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械能守恒定律,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二第七章第八节,高三物理 王凯,2,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1,4,5,板书设计,6,3,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说课流程,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二第七章第八节。从前后联系来看,这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对功能关系的进一步认识;在理论推导的过程中,有利于强化学生对动能定理的理解;从思维方式上分析,有利于学生建立守恒的观念,为今后学习各守恒定律打下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这样的安排,较好的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使学生明白,物理规律不仅可以直接由实验得到,也可以用已知规律从理论上导出。,学生已经在初中已学习过有关机械能的基本概念,
2、知道了重力势能和动能间可相互转化,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前几节中功、重力势能、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动能和动能定理等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动能和势能有了更深认识,并且对机械能的守恒有了一个初步的猜想,结合重力势能和重力做功的关系,利用动能定理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符合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这样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学情分析,1、知道机械能的概念,理解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守恒的条件,1、学习从物理现象分析、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及使用条件的研究方法。 2、会判定具体问题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定量分析实际问题 3、体会科学探究中的守
3、恒思想,领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优点,1.通过实验探究和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问题)的思想. 2.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教学重难点及其对策,创设情境,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析看到的现象,体验规律的推导过程. 帮助理解。由定性分析到定量探究,结合一般过程作理论推证,总结出定律,阐释机械能守恒的实质。,完成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过程、理解定律的内容、明确定律条件、并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条件,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灵活
4、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重点,难点,对策,实验教学 多媒体展示,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思想,问题引导、讲练结合,1.教学手段,2.教学方法,3.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结合,教法与学法:,小试牛刀,教学过程设计:,碰鼻实验:如图所示,把悬挂小球拉至鼻尖由静止释放,实验者立于原位不动,小球来回摆动,学生大都怕小球碰到鼻子,结果小球碰不到鼻尖,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守恒量,(本实验趣味性强,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情景1、质量为m的物体自由下落过程中,经过高度h1处速度为v1,下落至高度h2处速度为v2,不计空气阻力,请用动能定理分析由h1下落到h2过程中机械能的变
5、化。,情景2、如图所示,一弹簧振子,物块的质量为m,起初,用手按住物块,物块的速度为零,弹簧的伸长量为x,然后放手,当弹簧的长度恢复到原长时,物块的速度为v,分析该过程中机械能的变化。,定量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并 总结出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新课教学,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一般从两方面考虑: 1、做功(只有重力、弹簧类弹力做功;受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或者做功和为零。) 2、能量转化(只有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实例分析加深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守恒条件的理解,小试牛刀,碰鼻实验中若绳长为L,摆动中最大偏角为。小球运动到最底位置时的速度是多大?,实例示范,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6、 (1)确定研究对象,画出过程示意图(2)分析物体的受力,明确各力做功的情况,判断是否符合机械能守恒的条件(3)分析物体的运动,恰当地选取参考平面,确定物体初、末状态的机械能(势能和动能)(4)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求解,独立解决,交流展示,总结解题思路,巩固练习,如图为翻滚过山车示意图,圆轨道的半径为R,为了安全,则过山车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时离地至少多高?(不考虑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教学过程:,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感悟收获 巩固升华,合作学习 探究新知,内化提高 实际应用,板书设计:,第八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E =Ek +Ep,wG=mgh1-mgh2,二、机械能守恒定律,1.内容 2.表达式,3.条件,三.实例示范,一、机械能,解题的一般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