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届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五中高考化学模拟试卷(4月份)(解析版).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817075 上传时间:2018-04-27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6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五中高考化学模拟试卷(4月份)(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6届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五中高考化学模拟试卷(4月份)(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6届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五中高考化学模拟试卷(4月份)(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16届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五中高考化学模拟试卷(4月份)(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16届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五中高考化学模拟试卷(4月份)(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6 年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五中高考化学模拟试卷(4 月份)一、选择题:本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7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火法”冶炼锌:“ 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 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泥罐中掺有煤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倭铅是指金属锌和铅的混合物B煤炭中起作用的主要成分是 CC冶炼 Zn 的反应方程式为: ZnCO3+2C Zn+3COD该冶炼锌的方法属于热还原法2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 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B 的命名为 2

2、甲基1 丙醇C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DC 4H8 属于烯烃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4 种(含顺反异构)3设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1mol Cl2 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 2NAB常温常压下,23g NO2 与 N2O4 的混合气体中氮原子数为 0.5NAC标准状况下,22.4L 乙烯中含极性共价键数为 4NAD2L 0.1molL1 的 HClO 溶液中含有的 H+离子数小于 0.2NA4已知电离平衡常数:H 2CO3HClOHCO 3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NaClO 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2ClO +CO2+H2O2HClO+CO 3

3、2Na 2CO3 溶液中加入 HClO 溶液:CO 32+HClOHCO 3+ClO等物质的量的 Cl2 与 Na2CO3 溶液恰好反应:Cl 2+CO32+H2OHCO 3+Cl+HClOCl 2 通入 NaHCO3 溶液中: Cl2+2HCO32CO 2+Cl+ClO+H2OA B C D5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ZMBY、R 两种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沸点: YRC简单离子的半径:M ZXDX、N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不与酸反应6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A 向

4、酸性 KMnO4 溶液中滴加乙二酸 溶液褪色 乙二酸具有还原性B 将 Fe(NO 3) 2 样品溶于稀 H2SO4,滴加KSCN 溶液溶液变红 稀硫酸能氧化Fe2+C 向 AgNO3 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得到澄清溶液 Ag+与 NH3H2O能大量共存D 向 10mL 0.1molL1 Na2S 溶液中滴入 2mL 0.1molL1 ZnSO4 溶液,再加入2mL 0.1molL1 CuSO4 溶液开始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有黑色沉淀生成Ksp(CuS)Ksp(ZnS )AA BB CC DD7常温下,向 1L 0.1molL1NH4Cl 溶液中,不断加入 NaOH 固体后,NH 4+与 NH3H2

5、O 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和氨气的挥发)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 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原溶液小B在 M 点时,n(0H ) n(H +)=(a0.05 )molC随着 Na0H 的加入, 不断减小D当 n(NaOH )=0.1mol 时,c(0H )c(C1 )c(NH 3H20)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2 题第 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33 题第 40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8有资料介绍 Fe3+在水溶液中通常以水合离子形式存在,Fe(H 2O) 63+几乎无色某化学实验小组对实验室 Fe(NO 3)

6、3 和 FeCl3 溶液呈黄色的原因产生了疑问,进一步查阅资料发现:Fe (H 2O) 63+H2OFe(H 2O) 6n(OH) n3n(黄色)+nH 3O+(n=16) ;FeCl 4(H 2O) 2为黄色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 I】(1)你认为 Fe(NO 3) 3 溶液呈黄色的原因是 (2)你认为 FeCl3 溶液呈黄色主要是含有 微粒,理由: 【实验 II】已知透光率越大,溶液颜色越浅用色度计分别测定 0.5molL1 Fe(NO 3) 3 和 FeCl3 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透光率如图所示(3)随着温度升高,Fe( NO3) 3 溶液透光率逐渐减小的原因是 (4

7、)FeCl 3 溶液透光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幅度明显大于 Fe(NO 3) 3 溶液,其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 【实验】该实验小组同学还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验证(4)中结论(5)取试管中无色溶液,滴加几滴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最佳试剂,填写字母序号) ,通过现象能证明(4)中结论正确AFe ( NO3) 3 溶液 BNaCl 溶液 CNaNO 3 溶液 DFeCl 3 溶液9 “低碳经济” 时代,科学家利用“ 组合转化”等技术对 CO2 进行综合利用(1)CO 2 和 H2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乙烯:6H2(g)+2CO 2(g)CH 2CH 2(g)

8、+4H 2O(g)H=a kJmol1已知:H 2(g)的燃烧热为 285.8kJmol1,CH 2=CH2(g)的燃烧热为1411.0kJmol1,H 2O(g)=H 2O(l)H=44.0kJmol 1,则 a= kJmol 1(2)上述生成乙烯的反应中,温度对 CO2 的平衡转化率及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影响如图 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温度越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越高温发低于 250时,随着温度升高,乙烯的产率增大M 点平衡常数比 N 点平衡常数大N 点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 M 点正反应速率增大压强可提高乙烯的体积分数(3)2012 年科学家根据光合作用原理研制出“人造树叶”图 2

9、 是“人造树叶”的电化学模拟实验装置图,该装置能将 H2O 和 CO2 转化为 O2 和有机物 C3H8O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10为减轻大气污染,可在汽车尾气排放处加装催化转化装置,反应方程式为:2NO(g )+2CO( g) 2CO2(g )+N 2(g) (1)上述反应使用等质量的某种催化剂时,温度和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对比实验如下表,c(NO)浓度随时间(t)变化曲线如图:编号T() NO 初始浓度( mol/L)CO 初始浓度( mol/L)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 2/g) 280 1.20103 5.80103 82 280 a 5.80103 124 350 1.2

10、0103 5.80103 b表中 a= 实验说明,该反应是 反应(填“放热” 或“吸热” ) 若在 500时,投料 ,NO 的转化率为 80%,则此温度时的平衡常数 K= (2)使用电化学法也可处理 NO 的污染,装置如图 2已知电解池阴极室中溶液的 pH 在47 之间,写出阴极的电极反应式: 吸收池中除去 NO 的离子方程式为: 11草酸钴可用于指示剂和催化剂的制备用水钴矿(主要成分为 Co2O3,含少量Fe2O3、A1 2O3、MnO 、MgO、CaO、SiO 2 等)制取 COC2O42H2O 工艺流程如下:已知:浸出液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 H+、Co 2+、Fe 2+、Mn 2+、Ca

11、2+、Mg 2+、Al 3+等;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 pH 见表:沉淀物 Fe(OH) 3 Al(OH) 3 Co(OH) 2 Fe(OH) 2 Mn(OH) 2完全沉淀的 pH 3.7 5.2 9.2 9.6 9.8(1)浸出过程中加入 Na2SO3 的目的是 (2)NaClO 3 在反应中氯元素被还原为最低价,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加 Na2CO3 能使浸出液中某些金属离子转化成氢氧化物沉淀试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简述其原理: (4)滤液 I“除钙、镁” 是将其转化为 MgF2、CaF 2 沉淀已知 Ksp(MgF 2)=7.351011、Ksp(CaF 2)=1.

12、0510 10,当加入过量 NaF 后,所得滤液 = (5)萃取剂对金属离子的萃取率与 pH 的关系如图 1 所示,在滤液 II 中适宜萃取的 pH 为 左右(6)已知:NH 3H2ONH4+OH Kb=1.8105;H2C2O4H+HC2O4 Ka1=5.4102;HC 2O4H+C2O42 Ka2=5.4105a 1 b 2 c3 d4则该流程中所用(NH 4) 2C2O4 溶液的 pH 7(填“ ”或“”或“=”)(7)CoC 2O42H2O 热分解质量变化过程如图 2 所示(其中 600以前是隔绝空气加热,600以后是在空气中加热) ;A、B 、C 均为纯净物;C 点所示产物的化学式是

13、 (二)选考题:(共 45 分请考生从给出的 3 道化学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化学-选修 2:化学与技术12碳酸钠的用途很广,可用做冶金、纺织、漂染等工业的基本原料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世界最早工业生产碳酸钠的方法是路布兰(NLeblanc)法其流程如下:(1)流程 I 的另一产物是 ,流程的反应分步进行: aNa 2SO4+4C Na2S+4CO;bNa 2S 与石灰石发生复分解反应,总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 1862 年,比利时人索尔维(Erne

14、st Solvay)用氨碱法生产碳酸钠反应原理如下:20时一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g 1NaCl NH4Cl NaHCO3 NH4HCO3 Na2CO335.9 37.2 9.6 21.7 21.5(2)氨碱法生成纯碱的原料是 ,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3)饱和 NaCl 溶液通 NH3 和 CO2 能生成 NaHCO3 的原因有: 、 、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研究出联合制碱法,其反应原理和氨碱法类似,但将制氨和制碱联合,提高了原料利用率(4)生产中需向分离出 NaHCO3 后所得的溶液中加入 NaCl 固体并通入 NH3,在 (填温度范围)下析出 (填化学式)【化学-选修 3:物质结构与性质】1

15、3H 2O 和 CS2 分子中的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1)上述四种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上述四种元素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两种元素都小的元素是: (3)CS 2 分子中 键与 键的数目比为: (4)用“大于” 、 “小于”或“等于”回答本问题:CS 2 在其晶体中的配位数 H 2O 在其晶体中的配位数硫氰酸(HSCN)的熔点 异硫氰酸(HN=C=S)的熔点(5)已知 TiCl4 熔点为 37,沸点为 136,熔融态不导电,可知 TiCl4 为 晶体(6)六方氮化硼(BN)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胞内的四个原子(如白球所示)所形成的空间结构为 形硼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晶胞边长为 a nm

16、则其密度为 gcm 3(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NA)化学-选修 5:有机化学基础14丙酮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也是合成很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原料由丙酮合成药物 G的路线如下:(1)写出化合物 C 中官能团的名称 ;化合物 G 的分子式为 (2)反应的类型为 ,反应的类型为 (3)反应还会得到另一产物 H,其分子式为 C8H14O2,写出 H 的结构简式 (4)反应的产物为 F 和 (写结构简式) (5)一分子 G 消去一分子水可得物质 J,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 J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种能与 FeCl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苯环上的取代基有 2 种共 4 个(6)以 CH3OH、CHCH 为原料合成

17、聚丙烯醇 ,写出合成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合成流程图示例如下:CH2=CH2 CH3CH2Br CH3CH2OH2016 年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五中高考化学模拟试卷(4 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7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火法”冶炼锌:“ 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 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泥罐中掺有煤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倭铅是指金属锌和铅的混合物B煤炭中起作用的主要成分是 CC冶炼 Zn 的反应方程式为: Z

18、nCO3+2C Zn+3COD该冶炼锌的方法属于热还原法【考点】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分析】依据题意可知:碳酸锌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锌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ZnCO3+2C Zn+3CO,得到的锌为倭铅,据此解答【解答】解:A由题意可知,倭铅是指金属锌,不是混合物,故 A 错误;B反应中 C 作还原剂,则煤炭中起作用的主要成分是 C,故 B 正确;C碳酸锌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锌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ZnCO 3+2C Zn+3CO,故 C 正确;D依据方程式可知 ZnCO3+2C Zn+3CO,该反应是利用碳还原碳酸锌生成锌单质,属于热还原法,故 D 正确;故选:A2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 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