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政和上海商会项目推介会上的报告首先向政和上海商会换届大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借这个难得的机会向各位父老乡亲、企业家,各位嘉宾介绍一下政和的基本情况和当前着手实施的相关项目。一、福地政和我们的共同的家园政和县,地处福建省东北部,县域面积 1735 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 223 万亩,耕地面积 22 万亩,呈“ 八山一水一分田 ”分布。全县辖 5 乡 4 镇 1 街道,124 个行政村,7 个居委会,总人口 23 万,其中农业人口 18 万。1、地理特征独特。境内山地广布,因地势高低悬殊, 形成华东地区独特的东高西低的高山、平原二元地理气候,东部高山区夏无酷暑,西部平原区冬无严寒。2、区
2、位优势明显。政和县地处闽浙两省三市结合部,与七个县(市)毗邻,是对接江浙、厦漳泉经济圈的重要枢纽,是浙南、赣东南及湖南等内陆地区出港的必经之地。现有省道 202 线、302 线、204 线和规划中的衢宁铁路穿境而过,宁武、松建高速即将建成,届时我县将成为闽北距港口最近的县城,距宁德三都澳港口仅 1.5 小时的车程,距武夷山机场 1 小时,福州长乐国际机场 2.5 小时,温州 3 小时,杭州 4 小时多等。交通更加便利,区位优势更加凸显。3、历史文化悠久。宋咸平三年置关隶县,宋徽宗政和五年因进贡白毫银针受赐年号,改名政和,至今建县已有千余年。大理学家朱熹之父朱松曾任政和县尉,创办书院,兴学教民。
3、朱熹在此孕育,生前常来拜祖、讲学,自此文风昌盛,因此政和有“先贤过化之乡”的美称。 “四平戏”独具特色,已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中国民间戏曲的活化石。全县 10 个乡镇,其中老区乡镇有 8 个,人口占全县 75%,1929 年成立中共政和支部,1934 年,建(瓯)松(溪)政(和)苏维埃政府在东平西表村成立,隶属中央苏区闽赣省,是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3、经济社会较快发展。五年来,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始终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 “十一五” 期末,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23.99 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 1.65 亿元,其中县级收入 1.14 亿元,均实现比 20
4、05 年翻一番;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 19.24 亿元,年均递增 23.4%,比 2005 年翻一番;教育、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持续进步;生态文明理念不断增强,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保障进一步提升。我县主要指标增幅在南平市排名不断前移,其中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外贸出口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的增幅多次进入全市前三位次,先后获得南平市绩效考核进步奖、创业竞赛考核进步奖。2011 年 1-10 月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17.38 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 1.97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 78 家,累计完成产值 16.46亿元,比增 24.5%;新上工业项目有 17 家,固定资产
5、总投资37300 万元,全县工业主要以茶叶、竹木、水电、矿业和食品为主;全县出口企业 18 家,1-10 月外贸出口完成 2516 万美元。4、特色主导产业凸显。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县” 目标,竹、茶等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其中,竹产业规模以上企业 22 家,年创产值 4.04 亿元,产品有竹餐具、竹茶具、竹厨具、竹家具、竹灯具等六大系列,上千品种,产品远销欧美、韩日等地。茶产业,规模以上茶叶企业 13 家,完成产值 2.18 亿元;同时,水电、矿业、食品加工业也逐步壮大。规模以上水电企业 5 家,完成产值 1.5 亿元;规模以上矿业企 业 5 家,完成产值 2 亿元;规模以上食品企业4 家,完成
6、产值 1.8 亿元。二、崛起政和在历届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下,政和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新一届班子今年六月底到任以来,进一步夯基础、理思路、谋发展、求跨越,各项工作正在扎实有序有效推进。1、立足优势。我县先后被授于“中国白茶之乡” 、“中国竹具工艺城” 、“中国楠木之乡” ,被评为“产茶明星 县” 称号,佛子山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地质公园,四平戏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政和工夫” 被评为中国弛名商标, “政和白茶” 获国家地理 标志产品保 护,成功注册“政和白茶”、“政和工夫 ”国家地理 标志证明商标 2 个。同 时,拥有 9
7、个省著名商标,7 个省名牌产品,32 个南平市知名商标。 “海西” 发展规划的全面实施,宁武、松建高速的建成通车,衢宁铁路的规划建设,我县区位条件将发生重大改变,进一步增强我县发展后劲。2、明确思路。面对海西政策实施、区位优势凸显、省统一战线对接帮扶助推政和县域经济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机遇,我县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县十二次党代会、半年经济形势分析暨经济发展务虚会提出的发展“ 城市经济 、工业经济、旅游经济 、回归经济” 要求,城市经济就是要经营好城市、建设好城市、管理好城市,建设一个有归属感的城市。工业经济就是要打造产业平台,扩大产业基础,加快产业集聚,优化
8、产业环境。旅游经济就是要充分挖掘资源,培育资源,保护资源,开发资源,形成产业。回归经济就是要海纳百川,增进交流,鼓励投资,互利双赢。 “四大经济” 是相辅相承,互为促进的,城市经济为工业经济提供依托,工业经济为城市经济提供支持,旅游经济也会为城市经济、工业经济发展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并成立八个分线工作项目组,分线推进县域经济发展。3、态势显现。省、市领导十分关心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近期,省政府倪岳峰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张燮飞部长、省政协副主席李视可,九三学社、民盟、民进、民建等八大民主党派主委、副主委,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等省厅领导,市委雷春美书记、裴金佳市长等省、市领导先后莅临我县指
9、导,对我县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等提出具体的要求。近日,省委副书记陈文清受孙书记、苏省长委托还将在福州召开政和县域经济发展帮扶助推专题会议。碧城集团、华闽集团、美商绿田集团、山东金创集团、厦门以睛集团、康辉旅游集团、厦门中健农超有限公司、台湾农友种苗公司、浙江宇泰实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客商到我县考察,并达成投资意向。通过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暨经济社会发展务虚会召开,进一步统一思想,集中智慧,理清发展思路,坚定发展信心,推动工作落实。我县先后组织人员到山东、连城、福安、邵武等地考察,学习他人先进经验,结合实际,提出具体方案并狠抓落实,全县上下形成浓厚的发展氛围。三、回归政和上世纪末,一批政和乡亲到
10、黄浦江畔投资创业,谋求发展,凭借着山里人特有的吃苦耐劳、敢闯敢冒和励精图治的创业精神,从零开始,把上海政和企业由小做到大、由弱做到强,取得了不俗的业绩。据不完全统计,政和在沪乡亲注册的各类企业已有上千家,涉及房地产、建筑、物流、港口建设、汽车配件、纺织服装、文化传媒等产业。漫漫创业路,拳拳思乡情,致富不忘故土,游子回报家乡。驻沪党委办事处、商会、青联、妇联纷纷牵头支持家乡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济困之后,大举助学兴教。去年以来,以乡镇为单位,成立了七个教育奖励基金会,基金总额达到 3388.08 万元,每年用于奖教助学的资金达到 500 多万元,极大改善了政和的教育教学条件,在八闽大地产生了巨大影响
11、,意义深远,功德无量。政和在沪乡亲的种种义举,是对家乡的一种感恩,受助的那片热土,那一群留守的乡亲更应该铭记你们的奉献。高速快通了,铁路规划了, “十二五” 开局了, 项目启动了。政和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了。从扶贫济困到扶智兴学,上海的政和企业、企业家回报家乡的理性选择有了广阔的空间了县委、县政府和家乡的人民欢迎大家,期盼大家回归故里,回乡创业。这就是回归经济。项目很好,机会难得。(一)工业平台建设项目。政和县工业园区规划面积 30 平方公里,由城东组团、东平组团、石屯组团三个园区组成。1、石屯组团。石屯组团位于石屯镇,距城区 8 公里,距宁武、松建高速公路互通口不足 2 公里,紧邻省道 2
12、04 线和规划中衢宁铁路。组团规划面积 24.6 平方公里,启动区 9.88 平方公里,分期实施,滚动发展,其中启动区 2.6 平方公里作为省统一战线对接帮扶助推政和县域经济发展产业区- 同心产业园区。园区规划建设一座小二型水库及自来水厂,坝高 55m,调节库容 500 万 m,取水口高程 240-270m。为园区生活、生产用水提供保障。电网与省网相联,供电稳定且同网同价。产业定位:以竹加工、茶食品加工、汽摩配、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为主。建设目标:建设成为一个产业特色鲜明、服务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善、生产环境优美、投资效益显著的现代化、园林化的工业新城,致力于提升传统产业,催生新兴产业。开发步
13、骤:按照“高起点 规划,高标准建设,分阶段实施” 的要求,三年基本建成,五年初具规模。开发模式:采用 BT、BOT 或政府主导等形式。2、优惠政策苏区老区政策:我县是革命老区县,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关于福建省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范围有关问题的复函(发改办地区2010152 号)文件精神,政和目前是老区县,享受“ 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 资时参照执行中部地区” 的有关政策,我 县申苏有望成功,届 时享受“ 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时参照执行西部地区”的有关政策。海西政策:享受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优惠政策。本地政策:制定和落实各项鼓励经济发展的优惠政
14、策和措施,建立了一整套服务体系,为客商提供各种优质服务。新一轮的优惠政策正在拟定当中,如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一定数额、投资达到一定强度,税收达到一定程度,或属于国家鼓励的高科技项目或对政和县经济发展能起到支柱性、带动性作用的项目,在供地与奖励上可实行“一厂一策 ”,给予更加 优惠的政策扶持。3、服务保障实行全程“一站式” 服 务。对入园企业提供土地使用 权证、房产证抵押贷款,县金融部门实行倾斜并提供优质的服务;工业园区内实行县领导挂企业、警企联系服务制;国税、地税、环保、工商、消防、安全生产、质监等部门对入园企业的检查,须经县政府同意;企业进入工业园区经工商注册后即予以核发服务证,任何单位和个人
15、不得擅自对持证客商进行人身、车辆、住宅检查,以充分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免费为企业提供用工介绍和各类培训;入园竹木骨干企业,县林业部门优先安排用材指标;及时办理和查处各类举报、投诉,并将处理情况及时反馈,积极主动地为投资商提供优质服务和法律保障;外商出入境,公安、外事部门应积极主动为其办理有关手续;凡在县工业园区内投资兴业的客商,本人及配偶、子女户口可作为城镇户口迁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子女入学,享受县实验幼儿园、实验小学、政和一中片区内同等待遇;及时解决企业供水供电问题。(二)首批十大城建项目推介。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突出“四大经济” 总体部署和建设一个有归宿感的城市目标要求,第一批安排城市建
16、设十大项目,旨在完善城市基本功能,满足市民最基本需求,重点完善停车场、市场、路网、排水等设施,进一步提升城市品味,将政和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商的美丽的山水城市。十大项目总用地面积 300亩,总投资 16 亿元。 东门电影院片区项目 南门良种场片区项目 科技局片区项目 南大桥北端片区项目 七星水轮机公司项目 县医院路口项目 印刷厂片区项目 东门干货市场片区项目 迎宾大道改造项目 暗桥林业修配厂片区项目 项目已委托编制规划,每个项目设计 2-3 套建设方案进行比选,分别确定一名副处级领导具体实施,项目分轻重缓急逐项推进。结束语我县近几年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的发展,离不开在上海创业的政和乡亲们的鼎力支持,特别是教育、卫生、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我们致力做大城市经济、工业经济、旅游经济、回归经济四大经济文章,更需要父老乡亲的大力支持,热烈欢迎企业家回政和投资兴业,这也是政和 23 万人民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