衙。( 临汾 )因地在汾河之滨而名。至战国初,(韩、赵、魏 )三家分晋,史称“三晋
7、”。( 三晋)之地大部在山西,故山西也别称为三晋。朔州为历代兵家争战之地。相传公元前 215 年,秦将(蒙恬 ) 筑马邑城池,置马邑县。这里历来是胡汉频繁争夺的边关重镇。历史上有“得朔州者得三晋乃至天下”之说。 (长治 )地处太行之巅,自古就有“与天为党”之说,故又称“上党”。晋城 1983 年改设县级市,由省直辖。(1985 )年升为地级市。(汉武帝 )元封中年置并州刺史部,为十三州部之一,领太原、上党、西河、云中、定襄、雁门、朔方、五原、上郡等九郡。西汉时,并州始治晋阳,建安十八年(213)并入冀州。( 错)叔虞死后传子燮父,因地邻晋水,改国名为晋。(对 )大同善化寺是现存最完整的辽金古建
8、筑群。(对 )重熙十三年(1044)改云州为西京,设西京道大同府,为辽之陪都,大同城名始于此。(对 )晋,是山西省的简称。(对 )晋国极盛时,疆域有今山西大部地区、河北西南部、河北北部和陕西的一角。(错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西翼,其地理坐标为东经 1111411433,北纬 34344043。(错 )在战国时代,今山西的大部分地区为当时晋国的封地。(错 )山西也别称为三晋。( 对)山西,顾名思义,意为大山之西,即以在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对 )虞舜以冀州南北太远,分置并州。(对 )“太原” 一词,最早见于左传。(错 )简称山西为“海西” 。(错 )秦汉及以后各代,均于汾河中游置太原郡、
9、太原府、太原县、太原市等,今太原地区遂有“太原”之专名。(对 )春秋后期晋国六卿逐渐强大,国力日渐削弱。(对 )李渊以李世民为山西河东道慰抚大使,山西之名始于此。(错 )太原上华严寺大雄宝殿是现存中国最大之佛殿,为辽金建筑。(错 )全省总面积 15.6 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1.6%,居全国第 19 位。(对 )“太原” 一词曾出现在尚书?禹贡中,指的是汾河中下游广阔的平原,是对地形的描述。(对 )嘉祐四年(1059)改名太原府,并州之名遂废。但是以“并州”称呼太原的习惯却保留至今。(对 )( 临汾)因地在汾河之滨而名。(西京 )大同广袤 20 里,建有西京同文殿,设留守衙。朔州为历代
10、兵家争战之地。相传公元前 215 年,秦将(蒙恬 ) 筑马邑城池,置马邑县。这里历来是胡汉频繁争夺的边关重镇。历史上有“得朔州者得三晋乃至天下”之说。 ( 战国时期)就称榆次。(唐代 )在今山西境内设河东道。战国末年,秦国在汾河中游设置太原郡,取“大而加甚谓之太”,“高而平坦谓之原”之意,管辖(晋阳 )(今晋源镇东北古城营一带),这是太原作为行政区划取名之缘起。(明代 )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 三晋)之地大部在山西,故山西也别称为三晋。离石在山西省中部偏西。战国为赵离石邑,秦始置离石县。据山西通志记载:离石山,在州北一百八十里,即赤坚岭也。山前有离石水。古设离石郡、离石县,皆以山名。(
11、 1996 )年设市。晋城 1983 年改设县级市,由省直辖。(1985 )年升为地级市。叔虞死后传子燮父,因地邻晋水,改国名为晋。( 对 )虞舜以冀州南北太远,分置并州。(对 )嘉祐四年(1059)改名太原府,并州之名遂废。但是以“并州”称呼太原的习惯却保留至今。( 对 )简称山西为“海西” 。( 错 )大同晋祠之鱼沼飞梁是现存古桥梁十字形桥式之孤例。( 错 )秦汉及以后各代,均于汾河中游置太原郡、太原府、太原县、太原市等,今太原地区遂有“太原”之专名。(对 )据舆地广记载,东汉并州包括今山西全境和河北、内蒙古部分地区。(错 )大同善化寺是现存最完整的辽金古建筑群。( 对 )太原华严寺薄伽教
12、藏殿天玄楼阁是现存唯一的辽代建筑模型。( 错 )全省总面积 15.6 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1.6%,居全国第 19 位。(对 )“太原”一词曾出现在尚书?禹贡中,指的是汾河中下游广阔的平原,是对地形的描述。( 对 )李渊以李世民为山西河东道慰抚大使,山西之名始于此。( 错 )汉元帝元封中年置并州刺史部,为十三州部之一。(错 )重熙十三年(1044)改云州为西京,设西京道大同府,为辽之陪都,大同城名始于此。( 对 )晋,是山西省的简称。( 对 )在战国时代,今山西的大部分地区为当时晋国的封地。( 错 )山西,顾名思义,意为大山之西,即以在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对 )大同晋祠圣母殿是现存古
13、建筑殿宇围廊之最早实例,用减柱法营造,手法精熟,殿面宽敞,系宋建代表作。(错 )春秋后期晋国六卿逐渐强大,国力日渐削弱。(对 )太原上华严寺大雄宝殿是现存中国最大之佛殿,为辽金建筑。( 错 )下列表情中属于面部表情的是(眼观避开 )。许多游览过石林的旅游者,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即从眼前的“阿诗玛”石柱,想起阿诗玛的动人传说,并在脑海中浮现出阿诗玛那楚楚动人的美丽形象,这是审美想象中的(知觉想象 )。在一个人的行为决策中,通常给予理性仲裁的是( 成人自我状态 )。“察言观色”体现了情绪和情感的(传递信息的作用 )。在旅游决策中,最易受旅游吸引的是(儿童自我状态 )。决定一个人基本情绪面貌的是(主
14、导心境 )。提出情绪和情感具有两极性的原则的是( 达尔文 )。 筑马邑城池,置马邑县。这里历来是胡汉频繁争夺的边关重镇。历史上有“得朔州者得三晋乃至天下”之说。 旅游消费态度的改变分为性质的改变和( 程度的改变 )。在奥地利人心目中,代表高贵是(绿色 )。一些游客在游览了杜甫草堂之后就不会再去武侯祠游览,这主要是因为知觉的( 相似原则)。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西翼,其地理坐标为东经 1111411433,北纬 34344043。(错 )嘉祐四年(1059)改名太原府,并州之名遂废。但是以“并州”称呼太原的习惯却保留至今。(对 )秦汉及以后各代,均于汾河中游置太原郡、太原府、太原县、太原市
15、等,今太原地区遂有“太原”之专名。( 对 )山西也别称为三晋。( 对 )晋国极盛时,疆域有今山西大部地区、河北西南部、河北北部和陕西的一角。( 错 )据舆地广记载,东汉并州包括今山西全境和河北、内蒙古部分地区。( 错 )李渊以李世民为山西河东道慰抚大使,山西之名始于此。(错 )晋,是山西省的简称。( 对 )大同晋祠之鱼沼飞梁是现存古桥梁十字形桥式之孤例。( 错 )太原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天玄楼阁是现存唯一的辽代建筑模型。(错 )虞舜以冀州南北太远,分置并州。( 对 )西汉时,并州始治晋阳,建安十八年(213)并入冀州。( 错 )大同晋祠圣母殿是现存古建筑殿宇围廊之最早实例,用减柱法营造,手法精熟,
16、殿面宽敞,系宋建代表作。( 错 )全省总面积 15.6 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1.6%,居全国第 19 位。( 对 )重熙十三年(1044)改云州为西京,设西京道大同府,为辽之陪都,大同城名始于此。( 对 )山西,顾名思义,意为大山之西,即以在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对 )在战国时代,今山西的大部分地区为当时晋国的封地。(错 )大同善化寺是现存最完整的辽金古建筑群。(对 )简称山西为“海西” 。( 错 )“太原” 一词曾出现在尚书?禹贡中,指的是汾河中下游广阔的平原,是对地形的描述。(对 )旅游消费态度的改变分为性质的改变和(程度的改变 )。(意向 )是态度的外在显示,也是态度的最终表现。
17、“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是指个性的( 稳定性)。封闭型消费者的特点是(朋友少而固定 )。足以影响一个人态度、价值观、行为的所有群体称作(参照群体 )。(儿童自我状态 )自我状态最易产生旅游需求的状态。“说话听声,锣鼓听音” 属于表情中的(言语表情 )。当旅游者离开黄山后,头脑中依然会出现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景观,这指的是(审美表象 )。新弗洛伊德个性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阿德勒 )旅游从业人员的(举止美 ),可以概括为落落大方、不卑不亢、一视同仁、言行一致。重熙十三年(1044)改云州为西京,设西京道大同府,为辽之陪都,大同城名始于此。(对 )晋,是山西省的简称。( 对 )大同晋祠圣母殿是现存
18、古建筑殿宇围廊之最早实例,用减柱法营造,手法精熟,殿面宽敞,系宋建代表作。(错 )山西,顾名思义,意为大山之西,即以在太行山之西而得名。( 对)据舆地广记载,东汉并州包括今山西全境和河北、内蒙古部分地区。(错 )“太原” 一词曾出现在尚书?禹贡中,指的是汾河中下游广阔的平原,是对地形的描述。( 对 )简称山西为“海西” 。( 错 )叔虞死后传子燮父,因地邻晋水,改国名为晋。( 对 )晋国极盛时,疆域有今山西大部地区、河北西南部、河北北部和陕西的一角。( 错 )全省总面积 15.6 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1.6%,居全国第 19 位。(对 )汉元帝元封中年置并州刺史部,为十三州部之一。(
19、 错)山西也别称为三晋。( 对 )太原上华严寺大雄宝殿是现存中国最大之佛殿,为辽金建筑。( 错 )“太原” 一词,最早见于左传。( 错 )秦汉及以后各代,均于汾河中游置太原郡、太原府、太原县、太原市等,今太原地区遂有“太原”之专名。(对 )大同晋祠之鱼沼飞梁是现存古桥梁十字形桥式之孤例。( 错 )在战国时代,今山西的大部分地区为当时晋国的封地。(错 )春秋后期晋国六卿逐渐强大,国力日渐削弱。( 对 )西汉时,并州始治晋阳,建安十八年(213)并入冀州。( 错 )李渊以李世民为山西河东道慰抚大使,山西之名始于此。( 错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态度的特性的是( 永恒性)。“察言观色”体现了情绪和情感的
20、(传递信息的作用 )。旅游从业人员的(举止美 ),可以概括为落落大方、不卑不亢、一视同仁、言行一致。新弗洛伊德个性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阿德勒 )提出情绪和情感具有两极性的原则的是(达尔文 )。 筑马邑城池,置马邑县。这里历来是胡汉频繁争夺的边关重镇。历史上有“得朔州者得三晋乃至天下”之说。 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和旅游工作者的情绪会互相影响,这体现了旅游者情感特征的(感染性 )。许多游览过石林的旅游者,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即从眼前的“阿诗玛”石柱,想起阿诗玛的动人传说,并在脑海中浮现出阿诗玛那楚楚动人的美丽形象,这是审美想象中的( 知觉想象)。“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是指个性的(稳定性 )。在奥地
21、利人心目中,代表高贵是( 绿色)。在一个人的行为决策中,通常给予理性仲裁的是(成人自我状态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位于兴县蔡家崖村。该馆建于 1962 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对 )晋南自然环境宜于农耕,史籍有“禹稷躬稼而有天下”之说,农业生产发达,历史悠久,故晋南民风是“勤于稼穑 ”“务耕织”。( 对 )晋南民风是“勤于稼穑”“务耕织 ”。( 对 )著名的“晋绥干部会议” ,就在这里的晋绥军区礼堂召开,当年毛主席发表了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和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后被收入毛选第四卷)。( 对 )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是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西著名的
22、活动基地之一。(对 )在汾阳丁村民俗博物馆,可以看到所陈列的农具、纺织工具及专门粮仓,晋南农家多有“稼穑维宝”之门楣。( 错 )叶剑英、陈毅在先期前往西柏坡途中亦路居于台怀,并均赋诗。( 对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位于武乡县西凤凰山麓。(对 )徐向前(1901 1990),原名象谦。山西五台人。1919 年春考入山西省国民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教员。 1924年 6 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任排长。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1926 年随军北伐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对 )兴县“四八”烈士纪念馆又称王若飞纪念馆、“ 四八”烈士祠,位于兴县东南 45 千米的黑茶山脚下东会乡庄上村。(对 )
23、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位于武乡县西凤凰山麓。(对 )1978 年 4 月 8 日,毛泽东、周恩来等取道鸿门岩,前往西柏坡,途中路居五台山台怀镇塔院寺方丈院。( 错 )武乡县的砖壁、王家峪,在抗日战争时期被称为“支撑华北抗战的坚强基石”,因为八路军总部、中共北方局长期住在这里,指挥山西和华北的抗日战争。( 对 )晋中,以其浓厚的经商风气著称于世,地方志中称晋中人善理财,勇于外出致富,如明清以来之晋商,尝富甲天下,票号林立。这使晋中人磨炼出较强的开放精神和个人奋斗意识,同时在农业生产上,晋中人既经商又不误耕耘,勤劳不懈。( 对 )1940 年 8 月,八路军总司令部就在砖壁村发动并指挥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
24、战和武乡关家垴歼灭战、砖壁保卫战。(对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馆址即原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晋绥边区政府、晋绥军区司令部旧址。这里曾是晋绥开明绅士沈钧儒先生的宅院和花园,当地人称“花园院”。( 错 )吕梁住房多二层楼式,一层为住室,二层为仓房,与南方人有别。( 错 )陈毅过五台山诗吟道:“南台山上白云低,人在云中路径迷;可有神工能扫雾,让吾放眼到平西。”(错 )1942 年,晋绥军区司令部暨 120 师师部移驻此院,同时成立了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从此,蔡家崖成了当时晋绥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时人誉称“小延安”。(对 )太原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简称国师纪念馆。位于太原市五一北路 245 号,原名
25、“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是太原市唯一保存下来的较为完整的一处革命旧址。( 错 )生了( 男孩 ),则要另外用一大块红布,上用毛笔字书写“弄璋之喜”“倒插插”是指衣服上的( 口袋 )。旧时的习俗,往往要送给婴儿一件有纪念意义的“( 长命锁 )”。满( 40)岁,则要送面桃。山西方言说小牛,不说小牛,说“牛牛”,就有了可爱的(情感色彩 )。 筑马邑城池,置马邑县。这里历来是胡汉频繁争夺的边关重镇。历史上有“得朔州者得三晋乃至天下”之说。山西方言里字词的组合结构是很有意味的,不但有感情色彩,也有( 概念的区别 )。比如说“牛”,一般不会说这一个字,而是说“牛儿” ,这是指大的牛。家里( 富裕 )叫
26、“家寒” 。对照许多北方方言来看,山西话最接近文言。( 婴儿降生 ),山西乡间大都有挑红、报喜的习俗。“平水韵”就是出在( 临汾地区 )。(晋中 )一带,当奶奶的要背负孙儿走街串巷,到各家讨取少量米面和小布块,如行乞的样子,称为“讨百家 ”。陈毅过五台山诗吟道:“南台山上白云低,人在云中路径迷;可有神工能扫雾,让吾放眼到平西。”(错 )徐向前(1901 1990),原名象谦。山西五台人。1919 年春考入山西省国民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教员。 1924年 6 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任排长。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1926 年随军北伐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对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位于
27、武乡县西凤凰山麓。(对 )1978 年 4 月 8 日,毛泽东、周恩来等取道鸿门岩,前往西柏坡,途中路居五台山台怀镇塔院寺方丈院。( 错 )著名的“晋绥干部会议” ,就在这里的晋绥军区礼堂召开,当年毛主席发表了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和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后被收入毛选第四卷)。(对 )上党为清代及民国初年联系西北与华北地区经济往来的重要商埠,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誉。(错 )1940 年 8 月,八路军总司令部就在砖壁村发动并指挥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和武乡关家垴歼灭战、砖壁保卫战。( 对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馆址即原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晋绥边区政府、晋绥军区司令部旧址。这里曾是晋绥开明绅士沈
28、钧儒先生的宅院和花园,当地人称“花园院”。( 错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位于兴县蔡家崖村。该馆建于 1962 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由邓小平题写馆名。该馆是全国第一座系统展出八路军在太行山区八年抗战史实的大型专题性博物馆。( 对 )砖壁村位于武乡县城东 47 千米处,三面临崖,一面靠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1937 年至 1942 年间,八路军总部和中共北方局三次驻扎该村。( 对 )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始建于 1919 年 6 月,是阎锡山创办的一所专门培养全省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对 )晋中,以其浓厚的经商风气著称于世,地方志中称晋中人善理财,勇于外出致富,如明
29、清以来之晋商,尝富甲天下,票号林立。这使晋中人磨炼出较强的开放精神和个人奋斗意识,同时在农业生产上,晋中人既经商又不误耕耘,勤劳不懈。( 对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位于武乡县西凤凰山麓。(对 )叶剑英、陈毅在先期前往西柏坡途中亦路居于台怀,并均赋诗。(对 )1942 年,晋绥军区司令部暨 120 师师部移驻此院,同时成立了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从此,蔡家崖成了当时晋绥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时人誉称“小延安”。(对 )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是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西著名的活动基地之一(对 )太原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简称国师纪念馆。位于太原市五一北路 245 号,原名
30、“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是太原市唯一保存下来的较为完整的一处革命旧址。( 错)吕梁住房多二层楼式,一层为住室,二层为仓房,与南方人有别。( 错)晋南民风是“勤于稼穑”“务耕织 ”。(对 )“倒插插”是指衣服上的(口袋 )。( 齐晋方言 )是全国十大方言之一,分布于山西省除南部以外的广大地区以及毗邻的河北、河南、内蒙古、陕西等四个省区临近山西的县市。如晋北、晋中人称(头、脑袋 )为“得老”、“ 得脑”(音),因古代“ 首”音为“道”,与捣、老、草同韵。( 晋中 )一带,当奶奶的要背负孙儿走街串巷,到各家讨取少量米面和小布块,如行乞的样子,称为“讨百家 ”。山西话至今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词汇,有大
31、量古汉语遗存。如(五台人 )说“我不饿”为“蒙不饥”。山西方言里字词的组合结构是很有意味的,不但有感情色彩,也有(概念的区别 )。比如说“牛”,一般不会说这一个字,而是说“牛儿” ,这是指大的牛。因为山西方言的( 多样性 ),本省人都听不懂自己人说话。县与县、乡与乡、甚至村与村,都有差别。同是一乡人,三里之外不同音的现象十分普遍。( 晋方言 )作为黄河流域、黄土高原上的一支古老方言。( 婴儿降生 ),山西乡间大都有挑红、报喜的习俗。旧时的习俗,往往要送给婴儿一件有纪念意义的“(长命锁 )”。晋阳城(今晋城市西南)非常坚固、军备充实,智瑶与韩魏军队连续进攻三个月不下,便包围了晋阳城,并引晋水围灌
32、晋阳。( 错 )1974 年在山西阳城阳城县许家窑村发现了许家窑文化。( 错 )1963 年于朔县(今朔州市朔城区)峙峪村附近发现了属晚更新世晚期的峙峪文化遗址。( 对 )许家窑人的化石有 20 件,多为头部骨块。专家考证,其人处于早期智人阶段,较北京人进化,而较现代人简单,处于中国猿人与尼安德特人之间。(对 )在 180 万早年以前,在今天晋北芮城县西侯度村已有人类生息繁衍。( 错 )文化遗址有 20 余处,散布于中条山主峰历山东侧的山间盆地,距今约 2 万年左右。( 对 )西侯度遗址发现前,在襄汾县丁村就发现了多处旧石器早期(较晚)、中期文化遗址,出土了三棱大尖状器、小尖状器、斧状器等典型
33、石器物。(对 )旧石器晚期文化有 1964 年发现于蒲县薛关村的薛关遗址。(对 )学者认为许家窑文化属于华北旧石器之小石器传统,下与峙峪文化衔接,上承丁村人文化。( 错 )许家窑文化遗址碳 14 测定为距今 2.8 万年左右,系旧石器晚期文化。( 错 )1959 年在西侯度遗址出土了大批古脊椎动物化石、32 件石制品,带有切割和刮削痕迹的鹿角,火烧过的骨、角、牙等。( 对 )许家窑文化出土 3 万余件石制品和大量骨角器,工具类型繁多,制作精细,有刮削器、尖状器、砍斫器、雕刻器、石钻、石球等。(对 )丁村文化最突出的化石材料,是发现了早期智人化石,系年龄为 12 岁或 13 岁的 3 枚人牙化石
34、。( 对 )秦国在兼并六国的战争中,与晋国在长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发生了战国时期规模最大,也是最残酷的一次战争。( 错 )下川文化属中国最重要的细石器文化之一,亦属旧石器时代晚期。(对 )公元前 632 年,晋文公为建立霸业与楚国进行了一场著名的城濮大战。(对 )与北京人的石器相比,丁村人石器的制作有了明显的进步。( 对 )动物化石多达十数种,系华北旧石器时代常见者,食草动物占 99,马类又占食草动物 90以上,因此峙峪人又称猎马人。( 对 )专家认为峙峪人可能已懂得简单的数量概念及原始雕刻艺术。 (对 )。丁村文化分布广泛,发现于汾河下游的襄汾、曲沃、侯马,汾河中游的交城、古交,汾河上游的静
35、乐等地,因此有学者称丁村文化为“黄河文化”。( 错 )尧重视农事,命( 羲和)观察天象,制订历法。今晋南平陆传为有虞氏之虞国所在,永济有舜庙“(舜庙 )”。(龙门 )一带今称禹门口(在今河津县西黄河岸)。( 舜 )出有虞氏,史称舜都蒲坂,即今永济。( 禹 )是中华民族著名的治水英雄。(舜 )经尧的考验为继承人,任用贤臣八恺、八元,管理社会事务,并整顿内部。 筑马邑城池,置马邑县。这里历来是胡汉频繁争夺的边关重镇。历史上有“得朔州者得三晋乃至天下”之说。大约( 舜 )时部落联盟会议已逐渐向国家机构演化。传说尧派( 后羿 )射日除害,救民于水火,又诛除了凿齿、九婴、大风、猰貐、修蛇、封豨等六害。(
36、 禹 )用疏导法,艰苦卓绝,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战胜洪水,保民安居乐业。传说( 舜 )耕种于历山,打鱼于雷泽,制陶于河滨,皆在晋南。1940 年 8 月,八路军总司令部就在砖壁村发动并指挥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和武乡关家垴歼灭战、砖壁保卫战。(对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由邓小平题写馆名。该馆是全国第一座系统展出八路军在太行山区八年抗战史实的大型专题性博物馆。( 对 )著名的“晋绥干部会议” ,就在这里的晋绥军区礼堂召开,当年毛主席发表了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和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后被收入毛选第四卷)。(对 )晋南自然环境宜于农耕,史籍有“禹稷躬稼而有天下”之说,农业生产发达,历史悠
37、久,故晋南民风是“勤于稼穑 ”“务耕织”。( 对 )徐向前(1901 1990),原名象谦。山西五台人。1919 年春考入山西省国民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教员。 1924年 6 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任排长。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1926 年随军北伐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对 )晋南民风是“勤于稼穑”“务耕织 ”。( 对 )在汾阳丁村民俗博物馆,可以看到所陈列的农具、纺织工具及专门粮仓,晋南农家多有“稼穑维宝”之门楣。( 错 )1978 年 4 月 8 日,毛泽东、周恩来等取道鸿门岩,前往西柏坡,途中路居五台山台怀镇塔院寺方丈院。(错 )1942 年,晋绥军区司令部暨 120 师
38、师部移驻此院,同时成立了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从此,蔡家崖成了当时晋绥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时人誉称“小延安”。( 对 )陈毅过五台山诗吟道:“南台山上白云低,人在云中路径迷;可有神工能扫雾,让吾放眼到平西。”( 错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位于武乡县西凤凰山麓。( 对)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始建于 1919 年 6 月,是阎锡山创办的一所专门培养全省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对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馆址即原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晋绥边区政府、晋绥军区司令部旧址。这里曾是晋绥开明绅士沈钧儒先生的宅院和花园,当地人称“花园院”。(错 )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是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西著
39、名的活动基地之一。( 对 )砖壁村位于武乡县城东 47 千米处,三面临崖,一面靠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1937 年至 1942 年间,八路军总部和中共北方局三次驻扎该村。( 对 )上党为清代及民国初年联系西北与华北地区经济往来的重要商埠,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誉。(错 )吕梁住房多二层楼式,一层为住室,二层为仓房,与南方人有别。(错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位于武乡县西凤凰山麓。(对 )武乡县的砖壁、王家峪,在抗日战争时期被称为“支撑华北抗战的坚强基石”,因为八路军总部、中共北方局长期住在这里,指挥山西和华北的抗日战争。( 对 )由砖壁村向西行 10 余千米就是王家峪村,1939 年至 1940
40、年,八路军总部和中共北方局在这里驻扎。( 对 )晋南襄汾一带有“三十石榴四十桃”的说法,即一个人满(30 )岁,亲友要送面石榴祝贺。旧时的习俗,往往要送给婴儿一件有纪念意义的“( 长命锁 )”。“平水韵”就是出在(临汾地区 )。晋方言是( 汉语 )中最复杂、最有特色、最丰富多彩的一支语言。在( 山西 ),根本无法准确地说什么叫“山西话”。因为山西方言的(多样性 ),本省人都听不懂自己人说话。县与县、乡与乡、甚至村与村,都有差别。同是一乡人,三里之外不同音的现象十分普遍。( 婴儿降生 ),山西乡间大都有挑红、报喜的习俗。( 晋方言 )作为黄河流域、黄土高原上的一支古老方言。(晋中 )一带,当奶奶
41、的要背负孙儿走街串巷,到各家讨取少量米面和小布块,如行乞的样子,称为“讨百家 ”。“倒插插”是指衣服上的(口袋 )。文化遗址有 20 余处,散布于中条山主峰历山东侧的山间盆地,距今约 2 万年左右。( 对 )丁村人与北京人、现代黄种人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对 )晋阳城(今晋城市西南)非常坚固、军备充实,智瑶与韩魏军队连续进攻三个月不下,便包围了晋阳城,并引晋水围灌晋阳。(错 )清初著名地理学家顾祖禹提出了“天下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的观点。(对 )1959 年在西侯度遗址出土了大批古脊椎动物化石、32 件石制品,带有切割和刮削痕迹的鹿角,火烧过的骨、角、牙等。( 对 )与北京人的石器相比,丁村
42、人石器的制作有了明显的进步。( 对 )秦国在兼并六国的战争中,与晋国在长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发生了战国时期规模最大,也是最残酷的一次战争。(错 )丁村遗址出土的动物化石极多,有鱼类、软体动物、哺乳动物等,反映了复杂的动物群存在,其生态环境是多雨湿润的草原森林地区,其气候条件与今日长江中游相似。( 对 )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在今天的河南原阳西南大会诸侯,被推举为诸侯之长。周襄王也被迫承认晋文公为霸主。( 对 )专家认为峙峪人可能已懂得简单的数量概念及原始雕刻艺术。 ( 对 )。1963 年于朔县(今朔州市朔城区)峙峪村附近发现了属晚更新世晚期的峙峪文化遗址。( 对 )下川文化属中国最重要的细石器文
43、化之一,亦属旧石器时代晚期。( 对 )许家窑文化出土 3 万余件石制品和大量骨角器,工具类型繁多,制作精细,有刮削器、尖状器、砍斫器、雕刻器、石钻、石球等。(对 )学者认为许家窑文化属于华北旧石器之小石器传统,下与峙峪文化衔接,上承丁村人文化。( 错 )动物化石多达十数种,系华北旧石器时代常见者,食草动物占 99,马类又占食草动物 90以上,因此峙峪人又称猎马人。( 对 )许家窑文化遗址碳 14 测定为距今 2.8 万年左右,系旧石器晚期文化。( 错 )在 180 万早年以前,在今天晋北芮城县西侯度村已有人类生息繁衍。(错 )1974 年在山西阳城阳城县许家窑村发现了许家窑文化。(错 )许家窑
44、人的化石有 20 件,多为头部骨块。专家考证,其人处于早期智人阶段,较北京人进化,而较现代人简单,处于中国猿人与尼安德特人之间。(对 )公元前 632 年,晋文公为建立霸业与楚国进行了一场著名的城濮大战。( 对 )俗传(尧 )时在黄河击鼓耕田,为今日河东威风锣鼓之起源;古老的民歌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等等。史称“(禹都 )” 安邑,在今夏县鸣条岗,旧名夏故城。传说禹父(鲧 )治水用堵法,多年无功,被尧治罪诛杀,复命禹治水。今临汾城南有(尧庙 ),为著名景点。尧出陶唐氏。史称尧都平阳,即今( 临汾市 )。大约( 舜 )时部落联盟会议已逐渐向国家机构演化。尧重视农事,命(
45、羲和 )观察天象,制订历法。(禹 )用疏导法,艰苦卓绝,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战胜洪水,保民安居乐业。(龙门 )一带今称禹门口(在今河津县西黄河岸)。蒲州苍陵峪有(舜 )妻娥皇和女英遗迹。晋阳城(今晋城市西南)非常坚固、军备充实,智瑶与韩魏军队连续进攻三个月不下,便包围了晋阳城,并引晋水围灌晋阳。(错 )1974 年在山西阳城阳城县许家窑村发现了许家窑文化。( 错 )1963 年于朔县(今朔州市朔城区)峙峪村附近发现了属晚更新世晚期的峙峪文化遗址。( 对 )许家窑人的化石有 20 件,多为头部骨块。专家考证,其人处于早期智人阶段,较北京人进化,而较现代人简单,处于中国猿人与尼安德特人
46、之间。( 对 )在 180 万早年以前,在今天晋北芮城县西侯度村已有人类生息繁衍。(错 )文化遗址有 20 余处,散布于中条山主峰历山东侧的山间盆地,距今约 2 万年左右。(对 )西侯度遗址发现前,在襄汾县丁村就发现了多处旧石器早期(较晚)、中期文化遗址,出土了三棱大尖状器、小尖状器、斧状器等典型石器物。(对 )旧石器晚期文化有 1964 年发现于蒲县薛关村的薛关遗址。( 对 )学者认为许家窑文化属于华北旧石器之小石器传统,下与峙峪文化衔接,上承丁村人文化。( 错 )许家窑文化遗址碳 14 测定为距今 2.8 万年左右,系旧石器晚期文化。( 错 )1959 年在西侯度遗址出土了大批古脊椎动物化
47、石、32 件石制品,带有切割和刮削痕迹的鹿角,火烧过的骨、角、牙等。( 对 )许家窑文化出土 3 万余件石制品和大量骨角器,工具类型繁多,制作精细,有刮削器、尖状器、砍斫器、雕刻器、石钻、石球等。( 对 )丁村文化最突出的化石材料,是发现了早期智人化石,系年龄为 12 岁或 13 岁的 3 枚人牙化石。(对 )秦国在兼并六国的战争中,与晋国在长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发生了战国时期规模最大,也是最残酷的一次战争。( 错 )下川文化属中国最重要的细石器文化之一,亦属旧石器时代晚期。(对 )公元前 632 年,晋文公为建立霸业与楚国进行了一场著名的城濮大战。(对 )与北京人的石器相比,丁村人石器的制作
48、有了明显的进步。( 对 )动物化石多达十数种,系华北旧石器时代常见者,食草动物占 99,马类又占食草动物 90以上,因此峙峪人又称猎马人。( 对 )专家认为峙峪人可能已懂得简单的数量概念及原始雕刻艺术。 ( 对 )。丁村文化分布广泛,发现于汾河下游的襄汾、曲沃、侯马,汾河中游的交城、古交,汾河上游的静乐等地,因此有学者称丁村文化为“黄河文化”。( 错 )尧重视农事,命( 羲和 )观察天象,制订历法。今晋南平陆传为有虞氏之虞国所在,永济有舜庙“( 舜庙 )”。( 龙门 )一带今称禹门口(在今河津县西黄河岸)。( 舜 )出有虞氏,史称舜都蒲坂,即今永济。( 禹 )是中华民族著名的治水英雄。( 舜
49、)经尧的考验为继承人,任用贤臣八恺、八元,管理社会事务,并整顿内部。 筑马邑城池,置马邑县。这里历来是胡汉频繁争夺的边关重镇。历史上有“得朔州者得三晋乃至天下”之说。大约(舜 )时部落联盟会议已逐渐向国家机构演化。传说尧派(后羿 )射日除害,救民于水火,又诛除了凿齿、九婴、大风、猰貐、修蛇、封豨等六害。( 禹 )用疏导法,艰苦卓绝,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战胜洪水,保民安居乐业。传说( 舜)耕种于历山,打鱼于雷泽,制陶于河滨,皆在晋南。丁村文化分布广泛,发现于汾河下游的襄汾、曲沃、侯马,汾河中游的交城、古交,汾河上游的静乐等地,因此有学者称丁村文化为“黄河文化”。( 错 )旧石器晚期文化有 1964 年发现于蒲县薛关村的薛关遗址。( 对 )下川文化发现于沁源县下川附近。(错 )晋阳城(今晋城市西南)非常坚固、军备充实,智瑶与韩魏军队连续进攻三个月不下,便包围了晋阳城,并引晋水围灌晋阳。( 错 )许家窑文化出土 3 万余件石制品和大量骨角器,工具类型繁多,制作精细,有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