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富顺县华英实验“235 和美课堂”数学学科导学设计导学内容:进位加法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 2 册第 65 页例 1 例 2) 主备人:王丹导学前置设计1探索并理解“满 10 进 1”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竖式笔算的方法。学习目标2能从生活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学习重难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竖式笔算的方法。教 法 创设情境,启发式谈话引导学生探究算法,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结合练习促使学生掌握方法。学 法 采用合作学习,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学习算法,理解算理。设计理念以学定教 先学后教导学准备(师生)1、教学课件、计数器。2、学生课前准备:
2、小棒。课时安排一课时导学“三案”设计三案组成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示及反思和美预学过程设计(预学案)1.口算练习8+9= 7+5= 5+8= 7+52= 36+10= 60+16= 2.竖式计算14+35= 21+8=说说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3.今天我们要继续研究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问题。(板书课题)【常规口算训练,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复习巩固不进位加法竖式计算,为学习进位加法竖式做准备】和美导学过程设计(导学案)(一)教学例 1出示例 1 情境图,说说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图,收集数学信息:有 8 辆客车,有 27 辆货车。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辆车?怎样列式?生列式:27+81、
3、 探究算法引导:试着算一算 27+8,计算时,你遇到了什么新问题?该怎样解决?有困难的同学可以通过摆小棒来算出答案。 (学生交流算法)口算:7+8=15 20+15=35教师操作小棒,追问:和是 35,但现在只有 2 捆小棒,哪里来的 3 个十?通过操作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口算和笔算方法。生:7 根和 8 根合起来是 15 根,满 10 根可以捆成 1捆。师演示小棒帮助学生理解“满 10 进 1”的算理:先将27 根小棒中的 7 根与 8 根合成 15,捆成一捆零 5 根,再与剩下的 2 捆合起来是 35.师:引导学生学习竖式计算:(1) 写竖式时,8 和几对
4、齐,为什么?生:8 和 7 对齐,因为它们都在个位上。(2) 先算什么位?生:先算个位。(3) 个位满 10 该怎么办?生:向十位进 1.师:刚才我们知道了 10 根小棒可以捆成 1 捆,就是 1个十。这 1 个十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呢?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 ,我们可以在十位上写一个小 1 来表示。师:示范竖式中进位 1 的写法,追问:十位上的 1 表示什么,怎样来的?(4) 再算什么位,怎样算?生:再算十位,2+1=3师反问:十位上的 2 为什么变成了 3?生:个位想加满 10 根捆成的 1 捆和原来的 2 捆合起来是 3 捆。小结:竖式计算过程:先算个位 7+8=15,个位写 5,向十位进 1
5、,再算十位 2+1=3,十位写 3,计算结果为35.(组织学生在作业本上学习写竖式计算,边写边说。 )3新课总结师:启发思考 在计算 27+8,我们发现个位想加满 10了,该怎样办?4、 巩固练习45+7= 34+6=(1) 说口算步骤,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 用竖式计算,交流竖式计算的过程。5、 补充提示课题(进位加法)(二)教学例 2出示例 2: 9+75(指导学生用竖式计算,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师示范两种竖式。说说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还可以怎么算?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65 页,学习教材介绍的口算算法:假设法。和美导学过程设计(检测案)1、 完成教材第 66 页“课堂活动”的第 1 题。2、 完成 教材第 66 页“课堂活动”的第 2 题。3、 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的第 2 题【练习巩固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理解和算法的掌握。】和美导学过程设计(课堂总结)1.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2.这节课的学会了探究知识的什么方法?3.学生课堂快乐指数:4.学生眼中的星级教师:【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个性体验的总结,让学生学有所获】和美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27+835 2 7+ 1 83 59+75849+ 7 1 58 4个位上的数相加满 10,向十位进 1.简明,重难点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