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鹤翔庄气功教学之二.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188928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鹤翔庄气功教学之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鹤翔庄气功教学之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鹤翔庄气功教学之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鹤翔庄气功教学之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鹤翔庄气功教学之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气功与“精” 、 “气” 、 “神”大凡练气功的人,都懂得“精” 、 “气” 、 “神”的重要性,不论什么门派都强调对“精” 、 “气” 、 “神”的修练,因此, “精” 、 “气” 、 “神”一向被视为人之三宝。 类证治裁有“一身所宝,惟精、气、神”之说,也充分说明对“精” 、 “气” 、 “神”锻炼的重要。对“精” 、 “气” 、 “神”三者的锻炼,各气功学派所采用的方法和侧重点虽有不同,但归根到底,还是一个“虚无” ,也就是通过“聚津成精” 、 “炼精化气” 、 “炼气化神” 、 “炼神化虚”四个阶段,来达到“虚无”的境界。一、 何谓“精” 、 “气” 、 “神”二、“精” 、 “气”

2、、 “神”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精”是构成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 素问金匮真言论有“夫精者,身之本也”之说。“精”分为“先天精”和“后天精” 。 灵枢经脉篇中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这说明了人孕育在母体的阶段,最先生成的就是“精(先天精)” 。“后天精”是人出生后饮入的水谷精微通过脾胃运化而长,藏天五藏之中,故内经中有“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的记载。五脏藏精以肾为本,所以,有“肾藏精”之说,但这个“精”是指五脏六腑之“精(后天精)”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

3、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先天精”与“后天精”是相互依存的, “先天精”为“后天精”准备了物质基础,而“后天精”又不断补充“先天精”的损耗。“气”是充养人体的一种精微物质。归纳起来,大体有两种:一是指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是指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关于“气”的重要性, 难经八难中说:“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 ”人体的“气”因存在的部位不同,作用不同而有许多种表现形式和名称。古人认为:“真气即元气,气在天者受之于鼻而喉主之,气在水谷者,入于口而咽主之。然锺于未生之初者,曰先天之气。成于已生之后者,曰后天之气。气在阳分者即阳

4、气。卫在阳分,亦称阳气;气在阴分者即阴气。营在血脉之内,亦称阴气;气在表曰卫气;气在里曰营气;在脾曰充气;在胃曰胃气;在上焦曰宗气;在中焦曰中气;在下焦曰元阳,即元阳之气。 ” 但总体来说,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四种。1、元气“元气”又叫“真气” 。它是肾阴、肾阳的综合体现。难经三十六难中说:“命门者,诸神精之气舍,原(同“元”)气之所系也,故藏于肾脏。 ”枢刺节真邪篇又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 。 “元气”有激发、失去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作用。2、宗气“宗气”是由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吸收运化而来的水谷之气结合而成。它主要是“走息道以司呼吸,贯心脉以行血气。 ”“宗

5、气”积聚于胸中“气海” , 灵枢刺节真邪篇说:“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脐下丹田部位),其上者,走于息道(即呼吸之道)。 ”3、营气“营气”主要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是水谷精微中的精华部分,富有营养作用。 灵枢邪客篇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 ”4、卫气“卫气”是人体阳气的部分,亦是水谷精微所化生的。但其性刚悍,行于脉外,不受经脉的约束,气行迅速而滑利,无所不到, 素问痹论说:“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树心旁加个票字) 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灵枢本藏中又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

6、,充皮肤,肥腠理,司关阖者也” ,故“卫气”的功能是内则温养脏腑,外则浊润肌肤,并有滋养皮肤腠理,司汗孔启闭等作用。因“卫生”行于体表,具有保护肌表、抗御外邪的特点,所以称之为“卫” 。“神”是思维意识以及一切生命活动的总的体现。当胚胎形成时,生命的“神”也就同时得到孕育。所以灵枢本神篇说:“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待既生之后,仰赖饮食的营养,形体逐渐成长,神在先天的基础上不断得到滋养,因而保持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状态。所以灵枢平人绝谷篇又说:“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 素问六节脏象论也说:“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根据以上所说

7、, “神”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的。古人认为“神”和人的形体是不可一刻分离的, 灵枢天年篇说:“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 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从这里可以反映出“形与神俱”是生命的主要征象。因此,我们可以说,目之所以能视,耳之所以能听,口之所以能言,肢体所以能运动,举凡一切思维意识及形体活动,无一不是“神”在人体发挥作用所表现的各种形式。“神”在人体内与五脏的关系最为密切。 素问宣明五气篇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所谓“神” 、 “魄” 、 “魂” 、 “意” 、 “志” ,在名称上虽有所不同,实际上都是“神”的

8、类属。所以,五脏亦名五神脏。赔同时由于 五脏中的心有统率其它内脏的作用,因此,心脏的“神”也概括和代表了其它四脏的“魄” 、 “魂” 、“意” 、 “志” 。 灵枢本神篇说:“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从以上种种论述,足见“神”对于人体,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二、 “精” 、 “气” 、 “神”三者的关系“精” 、 “气” 、 “神”三者被称为人体的“三宝” ,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精”是先天肾气结合后天水谷之精气所化生的物质,是人体各种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是精与水谷之精微以及所吸入的大气所产生的生理功能。

9、“神”是对人体一切活动的概括。“气”产生于“精”(气功的“炼精化气”), “精”的化生也有一赖于“气” , “气”的产生表现了“神”(气功的“炼气化神”)。因此, “精” 、 “气”充足的人, “神”一定也很旺盛。反之, “神”不旺盛的人,其“精” 、 “气”也不会充足。所以,林佩琴在类证治裁中说:“神生于气,气化于精,精化气,气化神。故精者身之本,气者神之宝,形者神之宅。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它是由“精” 、 “气”产生的,但它又有主管“精” 、 “气”的作用。 “精化为气,故先天之气,气化为精,后天之气,精化为气,精之与气,本自互生。精气既足,神自王矣。虽神自精气而生,然所以统驭

10、精气而为运用之主者,则又在吾心之神,三者合一,可言道矣。 ”(转引自类经第 5 页,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因此说, “神”的盛衰直接影响到“精” 、 “气” 。三者的关系,可以概括地说:“精”是基础, “气”是动力, “神”是主导。三、气功锻练的四个阶段气功锻练的主要就是对“精” 、 “气” 、 “神”三者的修练,可以分为“聚津成精” 、 “炼精化气” 、 “炼气化神” 、和“炼神还虚”四个阶段。“聚津成精”是气功锻炼的第一步。练功时会产生许多口水(即津液)。应分三口把口水咽下,用意念导引入下丹田,即“玉液还丹” 。津液是人体的正常水液。 “津”质稀而清,疏布于肌肤、腠理之间,以温养肌肉,充润皮

11、肤;“液”质稠而浊,疏布在关节、脑髓、穴窍以滑润关节、补益脑髓、润泽耳、目、口鼻等。它是饮入的水谷,通过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等脏器的通力协作,化生而成。因此,气功锻炼能使津液增多,说明气功已对这些脏腑起了调节作用。津液通过中焦的作用,可以转化为血液。因此,练功者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血液增多 ,面上就会呈现红晕。“炼精化气”是在“聚津成精”的基础上的深化。这个阶段的功效主要是治病健身。 “气”是动力。 “气”足才能通经络,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功能,才能维持生命的正常运动,使身体恢复或保持健康。气功中“炼精化气”的“气” ,主要是指“元气”即真气。 “元气”在维持生命的活动中不

12、断消耗,也由水谷之精气不断补充。 “元气”也叫“正气” , “正气”能抵御邪气的侵袭。“正气”足则身体健康。中医认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通过气功锻炼, “元气”得到补充,输布全身,使气机畅达,推动血液循行,以防病治病。在练功期间,保精、聚精非常重要,特别是病人,尤应注意。 “百日筑基、千日功” ,我们要求初练功者要打好百日基础(禁欲一百天),病人应在身体康复之后再恢复性生活,否则对治病不利,甚至可使病情反复恶化。在练功期间,情志的变化也会影响到气机。 素问举痛论中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炅(jing,光;明亮; 热,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

13、止。素问)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情志的干扰,对功效影响极大,甚至致偏(许多偏差都属七情所致)。所以练功期间一定要保持精神愉快,情绪安泰。“炼气化神”和“炼神还虚”是气功锻炼中的中、高级阶段。 “神”分为“元神”和“识神” 。它们之间是互相依赖又互相矛盾的。人从三岁到成年, “识神”发展了,而“元神”就逐步被排挤,潜伏起来。 “炼气化神” ,就是调动潜在的功能,让它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胎息经云:“气入身来为之生,神去离形为之死,知神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注。 ”在气功锻炼中,对于“神”的锻炼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养神,二是炼神(锻

14、炼人的意识)。养神的方法主要是精神内守,宁心闭目。徐春圃在古今医统中说:“形者,生之气也;心者,形之主也;神者,心之宝也。故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将全其形也,先在理神,故怡和养神,则自安于内;清虚接心神,则不诱于外。神怡心情,则形无累矣。 ”不仅如此, 素问上古天真论还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欲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只有这样养神、存神,才能使“神” 、 “魂” 、 “魄” 、 “意” 、 “志”安宁,也才能和合五脏,调节五脏之功能,使之正常地发挥其作用。“炼神”主要是通过一些意念锻炼,来达到 随心所欲。锻炼时要做到“意带形动,气随意行,意、气、形统一” 。总之, “精” 、 “气” 、 “神”三者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是气功锻炼的主体。三者之间具有相互滋生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精”充实, “气”才足, “神”亦全,才能收到祛病健身、益寿延年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