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二政治哲学提纲、知识点.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170513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哲学提纲、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政治哲学提纲、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政治哲学提纲、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政治哲学提纲、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政治哲学提纲、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高二政治哲学提纲一、哲学统论1、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是“爱智之学” ,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世界观人人都有)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3、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4、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的第一性问题(区分唯物主

2、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和同一性问题(区别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6、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意识第二,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优点: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7、唯心主义:主观唯心: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识,感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把客观精神(如上帝,

3、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8、下列说法均属于唯物主义: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天地合而万物生。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气者,理之依也。9、下列说法均属于主观唯心:掩耳盗铃。画饼充饥。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物是观念的结合,存在即被感知。我思故我在。心外无物。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心想事成,梦想成真。10、下列说法均属于客观唯心: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理生万物。上第七天创造世界。现实世界是理论世界的影子。1

4、1、哲学属于文化范畴,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映并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12、马克思主义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

5、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注:如果题目指明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那么只有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将实践引入哲学范畴。二、 唯物论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除意识以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2、运动是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

6、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 主观唯心。离开运动谈物质 形而上学。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物质的唯一特征是客观实在。4、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它,一旦违背,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

7、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5、意识:从意识的起源来,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 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上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从意识本质上看,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正确的、错误的、具体的、抽象的、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意识(一切意识) ,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6、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2)意识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能反映物质):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方法论:坚持可知论。意识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反作用于

8、物质):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控作用。方法论:要重视精神(意识)的作用。三、认识论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决定意识,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使实践误入歧途,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1) (2)共同的方法论:在坚持实践第一的前提下,重视认识的作用。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3、真理的含义:标志着主观和

9、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是具体的4、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条件性: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的认识总是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因素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认识无限性的意义: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四、 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总特征) ,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根本性质) 。矛盾分析法是我

10、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1联系:(1)联系具有普遍性:一切事物和周围事物联系着;事物内部各部分、要素相互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看问题。(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陷入主观随意性和诡辩论。(3)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多种多样。方法论: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4)整体和部分的联系:、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数量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数量是多。地位、作用

11、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部分有序、合理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无序、不合理时,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整体离不开部分,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方法论:(1)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最优目标。(2)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优化趋向。 )注:“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

12、间都存在联系”,这句话是错误的,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以下说法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部分对整体: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画龙点睛。牵一发而动全身。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失足成千古恨。整体对部分: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2、发展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运动,变化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一般的变化。变化既有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也有下降的、向后的、退步的。发展是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以下说法均体现了发展: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1)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

13、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方法论: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看问题。(2)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内容: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发生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事物在新质变基础上开始量变。事物是不断经过“量变 质变 新的量变 新的质变”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方法论: 坚持适度原则。重视量的积累。 (反对急于求成, “激辩论”)要抓住时机,促成发展。 (反对优柔寡断, “庸俗进化论”)以下说法均体现了量变与质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14、功在不舍。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防微杜渐。过犹不及。(3)发展的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内容:前途是光明的原因: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旧事物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道路是曲折的原因:新事物的发展总是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新事物产生初期有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认可有一个过程。旧事物开始时比较强大,顽强抵抗,扼杀新事物。方法论:既要看到光明的前途,充满信心,积极进取。又要做好充分的思

15、想准备,敢于接受挫折和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4)发展的原因: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内因决定事物,外因影响事物。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3、矛盾(1)矛盾的含义及其意义:矛盾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方法论:看问题既要看对立,又要看统一,要把二者结合起来。(2)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防止片

16、面性。(3)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过程各有不同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方法论: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以下说法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量体裁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抽薪止沸。入乡随俗。量入而出。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

17、过特殊性体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事物矛盾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科学的工作方法)(5)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注:主次矛盾运用于如何做事情。相互区别: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相互联系: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

18、化。方法论: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但又不忽视一般,统筹兼顾。(6)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主次方面运用于如何看问题。相互区别: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事物内部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对立: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区别,相互排斥。相互联系: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看问题擅于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事物的本质。(7)主次矛盾和主次方面共同的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8)辩证否定观: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它是发展

19、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客服又保留,实质就是“扬弃”。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和发展。(9)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10)创新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角度)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政治角度)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文化角度)任何社会的进步的发展,归根到底都与

20、创新有关。 (社会角度)创新的哲学依据:唯物论:创新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辩证法:创新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所以,我们要反对因循守旧,思想僵化,要用于支持新事物,在量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认识论:认识有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推移的过程。(1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对立焦点):辩证法:承认矛盾,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形而上学:否认矛盾,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五、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21、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3)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4)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5)价值和价值观价值: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

22、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价值观: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6)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性:相对于群体(具有阶级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相对于个体而言: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要有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7)劳动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8)实现人生价值客观条件: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主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