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小学语文送孟浩然之广陵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一、 初读古诗,扫除字词障碍。二、 搜集作者信息,了解时代背景。三、 熟读古诗,思考课后的问题。四、 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二、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认识本课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教育方面:1、 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2、感悟诗境,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三、教材分析说明教材版本、选取的教学章
2、节、以及教师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阐明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人间真情”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但它却不同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一种深情体贴的送别。从李白、孟浩然两人关系来看,虽带有一丝依恋,几许惆怅,更多的是李白表达自己的敬仰与向往,是一种富有诗意的送别。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黄鹤楼送孟浩然
3、之广陵的相关教学材料,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找到李叔同的送别曲、古诗的朗读录音课件、阳春三月的风光图片等学习参考,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观赏、感受声情并茂的离别情,给学生视听上的直观感受。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长江的示意图,做成 PPT 课堂给同学们演示,让学生理解西辞之意。用百度视频搜索童丽的烟花三月,体会古今送别的形式不同意相通,感受人间真情的美好。四、教学方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把读贯穿全文。我在朗读教学中采用了齐读、默读、引读、赛读等等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读、学读、练读、美读的提高过程,感受诗文的精妙和诗歌
4、中的人文魅力。在本课教学中,我借助课件创设了阳春三月的美好,意在与让学生产生反差、对比,在情境中感受离别之苦,收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对古诗的朗读指导,我也采用了对比的形式,即让学生了解了七言古诗固有的朗读节奏,又让学生感受了在朗读中也可以随着语境的需要,变换朗读节奏,让学生体会朗读的技巧,懂得学习是灵活的驾驭而不是一层不变的吸收。 五、教学过程说明如何导入该课程,主要教学点的设计,知识拓展等。一、课前活动,创设情境播放李叔同的送别曲,学生欣赏。【百度搜索】http:/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各抒己见,师适时表扬)师:歌中的长亭饮酒、古道相送,这浓浓的情谊,让我们感受到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这
5、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送别歌曲。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师: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学习一首与送别有关的古诗,看看作者又是如何表达他的离别之情。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师:边板书,边强调“鹤、孟、陵”的书写笔顺规则。 (邀请学生同老师一起书空练习)三、研读古诗,理清诗意1、探究题目,交流收获。师:我们齐读一遍课题,你读懂了什么?(师适时点评)生:我读了诗题,知道这首诗是李白送别孟浩然时写的;我知道李白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的;我还知道孟浩然要去广陵。师:同学们对题目理解的很透彻,那谁能从题目当中找出一个最能代表主题的字眼。 (送)师:重新换颜色板书送师:从这个送字,你能感受到什么呢?(生自由说)让我们带
6、着送别的情感再来读读课题。(生齐读)师:单单一个送字,让我们隐隐的感受到了离别的酸楚,那作者又是如何抒发心中的离愁呢?让我们走进古诗,细细地品位。2、研读古诗,感悟诗情。通读全诗,扫除生字障碍。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 2 遍古诗,读懂字音,读通诗句。 (生自由读诗)学习前两句。师:谁能来读读古诗的前两句?(指名读,教师适时点评,至少 2 人读)师:这两句诗向我们交代了什么?给两分钟时间,同桌交流一下。 (生交流感受)师:谁能说说你的学习收获?生:从这两句诗,我知道了孟浩然从西边的黄鹤楼和李白辞别,向东而行去广陵。生:第二句诗告诉我们他们送别的时间是阳春三月。师:是的,这两句诗不仅向我们交代了辞别
7、的地点,而且也交代了辞别的时间。阳春三月正是江南风光最好的时刻。你们看:(出示阳春三月图片,让学生感受的江南之美)【百度搜索】百度 图片师:您能用学过的古诗来形容一下你眼前的烟花三月吗?生:烟花三月的扬州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烟花三月的扬州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烟花三月的扬州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你们的诗句让老师想到了苏东坡的一首词望江南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江南的三月烟花缭绕,香气怡人,水天一色,好一幅江南美景图。师:那谁能带上你的感受来读读这两句诗, (指名读,师点评)师:初春,这样
8、美好的时节,你们最想做什么?(郊游、访友)师:脱去一冬的寒冷,人们应该是带着几分欣喜和惬意,组织朋友小聚,酌几杯清酒,畅谈美好人生。而就是在这美好的季节,故人却西辞黄鹤楼,这里的“故人”你们是如何理解的?生:(自由说,说不准确,教师可引导理解。故人就是认识很久的人,或是老朋友,这里指老朋友。 )师:为什么说是“西辞”而不是“东辞”呢?(生交流汇报,教师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西辞” 。 )【百度文库】http:/xiang (生小组学习,4 人一组)师巡视,引导。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生:李白送孟浩然上船,一直目送到小船消失在天边。生:李白只看到孤孤单单的一只小船,越走越远,最
9、后消失在远方水天相接的地方。生:李白目送孟浩然的小船离开,直到看不见,只能看到滚滚的长江水,流向天边。师:离别的时候,江面上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吗?(不是)那李白为什么看到的是孤帆呢?生:(自由说)因为李白此时最难舍的是好朋友孟浩然,心里只有他,别人都看不见,目光就集中在这只船上,所以眼中和心中看到是孤零零的一只船。师:此时此刻仅仅只是船孤单吗?从这个“孤”字你还能感受到什么?(李白和孟浩然的心都是孤单的)师:看到了那只船其实就是看到的自己,像那只小船一样孤孤单单的随波逐流。那李白在与孟浩然分别时为什么会如此伤感呢?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 (出示作者的背景资料,生看)【百度搜索】http:/yan
10、gzhujuan.blog.so )师:是啊,这是浓浓的朋友情,这是深深的朋友谊,这真是:孤帆尽,情永留(板书)你能通过读把它展现出来吗?生:带着感情读朗读展示,体会韵律师:要想读好古诗,一定要讲究读诗的韵律和节奏,我们常见的七言古诗的韵律是两两三(教师出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我们按照这个节奏来读读(齐读) ,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听录音范读,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在书上画出节奏。【百度搜索】http:/ owzipdown.php?id=44207生:交流画出的节奏。(教师出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
11、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师:按照这个节奏和韵律我们再来齐读这首诗(齐读) ,你更喜欢哪一个节奏?(第二个)师:古诗虽然有固定的节奏规律,但有时我们也可以随着情境的需要,适当变换韵律,使朗读的效果达到极致。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节奏和韵律再来读读古诗, (生练读) ,谁能展示读读?(指名读)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拓展训练。师: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李白大诗人用仅仅 28 个字,将一幅送别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这真是诗中有画啊!你看到了什么?(生:自由描绘)师:“眼望孤帆尽,只见江水流”这真是诗中有话啊!(出示:诗中有话)他们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生自由说)2、以诗解诗师:黄鹤楼这
12、一别,别出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别出孟浩然与李白的厚谊,时隔一年李白仍旧不能忘怀,又为这次离别写下了一首五言诗:江下行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让我们和李白一起来送送孟浩然(生齐读古诗)师:生命如流水,别情如流水,无限关注依恋的眼光追随着消失在视野之外的孤帆远影,那种思念之情化作水天与共,千古长存的长江巨流滔滔不绝。让我们和李白再送一程孟浩然(生齐读古诗) 。五、整理小结,布置作业1、小结师:离别是诗,离别是歌,歌到情浓泪双流,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我们的学习。【百度视频】http:/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尽情永留六、教学反思该教案是否已经用于实际教学;如果已经用于实际教
13、学,在实际教学中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有哪些环节可以继续改进;如果还没有用于教学,原因是什么,计划什么时间用于实际教学。本课教学设计是为参加市级的诗歌教学大赛而设计的,在本校的四年级教学班进行了试讲。教学中,我意在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既想教给学生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又希望学生能发散思维,大胆想象,实现情感由别情到惜情的升华。在教学中除了设置了以读为主的教学方式,还注重学生日常和课堂的积累的衔接。如我设计让学生交流能够表达烟花三月的诗篇,让学生搜索记忆,汇报交流,使课堂教学由单一的一首古诗拓展到多首古诗的欣赏和链接,这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能够学生一起在古诗词的海洋中咀嚼其意,陶冶性情,放飞心灵,应该是语文教学中最令人心驰神往之举。此课是自己初浅的教学尝试,欢迎关注教学的同仁们能够多多指正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